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北宋汝窑和宋代汝窑系及汝系瓷

 语言罐头 2015-11-28
 本帖最后由 雪山之树 于 2012-8-27 15:52 编辑

                          谈谈北宋汝窑和宋代汝窑系及汝系瓷

                                                   韦雪槐
                  
                                       韦氏古风文化研究室  广西柳州


提要
    此文根据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和汝州市文庙汝窑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提出了北宋汝窑的概念、定义,指明北宋汝窑的窑口是清凉寺窑,文庙窑是其待定窑口。
    此文把台北故宫的21件汝瓷和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的汝瓷进行了对比观察,认为两岸故宫的大多数汝瓷属于北宋汝瓷。
    此文通过分析古文献的记载,指出北宋的唐邑窑、邓州窑以及河北窑已经形成一个仿制汝窑瓷的系列窑口。而汝州市的张公巷窑则是金代的仿汝瓷窑口。这些仿汝窑口应该叫做宋代汝窑系窑口,其仿制的汝瓷应该称为汝窑系瓷器(简称汝系瓷),以免混同于汝窑(清凉寺窑和文庙窑)瓷器。

关键词:北宋汝窑、汝瓷、宋代汝窑系、汝系瓷

一.北宋汝窑的概念、窑口和定义
   
    《宋代汝窑的发现与研究——〔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与研究成果简介〕》一文,对汝窑的概念给出了比较清楚的描述——“通过对窑址出土瓷器与传世品的对比,可以确定宝丰清凉寺窑址就是汝窑址;而且宋至清人文献中均以汝窑名之,大家已经习惯认可,大可不必另起“汝官窑”或“官汝窑”之名。宋人文献:‘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表明汝窑是贡窑性质,在‘供御拣退’后还可以出卖,显然不是‘宫中自置窑烧造’的北宋官窑。通过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与发掘,不仅找到了汝窑窑口,为传世汝窑瓷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从地层上确定了汝窑瓷器的年代,发现了烧制汝窑瓷器的作坊和窑炉,这对于深入探讨汝窑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①
   
    显然,宝丰清凉寺窑是北宋汝窑的窑口。那么,汝窑还有没有其它窑口?
    我们先看看《汝州市文庙汝官窑遗址发掘前的探讨》一文的摘要——

    “从文庙汝官窑址出土的汝官瓷片和宝丰清凉寺汝官瓷看,虽然是一脉相承,但有明显的区别:其一,文庙汝官瓷制作普遍比清凉寺汝官瓷精细、胎薄,非常成熟和完美。其二,文庙汝官瓷普遍呈现淡天青,釉层非常薄;而宝丰清凉寺汝官瓷普遍呈现重(浓)天青,呈色幅度大气,釉层较厚。其三,文庙汝官瓷刻片纹非常统一,均呈现蝉翼纹开片,瓷胎胎色比清凉寺偏白。而清凉寺汝官瓷开片纹杂乱,有蝉翼纹,也有蟹爪纹显露出早期汝官瓷的风格。其四,文庙汝官瓷支钉痕普遍比清凉寺汝官瓷支钉痕大。
   
    汝州文庙汝官窑址出土的豌豆青色瓷片制作风格和汝官窑一样,它的色泽既不同于越窑,也不同于临汝窑,也不同于耀州窑,无疑是宋代‘汝州新窑器’。证实了北宋人徐竞《奉使高丽图经》所言的‘汝州新窑器,越州古秘色,大抵相类’。

   
    显然,徐竞所说的新窑器是指文庙窑址生产的和越窑相类似的独特青釉瓷。徐竞是当时人,对瓷器又精通,绝不会把耀州瓷说成是汝州新窑器。然而宝丰清凉寺汝官瓷窑址,虽经三次挖掘和1998年秋大规模盗掘,均未见1片豌豆青瓷片。在文庙汝官窑址遗址,出土的1片生烧卷足支烧瓷片经再烧,属豌豆青色,进一步证明这里可能就是汝官窑,并且可能是宋宫垄断的汝官窑址。这个论断也得到了故宫博物馆有关专家的认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

    一、汝州文庙汝官窑址可能是宋宫垄断的汝官窑址。
    二、汝州新窑器出自汝州文庙汝官窑址,北宋人徐竞在《奉使高丽图经》中对‘汝州新窑器’的记载是正确的。
    三、汝官瓷应分两期生产,北宋中期应在宝丰清凉寺生产,禁烧后应在汝州文庙汝官窑址生产,并同时生产‘汝州新窑器’。”②
   

    文庙窑口的产品与清凉寺汝瓷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釉层和支钉痕迹:文庙汝瓷的釉层非常薄,清凉寺汝瓷的釉层较厚;文庙汝瓷的支钉痕普遍比清凉寺汝瓷的支钉痕大。由于文庙窑址没有经过国家机构的正式发掘,根据上述资料,不妨先这样认为:汝州市文庙窑址是北宋汝窑的待定窑口。
此外,还有没有属于北宋汝窑的其它窑口?有人认为汝州市张公巷窑址也是汝窑。问题的关键是:张公巷是不是北宋汝窑?我们先看看一篇介绍张公巷窑址发掘情况的帖子(摘要)——

