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
简介:我是一只中高考物理老师。每天清晨5:00,我会发一篇儿中高考的政策解读,有营养,味道好。助您看清,咱复杂多变的教育政策,把恶心、枯燥、不说人话的政策文件,解读成,家长里短的大白话!我是柴森, 我在北京西城,我爱大北京!
技巧:弹簧秤的示数只=挂钩所受的拉力。
技巧:见到“匀速”或“静止”的时候,一定圈起来。然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技巧:(在蹦床、蹦极的多选题中)
(1)只要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不管这个力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这个物体都做加速运动。(F合和V同向,就加速!)
(2)只要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不管这个力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这个物体都做减速运动。(F合和V反向,就减速!)
技巧: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上下均匀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对地面压强P取决于材料的密度ρ和物体的高度h。因为:。
注:考的最多的、最难的是正方体。
(1)若给出压强比,则用展开压强比。
(2)若给出密度比,高度比,底面积比,则首先将这些零件组合,求出重力比。
技巧:
(1)口小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液体的重力。
(2)口大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液体的重力。
(1)求液体的压力压强,先用求压强,再用求压力。
(2)求固体的压力压强,先求压力,再求压强。
1. :物体漂浮在液面表面上;
2. (F向上为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力。)
3. 漂浮公式:
注:
(1)F浮=F向上,在设计实验题中用的很多。
(2)G排液=F浮,在溢水题中用的最多。
1.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2.
1.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2. ;
3. F=N;
特征:(1)溢出水多少克。(2)溢出酒精多少克。
(1)当告诉物体是漂浮or悬浮时, 立即想到:G排液=F浮=G物。
(2)当告诉物体是沉底时,立即想到:G排液=F浮<G物。
(3)当没有告诉是什么状态时,立即想到:G排液=F浮
特征:液面上升(下降)了...,这就是△H;
方法:看见△H,就想△V排=S容器底×△H液面差(△H为液面变化的差值。)
技巧:密度计插入一种密度为ρA的液体里,浸入液体的深度是lA,插入另一种密度为ρB的液体里,浸入液体的深度是lB,则,即:密度越大的液体,浸入的深度也就越浅。
(1)根据总浮力的变化来判断液面升降,先把两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熔化后,两个物体或者漂浮、悬浮,则整个整体的总浮力不变,则液面高度不变。若熔化后,有沉底的物体,则总浮力减小,所以液面高度就下降。看整体的浮力来判断液面升降,因为F浮总=ρghs,h反应的就是液面高度。
(2)盐升、酒降。
结论:
(1)冰块放在水里,熔化后,若有物体漂浮、悬浮,则水面不变;熔化后,若有物体沉底,则水面下降。(在水中)
(2)冰块放在盐水里,不管里面有无木块,融化后都上升。(盐升)
(3)冰块放在酒精里,不管里面有无物体,融化后都下降。(酒降)
特征:见到露出液面的物体,存在规律:。用的最多的为:(、T=F)。
特征:见到露出液面的物体,存在规律:。用的最多的为:()
注:常用于以下3个图。
特征:状态1只有液体,状态2中放入物体。
技巧:△F1为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的增大量;F浮为状态2中物体所受的浮力。(这两个公式只满足于直上直下的容器。)
注:状态1中,液体里就有物体,跟上一个题型11不同。
(1)当给出高度为外高时,即容器液面高度,或者小容器露出液面高度时,物体密度为:。
(2)当给出高度为内高时,即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时,则物体密度为:。
技巧:T=△F浮 (T为原来绳子的拉力,S是容器底面积)
技巧:T=N=△F浮
注:(1)T为烧杯下的绳子拉力;(2)N为物体在状态2中所受支持力;(3)△F浮为烧杯所受浮力的变化量。
对于不规则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F压=ρ液gV上(V上为所求面到液面竖直方向上的所有体积。)
总结:
(1);
(2);
(3)△F1=△P×S下,△F1为液体对容器底变化的压力;
对于这种缩口容器,一般情况下,液面上升下降,不会经过那个坎,那么完全可以将缩口容器看成是:一个很细的圆柱形玻璃杯就行了,只是在求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时,乘的是最下面的底面积。液体对容器底面变化的压力△F=△P×S下
方法(1):
方法(2):
技巧:(1)以下四图,△F2=G;
技巧:(2)△F2=F浮
方法:F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的题型中,F的变化只与阻力臂的变化有关,阻力臂增大,则F增大。阻力臂减小,则F减小。(根据:)
方法:只要是支点在墙壁固定,拉力F竖直向上,则拉力F永远不变。
方法:在F方向与杆要经过一个直角的题目中,F的力臂的变化是先大后小。
方法(1):用力的变化量来比较。变化量小的一端下降。变化量大的一端上升。
方法(2):若是非等臂杠杆,原来力大的那一端下降;若是等臂杠杆,铜那一端下降。
总结:根据两个平衡状态列二个等式,然后相比。
方法: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相等。
特征:求吊滑轮组的那段绳子的拉力。
方法:对定滑轮进行受力分析。
特征:人、动滑轮、物体、筐(篮子)处于同一状态,要么是全部静止,要么全部匀速向上,要么全部匀速向下。
方法:把动滑轮、人、篮子(底板)要看成一个整体,再进行整体受力分析。(除了定滑轮之外的都是动滑轮。定滑轮比较容易识别,就是吊在天花板上不动的那些。)
注:绳段数n为连接这个大圈的段数。(左图为3段、中图为3段、右图为5段)
方法:若空气中悬空去拉一物体,则将被拉物体、动滑轮看作一个整体。
方法:求额外功的两种方法:
(1)W额=动滑轮×移动的距离
