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藏的爆发

 wangyong670 2015-11-30

 刚进入白虎岭,就是一番狼虫虎豹盘踞的险境,孙悟空挥舞铁棒开路,险情一除,唐僧就开始闹吃饭情绪,孙悟空赔笑相劝,被唐僧一番臭骂,并且以极高的思想境界深刻批判了孙悟空偷懒不去化斋对取经大业的影响。孙悟空担心惹恼了唐僧被念紧箍咒,当下离开队伍前去摘桃子。如果对我前文的分析有印象,那么不难发现唐僧这种态度的转变是从“四圣试禅心”开始的。自从给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唐三藏其实是非常信任与依赖孙悟空的;而猪八戒入伙初期,唐僧则经常挑八戒的毛病,稍有微词就劝他回高老庄。一切态度都在“四圣试禅心”中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具体见我博文《春心荡漾》与《分裂的祸根》),加上在五庄观猪八戒不断想试探“紧箍咒”的效用,持续教唆之下,唐僧已经对孙悟空有了厌恶之心,这个自命不凡的猴子一旦显露教训大家的口吻,唐僧心里就有一种极端的不爽,无论是在“四圣试禅心”还是五庄观事件中,孙猴子好像成了领导,自作主张、指挥安排,所以这一次关于化斋的对话,是唐僧心理动态的直接外化表现。

【原文】三藏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八戒道:师父,你与沙僧坐着,等老猪去看看来。

深山旷野中有人独行,唐僧第一个叫出来,为什么要叫给大家听?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嚷出来:那死猴子说这里没有人迹,那不是马上就来了一个!唐僧想证明什么?无非是猴子错了而已!由此我们可以感知唐僧的心理动态:在五庄观被孙悟空压抑得太久了,惹祸、脱难、被抓、谈判、脱罪,一切都被孙悟空牵着鼻子走,自己一点左右事态的能力都没有,所有的都是孙悟空说了算,你让这个领导情何以堪?加上猪八戒的挑唆,唐僧一直想说,你孙悟空也不是永远都正确,我为什么非要被你安排?这是在化斋一事上,唐僧出言不逊的根本原因,没别的借口可以发泄心中的郁闷了啊。现在有机会证明孙悟空错了,他怎么不激动?猪八戒立刻前去打探,见到了白骨精变化的美貌妇人。

【原文】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毫无疑问,妖怪变化的小妇人是个绝色,猪八戒才见一眼就淫心大动,上前搭讪,得知女子带着吃的上路,还发誓要给和尚吃,马上跑了个猪癫疯回报唐僧,于是妖怪第一次接近了唐僧。

【原文】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作为一个出家的高僧,唐师傅的反应显得剧烈了些,一见这个俊俏的小妇人就“连忙跳起身来”搭话,而且这一连串发问,已经没有了高僧的风范,倒像个走江湖的郎中看到生意上门时的兴奋。和美女搭上线后,妖怪编造了自己的身世和要给和尚饭吃的原因,唐僧又开始侃侃而谈,教训起人来,看来这段时间真是被孙悟空憋得够呛,总想找个人来教训指导一番,因为好歹,他是官嘛!

【原文】三藏闻言道:女菩萨,你语言差了。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

就算唐僧不是个和尚,这番言论对一个陌生女子讲起来,当着人的面指责别人不守妇道,还是有些越界了,妖精连忙圆谎解释,而唐僧说自己不敢吃女子饭食的理由是“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已经有了些调侃的意味。因此,唐僧是自“四圣试禅心”之后春心荡漾,久不见女人,突然在山野之间见到如此美貌的小妇人,还主动要拿饭给自己吃,忍不住想和此女多说几句。唐僧史无前例地询问一个陌生女子诸多问题,和她的家长里短、指责调侃都无非是想达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猪八戒难以忍受这种冗长的对答,也不想分三份的饭食要等到孙悟空回来分成四份吃,当下一嘴拱倒瓦罐准备开吃。就在这当口,孙悟空及时赶回要杀妖精,被唐僧一把拉住,孙悟空可笑唐僧不辨真假,说出了妖怪迷人的手段,还教训唐僧说当年自己做妖怪的时候吃人无数,这样的小把戏看多了。而唐僧如何肯信?从妖怪走出来的那一刹那,心里就已先入为主认为那是一个人,由此来证明孙悟空错了,又经过一番对答,相谈甚欢,没见半点恶意,怎么肯承认这个美貌的小妇人会是妖怪?但是孙悟空的坏脾气上来了。

