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中国文物最重要的10家博物馆

 jys1008 2015-11-28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昌盛,绵延不断,中国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像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等都有专门的中国历代文物收藏和展示。这里介绍的10家博物馆,是中国之外,除了大型综合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最有特色、最重要的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值得专程寻访。

  (文/谷野,视频拍摄/陆宇清,视频剪辑/张旭菁)


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位于伦敦切尔西和肯辛顿花园之间,这个博物馆最初是为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而建造,1859年又建造了新的展馆,从一个临时的展览变成了一个永久的展览。这个博物馆的经费一开始来自伦敦世界博览会的盈余,最初的藏品也是伦敦世博会的展示品,随着收藏品的增加,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博物馆,收藏有近10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馆内展示空间超过145个,从头走到尾超过5英里。主要收藏展示馆包括英国家具与艺术、欧洲雕刻、服装、锦织、东方艺术、印度北部的蒙兀儿绘画、印度的神像、东南亚佛教艺术、彩色镶嵌比例等。

  中国艺术品(尤其是陶瓷器),是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专题收藏,藏内有1万多件中国艺术品。馆内一楼右侧最重要的主厅,用于展示远东文物,陈列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等文物,中国部分占据五分之四,包括中国瓷器以及其他文物。远东文物展示厅的中央放置着18世纪清朝宫殿用的刻花漆饰12叠填彩大屏风,高达8英尺10英寸,长达21英尺,屏风雕工精细、色彩华丽。中国文物按中国历史朝代先后顺序放置。


伦敦大维德中国艺术馆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

  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中国陶瓷收藏家、鉴定家,毕生收藏了1400余件中国瓷器,绝大多数为历代官窑精品以及带重要款识标准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对大维德瓶,是陶瓷界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标准器。他的汝窑与珐琅彩藏品是仅次于台北故宫的全世界数量最多、水准最高的收藏。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在全世界有记录的传世器仅存67件,而大维德收藏了12件,并且他收藏的一些罕见的汝窑品种全世界仅存两件,如刻花鱼纹洗(另一件藏台北故宫)、奁式炉(另一件藏北京故宫)、葵口盏托(另一件藏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传世珐琅彩瓷器主要集中在台北故宫,约400余件,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大型博物馆也只有少量收藏,大维德收藏的珐琅彩瓷器和料器多达31件,其中还有2件山水和4件人物的稀见装饰题材。大维德还收藏了约550件明代瓷器,也是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土耳其托布卡比宫之外,私人收藏水准最高。大维德收藏另外非常引人瞩目的是明清宫廷传世品,其中乾隆御题陶瓷就有20件。据郭葆昌辑《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录》,清宫旧藏中有乾隆御题的瓷器共计也就约199件。 

  大维德晚年将自己收藏的1400余件瓷器以及有关中国和远东艺术的8000多本中、外文图书全部捐赠给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条件是成立专门的博物馆展出藏品并无偿向公众开放,他本人也住在博物馆。

  1950年伦敦亚非学院在伦敦布鲁姆斯博里的乔顿广场53号为大维德收藏建立了专门博物馆,取名“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大维德的好友鄂芬史东也将他收藏的200余件明、清单色釉瓷器捐给了基金会,至此大维德基金会共拥有1683件瓷器和7件珐琅彩料器,1952年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大维德以此为家,直到1964年去世。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是海外唯一为一个国家的一个门类藏品和资料而建立的博物馆,之后持续展示推广和整理研究中国陶瓷艺术,亚非学院也逐渐成为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研究中国陶瓷的重镇。2007年因财务问题,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无法再运营下去,经过基金会董事与大英博物馆多次协商,2008年大维德的藏品移交给大英博物馆“永久借展”,今天人们可以在大英博物馆内何鸿卿爵士专门筹建的陶瓷研究中心,重新看到大维德无与伦比的收藏。


