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敢问

 江山携手 2015-11-27
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敢问。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提问,是主体精神的充分体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我认为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是让学生敢问的先决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学习——这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老师的态度。”只有建立和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倾吐心声,大胆发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收起严肃的面孔,换上亲切、和谐的笑脸,把微笑带进课堂。说话幽默、风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紧张和焦虑感。
教学中,我常采用“角色互换”,思考问题时,有时领个头,诱导思维,有时插话,激起深思;有时装糊涂,引发急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即使不着边际,老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时,要求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 1/2 ,并涂上颜色,完成时把纸片贴在黑板上。当一个学生把自己的纸片贴上去时,教室里哄堂大笑,并传来了“这是1/4 ,不是 1/2”的议论声。我摸摸他的头说:“那大家看看,怎样在1/4 的基础上修改一下得到这张纸的1/ 2呢?”“哦,我知道了,只要再涂一份,就是从四份里面涂两份,就也能表示这张纸的1/2 。”“对2/4和1/2都表示这张纸的一半。”“你能改正吗?”折错的学生拿着彩笔认认真真地把1/4 涂成了1/2。“对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就教师带头为他鼓掌。“真是太好了,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能找到与一个分数相等的许多分数的规律,那大家想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了?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刚才出错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重负,脸上唤起红光,仿佛自己一下子又聪明了许多。这样,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增加了提问的胆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