【原文】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如果说唐僧只是隐隐想满足些心理幻想,孙悟空则毫不留情地扒下了师傅的心理内裤,这番话说得赤裸裸,毫无遮拦,讽刺意味浓重,充分说明在“四圣试禅心”中唐僧的表现其实孙悟空是看在眼里的,而之后自己之所以趾高气昂,指点师弟、教训师傅,也是因为“四圣试禅心”事件之后,觉得在取经队伍中自己地位超然,再经过了五庄观事件,更是感觉大家必须听我的,所以眼看着有个妖怪站在面前,唐僧却不准自己动手,那猴脾气一上来,再也不给师傅留面子了,此话一出口,同时揭穿了唐僧的潜意识和猪八戒的心中所想,唐僧一腔恨意再难控制。

【原文】那长老原是个软善的人,那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

从这一刻起,孙悟空在西游的队伍中先后羞辱了猪八戒和唐僧,言语如出一辙,把猪八戒和唐僧在情感上彻底推到了一个阵线。于是接下来,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猪八戒一惩孙悟空,验证了唐僧手中确实握有制服孙悟空的秘密武器;孙悟空二打白骨精,猪八戒打蛇随棍上,不断挑拨教唆,利用唐僧把孙悟空折磨得神不神鬼不鬼,脑袋都被勒成了葫芦形。这下,猪八戒再也不怕孙悟空了,他一心想把这个趾高气昂的泼猴子赶出队伍,以销心头之恨:

【原文】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什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行者闻言,气得暴跳道:我把你这个尖嘴的夯货!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什么行李?

这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正式分裂的分水岭,唐僧即便知道是猪八戒在挑唆,也毫不留情地执行了对孙悟空的酷刑,因为自己也想惩治这个目无领导的猴子,猪八戒给出了正当的理由,不正是出师有名?所以毫不犹豫下了狠手。孙悟空两次被治,终于服软告饶,动之以情,展露了内心对唐僧的感激之意,又用不能退去紧箍为由让唐僧继续留自己在队伍中。

猪八戒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肯善罢甘休?所以当白骨精第三次变化还没走近大家,猪八戒就嘟囔着祸事来了(详见前文《三打美猴王》)预先给孙悟空安排好了罪名。孙悟空知道这次再不打死妖精自己会被怎样的折磨,心里也有些犹豫:

【原文】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

不想让妖怪逞能,又怕师傅的酷刑,最后的念头是“虎毒不吃儿”,可见,在孙悟空的心目中,唐僧屡次对自己施加酷刑,早已和虎狼划上了等号,但是自己好歹是他救出苦海的,以儿自居,对这个再生父母敬爱有加,想着说些动情的话,怎么也能让师傅回心转意吧?顶多不过再被折磨一次好了!于是,孙悟空招来了土地山神,在半空押照妖精,才彻底一棒打死了白骨夫人,绝了妖怪的灵光。

接上文的分析,这个结果正是猪八戒想要的,已经揣摩够了唐僧的心思,猪八戒如何不明白唐僧的心意?只要给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怕唐僧不惩治这个死猴子!

【原文】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唐僧的言语中,大道理是对的,可是我们看到,他庆幸着孙悟空一天打死三人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没有目击证人)”,担心的是“倘到城市之中……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由此,从这次唐僧的言语爆发中,我们彻底感受到了,至始至终,唐僧都不惧怕杀人,也不是怪孙悟空滥杀无辜,他最担心的是自己作为一个京官,连累上命案之后要如何脱了干系?这番言语只为了印证一个观点:你孙悟空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教训大家、讽刺师傅,但其实你做事不经大脑,全然不顾后果,连累我这个最高领导,这样的人你有什么资格留在团队中?我有什么理由要继续用你?所以,唐僧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要赶走这个骄傲自大的徒弟。

【原文】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唐僧第三次要赶走孙悟空,孙悟空都觉得自己再赖着不走实在是有些无耻了,但是心中着实担心唐僧手下无人,不能度过西行一路的苦难。唐僧大怒,孙悟空你也太高估自己的地位了,你走了我就手下无人?地球少了谁都一样转,你走了我公司不是一样上市?