巴黎吉美博物馆

Musée Guimet  巴黎吉美博物馆创立于1889年,创始人是法国里昂工业家爱米尔·吉美(Emile Guimet)。吉美在埃及、希腊、日本、中国和印度的环球旅游中,收藏了大量艺术品,并于1889年正式建立这个博物馆。起初,这个博物馆主要展现的是埃及、古罗马、希腊和亚洲国家的宗教文化,但后来,因一系列远东不同地区的考察探险,博物馆在保留古埃及宗教部分的同时,对亚洲越来越关注。

法国画家费迪南-让-路易吉尼(Ferdinand Jean Luigini)所画的油画爱米尔·吉美在吉美博物馆。


  1927年,吉美博物馆归属法国博物馆总部,因而接纳了一大批探险家在中亚和中国考察探险时获得的艺术品。后来,博物馆又先后收到印度支那博物馆的原件真品和法国赴阿富汗考察队提供的出土文物。同时,馆长约瑟夫·赫金完成了馆内中庭加顶工程,使得部分高棉收藏品得以展出。吉美博物馆遂以其泛印度文化圈丰富的艺术收藏而树立名望。

  1945年起,法国国有博物馆收藏大规模重新组合。吉美博物馆将其埃及部分转让给卢浮宫,后者则把亚洲艺术部分做为回赠。吉美博物馆因而成为首屈一指的亚洲艺术博物馆。

  1993年至1996年,吉美博物馆浩大的改建工程,改建后的博物馆陈列面积5500平方米。

  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展厅分“远古中国”、“古典中国”和“佛教中国”三大部分,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商、周朝的青铜器及其马饰车具、铜镜、古币和漆器等。还有汉、唐期间的雕塑,包括佛教艺术的雕塑。另外,有1万多件中国历代陶瓷器,千余幅唐至清代的绘画作品。

  伯希和沿丝绸之路考古收获基本成为中国展品的重点之一。据统计,吉美博物馆藏有伯希和带回的中国文物有绘画(220卷)、木雕(21件)、三角幡头、纺织饰品残片、丝锦和竹编经帙等。

  1889年,馆内同时建立图书馆,以东亚和远东艺术的考古书籍为主。里面收藏了欧亚各种语言图书十万余册,杂志一千五百多种。图书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有关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文献。图书馆除了存有欧洲语言的古版书籍之外,还拥有部分特藏和一些东方研究专家的手稿。

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

吉美博物馆收藏的唐三彩胡人陶俑。


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陶瓷雕像。


吉美博物馆收藏的汉马


吉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彩釉陶瓷盆。


里斯本古本江博物馆

A Funda??o Calouste Gulbenkian  古本江博物馆建于1969年,被公认为葡萄牙最好的博物馆。该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古代和现代的艺术作品。博物馆是遵照卡洛斯提.古本江(Calouste Gulbenkian)的意愿建立的,以存放和展示卡洛斯提.古本江收藏的艺术作品,现在这个博物馆属于卡洛斯提.古本江基金会。

  卡洛斯特·古本江(1869-1955),生于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的亚美尼亚人,后来入籍英国,土耳其石油公司的创始人,拥有所有奥斯曼帝国境内石油收入的5%,所以人称5%先生。

  古本江是一位富有的亚美尼亚石油商和银行家的儿子,他的父亲把俄国煤油输入奥斯曼帝国发了财,被苏丹酬以黑海港口的长官职位。古本江在马赛读中学,后来到伦敦进英王学院研读采矿工程学,并写了一篇关于新石油工业技术的论文,1887年十九岁毕业时得工程学一级学位。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往巴库,在那里他结识了当时最大的石油资本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开始从事石油生意,后来成为巴库石油在伦敦的销售代表。凭着经商天赋,古本江在20世纪初的石油贸易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成为20世纪初期的重要富商,古本江将自己的财富大量投入于艺术收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来已经移居巴黎的古本江被迫加入流亡人群,1942年4月古本江来到葡萄牙,心境也随之安定下来,已入古稀的他决定在里斯本安居。当地的人民对他热情地招待,古本江与这里的人和睦相处,就像一家人一样,他说:“我从来都没有在其他任何地方感受过这样的盛情。”

