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李建涵LEO 2015-11-28

?很多人或许都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前一阵子很火的那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也让很多职场人感同身受。



我们真的就可以轻易选择辞职或者跳槽吗?

来看看《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学员怎么想的!
1
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经采访得知,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

你们听说过这个事件吗?有没有谁想和顾老师一样,去看看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秋叶说:我今天武汉讲课,晚上广州,明晚桂林,后晚重庆,后后晚回武汉加班。


你们看,如果开放自由讨论,大部分回复还是很随性的。

那么我们用一个针对性的问题来开始

无独有偶,4月我们《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课程发布了【如何让面试变得更简单】章节,于是有学员提出一个问题:


面试官问我“为什么离开上家公司?”,简直死穴,怎么答都不对....



除了顾老师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会怎么答?



佳少

大家回答得很到位:

以不说人、不说事为大方向,要非说的话从自己的角度切入比较好。

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想听到你对上一家领导和公司的不满、抱怨。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非常文艺,而普通人一般会用更保守的答复,比如:

离开上一家公司,是因为我自己的发展跟公司对我的定位不符。


不过,我个人认为没有绝对正确的回答,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陷阱就好。

秋叶
这种问题分有客观原因(照顾父母,结婚,小孩读书,公司倒闭裁员等等),也有主观原因,这里面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托词。
2


不得不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亮相网络引爆了网友们的共鸣,很多人立刻将它与著名鸡汤“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脑补在了一起。

不管是朝九晚五的白领,还是深锁象牙塔中的学子,在如此有意境有情怀的句子感召下都不禁心驰神往,恨不得马上抛开身上的枷锁,勇敢地跨出一步,去云南,去西藏,去布拉格,去里昂,去乞力马扎罗,去看看外面广大精彩的世界

作为一群爱智求真的职场小伙伴,我们今天肯定不是为了鸡汤而聚到一起。我(佳少)搜索并了解了一下事件核心的顾老师,还原了一下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事件还原

【顾少强老师是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心理老师,2004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顾老师主要工作是带《心理健康课》课程,为学校同学们提供心理咨询帮助,除了上课,还负责组织很多团体辅导活动。顾老师同时也常在省广播电台、电视台做节目,讲授“成长的烦恼”。


据顾老师的学生描述,她在学校可能遇到的不如意有:
  • 因为《心理健康课》 课程 对升学没有帮助,常会被年级主任或校长给毙掉。?

  • 学生只在1~6楼活动,其他老师的办公室都在1~7楼,而她在的12楼心理咨询室工作,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很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 初中生和高中生普遍对心理咨询较陌生,有一些排斥和偏见,很少会有学生主动去咨询。


即使是这样,顾老师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了10年时间,终于,在2015年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顾老师说,辞职并非冲动之举,而是经过理性考虑,“我会对未来的人生负责。首先不能饿死,肯定会想办法谋生,能养活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


目前,顾老师已经离开郑州,旅行到了四川,体验着当地人的生活,很快乐。】


在了解事情前因后果之后,大家说一说,顾老师的辞职算不算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顾老师是一个有10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她的辞职并非冲动之举。


预设一个场景: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非常不满意,要辞职换一个环境,你会提前考虑哪几个因素?或者说,哪几个因素会制约你的辞职?



佳少总结


  1. 钱够不够?存款是否足以支持自己至少三个月以上甚至一两年的生活?是否能应对突然发生的生病或是意外?

  2. 你的专业技术是否过硬,是否已经有下家?是否有信心快速实现下一个更高的职业目标?

  3. 家庭压力能否hold住?父母是否身体健康?妻子/老公/男女朋友是否支持?

  4. 内心是否足够强大以应对未知?如果未来没有想象中美好,甚至更差,这个落差能否接受?

  5. 辞职后的第一天干什么?第一个月干什么?第一年有具体的目标吗?


刚才我总结了5个方面,其实这也是一个职场人的思维框架。遇到问题,我们首先不是急着做,而是用框架衡量自己该如何选择,那对照顾老师看看:

  • 工作了10年(至少小有积蓄)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0年心理辅导经验,且常在省广播电台、电视台做节目

  • (未知)

  • 有足够的知识和方法储备来应对自身心理问题

  • 已经在路上


用思考框架来分析,是不是更清楚?


当然,很多人可以说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生活没有那么复杂!这不急、这不重要、这可以等我裸辞了再说等等,甚至举出一大堆幸存者的故事和证据。


有梦想永远是件好事,但想辞职请掂量一下自己手里已经抓到的牌。


借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回复: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
3


好吧,我(佳少)知道我们的学员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高校的大学生,尚未就业,离职更是很遥远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我们把话题转向旅行。
很多人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梦想,不过也止于梦想,虽然对那些说走就走的人,充满了羡慕,真到了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会顾虑重重。

沿用刚才的思维框架,下面问题来了:

对于一场旅行,你会提前考虑哪几个因素?或者说,哪几个因素成为你的旅行障碍?



  1. 钱是不是障碍?

  2. 时间是不是障碍?

  3. 语言是不是障碍?

  4. 文化是不是障碍?

  5. 家人是不是障碍?

  6. 安全是不是障碍?




我(佳少)注意到很多同学提到了“钱”,确实,没钱寸步难行。网友们对顾老师的调侃也多基于“没钱”,比如:


@1年12个月52周365天: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但我五行缺钱。

@Ciccii: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如果是少花钱和不花钱,甚至挣到钱,能旅行吗?


听听@颜敏她的经历!


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来规划自己的旅程,这个思路只想用一个字来形容:强!!!


4


有些人对工作不满意,于是辞职去旅行,半年、一年、甚至多年,这样的确很潇洒,但是潇洒过后呢?

假设这样的场景:
面试官看到应聘者的工作履历上出现了就职真空,有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在各地旅行

面试官如果提问:“请问,这一年的旅行对你带来什么?旅行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帮助?”

旅行而让职业生涯出现真空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果我是面试官,我看到一个人的时间线上写满了旅行记录,会感觉他工作全是为了旅行——我请你来工作,是为你攒够下一站的旅行费用吗?那我也不会聘请这样的人,因为不安稳不安全。

所以,选择舒适的旅游带来了后果,怎么破?



佳少总结


大家说得很好,把大家的说法连起来,怎么向面试官阐述?

旅行对你带来什么?也许有人会回答:美好的回忆

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会把旅行和工作能力结合起来。

我回答:旅行也是一个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

1
出行前的准备

(摘自萧秋水老师游马来西亚的思维导图)

2
线路规划

3
过程实施

4
资料整理


注:《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的章节3【管理好你的电脑文件,大有学问】中有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学习过了。

5
产品输出

美好的回忆+对应的照片=游记


如果游记足够优秀,甚至可以甚至结集出版,换回收入和未来更大的工作机会。



所以,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跟职场息息相关,区别只是我们如何对待它!


与颜敏同学今天的分享联系,我们会发现一件事:


就像秋叶老师常说的——时间管理的秘诀在于为一件事找到多重目标!


最后,剧透一下,秋叶大叔不一样的时间管理,作为《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压箱底的课时,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

了解课程详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