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印象(原创)

 振广书馆 2016-01-14

吉林·印象(原创) 


我所谓的吉林,不是指的吉林省,而是指的是吉林市,即松花江边的吉林。

在秋风萧索的日子,我又一次来到了吉林市,上次来这里是两个月之前,那次是从桦甸到长春登飞机赴河南巩义市,吉林市上次是穿城而过,也没留下太深的印象。这次来在气候上已近严冬,在两个月我在桦甸时八月份就看到了早晨不少人穿上棉袄大衣的情景。这次来尽管我随身带来了毛裤,但在这秋风料峭,阴雨霏霏的天气里,穿上了毛裤,仍感到寒气逼人,在宾馆里,洗了一半的淋浴,由于水的温度太低,再也不敢洗下去。只好卷缩在被窝里,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声,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昏昏入睡。

吉 林市,它原来的名字叫吉林乌拉,满语,即为江边城池的意思。吉林与船厂是同存共在的,有了船厂才有了吉林,没有当初的船厂也就不会有所谓的吉林,也不会有 今日的吉林省,而吉林市至今仍有着船厂村的地名和称谓。当初的船厂建于明朝永乐帝朱棣年间,朱棣在此建船厂,是在推翻它的侄子建文帝统治后,迁都北平的军 事政治需要,同时,将用吉林建造的船只,来沟通松花江,乌苏里江乃至黑龙江(当时称作奴尔干都司,包括黑龙江及下游至出海口及库页岛)的政治笼络和往来联 系,当时仅是政治上的需要,而没有用于军事上的目的。明代后期,由于女真人势力范围的日益扩大,明朝版图日益萎缩,船厂的经营也日渐萧条。满族人缔造的满 清帝国诞生后,吉林船厂的地位日益突出,处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船厂规模也日渐扩大。船厂所造船只,既用于北方对外外交往来的需要,军事上更用于松花 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等江河巡江、稽查等需要,康熙时期对俄国人的雅克萨之战动用的上千只快艇和战舰均为吉林船厂所造,吉林船厂所造船只也在有清以来的对 外通商和抵御外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晚清,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万里海疆也成为了洋人驰骋的无人之境,吉林造的木船也无法与其匹敌,在后 来的“洋务”运动中,清廷也将着眼点由造转买并转向外国,国内造船的重点也集中于南方几个地方,吉林船厂的也像满清的命运一样,江河日下、风光不再,只是 留下了一个船厂故址和虚名。

吉林市由于水路发达,在民国时还发挥着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还作为吉林省会城市存在。这也是既有吉林市,又存在着吉林省的意义所在。虽然现在吉林市也有着400多万的人口,但在现实中城市规模和其他方面,毕竟和省会城市—长春是无法匹敌的。

在 吉林市呆的时间并不长,所得的印象也是凤毛麟角。虽然几月前从桦甸启程到长春乘飞机到河南郑州,是在吉林市穿城而过,但印象并不深刻,问起松花江的沿江景 色,当地人好像也不甚清楚,我也明白好像也没有中看之处。火车站是新建成的,规模和外貌说得上壮观。我们住的宾馆一人一宿180元。在条件上也并不怎样,连淋浴用的热水器宾馆人员都调不好,一 会凉一会热,搞得我们也不敢弄险。在物价上,给我们的感觉实在是不低,十五块钱一斤的饺子,连半饱都没混上,摸摸肚子,只好到超市买了两个面包算是完成了 一顿晚餐。余下的每餐,也只好在街头的小餐馆里囫囵混过。余暇时间走了几条商业街道,在晚秋的萧索中街上的行人也不甚很多,在一个商店里75元买了个电脑包,因为原有的电脑包已不堪用,其他的一概未敢问津。

三天的时间,一晃即逝,我们的出差任务已经完成,好在我们住的地方离火车站近在咫尺,买了车票,一溜烟走掉了,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吉林之行谓也。


                             书于二0一二年十月于西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