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与王羲之,到底谁更高一筹?

 tianjinzy 2015-11-28


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推崇“一笔书”,即上下连绵,一气呵成,笔势狂放不羁。今天我们就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书法赏析,看看哪个的笔势更加妙哉?


羲之的用笔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新体出现之前传承旧体的“篆隶遗韵”笔法;另一个是“新体”形成之后善于用笔锋绞转笔法和侧锋取妍的收笔笔法特征。



选自《丧乱帖》

释文

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首顿首。


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丧乱帖》面目近于《频有哀祸帖》,然转折更为圆活流纵,字侧仄更甚,墨色枯燥相间而出,至纸末行笔更为快疾。可以想见作者当时啜泣难止、极度悲痛之情状。

选自《兰亭集序》

释文

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


妍美流便的风神,被后世视为行书的典范和楷模。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



选自《何如帖》

释文

之白不审尊体比复 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 赖寻复白羲之白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 不多得


何如帖》整体看起来比较端整,三个“復”字,均不相同,要么异其偏旁,要么变其转折,都鲜活生动,结构精密,神思凝淀。


羲之“新体”成熟的书法作品中,善于用笔锋,增加线条起收笔的动作和转笔动作。为使得书法达到承上启下及变化的目的,凌空趋势,从不同的侧面下笔或收笔或出锋,一侧取妍,达到因势生势、因势立形的目的,在节奏上和角度上产生无穷尽的变化,锋的妙用,不仅起讫笔更趋完整、精微、同时也使得线条的中间状态变得精致,健朗。

《祭侄文稿》

释文】:

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三、渴涩生动的墨法。


于书者当时心情悲愤交加,难于平静,错桀之处许多,时有涂抹,且并不是作为作品来写的。但就是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 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

《争座位帖》

释文

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


作品是颜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无不显示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

《祭伯文稿》

释文

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亡伯故朝议大夫豪州刺史府君之灵日者羯,胡禄山俶扰河洛生灵涂炭


作品书于乾元元年(758年)十月颜真卿被酷吏唐诬劾, 以蒲州刺史左迁饶州刺 史,途经洛阳时,仓促奠告于伯父墓前的祭文稿本。该文一气相通,而顿挫郁勃似稍逊之《祭侄文稿》


真卿用笔,采取直起直落的手法,这打破了藏锋与露锋的界线,直接藏锋芒于笔画中间,增加笔触的力量。




可谓“书无成法, 篇不定格, 章段跌宕, 构造天成”,是成我国行草书之“壮阔史诗, 巨制交响”。王羲之与颜真卿并称为“行书里德两个里程碑”,颜在行草书的创作上引用篆籀古法,并将其精华发挥的淋漓尽致;而王在在创作上则多吸取篆隶遗韵。


者风格迥异,但也有相似之处:其一,在创作吸取上,均是对“汉魏”古法的继承和发展;其二,颜的书法“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中,陶铸万象,隐括众长......”,说明颜的书法,有继承于王的书法,又在其长处之上进行创作,比如其作品中某些字的用笔,正是取王的“凌空取势,侧锋取妍”的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