【原文】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

孙悟空一路走过来,对唐僧可算忠心耿耿,后面的两个师弟都是兴风吃人的妖怪,降服劝善之后进了西行队伍,但是对于孙悟空的观念里,这两个都是从良的妖精,怎么能和自己比肩?这也是一路上自己能对他们呼来唤去,指点教训的原因。现在听师傅说他们两个是人,意思为他们都和自己一样,他怎么都忍不住悲从中来!一瞬间涌上心头的念头就是:师傅吃饱了骂厨子、过了河就抽板、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现在有了那两个蠢蛋,他就再也不需要我了!孙悟空的这种失落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总还对唐僧抱有一线希望,提醒师傅:在你落难之际,如果八戒、沙僧救不了你,你不是又要想起我来?还念紧箍咒来咒我?本来是想提醒唐僧念起自己昔日不顾性命营救的好处,没想到唐僧听来的意味却是:少了我孙悟空,你迟早再陷险境,两个徒弟救不了你的时候,你又会想起来求我了!所以,唐师傅真正爆发了:

【原文】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这一纸文书在古代是和离婚的休书一样具有法律效应的,有此为照,孙悟空走遍天下都有理不再回到取经的队伍,因为从这一刻起,他已经不是唐僧的弟子了,二人再无半点关系。这个主动权全然在师傅,就如同古代离婚的主动权全然在男方一样。所以,贬书加誓言,唐僧赶走孙悟空的决心已经覆水难收。只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后来唐僧不但又见了孙悟空,还做回了师傅,安享孙悟空的服侍,不知道他死后会不会下拔舌地狱?(答案是不会,因为后来他成了佛级领导,地狱都是他的下属,誓言么……领导是可以有VIP待遇的)

【原文】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孙悟空知道再也无法挽回,离开已成定局,情感上再有万般不舍,也只有默默一拜而已。唐僧已经毅然绝情,说自己是个好和尚,不受歹人的礼,孙悟空无奈变化身形在四方都拜,这才了了心愿,可见其一片丹心。

至此我们突然发现,从进了白虎岭开始,沙僧至始至终都没说过一句话,他的沉默相对于唐僧的爆发形成了极度鲜明的对比。无论是化斋的争执、妖怪的出现,孙悟空的被酷刑折磨还是最后被赶出队伍,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唐僧要给孙悟空写贬书是他取出的纸笔,他默默承认着这一切,没有为孙悟空说过一句话!虽然我们可以认为沙僧生性木讷少言,但是这也绝不是他的作风,各位还记得在“四圣试禅心”中,他说话是极其厉害的,一句话就替唐僧把猪八戒逐出师门;最后看到风平浪静,猪八戒还是自己的二师兄,又一句话就把场面圆得很好,一个玩笑就消除了和猪八戒的隔阂。因此,在这一事件中他的沉默,只能说明心计深重的卷帘大将从开始就看出了师傅对大师兄的不满意,从二师兄与师傅联手惩治孙悟空开始,他也就默默等待一个结果,大师兄要被赶出西行队伍,这自然也是他最喜欢的结局,从小就意志坚定、善于揣摩的他当然知道孙悟空的离开对于自己十分有利。把猪八戒赶走,自己接下来就该配合好大师兄,听从他的安排;但是现在走的是孙悟空,那剩下来的二师兄能比自己高出多少?所以,他才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也不会为孙悟空说一句话。

【原文】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看,由于他的沉默,孙悟空已经把沙僧当成了好人,孙悟空拉着他留心嘱咐,要他当心猪八戒其人,还让他在遇妖怪的时候报自己的名号。虽然唐僧插话说自己是好和尚,不再提歹人的名字,但是沙僧也没答应孙悟空任何一句话,从他后来的表现我们知道,孙悟空离开之后,沙僧迅速和猪八戒默契搭档,愉快合作,再不提起孙悟空这个人,所以真实情况是,沙僧很乐意孙悟空被赶走,自己也终于借此在西行队伍中找到了位置,至于孙悟空的嘱咐,全当耳边风就是,何必回答?

在唐三藏的爆发、猪八戒的陷害、沙和尚的沉默下,孙悟空其实是被这个团体非常有默契地扫地出门了,无论他已经有过多少功绩、付出过多少努力、为大家拼搏过什么,一旦被一个团体视为异己,无论你本事多大,也再无容身之处,可怜孙大圣形单影只,独奔花果山。

【原文】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独自个凄凄惨惨“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随着孙悟空的一声长叹,他越过东海回到了花果山。昔日其乐融融的花果山如今一片焦土、破败凄凉。

   【原文】那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

    二郎神当年大破花果山,搜尽山林,一把大火烧了个寸草不生。有可能二郎神兄弟忙着上天讨封赏,也有可能是二郎神故意留孙悟空一条后路(全书中没有更多的文字可以论证二郎神为何要对孙悟空格外开恩),所以没有杀光花果山的猴子。但是这也成了二郎神给孙悟空的一个莫大恩惠,未绝其后路,而换来了孙悟空从此对二郎神真心的诚服与尊敬。

