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印度命中注定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

 蚂蚁爬网 2015-11-30


浪子读史 2015-11-29 17:53

众所周知,印度这个国家,具有十分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对大国地位也极度渴求。这种渴求甚至可以被概括印度国父尼赫鲁的一句名言:“印度要么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

只不过,现实却与印度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虽然几十年来,印度一直孜孜不倦的努力使自己跻身大国俱乐部。但直到现在,它依然与这个目标有着巨大的差距——不仅和中美俄这样的真正大国不能比,就是就是英法这些过气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比它要强大的多。甚至在南亚这块自家自留地,印度都不能做到颐指气使——且不说巴基斯坦与他针锋相对,就连尼泊尔、斯里兰卡、甚至孟加拉,印度都不能完全控制。

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这当然与印度国力密切相关。直到现在,印度的经济规模,依然只有中国的三成不到——作为一个十亿人口级的大国,这样的国力,别说世界大国了,准大国都十分勉强。

不过当年的印度,比起中国却一点都不差。两国建国之初,经济规模差不多,甚至印度还稍强些;直到中国改革开放前夕,印度也差差排在中国之上。只不过在迈向大国的努力中,中国节节攀高,印度却裹足不前,这才有了今日的悬殊差距。而这也直接映射出印度大国崛起征程的失败。

那么,印度为什么不能像中国一样实现大国崛起呢?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有以下三当面原因:

为什么印度命中注定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

一、舒适的地缘环境

在《地缘政治14:为什么印度对中国心怀畏惧》一文中,云石君曾对印度的地缘结构有过分析:地缘格局上,南亚次大陆以东为缅甸西北部的高山密林;以北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西部,跨越印度河流域,则是同样可称之为世界级别的兴都库什山脉;南面则是浩瀚的印度洋。

这些高山汪洋的存在,构筑了坚强的地缘屏障,将南亚次大陆与亚洲其他地缘板块隔绝开来,为根植于此的印度文明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可是反过来,正是由于这种地缘环境的极端封闭,导致古代印度文明在覆盖到全部南亚次大陆后,也就自然而然的丧失了进一步对外拓展的动力。而印度文明又和华夏文明不同,它没有必须要持续应对的外部压力(农耕时代的华夏文明,始终处于漠北游牧文明的军事威胁之下),以至于有必要采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尽可能的集中内部资源应对。

当然,印度也不是完全不受外来势力侵袭。虽然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确实难以逾越,但翻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南亚,还是比较容易多。而山那头的中亚游牧势力,天生就是印度文明这种农耕属性文明的克星。

但是,虽然每隔一段历史时期,就会有中亚游牧势力进入印度,但这些游牧势力的威胁仅体现在政治与军事层面,却并没有对印度文明的独立性构成致命威胁。之所以会这样,除了古代印度文明本身实力强劲,也与中亚板块地缘实力,以及亚欧大陆十字路口的地缘区位密切相关。

中亚以草原荒漠为主,本身不具备孕育强大文明体系的天然条件,无法为同化南亚次大陆提供支持。而中亚地处东亚大陆、蒙古高原、南亚次大陆、伊朗高原、新月沃地等亚洲各大传统地缘势力交汇,是群雄逐鹿的“中原”所在,所以无法长期形成一股独立的地缘政治势力,通常都是作为各大文明火并后的胜者附庸。

可是,无论是对东亚之中国、蒙古,抑或西亚之波斯、阿拉伯,中亚都太远了些,就算某一方夺取中亚,也难以形成稳定统治,一旦占领者实力衰落,或者其它势力卷土重来,中亚政治归属就会发生改变。

中亚的这种特点,既减少了印度遭受入侵的可能,也使得得以征服印度的中亚游牧势力,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鉴于大后方虚弱且不稳定,它们缺乏足够且持续的能量,对庞大的印度文明进行结构性改造,反倒必须对自己做出调整,与印度文明共处甚至融合,这样才能保住辛苦得来的统治地位。这就使印度文明没有灭种之忧。

既无力对外扩张,也不至于被替换,这种情况下,窝里斗,就成为印度文明的主旋律。

为什么印度命中注定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

二、肢解的地缘核心

大一统的本质,是使中央的权力位于地方权力之上。可是最大限度追求自身利益乃人与组织之不能。故而不同地缘板块的族群,亦会立足自身条件,最大限度的去实现本地区利益的最大化。

中央集权意味着各次级地缘板块相当一部分政治权力被中央剥夺,所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天然存在。特别是在全国一盘棋的框架下,一些本就弱势的板块,在中央集权环境中会逐渐被边缘化,它的区域利益可能会因此受限,这当然会招致其之不满。这种情况下,本部核心区的强势,就成为保障中央集权的重要基础:

只有本部强大,才有充足的力量压制四方不满,确保中央集权制度的有效;反之,政治上的集权,又使边缘地区的资源向本部集中,进而维护本部的核心地位。

中国的中央集权便是建立在这种地缘结构上。长江——黄河流域具有超强的地缘实力,足以对古代中原王朝的扩张提供有力支持。这种强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地缘屏障和地缘疏离的阻碍——非但巴蜀、云贵、东北这类地缘结构相对独立的地区;就连青藏、西域这些极端边远的板块,最后也都被纳入中国版图。

类似于古代的中国,印度文明核心区的形成,印度河与恒河这两条母亲河也是居功至伟。虽然这个两河流域所蕴含的能量,比长江——黄河流域还是差了好些,不过南亚次大陆本身也没有东亚大陆的规模,所以以印度河——恒河流域为依托,辐射南亚也基本足够了。

可现实却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印度不但没有实现大一统,身为二元核心之一、印度文明发祥地的印度河流域,最后倒被肢解出来,成为伊斯兰文明的地盘。到1947年,随着英国《印巴分治方案》的出台,印度河流域在政治上与印度彻底剥离,建立主权独立的巴基斯坦国。

泱泱数千年文明古国,混到今天居然发祥地都丢了,印度何以至此?

