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塑料世界白色与绿色的战争

 学天下866 2015-11-27

 自塑料发明以来,因其具有的便携、易产、价格低等各项特点而深入大众生活的各个环节。服装的包装是塑料、吃饭用的是塑料餐具,食物用保鲜膜保存、家里洗脸是塑料盆、出行的公交车、飞机都有塑料的影子。而这些,不过是塑料的一小部分而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塑料已经深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没有塑料的话,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极其不方便。

正所谓物极必反,随着对塑料的愈加依赖,人们也渐渐发现塑料的不可降解对环境带来的危害。2002年10月,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殊荣”的正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依赖的塑料。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随处可见,“白色污染”取代了不亚于科技革命的塑料称号。

正如全球科技不断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一样,塑料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问题。

1926年3月,美国《塑料》杂志对塑料这样定义:“一种物质的性质,使它可以形成任何想要的形状,而不像非塑性物质那样需要切凿。”随后尼龙问世,这种被誉为“由煤炭、空气和水合成,比蜘蛛丝细,比钢铁坚硬,优于丝绸的纤维”的塑料家族的一员的出现,带动了各种塑料的诞生。二战之后,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制造业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从此之后,塑料不断深入人们生活之中,更与生活息息相关。

塑料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展示了其剑刃的另一面,也就是“白色污染”肆虐全球。据相关统计,全球一年使用2.6亿吨塑料,其中1.7亿吨属于一次性使用。人们对这种轻盈又便利的材料十分着迷,塑料制品充斥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偏偏塑料这种轻盈又便利的材料早已深入人心,在明明知道其危害的同时仍不能舍弃。据一家环保组织发布的报告称,他们发现至少267种海洋生物因误食海洋垃圾或被垃圾缠住而备受折磨。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资料,塑料残骸每年会导致100多万只海鸟与10万多只海洋哺乳动物死亡。

塑料的分子结构非常稳定,自然界的光和热、细菌和酶难以将其化解,即使埋在土里数百年它也不会分化、降解。焚烧塑料袋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塑料燃烧后残存在大气里的氯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世界上虽有许多国家开始征收塑料袋税,试图为“最糟糕的发明”做补救工作。但塑料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垃圾废弃物,仍不是朝夕之功就可解决的。同时人们对塑料的依赖性依旧,要告别塑料时代,仍旧很遥远。

塑料袋的便携、轻盈不仅方便生活,更能够节约运输成本。既然无法摆脱对塑料的依赖,那么我们可以依靠科技,向着无污染、易分解、纯绿色的路径前行,既方便生活,又解救环境。目前,为了妥善地解决塑料垃圾的难题,化学家们正在改变着塑料本身的结构,以便废弃的塑料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完全分解。当下可分解的塑料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光分解类型,这一类塑料在制造过程中,其高分子链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就被添加了光敏基团。这样的塑料在人工光线的照射下是安全的、稳定的,但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光敏基团就能吸收足够的能量而使高分子链在此断裂,从而使塑料得以分解。另一类是生物可分解塑料,这一类可分解的塑料是在高分子链上引入一些基团,以便空气、土壤中的微生物能使高分子链断裂为碎片,进而将其完全分解。目前,这类塑料主要是淀粉基生物可分解塑料。

现在,有些化学家正在研制非淀粉基生物可分解塑料。已经有产品问世,如乳酸基生物可分解塑料、多糖基的天然塑料。这种塑料烧掉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废弃也很容易被分解。化学家们还制出了生化聚合塑料,这种塑料是天然细菌的末端产品。它们能被土壤里的微生物在短期内分解。

塑料是科学技术的产物,虽然给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也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便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塑料这种喜忧参半的产品终将会为不污染环境而又方便生活的产品所取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