  为了感谢葡萄牙人的热情,1953年6月18日,古本江签署遗嘱,把遗产的大部分设立为古本江基金会,半个世纪之后,这个基金会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之一,其资金相当于葡萄牙每年投入到文化科技教育领域中的一半,被世人称为葡萄牙“第二财政部”。

  古本江收藏有6000多件重量的艺术藏品,有许多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借展,在他去世之后,所有艺术藏品于1960年后全部集中到了葡萄牙。1969年古本江博物馆建立,藏品才悉数收入其中公开展出。现在,古本江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除了古本江的私藏,这里还陈列着从公元前280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00多件文物,其中有埃及、希腊、罗马、美索不达米亚、伊斯兰、亚美尼亚、远东和欧洲等地的艺术品。

  在古本江博物馆,可以见到伦勃朗、莫奈、雷诺及罗丹等大师级的艺术作品,而且可以纵览11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欧洲艺术趋势的变化。作为一个文化中心,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国界,变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之一。

  古本江的藏品中,有中国珍贵瓷器60余件,其中一只高脚青花瓷杯是14世纪中国元朝的珍品。

古本江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清代瓷器。


里斯本东方博物馆

Museudo Oriente

  东方博物馆位于葡萄牙首都的里斯本特茹河的海港区,这里原是一座废弃的鳕鱼冷库。博物馆隶属于东方基金会,2008年开馆,专门收集和展览东方诸国手工艺品和珍贵文物。

  博物馆收藏有13000多件展品,全部为私人收藏家所有,包括来自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瓷器、屏风、书画、乐器、雕塑和面具等,其中许多中国文物来自澳门。东方博物馆所藏,对于了解大航海时代中国与葡萄牙的贸易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

  里斯本是近代东西方贸易的先驱,葡萄牙用巴西的黄金换来了印度的香料以及中国的瓷器、茶叶。达·伽马从印度回到里斯本进献给曼努埃尔一世的礼物就有12件中国瓷器,此后葡萄牙开始进口中国瓷器。先是从印度采购,1511年占领马六甲后,葡萄牙更接近了瓷器的原产地,开始直接向中国订购。葡萄牙是最早向中国定制瓷器的欧洲国家,东方博物馆保存有大量的中国贸易瓷都是当时葡萄牙皇室、贵族、教会向中国定制的,上面都烧制了族徽和标志,定制的瓷器价格比一般批量生产的要贵近十倍。作为奢侈品的瓷器在欧洲最初贵族才有能力享用,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嫁给勃艮第公爵菲利普,把中国瓷器带入了当地生活。15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安特卫普请日耳曼画家杜勒画像,酬金是三件瓷器,葡萄牙人把中国瓷器介绍给了欧洲社会。

  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最早把中国茶叶带回了欧洲,并且在贵族社会推进饮茶风气。里斯本东方博物馆收藏的18世纪中国风尚画,画中描绘的中国制茶过程是当时欧洲人最感兴趣的题材。1662年5月英国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国王胡安四世的女儿凯瑟琳,凯瑟琳的嫁妆中包括了一箱子茶叶,正是这箱茶叶改变了英国的历史进程,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轨迹。


德累斯顿茨温格宫陶瓷博物馆

Porzellansammlung

  德累斯顿茨温格宫(Zwinger)的陶瓷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陶瓷博物馆之一,也是收藏康熙瓷最多的博物馆。

  德累斯顿位于德国的东南方,离捷克边界仅30公里。由于地处狭窄的易北河谷地,气候更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城市的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是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