    “这次挖掘出土的遗物分别为唐、宋、金元和明清四个阶段,其中唐代的遗物有白釉、黑釉、黄釉、花釉瓷和三彩器等。宋代遗物以白釉、黑釉瓷为主,器形有碗、罐、瓶、盆等。此外还出土极少量的张公巷窑生产的青釉瓷器碎片和窑具。金元时期是张公巷窑的繁荣时期,在清理的79个灰坑中,有59个属于这一时期。……

    从整体上看,张公巷窑生产的青釉瓷器既不同于临汝窑的豆青釉,也有别于宝丰清凉寺汝窑的天青釉。釉色可分为卵青、淡青、灰青、青绿等。器物薄胎、薄釉,釉面玻璃质感较强。胎骨有粉白、灰白、洁白和少量浅灰色,胎质细腻坚实。
……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碗、盘类器物的圈足上常见透明釉,露胎,部分圈足底面无釉。

    这些器物往往采用垫烧,也有少量支烧的。器底支钉分三、四和五枚,支钉痕呈规整的小米粒状。窑具以匣体、垫饼和垫圈为主。匣体有浅腹漏斗状、深腹漏斗状、浅腹筒状和深腹筒状四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匣体的外壁常常涂抹耐火泥,此工艺仅见于宝丰清凉寺汝窑。

    由于发掘面积有限,地层堆积和灰坑打破关系复杂,该窑的烧造年代尚难断定。张公巷青釉瓷的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明显承继了汝窑的风格。从地层堆积来看,元代张公巷是繁荣的居民生活区,设窑烧造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推测,张公巷窑烧造青釉瓷的年代大致在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③

    “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的时代范围不就是金代吗?由于没有证据证明张公巷窑址是北宋汝窑的窑口,我们先认定上述推测成立。那么,称其为金代汝窑比较恰当。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一个观点:国家认定的北宋汝窑窑口只有宝丰县清凉寺窑,汝州市文庙窑可作为北宋汝窑的待定窑口。接着,我们就可以得到北宋汝窑瓷器的基本定义:凡是造型、釉色、胎质及装烧工艺与清凉寺窑址的汝瓷、文庙窑址的汝瓷相同(或类同)的宋代青瓷都是北宋汝瓷。

二.两岸故宫的大多数汝瓷属于北宋汝瓷

    笔者把台北故宫的21件汝瓷和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的汝瓷进行了对比观察,认为:比较符合Aa型底部的汝瓷盘有1件(图1、2);比较符合Ab型底部的汝瓷盘有2件(图3、4、5);比较符合E型水仙盆造型的有1件(图6、7);比较符合清凉寺6个支钉痕的水仙盆的有1件(图8、9);类同A型深腹洗造型的有1件(图10、11);类同清凉寺汝瓷平底盘的有1件(图12、13);类同清凉寺汝瓷莲花温碗的有1件(图14、15)。此外,北京故宫的1件汝瓷洗的底部类似清凉寺汝瓷的Aa型底部(图16);北京故宫另外4件汝瓷底部的支钉痕迹(数量、分布及大小)类同清凉寺汝瓷的支钉痕(图17-20)。

    上述对比结果基本可以证明:两岸故宫的大多数汝瓷源于北宋清凉寺的汝窑。

    《宋代汝窑的发现与研究》一文介绍说:“这次发现的烧制御用汝瓷的窑炉,有望揭开汝窑瓷器烧造之谜。20座窑炉集中于发掘区的西北部,呈扇形分布。窑室周壁用耐火砖垒砌,一般由窑门、火膛、窑床、隔墙和烟囱组成,大致分作两种形制。一种计7座,窑室面积较大,平面结构呈马蹄形,前圆后方。根据地层、窑炉间的叠压关系和出土的遗物分析,马蹄形窑炉的年代略早,大约为汝窑瓷器的创烧阶段;而椭圆形窑炉偏晚,约在北宋晚期御用汝瓷烧造的鼎盛时期。上述窑炉仍属于北方典型的半倒焰式窑,火焰在进入窑室后,先上升到窑顶,热量遇阻向下燎烧窑底,烟气则从吸烟孔经烟囱排出窑外。

    从窑炉附近不见煤灰和火膛普遍较浅看,烧制汝窑瓷器的燃料是柴而不是煤。其中,椭圆形窑炉窑室面积奇小,便于控制窑内温度,其窑壁烧结程度很高。该窑炉结构奇特,与北方地区常见的制瓷窑炉差别很大。同时,这里还出土有大量用于测试窑炉温度的火照和火照插饼(图片21),表明烧制御用汝瓷十分重视窑炉火候和温度的控制。这里的匣钵也与其它区域出土的匣钵有别,往往在匣钵表面还抹有一层耐火泥,对于密封匣钵接口和保持匣钵内温度应有一定的作用。”①

    由此可知,清凉寺汝窑遗址的椭圆形窑炉在北宋晚期具有御窑的身份。明清流传于故宫的大多数汝瓷应该是北宋御窑的产物。


图1-清凉寺汝瓷Aa型底.jpg 拷贝.jpg

图2-台北故宫汝瓷Aa.jpg 拷贝.jpg

图3-清凉寺汝瓷Ab型底.jpg 拷贝.jpg

图4-台北故宫汝瓷Ab.jpg 拷贝.jpg

图5-台北故宫汝瓷Ab.jpg 拷贝.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