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风光游-2《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三季第49集

 大闫自驾游 2021-06-11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是我的梦想,希望走遍各地,浏览山海风光、体验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记录旅行点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自驾房车游


2018年3月15日,星期四,没事逛逛桂林城。

桂林市内的江湖水面高度要高于漓江水位4米,通过水闸控制水位,防止市内的江湖也和漓江成为季节性河流或湖泊。

桂林中心广场,正在举办315活动宣传活动,什么工商、银行、电信、保险等等了,每年都象征性过来站站队,扯扯淡,证明还有他们存在。

东西巷,桂林重新规划建设的仿古建筑,应当叫旅游商业区吧。

东西巷定位为桂林首家多功能立体式特色商业街区,是桂林市一个集旅游、民俗、文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中心。

东西巷是桂林明清时代遗留下的唯一的一片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宜人,是桂林古历史风貌的观景区,包含了正阳街东巷、江南巷、兰井巷等桂林传统街巷。

重大发现,郭沫若的老婆的爷爷是桂林的。

靖江王城,里面也在整修中,到处都是建筑材料。

靖江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

靖江王城建筑属典型的明代藩王府规制,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城垣左为宗庙,右为社稷。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还早。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功晋升为中国AAAAA级景区。

王城里的两颗大榕树,横着长的树干有20多米长。为防止车辆通过时碰到,树干上缠绕了很多交通警示贴。

靖江王府,现在改成博物馆了,票价不菲。

状元门

位于漓江岸边,解放桥处的逍遥楼,好像以前没有啊,印象中是没有这个建筑的。

逍遥楼位于广西桂林市,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由桂州大总管李靖最早修建,逍遥楼因庄子著作《逍遥游》而得名。登楼可鸟瞰漓水诸峰,历经唐、宋、元、明、清、逍遥楼多次损毁又多次修建,逍遥楼最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2015年1月,桂林市在滨江路重建逍遥楼,为二层三檐楼阁式景观建筑,高约24米,长宽各22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逍遥楼目前不收费,可以登高望远桂林城。

状元廊,位于逍遥楼和东西巷之间。

                                                                       

桂林市商业步行街街

下午,没事闲逛,挪车至南溪山附近的桂林美术馆大门前,发现一处免费停车场,就在漓江龙坪码头旁,在桂林市内找个免费停车场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美术馆附近漓江风光

进美术馆开开眼界,挑张最大的,拍张照片。

南溪公园,逃票成功,没到景区精华处闲逛。从桂林美术馆院内去往南溪公园的大门进入,有机会可以免费游南溪公园。

挪车到桂林市区西南的临桂区小逛,桂林新区紧邻临桂城区,是桂林市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市政府等政府部门已搬到新区办公。

市政府办公大楼夜景,晚上驻车在对面广场路边,广场还在规划建设中。

2017年3月17日,星期六。昨天到桂林农贸批发市场买了几十斤白菜,腌制几大瓶子酸菜。

半夜下起大雨,起床后,到加油站洗漱后,开车闲逛,桂林的雨后山色,云雾缭绕。

离开桂林市区,前往灵川。

灵川县隶属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东、南、西三面环抱桂林市,东北与兴安县,东南与灌阳县、恭城县交界,西北与龙胜县为邻,西与临桂区接壤,南与阳朔县相连。

灵川县面积2301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4个乡。

灵川县政府办公大楼,周边停车场或路边停车位停车免费,广场西侧有卫生间,可以加水。

县政府办公大楼对面左侧停车场有充电桩,微信扫描二维码,充值可以给房车补充电能。

第一次使用充电桩转换插头,实现给房车充电,还行挺方便的。

没事就近在卫生间附近,洗洗衣服,老天不给面子,哩哩啦啦不断下雨,周一上班了,城管又跑过来,不让在车外晾晒衣物。

没办法挪车到江边,滨江路地广人稀,随便,想干嘛干嘛。

2018年3月20日,星期二。离开灵川,前往兴安。

路过一个神岭旅游度假区,远望大山,感觉没什么看头。路过老乡 咨询一下,答曰:正在建设中,有登山步道上山,夏天来时可避暑。

路过灵河,灵河名气大啊,百度一下。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工程主体包括大小天平石堤、铧嘴、南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沟通南北水路运输,自古就是中国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灵渠的附近就充满了神奇,湘江与漓江在此地相距不足20公里,中间又没有崇山峻岭阻隔,但是却是南辕北辙,一个向南,一个向北。