(2)W额=总功×(1-η)
特征:题目中出现字眼“最大机械效率”。
注意:当人的拉力为人的重力时,此时拉力为最大值,求出具体砖的数量,把小数点后的数字去掉(例如,n=10.5块,则取n=10块)。
方法:当人的拉力F=重力G时,求出此时能最多拉多少块砖,此时拉力为最大值,机械效率最高,用用求出此时的机械效率。
方法:空气中悬空的机械效率
方法:
前提:
(1)若不计绳与轴的摩擦,纯理想情况下,则可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并且机械效率η=1。
(2)若没提计不计算摩擦,则考虑绳与轴的摩擦,则不可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此时可用机械效率来求拉力F和绳子拉力T的关系。
方法:见到这种水平滑轮组的η,就立刻想到用。
方法:见到这种水平滑轮组的η,就立刻想到用
小柴绝招之力学大法第24招:
Step1:
根据“当当”、“若若”、出水前、出水后等字眼,或者分号,用//将整道题分为两状态;
Step2:
依次对“被拉物体”、“动滑轮”、“施力物体”、“杠杆”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列出等式(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Step3:
用其他的量来展开力的比值,直到式子中出现G动,最后求出G动。
注:若在悬空拉物体,则直接将“被拉物体”和“动滑轮”看做一个整体,统一进行受力分析(小蛋法)。
注:若被拉物体在空气中悬空,则将被拉物体与动滑轮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1)先处理W-t图,得出F1:F2的比值,
(2)将两个杠杆平衡方程相比,
(3)然后处理η,
(4)再展开,
(5)最后展开其他力的比值。
方法:把动滑轮、人、篮子看成一个整体,然后进行受力分析;
特征:行走装置
(1)分状态;
(2)若在水中去拉物体,则先对被拉物体受力分析,再对动滑轮受力分析,最后把“行走装置、电动机、定滑轮”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列出等式。(若在空气中悬空去拉物体,则可直接将动滑轮和被拉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最后根据杠杆平衡列平衡方程。
(3)先处理,再将两个杠杆平衡方程相比,然后展开,最后展开其他力的比值。
特征:有大卡车、轮船
(1)一定要注意,列完受力分析等式之后的,两式相减。
(2)受力分析步骤:
第一步:将船(或车)以及动滑轮看做一个整体,受力分析;
第二步:再对动滑轮受力分析;
第三步:最后对物体受力分析。
来自: _心中唯一_ > 《物理化》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____N。B、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L===10cm, 则木块的底面积为S木=L2=(10cm)2=100cm2, 加水后的水面升高的高度为△h=(1-)L=(1-)×10cm=2cm, 由于木块的位置不变,则所加...
初中浮物理—力与压强题辑1
初中浮物理—力与压强题辑1.1、如图所示,将甲乙两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乙、S甲,且S乙=4S甲。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甲 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乙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
《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题三
《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题三《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题三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海霞 山东省临邑县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陈增军。14.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
八年级:浮力产生的原因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在前面学习《压强》时知道,液体或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那么,浸在液体中的...
2014-2015-2康一中初二年级第二次物理月考试题
8、下列有关浮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在深度无关;20、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
2019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
选填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力学
5.木块的密度是0.6 g/cm3,冰块的密度是0.9 g/cm3,若它们的体积相等,都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_______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选填"大于"...
初中物理答题技巧及考前指导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例:体重为510N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1,.如图20所示,用滑轮组拉物体A沿水平方向做匀...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填空 答案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8、当密度均匀的物体漂浮在某液体表面时,如果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占物体总体积的几分之几,则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3、惯性定义是(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