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宾得16-50 和 20-40 不专业对比

 迷糊128 2015-11-30


qw0358 



第一章:都是有用的废话

每个行业都有不太会挣钱的企业。
这些企业一般来说在行业里面活的都不怎么好,比如相机业的宾得。
但是我还就是喜欢买这类型的企业的产品。
无他,关键就是这些企业还算有点良心,不会把消费者往死里坑。
反之的例子多的去了,所以我不会买大众和丰田的汽车。
同样我也不喜欢佳能和SONY的器材。

1650F2.8和2040F2.8-4这两个镜头就是典型的不会做生意啊。
看规格,1650明显更高级。
但是你见过NC之流更高级的标变变焦比更大的吗(套头不算)?
好吧,1650和2040都有防尘防滴。
一个是全程2.8,一个是小牛变
一个变焦比是3倍多一点,一个变焦比是2倍。
我只能说,宾得啊,你怎么学都学不会让用户多掏银子的方案呢?
如果你做个16-70 F2.8-4,那才是奸商的行为啊。

举两个例子
NIKON的2.8恒定是24-70。售价9K
NIKON的4恒定是24-120。售价5K5
NIKON的2.8-4是老镜头,现在二手价是3K不到。
多让人纠结啊,最好成像的旅游不够用,旅游好用的光圈略小,都兼顾的是老镜头。

CANON就不用举例了吧,F2.8和F4来来回回好几个而且还充斥者“伪红圈”和“狗红圈”,
其中二代1740F4和24105F4还能用双面胶做镜片固定的。
确实是最奸的奸商。

现在我问问宾得,有了1650的人有多大动力买你的2040?

我是先买了2040,然后听说1650好,我才买回来试试看的。
先说结论,实际结果是,除了多个大广角,其实2040是全方位好于1650的。

先来分析分析这两个镜头的硬参数。

SMC DA* 16-50/2.8 AL ED [IF] SDM
优势是:
1、2.8恒定光圈
2、多个等效24mm大广角(胶片时代24是大广,28是标广,35是小广)
3、防尘防滴
4、多了等效75mm

HD DA 20-40/2.8-4 ED Limited DC WR
优势是:
1、HD镀膜
2、变焦比小
3、防水

这里面无意义的优势是:
1650的等效75mm和2040的HD镀膜。

前者,作为标变来说,等效75mm其实用处并不大。
镜头越接近50,构图时候的差距就越小。
这句话怎么说呢?
40和60,相差50%的物理焦距,但是,同样构图下,我可能前后一步就OK了。
但是,你试试14和21?400和600?跑断你的腿。
所以,1650的等效75和2040的等效60在实际使用中其实是没什么差别的。
半步而已(含笑半步癫?)

后者就要说说了。
光学业内有这么个传言,当然我觉得这个传言是真实的。
HOYA收购宾得就为了宾得的SMC镀膜。
因为HOYA卖宾得给理光的时候,唯一保留的就是SMC镀膜的所有权。
现在HOYA的眼镜片上到处都是SMC的标记。
业内人也说,HOYA卖的成品玻璃也标SMC,价格贵了不少。
宾得的SMC到底有多厉害,可以参看我下面这两个贴子里面的内容: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376353-1-1-2.html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12143-1-1-2.html
这两个帖子都说到了宾得的镀膜技术。
可以说宾得的镀膜,在光学业内,包括日本和德国企业,说独步天下都不为过。
因此,HOYA觊觎宾得的SMC是有其动机的。
理光宾得不能再用SMC这个名称了,
当然,要用的话就需要给HOYA一笔不小的专利费。
因此,宾得才会在SMC镀膜的基础上融合ABC镀膜发展了HD镀膜。
业内都认为,宾得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开发出一个全新的镀膜体系。
这个“如此短的时间”指的是理光收购宾得(2011年10月1日)到宾得发布HD镀膜的镜头(2013年)。
考虑到镜头开发光学部分的时间,所以,宾得的HD镀膜研发时间小于1年。
这种情况下,宾得只有可能是稍微改变了原有SMC镀膜的配方或者工艺,融入了ABC镀膜的一些东西,发展了HD镀膜。
因此,可以认为,HD镀膜的开发本因是为了规避专利侵权。
所以,HD镀膜本质上就还是SMC镀膜。