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

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

1963年3月,郭沫若视察灵渠,曾称赞道:“秦始皇三十三年史禄所凿灵渠,斩山通道,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进入兴安县城,隶属属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即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

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一级公路斜贯全境,县城南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区57公里。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6镇4乡,县城兴安镇,位于全县中部。

兴安地势由西北部以猫儿山为主峰的越城岭山地和东南以盘皇殿为主峰的都庞岭海洋山余脉相对倾斜,形成两大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俗称“湘桂走廊”。

兴安县城街景

古戏楼

水街是指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的南北两岸,全长980米。因为它依灵渠水而成街,所以人们叫它水街。水街是灵渠历史文化景区的重要部分。整个水街主要体现古建筑文化、古桥文化、石雕文化、灵渠文化和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这里的古建筑、亭台、古桥、雕塑等载体鲜活地再现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曾经的沧桑和辉煌。这里触手可及的市井风情清晰地演绎着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全长37.4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灵渠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设计科学,建筑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灵渠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1988年,灵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2年初,广西拟将兴安灵渠等四处景观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一统中原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但是,在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以南的地区,包括今广东和广西大部、越南北部、福建南部等广大的地域,仍属于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地,尚未归于秦朝的统治之下。

秦始皇为了将岭南百越地区纳入中国版图,便派屠睢为主帅,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但秦朝的大军一出发立即遭到百越的顽强抵抗,加之岭南山路崎岖,粮饷转运困难,以致秦军受到重创,战事处于胶着状态,三年兵不能进。

为了解决秦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转运粮饷。

公元前214年,运河凿成,也就是今天的灵渠。它连接了湘漓二水,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联通了南中国的水运网,使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和兵源补充,秦军迅速统一了岭南。之后,秦始皇在今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分别设立三郡:南海、桂林、象郡。

灵渠泄水坝,水大时,溢流进入湘江。

海洋河风光

秦堤,位于南曲与海洋河之间,左侧是海洋河,右侧是灵渠。

飞来石,挺大一块石头,立于灵渠与海洋河之间。

四方宝瓶,石头雕塑,很少见的。

灵渠的“大小天平”坝,又称铧堤,是建筑在湘江中的一座滚水堤坝。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因其能“称水高下,恰如其分”故取名“天平”。

大小天平成人字形。北为“大天平”,长344米,南称“小天平”,长130米。两天平夹角108度。宽阔的坝面全用条石层层叠叠竖直插列而成,外表看形似鱼鳞称之“鱼鳞坝”。鱼鳞坝的目的是用来加固整个大坝,使河中夹杂的泥沙渗入到石块的每个缝隙中间,年代越久,水越大,整个大坝就会冲压得越紧密,由于水的冲压,使得石块间越挤越牢固。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科学的构造才能经受得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而稳若磐石。“天平”是灵渠的精华工程,其巧妙的设计,精当的构造,堪称当世一绝。

                                                                       

铧嘴

筑在分水塘中、大小天平之前。建造时以长石叠砌四周,中间用砂卵石回填而成,高约6米,宽23米,长90米,前锐后钝,状似犁铧。使湘水“三七分派”,即七分水经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入南渠流进漓江。

灵渠南渠是一条利用原有天然小河道修整相连而成的人工运河,长33.25公里,绕山蜿蜒,为湘江入漓的主航道。其与湘江故道间有秦堤,长3.7公里,用青石砌筑,可防南渠水回流到湘江,也可拦阻湘江洪水冲击南渠。

灵渠北渠是为解决通航问题而建造的。大小天平隔断湘江,船只无法通行,于是开凿了与湘江故道平行的北渠。因为渠道只有4公里,而且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所以建造成三个“S”形大弯,让渠水迂回地流入湘江。

灵渠的“陡门”即船闸,因为是在渠道很陡峭的位置设置这样的闸门,所以叫陡门。每当枯水之季,船来时,便把船闸关上,水涨船高,到一定程度再打开船闸,船就可以顺水而下,它便起到抬高水位,蓄水通航的作用。

在灵渠南渠上共有青条石砌成的半圆形或椭圆形的陡门36座,是唐代桂管观察使李渤创建于宝历元年(825年)。后经历朝历代不断改进,现存的陡门都经过清代重建,但其形式与唐代系一脉相承。

灵渠的陡门早于巴拿马运河的船闸上千年,是世界船闸之祖。

灵渠进入县城

灵渠穿过兴安县城

秦城大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