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上最忧郁的游泳池

 任木头 2015-11-30

忧郁的游泳池



在葡萄牙波尔图的海岸,有一个忧郁的游泳池,它的名字叫Leca Swimming pools。它嵌入海岸的礁石里,似乎生长在这片乱石之中,但是却又有着自己的棱角和性格。仿佛狂吼的大西洋就在拍打着它的肩膀,但内心却淡泊宁静。


混凝土上斑驳的水渍,粗糙的肌理诉说着半个世纪以来的故事,透着淡淡的忧郁。陪伴它的除了已经从十岁长到六十岁的人们,还有永远不变的礁石和海浪。在自然的侵蚀中慢慢融为一体。建筑即自然。


好的建筑或许会有绚丽的表皮肌理,好用的功能组织,完美的概念,但当一个建筑能给予人发自内心的情感触动,它一定是最特别的。就如你觉得一个人吸引你,又说不出哪里吸引一样。它散发的忧郁气质,会触动我的所有感官,视觉上时间感,听觉上宁静与汹涌的对比,触觉上的斑驳划痕..建筑本身散发着无法言喻的魅力。


它的建筑师就是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西扎是1992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他就生在在这个城市。


这一项目也是西扎的第一个独立的个人作品。1955年从波尔图大学毕业后,西扎在其建筑学院教授费尔南多·塔沃拉的建筑工作室工作,随后建立了个人事务所。并与1992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Le?a de Palmeira海滩位于当地Matosinhos海岸线的北侧,是波尔图北部的一个小镇,也是西扎的出生地。他早年的另一个作品波诺瓦茶室也是创作与此,并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完成。游泳池的建造大量使用了当地的岩石材料和混凝土。

游泳池位于大西洋和当地海岸线之间的通道处设有更衣室、咖啡厅和两个游泳池,一个供成年人使用,另一个提供给儿童。在整个游泳池的建造中西扎注重将现代设计融入到当地自然文脉中,使两者形成一种和谐的关联。游客经过一条与街道平行且不断倾斜的坡路就会径直来到更衣间和洗浴室,两旁的粗砂大理石面墙将沿海的风光阻挡在外,人们只能听到滚滚海浪的呼啸,体验着不一样的“海洋之旅”。


西扎的建筑美学


对西扎而言,无论设计什么样的建筑,他都能找到最重要的问题,并用更加宏观、准确、专业的方式切呈现建筑的美。下面讲述了几十年来始终让人无比着迷的,西扎建筑中那些具有场所精神的结构、流线特别的通道、几何建筑中的静谧、空间里跳动的光线。



“我的建筑中并不存在一种预先确立的风格,也不想建立一种风格。它是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回应,对我所参与的变革过程中的某种境遇的回应……在建筑学中,认为风格的同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阶段已经过去,一种预先确立的风格也许纯净、美丽,却无法引起我的兴趣。”


——阿尔瓦罗·西扎


西扎的建筑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他的作品不符合评论家所做出的种种分类,因为任何的分类都不足以囊括西扎建筑的全貌。他长期致力于地域性的建筑表达,但并未局限于“地域主义”的束缚。他致力于场所意义表达的同时,又超越了“文脉主义”的陈词滥调。尽管他追求“片断”、“简约”,其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理念与“解构主义”和“极少主义”的哲学主张毫无关联。


场所与文脉


在西扎的建筑作品中,除了场地,形式和空间等因素之外,它还将一些文脉因素交织在一起,各种组织层次(包括历史片断,地形片断等)在“有序”及“无序”之间汇集在一起,赋予它们以新的秩序并清晰地加以表达。在西扎的诸多作品中,他都以不同方式作出了对场所的回应。展现出他塑造场所精神,创作场所新秩序方面卓越才华和能力。


在形态构成上,西扎的建筑就像从自然风景和城市环境中生长出来一样,表现了地形的物质形态和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平衡,与场所具有天然的联系。西扎以“微观地理学”的观念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建立起过度性的微观地理环境,成为城市与自然风景之间的媒介。



加利西亚现代艺术中心远景


对于场所中的建筑,西扎还以其特有的考古学的方式,将其与场所有关的遗迹和记忆联系在一起。西扎在加利西亚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中谈道:“从一幅18世纪的地图中,我能够了解到修道院空间的组织及表达方式,并且对于这些现存关系的研究对博物馆的方案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最终的构成被花园设计所明确,这是利用自然的一个理想方法……。我们最终还是发现了该地区古老的灌溉系统。花园的设计以‘之’字形回旋的坡道和梯段作为基础。博物馆内部的道路也遵循一条相似的路线。”



加利西亚现代艺术中心室内通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扎的建筑是从只有他熟知的考古学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遗迹的主题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发生。早年在设计勒萨德帕梅拉游泳池时,西扎就曾指出:游泳池被设计为一种遗迹的意念。他极力维持这种新旧之间微妙的交互作用。

几何性的建筑——雕塑感和静谧感


几何形式是建筑的基本属性,对于以乡土建筑的传统作为基点的建筑师,由于乡土环境中多变的地形和城市空间的复杂肌理,加之乡土建筑建造的偶然性的影响,几何形态完全规则的建筑师极为少见,因此西扎很自然地表现出对强制性的几何形式的排斥,而倾心于基本的几何性与部分有机形态的结合。


