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白虎岭,就是一番狼虫虎豹盘踞的险境,孙悟空挥舞铁棒开路,险情一除,唐僧就开始闹吃饭情绪,孙悟空赔笑相劝,被唐僧一番臭骂,并且以极高的思想境界深刻批判了孙悟空偷懒不去化斋对取经大业的影响。孙悟空担心惹恼了唐僧被念紧箍咒,当下离开队伍前去摘桃子。如果对我前文的分析有印象,那么不难发现唐僧这种态度的转变是从“四圣试禅心”开始的。自从给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唐三藏其实是非常信任与依赖孙悟空的;而猪八戒入伙初期,唐僧则经常挑八戒的毛病,稍有微词就劝他回高老庄。一切态度都在“四圣试禅心”中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具体见我博文《春心荡漾》与《分裂的祸根》),加上在五庄观猪八戒不断想试探“紧箍咒”的效用,持续教唆之下,唐僧已经对孙悟空有了厌恶之心,这个自命不凡的猴子一旦显露教训大家的口吻,唐僧心里就有一种极端的不爽,无论是在“四圣试禅心”还是五庄观事件中,孙猴子好像成了领导,自作主张、指挥安排,所以这一次关于化斋的对话,是唐僧心理动态的直接外化表现。 【原文】三藏见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八戒道:“师父,你与沙僧坐着,等老猪去看看来。” 深山旷野中有人独行,唐僧第一个叫出来,为什么要叫给大家听?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嚷出来:那死猴子说这里没有人迹,那不是马上就来了一个!唐僧想证明什么?无非是猴子错了而已!由此我们可以感知唐僧的心理动态:在五庄观被孙悟空压抑得太久了,惹祸、脱难、被抓、谈判、脱罪,一切都被孙悟空牵着鼻子走,自己一点左右事态的能力都没有,所有的都是孙悟空说了算,你让这个领导情何以堪?加上猪八戒的挑唆,唐僧一直想说,你孙悟空也不是永远都正确,我为什么非要被你安排?这是在化斋一事上,唐僧出言不逊的根本原因,没别的借口可以发泄心中的郁闷了啊。现在有机会证明孙悟空错了,他怎么不激动?猪八戒立刻前去打探,见到了白骨精变化的美貌妇人。 【原文】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毫无疑问,妖怪变化的小妇人是个绝色,猪八戒才见一眼就淫心大动,上前搭讪,得知女子带着吃的上路,还发誓要给和尚吃,马上跑了个猪癫疯回报唐僧,于是妖怪第一次接近了唐僧。 【原文】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作为一个出家的高僧,唐师傅的反应显得剧烈了些,一见这个俊俏的小妇人就“连忙跳起身来”搭话,而且这一连串发问,已经没有了高僧的风范,倒像个走江湖的郎中看到生意上门时的兴奋。和美女搭上线后,妖怪编造了自己的身世和要给和尚饭吃的原因,唐僧又开始侃侃而谈,教训起人来,看来这段时间真是被孙悟空憋得够呛,总想找个人来教训指导一番,因为好歹,他是官嘛! 【原文】三藏闻言道:“女菩萨,你语言差了。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 就算唐僧不是个和尚,这番言论对一个陌生女子讲起来,当着人的面指责别人不守妇道,还是有些越界了,妖精连忙圆谎解释,而唐僧说自己不敢吃女子饭食的理由是“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已经有了些调侃的意味。因此,唐僧是自“四圣试禅心”之后春心荡漾,久不见女人,突然在山野之间见到如此美貌的小妇人,还主动要拿饭给自己吃,忍不住想和此女多说几句。唐僧史无前例地询问一个陌生女子诸多问题,和她的家长里短、指责调侃都无非是想达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猪八戒难以忍受这种冗长的对答,也不想分三份的饭食要等到孙悟空回来分成四份吃,当下一嘴拱倒瓦罐准备开吃。就在这当口,孙悟空及时赶回要杀妖精,被唐僧一把拉住,孙悟空可笑唐僧不辨真假,说出了妖怪迷人的手段,还教训唐僧说当年自己做妖怪的时候吃人无数,这样的小把戏看多了。而唐僧如何肯信?从妖怪走出来的那一刹那,心里就已先入为主认为那是一个人,由此来证明孙悟空错了,又经过一番对答,相谈甚欢,没见半点恶意,怎么肯承认这个美貌的小妇人会是妖怪?但是孙悟空的坏脾气上来了。 