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蓝“,首先映入您脑海的会是什么? 奥运蓝? APEC蓝? 阅兵蓝? 还是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 相信大多数养猪人的答案会是已被妖魔化的、越来越朦胧的“高蓝”。 对于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可为是真正的“百家讲坛”,各位行业专家及意见领袖你方唱罢我登场。有国内土鳖宣传“猪瘟超免治蓝耳”及“中药调理加保健”防控蓝耳的、也有学者推荐“免疫6+1”的防控方案,洋和尚们则重点推荐“血清驯化封群”及“用疫苗多次免疫建立优势毒株”这些防控方案。这些观点让广大养殖企业在“是否要免疫蓝耳,选择何种方案防控蓝耳上”非常纠结。 本文将通过对蓝耳冷知识的梳理,抽丝剥茧,去伪存真,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蓝”(图1)。 图1 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中国蓝在我国的发病范围 冷知识一:欧美国家没有中国蓝(高致病性蓝耳病毒),高蓝代表毒株与国内经典毒株全基因组同源性高达96%,但是致病力迥异。 蓝耳分为两个血清型即欧洲型(1991年发现代表毒株LV株)和美洲型(1987年发现,代表毒株VR2332株),我国的主要流行株为美洲型毒株(欧洲型毒株极少,鲜有报道),最早的分离毒株为1996年的CH-1a株(经典毒株为CH-1R疫苗毒株的亲本毒),与VR2332同源性较高,怀疑是通过引种传到我国的。我国于2006年4月份开始爆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经过分析可能是由CH-1a逐渐演化的(见图2),目前主要流行于我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 图2我国2006年以来流行的HP-PRRSV是逐步演变而来,其起源可能是我国的 CH-1a-like PRRSV 不同毒株的导致的临床症状、抗原性和遗传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巨大差异。高蓝毒株毒力比VR2332毒株(勃林格疫苗株MLV毒株的亲本毒)显著增强,可致死母猪,对保育期仔猪致死率最高可高达100%,而经典美洲型毒株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经典蓝耳毒株很难致死仔猪(见图片3),从农业部将高致病性蓝耳定义为高致病蓝耳病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而经典蓝耳定义为二类动物疫病可见一斑。这也就是说高蓝是进口原料再加工转内销的(美国和欧洲没有高致病性蓝耳病),中国蓝(高致病性蓝耳病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典蓝耳病毒)。这里讲一个小插曲,美国08年曾分离到一株蓝耳病病毒,并将其定义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毒,估计美国专家很兴奋,因为有了病人,医生才有饭吃。但是当其中部分专家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到中国,看到了中国蓝后,回去后就把这个毒株定义为中等毒力的蓝耳病毒了。(这个世界第一确实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2、CH-1a(粉色线)攻毒后对仔猪影响并不是非常大,只是引起略微消瘦; 3、、WUH1 (深蓝色线)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代表毒株,攻毒后引起种猪发烧至41°、急剧消瘦,死亡率达60%以上; 4、浅蓝为空白对照组 (资料来源:哈兽研 安同庆研究员) 那么问题就来了: 冷知识二: 什么?经典蓝耳疫苗或野毒免疫或感染不产生中和抗体? 抗体是机体对抗原性物质(包括病原微生物个体或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产物,但大多数抗体只具有检测标识意义(杂抗体),中和抗体(保护性抗体)才具有清除病原和抗感染作用。 经过试验证明,经典蓝耳疫苗免疫后15周(约免疫后3个月)左右才能检测到低效价的中和抗体(见文章截图3),此外经典的野毒株也很难产生中和抗体,这表明机体清除经典蓝耳病毒以细胞免疫为主,中和抗体作用微乎其微。 图3 勃林格疫苗免疫SPF猪后的中和抗体检测 (资料来源:哈兽研 孟甄祥硕士论文) 但是高蓝疫苗免疫后四周后迅速产生抗体,滴度最高时最高可达1:160的中和抗体(见图4)。 图4 高蓝疫苗免疫后的中和效价消长规律 疫苗免疫过程中我们常常谈到母源抗体干扰问题,所谓的母源抗体干扰,是由中和抗体起的作用,母源抗体对哺乳期仔猪的保护非常重要,其中的中和抗体不仅能清除野毒感染,也会中和疫苗毒。如果母源抗体中的中和抗体过高,疫苗免疫过早,疫苗毒会消耗母源抗体,这样既不能发挥疫苗的作用,又降低了仔猪的被动免疫反应。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