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振宁:中国学生需要渗透式学习方法

 军休强军路 2015-11-30

杨振宁:中国学生需要渗透式学习方法


原标题:杨振宁来深圳啦!他在南科大演讲说了什么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杰出物理学家杨振宁今天来深圳啦!今天下午,他在南方科技大学做了演讲。

在南方科技大学的第一科研楼,杨振宁向早早等候在这里的近500名师生们分享了他精彩的学习与研究经历。为了一睹大师的风采,不少人提前一个小时入场,除了南科大师生,来自深中、实验、高级、科学高中的部分高中生们也获得入场机会,现场聆听讲座。

小通君看到,93岁的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里没有喝一口水,也没有卡一次壳。

小通君还留意到,杨太太翁帆也全程陪同了这次活动。穿红衣服的女士就是她。

杨振宁教授的讲话主题是《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小通君摘录了一下他的精彩言论:

和同学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因为和老师接触的机会有限,和同学讨论得到的比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还要多,因为与同学辩论可以不断追问,深度不一样。

中国教育哲学界有一种这样的观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要想清楚,不能分得乱七八糟,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这种教育哲学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一个小孩学讲话,并不是按部就班,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学会,他在一个不太清楚的时候,就弄出来了。

现在很多中国人都认为中国教育体制不好,美国教育体制好,这是错误的。双方各有各的好,正确的方式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应该给他一些美国启发式的教育,而对于美国的小孩,可以让他适当地多做习题。

中国很多学生都对新东西存在抗拒感,一些认为自己听不懂的讲座就不去听。事实上,一次不懂下次再去,就会懂得多一点,接着再去听几次,不知不觉中就多了解了一些,这叫渗透式学习,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与下方教育哲学的一个很大区别。中国的很多学生都需要这种渗透式的学习方法。

研究生找选题感到沮丧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因为你在做学生时,是学习已有的东西,研究生找选题时,是要创造以前没有的东西,这很困难,这个阶段感到沮丧是非常自然的。所以大家不必因为沮丧就觉得没有希望。一个人最好在研究开始的时候,进入一个新领域,到一个旧领域也可以,可是就像挖金矿一样,挖新矿容易出成果,如果一个地方人家已经挖了5年,要想再挖出新矿,就比较困难了。

在现场,杨振宁教授还耐心解答了学生们关于求学等方面的问题,他还对深圳的南科大做出了评价:

这是我来到的最年轻的一所大学,也是我觉得未来发展一定最快的大学。

希望能够如他所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