【原文】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如果说唐僧只是隐隐想满足些心理幻想,孙悟空则毫不留情地扒下了师傅的心理内裤,这番话说得赤裸裸,毫无遮拦,讽刺意味浓重,充分说明在“四圣试禅心”中唐僧的表现其实孙悟空是看在眼里的,而之后自己之所以趾高气昂,指点师弟、教训师傅,也是因为“四圣试禅心”事件之后,觉得在取经队伍中自己地位超然,再经过了五庄观事件,更是感觉大家必须听我的,所以眼看着有个妖怪站在面前,唐僧却不准自己动手,那猴脾气一上来,再也不给师傅留面子了,此话一出口,同时揭穿了唐僧的潜意识和猪八戒的心中所想,唐僧一腔恨意再难控制。 【原文】那长老原是个软善的人,那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 从这一刻起,孙悟空在西游的队伍中先后羞辱了猪八戒和唐僧,言语如出一辙,把猪八戒和唐僧在情感上彻底推到了一个阵线。于是接下来,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猪八戒一惩孙悟空,验证了唐僧手中确实握有制服孙悟空的秘密武器;孙悟空二打白骨精,猪八戒打蛇随棍上,不断挑拨教唆,利用唐僧把孙悟空折磨得神不神鬼不鬼,脑袋都被勒成了葫芦形。这下,猪八戒再也不怕孙悟空了,他一心想把这个趾高气昂的泼猴子赶出队伍,以销心头之恨: 【原文】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什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行者闻言,气得暴跳道:“我把你这个尖嘴的夯货!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什么行李?” 这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正式分裂的分水岭,唐僧即便知道是猪八戒在挑唆,也毫不留情地执行了对孙悟空的酷刑,因为自己也想惩治这个目无领导的猴子,猪八戒给出了正当的理由,不正是出师有名?所以毫不犹豫下了狠手。孙悟空两次被治,终于服软告饶,动之以情,展露了内心对唐僧的感激之意,又用不能退去紧箍为由让唐僧继续留自己在队伍中。 猪八戒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肯善罢甘休?所以当白骨精第三次变化还没走近大家,猪八戒就嘟囔着祸事来了(详见前文《三打美猴王》)预先给孙悟空安排好了罪名。孙悟空知道这次再不打死妖精自己会被怎样的折磨,心里也有些犹豫: 【原文】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 不想让妖怪逞能,又怕师傅的酷刑,最后的念头是“虎毒不吃儿”,可见,在孙悟空的心目中,唐僧屡次对自己施加酷刑,早已和虎狼划上了等号,但是自己好歹是他救出苦海的,以儿自居,对这个再生父母敬爱有加,想着说些动情的话,怎么也能让师傅回心转意吧?顶多不过再被折磨一次好了!于是,孙悟空招来了土地山神,在半空押照妖精,才彻底一棒打死了白骨夫人,绝了妖怪的灵光。 接上文的分析,这个结果正是猪八戒想要的,已经揣摩够了唐僧的心思,猪八戒如何不明白唐僧的心意?只要给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怕唐僧不惩治这个死猴子! 【原文】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唐僧的言语中,大道理是对的,可是我们看到,他庆幸着孙悟空一天打死三人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没有目击证人)”,担心的是“倘到城市之中……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由此,从这次唐僧的言语爆发中,我们彻底感受到了,至始至终,唐僧都不惧怕杀人,也不是怪孙悟空滥杀无辜,他最担心的是自己作为一个京官,连累上命案之后要如何脱了干系?这番言语只为了印证一个观点:你孙悟空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教训大家、讽刺师傅,但其实你做事不经大脑,全然不顾后果,连累我这个最高领导,这样的人你有什么资格留在团队中?我有什么理由要继续用你?所以,唐僧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要赶走这个骄傲自大的徒弟。 【原文】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唐僧第三次要赶走孙悟空,孙悟空都觉得自己再赖着不走实在是有些无耻了,但是心中着实担心唐僧手下无人,不能度过西行一路的苦难。唐僧大怒,孙悟空你也太高估自己的地位了,你走了我就手下无人?地球少了谁都一样转,你走了我公司不是一样上市? 【原文】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 孙悟空一路走过来,对唐僧可算忠心耿耿,后面的两个师弟都是兴风吃人的妖怪,降服劝善之后进了西行队伍,但是对于孙悟空的观念里,这两个都是从良的妖精,怎么能和自己比肩?