    得知猴子猴孙们目前境况凄凉,孙悟空感怀伤情;而听到自己当年四万七千多妖怪的山头如今只剩不到五、六千妖猴艰难度日,更被猎人抢杀捉拿、剥皮剔骨、跳圈做戏、受人凌辱,联系到自己殚精竭虑却被驱赶放逐的下场,孙悟空已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同马流二元帅,奔芭二将军四个老猴相聚言欢,当下招呼小猴子们布置战场,对搜山前来的普通猎户来了次灭绝猴性的大屠杀。

   【原文】 大圣作起这大风,将那碎石,乘风乱飞乱舞,可怜把那些千余人马,一个个——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有诗为证:知

    人亡马死怎归家?野鬼孤魂乱似麻。可怜抖擞英雄将,不辨贤愚血染沙。

    没有了唐僧的约束,孙悟空此时不属于任何组织,严格意义上来讲,他又回到了最初在花果山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有贬书为照,此时的他行为可能偏激,但绝对是为妖的本性显露。

   【原文】大圣按落云头,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

    他的鼓掌大笑应该是本性被压抑得太久,突然得到释放的舒畅。嗜杀,是孙悟空天性中的一个根本特征,记得我开博之初写过猴本天真,没有学成本事的猴王当时是天真烂漫的,而在祖师处学习本领的过程中他学会了鬼鬼祟祟的掩饰;在天庭权利机构的纵容下他学会了棍棒强权的蛮横;在围剿花果山的对峙中他拥有了目中无人的自大;在大闹天宫的壮举中他拥有了无限膨胀的自信,而在五行山下受苦的六百多年间,突然跌落谷底的他产生些心理变态,就是非常正常的事了。自从出了五行山,那六百多年的憋屈化为内心一种嗜血的心理欲望,在为西游计划打工期间,孙悟空只要师出有名,就一定屠杀而后快,一路棍棒之下杀害生灵在五万以上,所以我说西游工程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此时回到花果山的他再无任何组织的约束,又回到了占山为王的妖精身份,本性的显露也就再不需任何的顾忌了。既然安心为妖、重操旧业,他也就用心收拾山头,当起了寨主。

   【原文】那大圣把旗拆洗,总斗做一面杂彩花旗,上写着“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十四字,竖起杆子,将旗挂于洞外,逐日招魔聚兽,积草屯粮,不题和尚二字。他的人情又大,手段又高,便去四海龙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乐业安居不题。

    前文我说过,“齐天大圣”是孙悟空一生辉煌的顶点,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身份。现在虽然落草为寇,但是从山寨大旗上依然注明自己是“齐天大圣”来看,他还是非常虚荣并在意这个头衔的;大闹天宫时的自大被玉帝和如来击了个粉碎,现在的孙悟空其实对于政权和佛家,内心里是臣服的,也渴望得到他们的承认并给予名分。这是他投靠佛家以后殚精竭虑努力保护唐僧的动力所在;现在被唐僧一纸贬书赶出了佛家的队伍,他又搬出了昔日天庭给予他的封号(尽管在大闹天宫之后这个封号已经成为历史),可见其内心的失落与渴望被承认的心理动向。

    和所有的妖怪一样,既然占山为王,自然招魔聚兽,积草屯粮。远在海外边疆,他的这些行为也没触及天庭,反之,自己曾经天宫为官,现在虽然下岗在野,办起事来也有几分薄面,各路小神都与人方便,花果山重获新生,一派欣欣向荣。比特不由感慨,自古为官好处多呀!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赶走了孙悟空的西游队伍立刻展露和谐氛围,开路的成了猪八戒,自然,行李重担就落到了沙僧的肩上。这相当于:猪八戒顶了大师兄的位置,而沙僧升为二师弟,唐僧的面前也没有了那指手画脚的孙猴子。这个结果是目前大家都乐意看到的,所以我们再次看到了饥饿的唐僧有着不同表现:

   【原文】正行处,那长老兜住马道:“八戒,我这一日其实饥了,那里寻些斋饭我吃?”八戒道:“师父请下马,在此等老猎去寻。”长老下了马,沙僧歇了担,取出钵盂,递与八戒。八戒道:“我去也。”长老问:“那里去?”八戒道:“莫管,我这一去,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

    同样是要吃饭,大家看到差别了吧?唐僧没有了故意刁难,猪八戒也不会讥讽顶头上司,毫无怨言就去化斋,而且让师傅宽心,自己一路“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怎么不让唐僧感动?孙悟空哪里会说这等动情的语言?因此,要获取领导的赏识,巧言辞令实为有效利器,是您居家旅行性、工作晋升、溜须拍马、过关练级之必备装备。

   【原文】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公道没去化处。”