最根本的原因是,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之间,横亘着一个幅员近60万平方公里的塔尔沙漠。

其实最早的时候,这里并非沙漠,只是气候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印度河流域森林植被的破坏,才促使沙漠最终形成。而这一区域的荒漠化,颠覆性的影响了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

首先,塔尔沙漠使恒河流域与印度河流域之间的交流被大幅阻断。这种地缘关系上的严重倒退,致使南亚二元板块,非但无法如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一般,经整合成为一体,反倒日渐疏离,走向分离与对立。

而中亚游牧文明的入侵,更加重了这种分裂。印度河板块位于南亚与中亚交界。鉴于中亚游牧武装力量强大,所以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地缘实力上较恒河流域有所不如,但凭借外部力量的支持,它依旧足以跟恒河分庭抗礼。

甚而中亚游牧势力的伊斯兰文明属性,直接对印度河流域的传统印度文明体系形成替代。

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所向披靡,政治势力所到之初,伊斯兰文明体系也都随之进入,成为当地主流文明。

当然,印度文明好歹是流传千年的大型文明体系,伊斯兰再强,想将其彻底取代还是有难度的。不过在距离自己最近印度河流域,伊斯兰依然能取得较大优势。再加上塔尔沙漠阻断了印度河流域与南亚其它板块的交流,岁月洗礼下,这块南亚二元核心地缘板块之一、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最后居然成为伊斯兰文明的势力范围。

印度河板块的伊斯兰化,使印度文明从以前的二元核心,缩小到仅剩下恒河一块,元气由此大伤;而二者的对立和冲突,又加速了恒河板块实力的消耗。这种格局意味着,印度本部核心区的能量被大大削弱,其后果就是,本部不再有压制孟加拉、德干高原等其它次级地缘板块的绝对实力,政治上已不具备中央集权的基础条件。

三、种姓制度的桎梏

为什么印度命中注定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

人类文明早期,古老的雅利安人翻越兴都库什山脉,来到南亚次大陆,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统治。鉴于跟南亚土著的达罗毗荼人(印度黑人)相比,雅利安人属于少数种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他们设计出种姓制度,将印度社会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犬舍、首陀罗四大种姓。其中雅利安人属于婆罗门、刹帝利这两个高等种姓,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印度白人;而土著的达罗毗荼人,则被列入犬舍、首陀罗这些低等种姓、乃至无等级的贱民。因为雅利安人,以及后来陆续进入南亚,占据统治地位的中亚人都普遍肤色较白,所以这种阶级划分被渲染出十分浓郁的种族色彩。

为了让低种姓认命,进而放弃抗争,印度白人极力鼓吹印度教,通过宣扬“今生受苦、来世就可享福”的教义,磨灭印度黑人的反抗意识,在精神层面把他们彻底奴化。

但凡事都有利弊,这种奴化固然有利于印度白人的统治,但也衍生出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一生贫贱,印度黑人对国家严重缺乏认同感,更谈不上国家荣誉感;同时,宗教影响力的过分强势,也使世俗权力的影响被大大遏制(在种姓制度中,掌握精神权力的婆罗门祭司位居第一等级,掌握世俗权力的刹帝利国王、官吏,只能屈居第二等级)。

这两种因素,致使中央朝廷下派的职业官僚,无法单靠王朝的世俗威权有效治理地方。只有土生土长,世世代代直接管辖当地印度黑人的土邦贵族,以及那些掌控当地平民思想的寺庙祭司,才能够得到当地平民的天然敬畏。

流官制是中央集权体制框架下的基本行政制度。如果流官无法有效行使权力,而必须仰赖土著的世袭贵族和祭司,中央的威权也就自然被他们剥夺分割。

种姓制度维护了印度社会的稳定,但对中央集权却起到了消解的效果。既然种姓制度无法消除,中央集权想要实现自然难如登天。

过于安逸的地缘环境、惨遭肢解的地缘核心、种姓的制度抵触,这三大因素汇集,印度文明的分裂基因,也就逐渐形成了。而这种分裂,对印度在现代化进程构成严重制约,地方各自为政,统一的国内市场无法形成,中央的战略布局也只能流于空谈,印度发展国力,自然也就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情况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印度大而不强,空有大国体量,却始终只能在二流徘徊。

当然,对这些问题,印度统治精英心知肚明。而他们的应对方法,就是现代化改革,希望通过改革,来摆脱这些桎梏。只不过,现代化改革中,印度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印度的现代化改革为何困难重重?印度有可能实现凤凰涅槃么?关于这一点,云石君在下一节《地缘政治16:印度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中国》中具体分析。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5篇:南亚印度篇第3部分。喜欢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朋友,可以订阅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作者地缘政治全部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