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君按: 贾政为人端方老成,刻板拘谨,除了对贾母的孝顺以外,我们很难看到他会对谁和颜悦色,对贾府的几位小姐如此,对贾宝玉、贾环、贾琏更是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老婆王夫人也未见有什么温馨描写。但就是这样一个“严肃”的人,偏偏对自己的外甥女林黛玉颇为欣赏。 贾政心念胞妹重视林家门第 第二回写道:“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作为久历官场且女儿以“德”选入宫中的贾政来说,自然是喜欢和这样的家庭来往,因为这对于贾府的名声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配得上贾府,他的妹妹贾敏嫁给林如海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这两点都使得贾政十分看重林黛玉这个父母双亡的外甥女,而虽然小说没有明写,但我们也完全可以意料到,在为贾宝玉选择妻子方面,贾政肯定站在贾母一边,是看好林黛玉的。 贾政因欣赏林如海而对黛玉倍加疼爱 从文中的描写来看,贾政偏爱黛玉远胜过宝钗。应该说,贾政虽然难免俗世之陋处,却不是个坏人,而且有着十分强烈的是非观念和正义观。他对于黛玉的父亲、自己的妹夫林如海是十分欣赏的。黛玉进京前,林如海在向贾雨村托付时有过这样的描写: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看得出来,林如海对于贾政的评价很高,也说明了林如海和贾政的关系很不错。 贾政是个重文采之人,以林如海这样的读书人品格,贾政是极为欣赏的。而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既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才女,又是自己的外甥女,贾政不可能不十分爱护。在宝黛二人读西厢一段文字中,宝玉惹急了黛玉,黛玉半羞半恼半撒娇地声称要向舅舅贾政去告状。虽然贾政是宝玉的父亲,是宝玉最害怕的长辈,但从林黛玉动不动搬出舅舅贾政来做救兵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贾政和林黛玉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一个年轻女孩子,肯定不会把自己讨厌或是害怕的人搬来做救兵,这是个正常的心理惯性。 贾政对林黛玉的才华倍加肯定 第七十六回中写道林黛玉和史湘云中秋之夜在大观园的凸碧堂和凹晶馆处比赛对对子,因湘云赞这个馆的名字取得好,林黛玉无意之中道出了舅舅贾政对她的赏识。林黛玉说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要知道这项任务本应该是宝玉来完成的,宝玉才疏,由黛玉暗中代劳,作为父亲,贾政知道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很高兴,甚至后悔“那日该就叫他姐妹一并拟了”,还命令凡黛玉拟的额联都一字不改,全部用了,一方面说明林黛玉确实才高八斗,远胜宝玉和贾府众姐妹,另一方面也足见贾政对林黛玉才华的赏识。 贾政这个人经历了多年的官场宦海沉浮,已经变得俗气世故了。但这个人本身不坏,还一心追求高雅学问。对宝玉不断地责骂教训也是为了能让儿子更求上进,不要一天到晚混迹于女人堆,荒废了学业。作为一个父亲,这不是不可以理解的。贾政十分重视文采,所以,林家父女无论如何,都能够博得贾政的好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官方微信:梦幻红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