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好文】单品极致才是产品的出路!

 时间变成水 2015-12-01

极致≠完美,做产品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单点极致。对“单点极致”一个比较好的描述叫“一针捅破天”,过去做事情必须把面铺得足够宽,而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在极小的地方把纵深做到极致,最后的收获反而更大。少做一点事情,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单点极致是互联网界备受推崇的理念,但是只做一款产品,风险很大怎么办? 所以采用单点极致策略时,你必须选取成功概率最高的那款产品。

今天我们使用某种产品,不完全是在用它的功能,更多的是在用它散发出来的一种感觉,一种调性。例如,用苹果手机和用小米手机的就不是一类人。

我们已经走入审美时代,关于“审美主义时代”产品的基本特征,极致非常重要。

明明是吃饭,却敬畏厨师

产品极致,一生悬命

最终成就伟大的事情

同仁堂有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即使药材里每一味材料稍微变化一下,患者可能不知道,但是同仁堂也会坚持选用最好的原材料,做最好的药材。

用最好的原材料,货真价实

同仁堂和苹果都是最好的例子

倾注感情,做到极致

俗话说就是“货真价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容易吗?同仁堂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说,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这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断挑战。

同样的极致精神在日本餐饮界也能经常看到。日本一位叫小野二郎的老人,被业界誉为“寿司之神”,一生都在做寿司。要到店里吃饭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奥巴马去日本访问,安倍就是在小野二郎的寿司店里请他吃饭。

黄太吉赫畅去过,我问他什么感觉,他说:“我明明是顾客,是吃饭的,可是我怕他。吃饭的怕做饭的,对他有一种敬畏感,对他的作品有一种敬畏感。”

当大家对你的作品有敬畏感时,你会获得别人多么大的尊重啊!充分说明,人不需要做多么大的事情,或者说事情没有大小。在小事情中,注入你的生命和情感,最后焕发出来的力量,太了不起了。

用这样的精神做任何事情,就是一种产品的极致的精神。日本有一个成语来描述这种精神,叫“一生悬命”。

我们可以体味一下这四个字的力量。对作品付出一种情怀,慢慢的,这个作品有了意义,甚至超过自己生命的意义,最后这个事情成了伟大的事情。

单点极致,必须选择成功概率最高的产品

符合大趋势就是大概率

这是从繁到简、单点极致的最终依据

大公司的产品大多选择“繁”策略,所以要想在产品上战胜大公司,就必须选择“简”的差异化策略。

“繁”代表十全十美,但不等于完美;“简”是单点极致,不要求十全十美。十件事情,你砍掉九件事,目的不是为了砍掉这九件事,而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某一件事情上,这叫就单点极致。

比如,乔布斯重返苹果后,把一百多款产品线砍到四款,然后做出了iMac;市面上的其他手机品牌一年做五六十款手机,苹果一年只推一款手机,这就是从繁到简、单点极致。

很多人都用过苹果的iPhone,库克接手苹果后,就不做黑色的苹果手机了。黑色的iPhone在接缝的切口处会留出一点白边,这是任何工艺都切不掉的。乔布斯居然让工人用人工的方式把白边涂黑。可见他对细节要求到怎样的程度。

事实上,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甚至会认为是在浪费,但是乔布斯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做到了极致。

当然,采用单点极致策略时,你必须选取成功概率最高的那款产品。

对于创新,单点的成功率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大面积的创新概率趋势是可以预测的。颠覆式创新玩的是小单品、大概率成功的策略。

例如,当iPod的收入占苹果收入一半以上的时候,乔布斯放弃了iPod,去做iPhone,因为他判断iPhone能够替代iPod。这不就是概率?这不就是趋势吗?符合大趋势就是大概率。

取舍之间,你需要根据大趋势作出选择。这是从繁到简、单点极致的选择依据。

乔布斯是艺术圈最懂科技的

科技圈最懂艺术的

产品的审美如此重要

乔布斯曾投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后来,皮克斯被卖给了迪斯尼,乔布斯成为迪斯尼最大的个人股东,成为当时乔布斯财富最大的来源。

