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侃 之碎片《通鉴》(87)汉朝歧视倒插门

 昵称22998329 2015-12-01

点击标题下蓝色作者名导弹熊 免费订阅



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大宛不利,带领残部呆在敦煌,既无力进击,又不敢回来,这场旨在夺取汗血马的战争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偏偏太初二年赵破奴所部在征匈奴中全军覆没,汉廷顿时面临两线遇挫的局面,公卿都想停止对大宛的战争,集中兵力打击匈奴。


但汉武帝则由公私两方面的考量,于国家利益而言,出兵攻打一个小小的大宛国都搞不定,这会引发西域的连锁反应。大夏那样的势利小国会蔑视汉朝,优良的马种也无从获得,乌孙、轮台这些小伙伴会骚扰去西域的汉朝使者,久而久之,来之不易的西域可能会从帝国左翼切断。于个人而言,在经历了对匈奴的历次重大胜利之后,这次失败,让他脸上根本挂不住。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汉武帝先下令追究反对征伐大宛的大臣,将他们投入监狱,堵上群臣之口。


继而下令赦免囚徒、征伐各地有不良记录的顽劣少年,调动边疆地区守备骑兵,从年初到年末,陆续派到敦煌去交给李广利统辖的兵力达到六万多人,这还不包括带着私粮和其他物资跟着主人出征的那些人。光是校尉军官,就去了五十多个。


这一回,汉武帝志在必得,西征军规模庞大、给养完备,驮拉物资的牛有十万头,马有三万匹,其余骆驼和驴子也上万了。


就好像是一场用十几万寻常牲口去换优质牲口的战争。


天下骚动。


围攻大宛国首都的战争,又是工兵的战争。


大宛城内没有水井,军民用水来自城外的河流。汉军于是计划在城外开渠引水,断绝敌人水源。又准备在城墙下挖地道,打算从地下打进去。


这么多军队专意西征,河西走廊兵力空虚,有可能被匈奴乘机攻取,于是剜肉补疮,征伐十八万甲卒去张掖和酒泉以北,设立居延和休屠两个军事基地。这些兵都不能撒一把豆子就变出来,还得从老百姓中征调,而这次征调的标准,恰恰让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好恶。


有罪的官吏、逃亡者、倒插门的女婿、商人、身份固定的摆摊开店者、父母和祖父母曾经摆摊开店的,这七中人优先征调。可以想象,这是一支怎样满心怨愤的军队。


为了不让李广利重蹈上次出征后勤不力的覆辙,大量人力用于物资运输,西去道路上人车不绝。


汉武帝志在必得,甚至专门设立两个官位,一个叫执马校尉,一个叫驱马校尉,实际上就是官派伯乐,负责在占领大宛后,为朝廷选择最好的汗血马。


这样一来,贰师将军李广利兵力充足,再次出兵。正因为兵多,沿途小国纷纷出人出粮,跟着汉军去打大宛。首先遇到的要塞就是轮台,攻打几天后,轮台沦陷,汉军屠城泄愤。轮台之后,就剩下走路了。饶是如此,因为一路鸟不生蛋,六万主力,按时抵达战场的,也只有一半。


大宛军队先是出城野战,汉军凭借强大弓弩,用箭雨覆盖之,大宛军之浩退回去守城,战场主动权完全落在汉军手里。


尽管大宛已经水源断绝、外无援兵,但凭借原有积蓄,依然坚持了四十多天。到最后,堡垒从内部攻破,大宛贵族先动摇了。他们觉得战争是国王引起的,要不是他藏了良马,杀了汉使,就不会有这场兵灾。于是他们合伙谋杀了国王。


这个时候,大宛外城已经被攻破,大宛勇将煎靡被俘,大宛贵族丧失抵抗意志,带着国王人头去跟李广利谈判。他们真是谈判高手,到这个时候,也没有向汉军俯首乞命:


“你们还是停战吧,我们把所有好马都牵出来任你们选,还给你们供应军资,如果你们坚持要打,那好,我们立刻杀掉所有汗血马,跟你死磕到底。康居国的援兵已经不远,他们在外,我们在内,跟你对峙,你腹背受敌。你好好想想,到底怎么办?”


他们的确没有撒谎,康居援兵就是离此不远,只是畏惧汉军规模,不敢上前交战。可是如果汉军大宛做困兽之斗,汉军久攻不下,康居大军就可能受到鼓舞。


于是李广利同意休战。


汗血马随便挑,最后汉军带走了最好的几十匹骏马和三千多匹中等水平的母马。


为牲口二战,终于尘埃落定。


李广利起初从敦煌骑兵时,分兵从南北两道前进。校尉王申生带了一千多人到了郁成,结果被郁成王歼灭,只有几个人逃到了李广利那里。上一次攻打大宛,李广利就被拦在郁成城下,这一回郁成又击灭偏师,李广利大怒,派搜粟都尉上官桀去复仇。郁成王知道这一回没有胜算,乃放弃抵抗,流亡康居国。而康居国听说汉军已经拿下大宛,也不敢自讨麻烦,就把他交给了前来要人的汉军。上关桀让四个骑士把郁成王绑在马上,打算带回去交给李广利。其中有个骑士,叫赵弟,天水人,担心这样磨磨蹭蹭走,俘虏可能会被劫走,于是割下郁成王脑袋回去复命了。


这场战争,算上第一次失利和第二次再举,历时四年,到太初四年(前101年),李广利的胜利之师终于回到长安。


最初征发的军队是六万,战马有三万。战争结束后,进入玉门关的官兵只残余一万多人,战马只剩下一千多。


为什么凯旋途中还能有这么大的损失?


史书说:第二次征大宛,军队不缺粮,战场上伤亡也少,但是军官们贪婪凶残,不爱惜属下,克扣士兵们口粮,导致他们处于饥饿状态,在穿越荒凉的西部戈壁时纷纷倒下。


这个情况,汉武帝是清楚的,但是考虑到李广利万里征伐,能最终达到目标返回,已经很不容易,所以也没有追究。李广利和赵弟都封侯,上关桀官拜少府,他后来成为汉武帝的顾命大臣。


汉军撤离大宛前,扶持了亲汉朝的昧蔡做国王,这算是战争的政治遗产之一,可惜红利未能持久。大宛国那些善变的贵族,先是杀了前国王毋寡,拿他脑袋去谈判,现在又以昧蔡谄媚汉朝为由,把战争责任推到他身上。昧蔡被杀,毋寡的弟弟蝉做了国王,他的儿子去长安做人质。汉朝和大宛立约,汉朝承认蝉的国王地位,大宛每年给汉朝贡献两匹汗血马。


一场战争,数万人埋骨荒野,换来几十匹良驹。到底划算不划算,见仁见智。除了改善马匹品质,此举客观上威慑了西域诸国,尽管这种威慑未必稳定,但毕竟是对开拓西域有价值的。


可是对内陆而言,这场战争耗费的人力和物资,令国家元气大伤。


更为可悲的是,卫青、霍去病之后,西汉已经没有像样的良将。李广利庸才带兵,军官们暴虐士卒,汉军的精神已经被侵蚀,战斗力的根基衰朽了。


但汉武帝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降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