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binbin2020 2015-11-28
点击上方
“蓝色字”
关注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卢志文

20146月和9月,“翔宇昆虫博物馆”和“翔宇贝壳博物馆”在温州翔宇中学校园里相继建成开放,至今,两馆已经接待了以学生为主的参观者两万多人次,并获得了如潮的好评。这两个博物馆,是翔宇教育集团在温州翔宇中学规划的十大校园博物馆中最先建成开放的博物馆。

很多人问,翔宇博物馆那么多的展品来自哪里?这么专业的博物馆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当然,也有人不解地问,翔宇教育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校园里做博物馆呢?有什么价值和必要呢?

当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都迎面扑来的时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应该分享”这句话便在我们的心中升起……


翔宇为什么要做博物馆

“应试的教育只做题,应景的教育常做秀,应付的教育多做假”,“教学围绕应试,课堂挪移知识,评价只看分数”……今天,人们对教育的满意,似乎已经深入骨髓。

“应试教育,把孩子关在一个叫‘教室’的笼子里,给孩子喂用教材和习题集组成的配方饲料”,这是教育的异化。我们知道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撒播智慧,开启心灵,涵养气质,服务成长。

这是一个知识空前集结的时代,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急剧膨胀。人们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才能把更多的知识快速地传递给孩子。于是,人们把知识做成“压缩饼干”,用最快的速度塞给孩子。这样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快速灌给孩子知识,却使孩子失去了直接了解真实世界的过程。教育,只面对文本,远离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的这一有效率的教育使孩子失去了拥有智慧的过程。“高分却低能”、“有知而失智”的学生就必然成为这种教育的牺牲品。学校培养高分的学生,社会需要的却是会做事人。学校不给社会输出可用的人,那么,这样的教育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其价值与意义就都不存在了。

如何改变这种“灌知而略智”的教育?我们需要了解的智慧是怎样形成呢?叔本华在他的《论教育》中有这样的论述:

“人类的聪明才智之特征,表现在从具体的观察中能抽象出一般概念来,那么就时间而言,一般概念出现在观察之后。如果确实如此,对一个完全靠自学——既无老师又无书籍——的人来说,可以清楚地明白他的每一种具体观察属于何种一般概念,而该一般概念指的又是哪种具体观察。他十分了解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他能正确的处理他所接触的一切事物。仅这点,也许可以称它为自然的教育方法。”

“反之,人为的教育方法指的是听别人讲、学别人的东西、读别人的书。所以,在你还没有广泛的认识世界本身之前,在你自己观察世界之前,在你的头脑里就已经充塞了有关世界的一切概念。人们会告诉你,形成这一般概念的具体观察是在后来的经验过程中出现的。到那时,你却会错误地运用你的一般概念,去判断人和物,并错误地认识和对待这些人和物。所以我们说,这种教育把人的思想引入了歧途。”

叔本华在论述了人类的智慧是在人探索真实的世界中形成的同时,也指出了“高效教育”是把人思想引入了歧途的教育。为了弥补、改变、修正“高校教育”的这一严重问题,我们就必须还给孩子接触真实世界的机会。但是,带到孩子到真实的自然和世界当中去并不容易,交通问题、安全问题、经费问题、时间问题……你把时间放在这个地方了,哪个地方时间就不够,那怎么办呢?我们当然也可以简单化地略去这一切,甚至完全听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荒唐规定,连春游都取消,只要把知识灌进去、分数提上去就行了。真正爱孩子的学校,有教育情怀的学校,不会这么做。我们就想办法在学校里解决这个问题——做博物馆便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选择。

现代的博物馆一般都有两大基本职能,一是收藏与研究职能,二是教育职能。就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而言,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

首先,博物馆在其专业领域里,通常具有的世界视野的收藏。如我们的翔宇贝壳博物馆,收藏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种贝壳标本及其相关化石。在这里,参观者和学习者几乎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真实标本,使他们瞬间就能了解软体动物在全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获得有关这一生命群的世界性见识。而这种见识是真实不虚的,它与从书本上、屏幕里获得的感受完全不同。

