分享

教学值得探讨的三个“高效”和五个“培养”

 江山携手 2015-11-27
1、什么才是高效效的自学?
比如数学课《组合图形的面积》,自学环节里安排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再去解决问题。诸不知数学教材的例题直接把答案呈现出来了。导学案还设计这样的题目,学生无非只不过把答案抄一遍而已。这样的自学有何作用呢?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应该是在知识冲突中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知识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然后思考出新方法的过程。而现在这些都省去了,缺少了体验和探究,少了数学味道。我个人认为数学学习一般是不可以先学习教材的,除非是导学案用了其他的探究题目,否则真的叫做照葫芦画瓢。
2、什么才是高效的展示?
上《两小儿辩曰》时,学生在展示环节中男女读、分小组读,没有教师的指导,读了七八遍,还是同一个水平(只是把音读准了而已),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读好了,读得有感情了。这样重复的读有多大意义呢?不如用课件播放录音,让学生静静聆听大师的范读,或者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把文章读好。凸显学生主体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缺少教师主导的课堂也不行。
《组合图形的面积》出示了是教材的例子。屋子的侧面,上面一个三角形,下面一个正方形,展示环节,学生展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把图形分割后,把图形移过来移过去,拼成不同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先不管学生是否会不会想到这些方法(因为有老师质疑学生不可能想到这些方法),我只是想解决这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根据已有条件,用合适的方法来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而不是算法多样化!当课堂用30分钟时间让学生拼图案的时候,我们在想目标是否能够高效达成?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专门写篇文章谈谈看法,因为有不少老师已经陷入了这个误区,跟新课改初期上9+几犯同样的错误,觉得多样化就是思维发展得好。
3、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
我在想,每节课花这么长时间去展示,如何完成教学任务?高效课堂着眼学生的发展是非常好的,但要处理好时间和效率问题。这些模式下的教学比我们的课堂时间至少多一倍。我们一个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他们都要花两个课时,一节自学,一节展示、交流。这也是为什么导学案学习方式能够在寄宿学校盛行的原因,他们有晚自习,有大量的时间完成导学案。而我们这些学校行不通。所以我们要高效,还一定要在时间上去做文章,能够在短时间内受到较大的效益才是真正的高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