看到这里,估计会有刚入门的朋友问到:
为什么我会将变焦比小作为2040的优点?
这我要解释一下。
当今科技,以及可以预计的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科技是不可能做出变焦比越大成像越好的镜头的。
理论上,成像最好的一定是定焦,因为他的变焦比是0。
只要做好一个焦距就可以了。
镜头毕竟是用来成像的,尤其对于单反,方便性应该是排在成像后面的关键因素。
要方便,为什么不买大变焦比的小DC呢?
所以,变焦比小一点的镜头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像。
因此,这就成为优势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上面的立论全部建立在差不多成本之上的。
成本相差太大可能就成为无稽之谈了,毕竟小痰盂也就卖500块,不是么?
特别要说的是标变。
其实标变是最难做好的变焦镜头。
当然想做个狗屎一样的标变那是相当的容易。
对于标变来说,
前半段是反望远结构,后半段是望远结构。
根本不一样的结构要放在一个镜头里面。
因此,对于标变来说变焦比小一点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
举个例子
NIKON的老镜头里面有个AF 35-70F2.8D
新标变镜皇是AF-S 24-70F2.8G
如果不考虑炫光、鬼影、制造精度和机械磨损。
那么,3570的成像其实比现在的2470来得好。
之所以现在的镜皇是24开头,主要还是市场原因,再说的白一些,是新闻市场的需要。

下面说回宾得。

第二章:重量对比

2040的重量明显比1650来的轻。
大概轻一半。
而且,2040还是全金属的外壳,防水等级还高于1650。
关于防水,请参看这篇: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376353-1-1-2.html
在重量的对比上来看,2040是完胜的。
器材是越轻约好。
我当年,海拔4000,凌晨4点,背了一包器材爬山。
肺都要蹦出来了。
当时我真想挖个洞把器材全部埋起来,回来再来取。
所以,没经历过的人才会买1424这种一套滤镜就能比别人一个镜头还重的器材。

第三章:体积对比

2040明显比1650来的小。
无论是直径还是长度都是1650来的大。
如果加上遮光罩,1650就显得更大了。
倒是滤镜口径,2040的55mm有点小众,1650的77mm大众的很。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大,宾家的人买个转接环就是了。



第四章:装上机身的样子
1650装上K3很威武,
2040装上K3也很协调。
对于我来说我还是喜欢2040装上K3的样子,金属感十足。
滚花啊,我超喜欢镜头上的金属滚花。



第五章:成像对比

这两个镜头的中心成像基本上差不多,我就不贴了。
镜头画质重要的是边缘成像。下面就贴贴边缘成像。
这个边缘大约是在1/2画幅的位置。

全图是这样的:


最大光圈下的成像对比(下面的图像都是2040在前,1650在后)
2040@20 VS 1650@20
边缘对比:



2040@30 VS 1650@30
边缘对比:



2040@40 VS 1650@40
边缘对比:



缩光圈的成像对比:
2040F5.6@20 VS 1650F5.6@20
边缘对比:



2040F5.6@30 VS 1650F5.6@30
边缘对比:



2040F5.6@40 VS 1650F5.6@40
边缘对比:



结论是:2040好。
这个结论一点都不奇怪,
2040有更小的变焦比,2040有更小的光圈。
在价格区间差不多、功能也差不多的时候,没理由2040会更差。

在最大光圈下:
2040的中央和1650差不多。
但是2040的边缘比1650好的非常明显,
图上显示的是边缘对焦点的PK,大约只在1/2画幅处。
而真正最边缘来说,2040的比1650好的非常明显。
在角落上2040简直是碾压1650了。
其实在画幅一半的地方就已经有较明显的差距了。

F5.6下面两个镜头的差距倒是并不大。
其实F4下仍然是2040有可见的领先。

第六章:紫边测试
紫边测试是不需要认真对待的测试,
因为电脑里面处理紫边实在是太简单的事情了。
我就不做测试了。

第七章:两个镜头的适用性讨论+总结
这章是比较实际的讨论。
先说说两个镜头的优势:
1650:
决定性的优势是:有大广角
2040:
决定性的优势是:成像优秀

如果你拍风景,我认为,选择1650更合适。
毕竟有大广角的时候拍风景更轻松点。
如果你携带2040拍风景,等效30mm下还是有点窄。
而且,关键的是,拍风景你不需要光圈全开。

如果你拍人像,还是选择2040吧。
首先,APS下2.8和3.X的光圈差别不大。
第二就是考虑到画幅一半处的成像质量,还是2040更靠谱一些。
除非你打算每张人像的构图都是放在画面正中央,
否则1650需要缩小光圈才能获得非中央人像的拍摄效果。

如果你只想要一个全能头。
那么我还是觉得2040更合适。
广角干脆交给广定或者广变。
2040做好50周围的本职工作,全开就是很不错的成像。
还能防水防尘,又是HD镀膜,还有抚摸的快感。

所以,结论是:
1、2040是目前最好的P家全能标变。
2、1650适合拍风景。
3、2040适合拍人像


 
作者相关热贴:

 
 成像的图没看出20-40强在哪里
要是照片都是无忌上放放,那倒是真差不多。
 
我也赞同素质2040决略胜1650的结论,虽然差距很小很小。
特别是棚里或拍人像2040比165更好用。

 
别说曝光,连光圈和景深两镜对比照片都不同吧
我自己会留2040,卖掉1650了。

 
就拍风光而言,现在俺出门都是da12-24、da20-40和da60-250三只镜头。而在da20-40之前,俺是带一只fa31。

多年前曾经拥有过16-50,也拍过一些不错的片子。但是一直喜欢不起来,还是出了换了12-24。

 
我也赞同素质2040决略胜1650的结论,虽然差距很小很小。
特别是棚里或拍人像2040比165更好用。

 
非常赞同您的评测结果,但有一点,要给您略微指正一下,2040是WR镜头,有一定防水能力,宾得对其官方描述是“简易防滴”,说是在小雨和易被泼溅的场景可以使用,而165是AW镜头,具备防水、防尘、防冻的能力,宾得对其官方描述是“防尘防滴”,说是可以在大雨、迷雾、和易被泼溅的场景下使用。所以对于防水性能,165是强于2040的,作为AW星头,这个AW是不在镜头名称中标出来的,类似的还有535。

 
学习了。谢谢!

 
我来提出2点可能存在争议的地方
1、2040的wr防护等级比165高
你看看165的盒子上可是标的AW,理论上da星头是宾得135领域防护等级最高的,说明书里写的也是防尘防滴,而wr写的是“简易”防尘、防滴,你看看用wr的都是什么镜头就知道wr的等级了
2、HD镀膜优于SMC,HD是SMC和ABC融合发展来的
据我所知(也是听各位大大说的)HD镀膜只有4层,而SMC是7层以上
另外,ABC镀膜不是附着在镜片外面的,是在前镜片内表面的(道听途说,但的确当事人是这么说的)
我对我所说的完全不负责任,都是道听途说,权当揭开锅盖,让大家来讨论下~

 
对于HD镀膜是否优于SMC镀膜暂且不讨论,HD镀膜绝不可能只有4层,宾得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第一批多层镀膜镜头S-M-C Takumar上,就已经使用了7层的镀膜,这在当时简直是划时代的,此后SMC镀膜不断发展,在公主头上又加入了ghostless镀膜,新DA镜头的第一片表面又加入了SP镀膜,从DA55开始又有了ABC镀膜,但在镜头名称中则始终标SMC,就比如DA55还叫SMC DA55,而不是ABC DA55,所以HD镀膜如果只有4层,那么其成像质量与原有镀膜的成像质量应该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而HD553和SMC553的对比我们并没有发现太多不同。况且ABC镀膜是可以和HD镀膜共存的,SMC理光也仍在使用,目前新出的HD DA645 28-45 4.5就既使用了ABC镀膜也使用了HD镀膜,这在官方的镜头介绍中也有提到;新出的1850套头仍然使用SMC镀膜,所以有人说ABC和SMC留在HOYA不能用,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HD镀膜不需要高精度加工,甚至涂层也行,更多的HD层数也不利于降低成本和把成像质量提得更高,HD镀膜在高端镜头单独应用看来不行,目前要配合高精度ABC镀膜或高精度SMC镀膜才能达到预定要求。HD标志或许是试图去宾得化产物。

 
镀膜的层数并不是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其作用是增加通光量并抗眩光等,每一层的配方并不相同,之所以SMC镀膜层数多,并不是因为宾得有能力镀上这么多层膜,而是通过增加不同配方的镀膜而达到增加通光量的效果。经过测试HD553和SMC553的通光量并没有明显差异,这点从相同的光圈值下快门速度就能看出来,举个例子,佳能的85 1.2L和宾得的FA★ 85 1.4进行对比,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快门速度宾得还要快半档。所以说如果HD镀膜只有4层,就能达到SMC镀膜的通光量,那么可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了。
2040防护等级是整体简易防滴WR,防护等级远低于1650的AW组件级单独防滴防尘。

 
关于防水,我学习了。

但是HD镀膜,我说的应该肯定不会错,HD镀膜就是为了规避专利侵权搞出来的。
这点,我有可靠的消息来源渠道啊,呵呵。

 
对比图上看得出,16-50的通光量高(假设楼主拍摄的角度曝光一样),大概是玻璃用的高级一点。 德国老头强过日头就是强在玻璃上,其实结构上日本nikon就是NipponContax的山寨版。佳能就是抄的莱卡(看看佳能的m39卡口的机子)。

 
尼康的35-70mm F2.8就是没有用高级玻璃的前提下设计出来的精品,缺点就是和Olympus用上Super ED玻璃的一比,尼康二手如新只能买300美刀不到,Olympus的二手卖价1500美刀还买不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