其次,博物馆的实物展品给人的是直观教育。那么,直观教育的优势在哪里?举例来说,假如你想向孩子介绍一种蝴蝶,你为此找到一篇3000字的文章,并认真给孩子讲了四节课,孩子也不会知道你讲的蝴蝶到底什么样。但如果你让孩子直观这种蝴蝶,他们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能对这种蝴蝶的大小、形状、结构、色彩、花纹、质感等特征迅速掌握,以后便能永远识别这种蝴蝶。这就是直观教育的效率和作用,没有任何文字和概念性教育可以与之比肩而立。

今天,我们常说多媒体。教材图例上的一粒贝壳,显然比文字描述中的贝壳形象具体,但我们知道它远构不成多媒体。电脑屏幕上的一粒贝壳,可能是多媒体,但至多也仅是一个动态图像而已。孩子们只能用视觉去感受它。真正的多媒体,应该是孩子面前触手可及的一粒真实的贝壳——可以调动孩子们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全都能用上。如:把玩触摸它的质感,近闻感受它的气味,敲击听听它的声音,碾碎体验它的硬度,酸蚀研究它的物质……

无论宏观见识还是直观教育,博物馆教育提供了一种传统学校教育无法企及和难以实现的,给孩子以探索真实世界般的体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应然的教育”。

从变革课堂,到改革课程体系、开发卓越课程,再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学习资源,翔宇教育一路探索前行,步伐执着坚定。

博物馆,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是课程的复合载体,是学习的理想场域,对于学校教育,不可或缺。它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触发动机,创造可能,提供服务。

一个博物馆,能建设一个课程群。这些课程,是跨学科的。比如带学生到贝壳博物馆上的课中,不仅有生物课、地理课,还有语文课、美术课,甚至还有数学课、历史课……

“应试的教育只做题,应景的教育常做秀,应付的教育多做假”,我们要说:“应然的教育要做馆!”

这就是我们要做博物馆的原因。


翔宇怎样做博物馆

博物馆,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关键是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新颖、专业、震撼、一流……看过翔宇博物馆的人多发现这样的感叹。显然,如果没有高屋建瓴的规划,和“行家高手”去完成,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翔宇昆虫博物馆和贝壳博物馆,既是翔宇教育的规划,也可以说是吴坚老师的作品。吴坚老师既是一位“追求卓越的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位“坚韧执着的行动主义者”,具有深刻的思考力和超强的行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博物馆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深入了解翔宇的教育理念和吴坚对建馆的热情和执着。

(一)在展品收藏方面追求丰富的同时注重系统性。

以贝壳博物馆为例:

收藏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170多个科2000多种贝壳标本及其相关化石。囊括双壳纲、腹足纲、多板纲、头足纲和掘足纲,覆盖软体动物门进化树上所有重要分枝上的代表种类,以及海生、淡水和陆生贝壳在各生境下的优势种和特有种。

就是说,贝壳馆收藏的贝壳标本种类不能仅仅用“多”来形容,它们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软体动物学”研究的参照系统。

(二)在展品设计方面注重给学习者留下长久记忆和深刻印象。

以贝壳馆的设计为例:

自然界的贝壳颜色多以灰色为主,并具一定的拟环境化特征,这使设计一个靓丽而具有持久审美效果的贝壳馆变的困难,如果运用色彩和拟环境化设计,就不可避免的因喧宾夺主而使作为核心展品的贝壳标本失色与遁形。多数贝壳博物馆通常才降低展厅的亮度,再用单灯照射展品来实现突出贝壳标本的视觉效果,但昏暗的展馆足以压抑人的自然好心情……

为此,吴坚在设计中突破贝壳博物馆要遵循环境化设计的传统,颠覆性地选用黑白两色、几何造型、采用极简主义,糅合少许古希腊建筑元素,概念化展示贝壳标本,进而使参观者能够更多的关注贝壳本身的细节,留存更深刻的印象。同时,明亮的展馆设计也给参观者以轻松美好的展馆体验。从众多参观者的评价中,我们得知我们的新设计是成功的。

(三)在展馆设计上避免因单调重复而让参观者产生审美疲劳。

以昆虫博物馆为例:

吴坚在昆虫博物馆四大展区中采用了四种不同色彩。

绿色象征生命、自然、希望……蝴蝶来自自然,蝴蝶具有蜕变和希望的象征,所以,我们将绿色应用在蝴蝶传奇展区。

蓝色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等,具有博大的意象,昆虫作为生命体系最大的类群,体现着多与大,因此,蓝色便成为昆虫帝国展区的首选色。