这也是一路上自己能对他们呼来唤去,指点教训的原因。现在听师傅说他们两个是人,意思为他们都和自己一样,他怎么都忍不住悲从中来!一瞬间涌上心头的念头就是:师傅吃饱了骂厨子、过了河就抽板、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现在有了那两个蠢蛋,他就再也不需要我了!孙悟空的这种失落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总还对唐僧抱有一线希望,提醒师傅:在你落难之际,如果八戒、沙僧救不了你,你不是又要想起我来?还念紧箍咒来咒我?本来是想提醒唐僧念起自己昔日不顾性命营救的好处,没想到唐僧听来的意味却是:少了我孙悟空,你迟早再陷险境,两个徒弟救不了你的时候,你又会想起来求我了!所以,唐师傅真正爆发了: 【原文】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这一纸文书在古代是和离婚的休书一样具有法律效应的,有此为照,孙悟空走遍天下都有理不再回到取经的队伍,因为从这一刻起,他已经不是唐僧的弟子了,二人再无半点关系。这个主动权全然在师傅,就如同古代离婚的主动权全然在男方一样。所以,贬书加誓言,唐僧赶走孙悟空的决心已经覆水难收。只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后来唐僧不但又见了孙悟空,还做回了师傅,安享孙悟空的服侍,不知道他死后会不会下拔舌地狱?(答案是不会,因为后来他成了佛级领导,地狱都是他的下属,誓言么……领导是可以有VIP待遇的) 【原文】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孙悟空知道再也无法挽回,离开已成定局,情感上再有万般不舍,也只有默默一拜而已。唐僧已经毅然绝情,说自己是个好和尚,不受歹人的礼,孙悟空无奈变化身形在四方都拜,这才了了心愿,可见其一片丹心。 至此我们突然发现,从进了白虎岭开始,沙僧至始至终都没说过一句话,他的沉默相对于唐僧的爆发形成了极度鲜明的对比。无论是化斋的争执、妖怪的出现,孙悟空的被酷刑折磨还是最后被赶出队伍,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唐僧要给孙悟空写贬书是他取出的纸笔,他默默承认着这一切,没有为孙悟空说过一句话!虽然我们可以认为沙僧生性木讷少言,但是这也绝不是他的作风,各位还记得在“四圣试禅心”中,他说话是极其厉害的,一句话就替唐僧把猪八戒逐出师门;最后看到风平浪静,猪八戒还是自己的二师兄,又一句话就把场面圆得很好,一个玩笑就消除了和猪八戒的隔阂。因此,在这一事件中他的沉默,只能说明心计深重的卷帘大将从开始就看出了师傅对大师兄的不满意,从二师兄与师傅联手惩治孙悟空开始,他也就默默等待一个结果,大师兄要被赶出西行队伍,这自然也是他最喜欢的结局,从小就意志坚定、善于揣摩的他当然知道孙悟空的离开对于自己十分有利。把猪八戒赶走,自己接下来就该配合好大师兄,听从他的安排;但是现在走的是孙悟空,那剩下来的二师兄能比自己高出多少?所以,他才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也不会为孙悟空说一句话。 【原文】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看,由于他的沉默,孙悟空已经把沙僧当成了好人,孙悟空拉着他留心嘱咐,要他当心猪八戒其人,还让他在遇妖怪的时候报自己的名号。虽然唐僧插话说自己是好和尚,不再提歹人的名字,但是沙僧也没答应孙悟空任何一句话,从他后来的表现我们知道,孙悟空离开之后,沙僧迅速和猪八戒默契搭档,愉快合作,再不提起孙悟空这个人,所以真实情况是,沙僧很乐意孙悟空被赶走,自己也终于借此在西行队伍中找到了位置,至于孙悟空的嘱咐,全当耳边风就是,何必回答? 在唐三藏的爆发、猪八戒的陷害、沙和尚的沉默下,孙悟空其实是被这个团体非常有默契地扫地出门了,无论他已经有过多少功绩、付出过多少努力、为大家拼搏过什么,一旦被一个团体视为异己,无论你本事多大,也再无容身之处,可怜孙大圣形单影只,独奔花果山。 【原文】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独自个凄凄惨惨 。“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随着孙悟空的一声长叹,他越过东海回到了花果山。昔日其乐融融的花果山如今一片焦土、破败凄凉。 |
|
来自: wangyong670 >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