    初当化斋重任,猪八戒向西走了十多里路,没找到一个人家,这才知道做事并非和说话一样轻松,但是大话已经说过,就这样回去实在没面子,怕唐僧不相信自己走了这么远;再往下走又不知什么时候找得到人家,一累就上瞌睡,干脆睡一觉,多拖点时间好回去汇报自己的幸苦,于是在草丛中倒头就睡。

   【原文】却说长老在那林间,耳热眼跳,身心不安,急回叫沙僧道:“悟能去化斋,怎么这早晚还不回?”沙僧道:“师父,你还不晓得哩,他见这西方上人家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管你?只等他吃饱了才来哩。”三藏道:“正是呀,倘或他在那里贪着吃斋,我们那里会他?天色晚了,此间不是个住处,须要寻个下处方好哩。”沙僧道:“不打紧,师父,你且坐在这里,等我去寻来。”三藏道:“正是,正是。有斋没斋罢了,只是寻下处要紧。”

    唐三藏习惯了孙悟空的去去就来,一时三刻总能把吃的端上来,现在换了个猪八戒去要饭,话说得温暖人心,可抵不过肠胃的抗议啊,不过一会就耳热眼跳,身心不安,想吃东西的欲望没有得到立刻的满足,唐长老浑身都不自在,就在这个时候,提醒各位看官,沙僧展露本来面目了!此时说话的只有师徒二人,沙僧一句话就把现在的大师哥钉在了耻辱柱上,“师父,你还不晓得哩”这种说法如同自己亲眼所见一般把猪八戒的行为虚拟得活灵活现,由于沙僧平日里的沉默寡言,唐僧何尝想到他一直都有这种心机?不自觉地认同了沙僧的说法,认为猪八戒是先顾着吃饱自己的肚子,无奈之下,吃的不管,得让我老人家有住宿的地方才行啊!要吃要住,这成了唐僧一路西行的首要需求,这位官老爷在艰难的旅途中始终把自己的生理需求放在首位,造就了一个风餐露宿十余年却依然白白胖胖的东方圣僧,此是后话。

    没有了其他人在场,沙僧的表现就很突出了,让师傅宽心,坐着等我去寻“他”,由于已经给猪八戒定了罪名,他就不称呼师兄了,而改口叫他,这些细微的动向作者写得非常到位,可以揣摩:赶走了孙悟空是第一步,接下来,给猪八戒安些罪名,利用他陷害孙悟空的方式同样去陷害猪八戒,虽不至于让唐僧赶走他,但这些小罪状至少可以让唐僧不喜欢猪八戒,以后他和猪八戒的地位一换,沙僧不就成了西游队伍中的第一人了?自小性格坚毅的沙僧不甘人下,但是做事小心不露痕迹,有谋、能忍、见机、善伪!难怪他能被看中一举上了天宫成为重臣;也难怪玉帝最后决定清除他的时候决定除根,即便饶其死罪也要施以酷刑。

   【原文】被沙僧揪着耳朵,方叫醒了,道:“好呆子啊!师父教你化斋,许你在此睡觉的?”那呆子冒冒失失的醒来道:“兄弟,有甚时候了?”

    看到睡觉的师兄,沙僧是毫不留情的。揪着猪耳朵把人弄醒,没有半点对师兄的尊重,而且口称“好呆子!”可见,拿住了师兄的痛脚,沙僧是准备好好利用,在这个队伍里翻身的。现在在气势上占理,沙僧已经有代师傅惩治猪八戒的意思,而猪八戒赶走了孙悟空后身心舒畅,化缘开路一马当先毫无怨言,哪里会多想?知道自己有错,满口直叫沙僧“兄弟”。

   【原文】不见了师父!沙僧埋怨道:“都是你这呆子化斋不来,必有妖精拿师父也。”八戒笑道:“兄弟,莫要胡说……”

    在以命令式的口气把猪八戒带回来后,可以想象,沙僧本来准备好好告他一状的,没想到不见了唐僧,沙僧又一句话把妖精拿师傅的罪状安置在猪八戒化斋不来的行为上,弄得自知有错的猪八戒赔笑不已,此时的卷帘大将,初露峥嵘。

    至此,师徒四人现状已经完全明了:唐僧赶走了孙悟空后心情平复,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准备与手下两个徒弟慢慢完成取经的任务;孙悟空满怀恨怨与无奈离队,放开本性回花果山当起了妖怪,逍遥自在却心有不甘;猪八戒赶走孙悟空后独当一面,安心当起了队伍里的老大,无奈本性懒惰心有余而力不足;沙僧则非常开心看到孙悟空被猪八戒弄出了队伍,满怀信心留在了西游队伍准备展开地位的争斗,最终出人头地。所谓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