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1300万黑户过着怎样的生活?

 文侠书馆 2015-11-28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被隔绝的中国“黑户”们

    近日,关于中国数量庞大的无户口群体(俗称“黑户”),将有望解决身份问题的报道引起热议。

    据人口调查统计,中国约有1300万人没有户籍资料,他们通常也没有身份证件。而在一个处处需要靠证件证明存在正当性的社会里,他们不仅受尽歧视,缺乏应有的权利保障,甚至维持正常生活时连出行都举步维艰。

    2014年,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万海远等人曾专门就“黑户”群体的生存状态问题,赴云南、广西、河南等地进行田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造成“黑户”的原因中过半比例是超生问题,为躲避超生罚款而无法去派出所办理户口。

    10%左右的人是因为未婚生育,父母没有结婚证、准生证等证件而无法落户。

    另外还有15%的原因是大学毕业生等在户口迁移中丢失档案而失去户籍资料。

    除大学生外,大部分的“黑户”群体都难有正规教育经历,也难有稳定正规工作机会。其中44.2%的比例为从未接受过教育的文盲,30%的比例仅受过小学教育,而有长期稳定工作的仅占1.3%。不仅是入学就业,在一个连坐火车都需要证明身份的体系里,他们连出门都困难重重,近4成人从未有过坐火车、飞机或入住宾馆的经历。而要结束这种偷偷摸摸的生存状态,不仅无力缴清的巨额罚款是一大阻碍;在有些地方,超生或未婚生育者连交罚款解决的资格都没有,一律被拒绝落户。

图解:1300万黑户过着怎样的生活? - 纳兰容若 - 纳兰容若

附:1300万黑户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们没有户口卡,也没有身份证,所以被社会俗称为“黑户”。

    他们中大多数是超生人员,也有部分是属于弃婴、收养或领养子女,还有部分是毕业大学生。 

图解:1300万黑户过着怎样的生活? - 纳兰容若 - 纳兰容若1%的中国人没有户口

根据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至少有1300余万人没有户口,占中国所有人口的1%。

2015年3月,刊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上的,一份关于“黑户”群体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指出:不符合政策超生、没有主动上户口、未婚生育、毕业迁移证丢失是导致“黑户”产生的主要原因。

  • 不符合政策超生型

    约占50%,全国至少有650万

    在过去计生政策严格执行的背景下,经济困难的家庭会因无力支付社会抚养费,而无法及时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这种类型的“黑户”,一般会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再去上户口。办理的时候,派出所一般会要求出具家庭、居委会和区县的各种证明,手续繁杂,而且要补交较高的罚款或社会抚养费。

  • 毕业迁移证丢失型

    约占15%,全国至少有195万

    大中专毕业生在考取大学时一般会将户口迁入读书所在地,毕业后由于丢失或户籍接续的原因,而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入户手续。大学毕业生因档案丢失而导致的“黑户”现象,在近年有稳定增加的趋势。

  • 没有主动登记型

    约占15%,全国至少有195万

    小孩出生后,父母一直在外打工,留守的儿童没人管,没有主动要求领取户口,这类“黑户”儿童一般在5岁左右。

  • 未婚生育型

    约占10%,全国至少有130万

    未达到结婚年龄生育的人,按规定不可能获得结婚证和准生证,因此会导致孩子无法上户口。另外,一些人未婚先孕,最后没有结婚,而小孩出生上户口必须随父亲或者母亲,这种情况就会使得新出生的孩子难以办到户口,从而成为“黑户”。

    (《“黑户”群体的生存状态及其社会问题》,作者万海远/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调查时间2014年7月,样本量:全国15个省的1928个有效“黑户”个体)

图解:1300万黑户过着怎样的生活? - 纳兰容若 - 纳兰容若在中国,没有户口“寸步难行”

我国的户口上面承载了大量福利,特别是涉及公民受教育、就业、婚姻、社会保障等等基本权利。所有的证明如准生证、出生证、身份证、暂住证、未婚证、流动人口证、健康证、失业证等,都离不开户口。因为没有户口,大多数“黑户”没有社会保障,没有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受教育机会,甚至连出行也困难重重。

纳兰容若 - 网易博客

数据:《“黑户”群体的生存状态及其社会问题》

图解:1300万黑户过着怎样的生活? - 纳兰容若 - 纳兰容若“黑户”生存区域在哪里?

从生活区域来看,调查中的“黑户”样本主要生活在农村,占据57.8%。

其次是13.7%的大学毕业生“黑户”;然后是在不同城市进行流浪的“黑户”样本,占据13.2%。

在以前,“黑户”主要分布在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许多村民信息闭塞,几乎不与外界联系,更没有主动申领户口的意识。但是由于多年来“超生罚款”与“新生儿落户”捆绑成为通行的政策,从而有大量的新生儿没有户口。

到目前,这部分孩子大都成年,甚至开始有了“黑二代”。

在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口流动管制放松的前提下,这些“黑二代”也在很大程度上流动到了城市地区,成为建筑工地、餐馆或煤矿的工人。而对于那些缺乏工作能力或者没有工作意愿的“黑户”,则倾向于滞留在城市并成为“流浪群体”。

根据民政部门的一项统计,在城市流浪人员中,有20%是属于没有户籍的“黑户”群体。

图解:1300万黑户过着怎样的生活? - 纳兰容若 - 纳兰容若“黑户”漂白有多难?

根据国籍法和户口登记条例,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户口登记机关应对出生的中国公民予以登记,无附加条件。但一直以来,“超生罚款”与“新生儿入户”捆绑让户口登记成为计生工作的一个筹码。

即便有“大赦”的机会(每次人口普查时国务院普查办都要下发通知,要求“对其中未申报户口的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要准予登记,不得将登记情况作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依据”),但地方政府往往并没有兑现这一要求。

因此对于没户口的人来说,上户或办理新户口通常要付出不低的成本。对户口进行漂白的成本取决于不同的“黑户”成因。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因档案接续而导致的“黑户”成功漂白可能性最大;而不按计划超生和非婚生育的“黑户”个体,他们往往需要进行很多的协调、办理各种证明等,才有可能得到新的户口,这种“黑户”最后成功漂白的可能性很低。

超生而无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或其他罚款,是阻止很多“黑户”去主动办理户口的原因所在,占据了“黑户”漂白难的30.8%和20.1%;其次是往返交通费和协调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过高,使得“黑户”群体没有很强的动力去漂白自己的身份,这个比例分别占到16.1%和15.4%。另外,一些户籍管理部门为了完成城镇化的考核指标,从而轻易地把居民的农业户口改成了非农业户口,同时还不允许外迁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返回农村从事农业活动,也不允许他们把户口迁回成当地户口,以此来提高城镇化率。这一做法,往往会导致农村大学毕业生不能回迁而把档案自留,由此带来大量的黑户现象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