西扎的建筑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可以居住的雕塑”的意味。白色几何体的组合完全像是一座绿树蓝天辉映下的现代雕塑,而窗户,门廊就是这个雕塑的虚体。大面积的虚实对比,建筑的比例和尺度的变化以及光线对体量的渲染,使西扎的作品极具雕塑感和静谧感。


在1985-1986年完成的卡洛斯·拉莫斯馆中,西扎以一种富于创造力的变形的方法,对“U”形平面和建筑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几何性调整,从而使建筑与场所的几何构成建立了联系。一个变异了的U形,加深了庭院的内向感。伴随着人向两个端点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逐渐拉近的视觉感受。院内的大树打破了U形的轴对称,却因此强化了整体形式的理性逻辑。

卡洛斯·拉莫斯馆入口


卡洛斯·拉莫斯馆室内空间


在平托·索托银行这件作品中,西扎面对的是复杂的直线与圆弧在多个方向上的穿插与交错。从平面可以发现其复杂的控制线网络。底层的曲线一方面可以呼应基地对面的老建筑,另一方面与玻璃材质的同一作用,让建筑同街道的分割变得模糊,拉近了室内同建筑面前广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二三层的平面轮廓,包括同圆心和直线方向走势也同周边已经存在的人工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平面上的曲线设置同人的纵向活动区域紧密联系,一个形式上的小动作很好地将人的平面活动和纵向活动区分出来。



平托·索托银行


平托·索托银行一层、二层平面图



虚质的材料——光


西扎毫无疑问是光的表现大师,他建筑作品的内部空间是一个泛光的世界。他通过窗的特定位置的设计,空间界面的围合与开启,空间体量的压缩和扩张,使人们在光的变化中自觉的延续空间的漫游,游历和体验着建筑空间。以福尔诺斯教区中心圣堂为例,就是通过对早期基督教建筑厚厚的墙体将光线引入的方式的更新,创造出精彩绝伦的空间。这种更新集中体现于东北方向的倾斜墙体的构造方式。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圣堂的室内空间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圣堂窗体与光的关系


为了赋予窗户的深度,西扎采用了双层墙体的特殊构造,然后在两片墙体的顶部开启三个洞口,在靠近外部的地方安装玻璃,于是形成了三个被切削的棱柱窗体。通过这种方式,这种在过去教堂中由于建筑结构的深度而自然而然地获得的墙体与光的关系得以再现:人们可以看到光线的射入,但在透视视野中,无法看到实实在在的窗户,光源的隐匿使空间具有某种神秘感。在其对面,一个狭窄的带形窗在较低的位置引入光线,作高处光线的对应与平衡。在讲台左面的凹入部分之下具有微妙的阴影,在神龛后面的间接光线呈现出一个竖向的光井。


西扎的建筑中,精心选择窗的位置调节光线的角度和亮度,使内部空间的整体的动态感更强。成角度的、斜向的凸窗嵌入似乎是拒绝外部世界的封闭墙体,集中了外部的光线,像光源一样照亮了内部;通长的水平侧窗将顶棚和墙体相互分离,使其飘浮于空间之中。阿威罗大学图书馆的中央大厅的顶棚上分布了27个圆锥形天窗,光线通过天窗的集中而引入室内,在照亮了每层阅览室的同时,使底层空间变得更为开敞,大厅的光线柔和而丰富,同时四季的变化也在室内反映出来,光线的反射在弧形棚上形成众多模糊而柔和的光晕也会随着时间的更替而变换。



阿威罗大学图书馆大厅


在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的图书阅览室,天窗以光体的形式出现,光被作为一种空间构件组合进空间中。它犹如一根巨大的通体发光的棱柱从天而降,砸破了屋顶,跌进室内,同时穿入相邻的空间,以光的一致性建立起两个空间的联系,而且其特有的倒锥形式和明亮轻质感,形成了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为空间注入了新的要素,使空间的表现张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的图书阅览室


英国著名建筑师罗杰斯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著名建筑评论家威廉·柯梯斯(William Curtis)说:“西扎最好的建筑其实不是真正的建筑,它们是嵌入当地文脉中的光与空间的容器。”西扎在一系列作品中,将光作为建筑及其空间的构成和表现材料,以其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使光成为建筑的又一主角。作为一种特殊的虚质材料,光以自身的无形赋予了西扎建筑有形的,可以感知的艺术效果。


西扎宣称:建筑师从未有任何发明,而只是将现实加以转变。建筑意味着吸收对立面并超越种种的冲突矛盾。片断与整体,模糊与明晰,简洁与繁杂,传统与现实诸多矛盾因素交织在一起,成就了极其真实感人的建筑作品。他的建筑理念和主题,深层的组织结构,空间秩序的安排,相互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他的“风格”并非是一整套的形式系列,而是他对建筑系统性的思考,感受和观察理解的全部方式。西扎以近40年的建筑实践和大量的作品向人们表明,在这个言必称“某某主义”和“某某学”的时代,建筑可以用自身来表现建筑,生成建筑,升华建筑。

(西扎的建筑美学部分,文字节选自《阿尔瓦罗·西扎》,其他为院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