  13世纪德累斯顿成为萨克森王国的首都,经过历年兴建,成就了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也是德国重要的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座城市被完全摧毁,战后一直处于重建中,经过重建,德累斯顿的历史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1694—1733年当政为萨克森选帝侯和波兰国王的奥古斯都二世,也是一个酷爱中国瓷器的欧洲君王,他倾注大量财富搜集中国瓷器等艺术品,他派驻阿姆斯特丹的代理,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拍卖会上为他购买了大量中国和日本的瓷器,运回德累斯顿。1715年,奥古斯都二世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做了一笔交易,用一队编制为600人的萨克森皇家骑兵,交换了151件康熙时期的青花瓷。这个萨克森骑兵队后来被编入普鲁士陆军,组成萨克森94步兵团,绰号”瓷器兵团“。这个部队番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在使用,其最后一役是参加了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当时他们依然佩戴着代表奥古斯都二世的神圣罗马德国元帅的纹章:双剑十字交叉。

  奥古斯都二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三世同样也是个瓷器收藏爱好者,如今萨克森王室的瓷器收藏已经成为德累斯顿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位于茨温格宫的德累斯顿瓷器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陶瓷博物馆,共拥有2万单件艺术品,其中有近万件是来自于中国17、18世纪的瓷器。


奈良正仓院

しょうそういん

  正仓院位于日本奈良东大寺,本来是寺庙的仓库。日本圣武天皇756年去世后,他的皇后光明皇太后,将圣武天皇日常用品和珍藏物品,呈献给东大寺,东大寺遂将这批文物收入正仓院保管。此后,诸如东大寺大佛落成仪式上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及信徒捐献物等,也收入正仓院。到明治时代,整个正仓院连同这批宝物划归皇室专有,脱离东大寺,直接由宫内厅管理,1997年正仓院所被日本指定为国宝,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同古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正仓院的文物主要来源有:一为唐代传入日本之中华精致文物;二为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西域文物;三为奈良时代日本模仿中华文物所做、或创造之物。正仓院整个收藏约维9000件,包括绘画、剑、镜、武器、乐器、佛具、法器、文房四宝、服饰品、餐具、玩具、图书、药品、香料、漆器、陶器、染织品、玻璃品等。大部分是由遣唐使和留学生带回日本的物品,是奈良时代及中国唐朝优秀文化的代表。尚有部分属古代西亚、中亚或地中海沿岸从丝绸之路传来的珍品,正仓院可说是古代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中国、朝鲜、日本美术及社会科学的博物馆。因为正仓院所藏之文物记录在入库清单之中,来源清晰,并且历代精心保存,文物状况良好,所以是特别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每年秋季,正仓院都会开放,并且公开展示一定数量的藏品。


阿尔达比勒博物馆

Ardabil Museum

   阿尔达比勒是伊朗的西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靠近里海,它是苏菲教派和萨法维王朝的发源地。萨法维王朝在1501年至1722年间统治伊朗,统治期间将什叶派正式定为伊朗的国教。

  阿尔达比勒也是苏菲派萨法维教团创始人谢赫·苏非·丁,以及萨法维王朝的开创者伊斯玛仪一世的陵墓所在地,因此成为萨法维王朝的圣地。在皇室陵墓群中,建有供奉皇陵的宝藏室,其中瓷器屋(Chini Khaneh)是伊朗国王阿巴斯二世在1611年奉献给祖祠,数量巨大的中国瓷器,这是中国历代皇帝赠送给萨法维王朝国王的礼物,这类瓷器均有中国朝代和伊朗朝代落款,同时还有瓷器来历的档案。后因伊朗遭遇外族入侵和战乱的原因,许多瓷器被国外掳夺或散失,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和土耳其托普坎宫博物馆都藏有不少来自阿尔达比勒瓷器屋的珍贵中国瓷器。

  现在以瓷器屋为基础建立的阿尔达比勒博物馆还藏有中国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瓷器百余件,是迄今为止伊朗收藏中国瓷器最多的博物馆。其中百余件瓷器多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器形中等偏大,另外,还有32件元代青花瓷,现藏于德黑兰伊朗国家博物馆。


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

Topkap? Saray?