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使用橙色昆虫文化展区的主色,比喻昆虫文化热力与丰盛。

黄色象征智慧、想象力、创造力等,具有强烈的艺术气息,很多带有黄色的昆虫都很艺术,如蜜蜂。因此,我们将黄色应用到了昆虫艺术展区。

这样的色彩分区设计,使参观者每进入一个展区就会有一个全新的感受,回避了同一色和重复性给人感官带来的单调乏味和厌烦感。同时,展区使用单色,不会出现多色绚丽的喧宾夺主以及无色。进而使展品得到了良好的环境衬托。

(四)以创新唤起学习者的兴趣与热情。

以翔宇昆虫博物馆为例:

我们有很多其他昆虫博物馆没有的创新之作,如:《珍稀蝴蝶分布图》、《蝶翅时装画》、《昆虫编年史》、《甲虫帝国沙盘模型》、《469个虫字部汉字中国地图》、《昆虫成语摆件》、《名虫名言》、《308首昆虫诗歌挂饰》……

翔宇昆虫博物馆还拥有其他昆虫博物馆没有的昆虫艺术区,用以展览艺术家受昆虫启发而创作的与昆虫相关的各类艺术品,在这里,孩子们将领略艺术家们用他们天马行空想象力创作的昆虫艺术品。

(五)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整合资源。

学校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学校博物馆为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领导为中心、以观赏为中心。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要强化并重建。

博物馆设置了很多凳子、软椅,还有图书,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为孩子们的学习准备的。

大量和博物馆主题相关的手工作品、影视经典、图书资料、课程介绍等,也都是学校博物馆围绕“学生”和“学习”建构的。

博物馆,成了课堂的延伸,课程的载体,学习的场域,探究的空间。

(六)致力于用更美的图文传播科普知识。

精致,始于精心,成于精彩。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追求卓越,已经成为翔宇建馆的一种理念,一种原则,一种姿态。

一些装修不惜代价地推倒重来,很多文字数十次地推敲修改,好些图片反反复复地寻找替换,甚至,一个展柜不厌其烦地挪来移去……都是基于这种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翔宇昆虫博物馆的总前言,可为一例。这个前言,是吴坚亲自写的,既科学严谨又文采斐然,也是吴坚特别喜欢向参观博物馆的来宾朗读的内容。人们欣赏这段文字的精美,却未必知道这其中反反复复修改的艰辛。

在这个星球上, 任何一切生命的种类——乃至一切生命种类的总和,也不能与它们的种类相匹敌……

在这个星球上, 它们几乎贯穿生命进化的始终, 用常恒不衰的生命力,存在了近200倍于人类史的历程……

在这个星球上, 从酷热的赤道到冰封的两极, 从总统的行宫到平民的小屋, 从辽阔水域到起伏的大陆,再到自由的天空,它们无所不在…… 精致、美丽、奇异、丰富……它们就是让一切心灵富有人都感到惊叹的自然之精灵——昆虫。

让我们思考: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发明了可以使人类掘地、潜海、飞天的设备的科学家们和制造了电脑、互联网、无线电话的技术英才,能否造出有如苍蝇一样大小、质量、结构与能力的机器?

让我们思考:在人类创造艺术奇迹过去与现在,作为天才的艺术家们是否绘出过超越了蝶翅的图画?

让我们更多的思考:

是谁, 设计了瓢虫的外壳?

是谁, 塑造了犀金龟的造型?

是谁, 传授给竹节虫以隐身之术?

是谁, 为萤火虫安装那盏照夜的灯?

是谁, 武装给螳螂那对勾魂摄魄之长镰?

是谁, 在蚂蚁的头脑里粘贴建造地下迷宫的图纸?

是谁, 凭助怎样的智慧与技艺,耗费了怎样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并创造这一切惊撼我们心灵的它们?

翔宇昆虫博物馆,浓世界昆虫于一处、缩自然精灵成一馆,展出来自全球各地的昆虫1500多种,更以科学的视角,艺术的形式倾力打造美轮美奂的蝴蝶世界和神奇的昆虫王国,为你开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

在这里,你将领略到自然之神这位艺术家的无限造化和生命意志的鬼斧神工。

也许,心有灵犀的你, 还能听见“它们”造物时的斧凿之声……

我们就是这样做翔宇博物馆的。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