皮克斯是动画公司,完全是人文、感性的。所以,乔布斯左脑皮克斯,右脑苹果。他是艺术圈里最懂科技的,科技圈里最懂艺术的。

美国创新最好的州是加利福尼亚州。加州有两个创新城市,一个是旧金山,一个是洛杉矶。旧金山的硅谷是科技创新中心,洛杉矶的好莱坞是艺术创新中心,乔布斯横跨两个中心。

我们来看乔布斯眼中的产品经理,他说:“Macintosh团队里有音乐家、诗人、艺术家、动物学家、历史学家,这些人也懂计算机,所以Macintosh才这么出色。如果没有计算机,他们也会在其他领域创造奇迹。

大家各自共享自己的专业知识,Macintosh因此吸收了各个领域的优秀成果。否则,它可能是一款非常狭隘的产品。”这就是乔布斯常感慨的“在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

乔布斯做产品做得好,我们总有一个错觉,认为乔布斯是一个技术天才,但实际上乔布斯不是技术天才,他没写过代码,他的搭档才是技术天才。乔布斯是一个偏艺术的产品经理。

世界将属于高感性能力的人群

苛刻的品位、实现品位的能力

能驾驭简洁,就能“主宰世界”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演讲撰稿人丹尼尔·平克写过一篇文章,《未来世界属于高感性能力族群》。他说:

“这个世界原本属于一群高喊知识就是力量、重视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会写程序的工程师、会诉讼的律师和玩弄数字的MBA。

但现在,世界将属于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创造力、具有同理心、能观察趋势,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

什么叫高感知能力?

不只讲功能,还重设计。

不只有论点,还说故事。

不只谈专业,还须整合。

不只讲逻辑,还给关怀。

不只能正经,还会玩乐。

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

我们走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很显然黎万强是同意这个观点的。

在黎万强的书里,他写了这样一段:“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而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更应该有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都是对生活高感知的人群。”

毫无疑问,在当代唯一一个七星级的产品经理——张小龙眼中,微信不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而是一个生活方式。“爽”胜过功能;“酷”是未来的体验方向。

张小龙有一次在腾讯做了8小时的演讲,他说:“不听摇滚的程序猿(员)不是好产品经理。”

他还对下属建议说:“一定要锻炼你的审美能力。你的产品美感,不会超过你的审美能力。”换句话说,你做出来的产品代表着你的审美。

事实上,对于普通人来说,发现美的能力是很弱的。如果你有足够的才华,你可以把美的东西塑造出来;如果你天资平平,看到丑的东西把它变美一点,就足够了。

过去,我们常问产品有没有用,强调的是功能;现在要问好不好看,强调的是审美。功能已经成为基础,审美才体现价值。

如果实在不知道什么是美感,我给大家两个字——简洁。简洁就是一种美感。

有一本书叫《疯狂的简洁》,它把苹果的一切归纳到简洁两个字上,说任何一家公司,只要能驾驭简洁,很快就能“主宰世界”。

产品成为唯一衡量标准

追求细节,单点极致

用户持续尖叫才能成功

吴伯凡说:今天是“0”和“1”的时代。99分、100分和101分之间,从量上看相差微小,在本质上看何止天渊。

99分= -1分,100分= 0分,101 分=1分。这就是天才和狗屎的数学公式,做到100分实际值是0分,101分才算天才,99分以下都是无尽的黑洞。

过去的时代,同一个行业可以有很多种存在。今天,互联网时代,要么全输,要么全赢!

过去我们做人力资源,有项满意度调查,现在我认为满意度等于零。今天的衡量指标是“尖叫度”。满意度的十倍才叫尖叫度。但是,比尖叫度更可怕的是动态尖叫值。

你今天达到这个尖叫度,明天达到同样的尖叫度,用户就不尖叫了,你要永远超越用户预期。想想看,这要把做产品的人逼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

这里要强调一个概念:极致≠完美。这句话非常重要。做产品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单点极致。千万不要求完美,这个时代没有完美的事情。

我们说审美与极致,其实我认为极致是一种精神和状态,不是一种功能,极致代表的是十倍于满意度的一种精神状态,而具体到产品策略,就是“单点极致”。

对“单点极致”一个比较好的描述叫“一针捅破天”,过去做事情必须把面铺得足够宽,而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在极小的地方把纵深做到极致,最后的收获反而更大。

正是因为这样的洞察,苹果才超越了其他公司。在很多领域,苹果并没有真正从零开始发明产品。苹果吸纳了原本比较复杂的东西,巧妙地把它们变成了简洁的东西。

少做一点事情,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

来源:颠覆式创新研习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