  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征服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托普卡帕宫,几个世纪以来,皇宫经过了历代奥斯曼苏丹的扩建和整修,尤其是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灾后,皇宫都进行过维修。1853年,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把皇宫迁至新落成的欧式宫殿---朵巴马切皇宫,托普卡帕宫地位下降,只有帝国的宝库、图书馆、清真寺及造币局依然在此。1924年4月3日,托普卡帕宫成为博物馆,作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皇宫的经典。

  这座宫殿占地 70 万平方米,四周有 5 公里长的宫墙环绕。整个宫殿有 7座大门,4 座朝陆地,3 座朝海洋。其中主要的一座大门面对圣索菲亚教堂。全宫分 3 个内苑,四旁环绕着成组的宫室。

  托普卡帕故宫博物馆分瓷器馆、土耳其国宝馆、历代苏丹服饰馆、古代刺绣馆、古代武器馆、古代钟表馆等,还有一座图书馆及书法展览室。在历代苏丹服饰馆里,有历代苏丹和后妃穿过的丝制大袍,其中有金色图案,有紫地黄花,十分华丽。

  托普卡帕故宫最为精彩的储藏,是中国的瓷器。瓷器馆是由 10 间宽敞的圆拱顶御厨房和带有青铜大门的后妃们居住的闺房改成的。馆内收藏有 2 万多件来自中国宋、元、明、清时代的瓷器。南宋到元明时代出产的各种类型的青瓷。

  这里还挂有一幅画,描绘奥斯曼苏丹梅赫梅特二世宴请外国使臣的场面,宴会上用的全是中国的瓷器。

  皇宫所藏得最古老的中国瓷器产于10世纪,比托普卡帕宫的历史还要悠久。雅乌兹·塞利姆苏丹在征战埃及和伊朗时见到这些瓷器品质超群,便把它们带回托普卡帕宫,后来继任的苏丹不断进口中国瓷器,其中不少是中国皇帝专门定做送给在位苏丹的礼物。

  托普卡帕宫收藏了1350件龙泉青瓷。青瓷在11世纪的伊斯兰还有一个别名叫古尔,是因为当时统治东伊朗、阿富汗和五河流域的古尔(Ghuri)王朝贵族非常酷爱中国青瓷。欧洲把青瓷称之为Celadon,这个词的发音据说也来源伊斯兰。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创建者萨拉丁·优素福·本·阿尤布(1138~1193)以收藏中国青瓷器著名,他率军在哈丁战役中战胜十字军,震撼了欧洲。萨拉丁喜欢用中国青瓷作为礼物送人,青瓷的名字Celadon盖由萨拉丁转化而来。土耳其进口的青瓷主要从缅甸的马达班港运来,所以土耳其人青瓷称之为“马达班”(Martaban)。


日内瓦鲍尔收藏馆

Collections Baur

  这是一个不太广为人知,但却非常有意思的私人收藏博物馆。阿尔弗雷德·鲍尔(Alfred Baur)在他游历远东时发现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在四十年里,他购买了高品质的艺术品以及中国和日本制造的传统手工艺品。现今的“鲍尔收藏”(Baur Collection )是瑞士最有价值的收藏之一。

  阿尔弗雷德·鲍尔自1900年起就居住在日内瓦,他的收藏生涯超过45年。他出差时带回了远东的艺术品。从生产时间看,这些艺术品跨越了一千年的历史。阿尔弗雷德·鲍尔的收藏品包括中国瓷器、玉器、鼻烟壶、日本版画、坠子(小雕像)、家具和剑。

  去世前,鲍尔在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及俄罗斯大教堂附近收购了一间优雅的房子。他建立了一个基金会来陈列自己的藏品并对外开放。1964年,阿尔弗雷德鲍尔基金会允许公众参观“鲍尔收藏馆”。自那之后,加上一些捐赠,其收藏的艺术品数量目前已经超过9000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