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散落在澳门旧城小巷的历史名片

 cyzq 2015-11-28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澳门,第一次来是在2005年,一晃十个年头过去了。漫步澳门街道,十年前情景历历在目。这里奢华与质朴并存,澳门既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星级酒店、赌场,又有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逾年历岁建筑。这里既有星级酒店制作的饕餮盛宴,又有藏秘在街头巷尾的民间美食。这次我是来寻访那些十年前、百年前就已经屹立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历史痕迹。

  

  玫瑰堂正名为玫瑰圣母堂及圣多明我教堂,供奉玫瑰圣母,故名玫瑰堂。位于澳门的市中心,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教堂于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1588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

  

  

  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整座教堂建筑富丽堂皇,其巴罗克建筑风格的祭坛更是典雅精致

  

  

  

  

  教堂旁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门天主教珍贵文物。教堂于每年5月13日举行的法蒂玛圣母圣像巡游,吸引大批信徒前往一同朝圣,巡游队伍由玫瑰堂出发,一直走到主教山小堂进行露天弥撒,是天主教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喻意提示世人勿忘圣母在法蒂玛对三位牧童的亲授经文来祈求世界和平。

  

  

  疯堂名字的由来当然与这段历史有关。

  

  在1568年澳门首任主教来到澳门,当时正值麻风疫症盛行,主教便在这里开设麻风病院收留和医治病人,并在旁边建了一座简单的木教堂,尊奉圣母望德。

  

  

  

  当时人们由于都把麻风病人视为怪物和疯子,对他们十分的抗拒,因此把这里称作疯堂区、疯堂斜巷,甚至发疯寺。

  

  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其实叫「贫穷者之家」,建成时间超过一百年,属澳门仁慈堂的物业。

  

  

  它位于澳门旧区望德堂疯堂斜巷尽头,现社会保障基金旁,二次大战日本侵华期间,大量上海葡侨走难来澳门,婆仔屋成为专门收容难民和穷人的地方,之后成为一所女老人院。住在里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

  

  现在这里已经改作成一间酒吧和艺术品展览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