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郭沫若诗联赞济南

 杏坛归客 2015-12-01

                     郭沫若诗联赞济南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郭沫若曾几次来济南,游览了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珍珠泉等名胜,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楹联作品。 

     1959年2月和8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两度来济南,写诗作联,留下墨宝。郭老乃旷世才子,在文学(尤其诗歌、剧作)、史学、考古学、甲骨学等方面都有独特建树。郭沫若写诗新的旧的都来的,善撰对联,佳作不少。其书法尤以行草见长,登堂入室,卓然成家(誉之为“郭体”)。

    1959年2月18日,郭沫若由上海到达山东曲阜,作七律《颂曲阜》、《游孔林》、《游孔庙》等一组旧体诗,刊登在2月21日《大众日报》上。《颂曲阜》有句:“圣庙中陈工业馆,好教孔孟接新辉。”2月19日,郭到达济南,参观省博物馆,游览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名胜古迹,并观看吕剧《借亲》。诗性大发,一气写就《齐鲁多文物》组诗(六首),包括五律《参观山东博物馆》、《趵突泉》,七绝《溪亭泉》、《登历山》、《看吕剧“借亲”赠吕剧团》以及七律《大明湖》,均载2月21日《大众日报》第三版。先看看郭老笔下的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普天诚第一,历世岂三千?濠上知鱼乐,欣逢跃进年。”诗有注释:“泉源多处,时时涌出水泡如珍珠。又有金线泉一小方,闻因光线反射而成,此现象近已消失。趵突泉是泺水源头,说者谓春秋桓公十八年(公元前六九四年)‘公会齐侯于泺’,就是这个地方。见于记载虽只二六五三年,然泉之历史年代自不止此。”最后一句自然是实话,实话实说乃为诗中的“三千”找做依据。诗中说到金线泉之金线的消失。金线泉乃千载神奇之泉,宋代王闢之《渑水燕谈录》载:“齐州城西张意谏议园亭有金线泉,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壕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不仅天阴不见,金线泉的金线从来就不是每时每日都能看到的,金代文人元好问曾在泉边徘徊三四天,终未能一睹金线奇观;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也曾几次求访而不遇。甚至有人久候难觅,一气之下将金线泉改署作金泉。随着水量的时多时少,金线也时隐时现,和人们捉起了迷藏。泉上的金线,明清时期尚能清晰见到,但后来改建泉池,泉脉受到破坏,水势减弱,金线消失。后来,在老金线泉东南柳絮泉畔一个小池子里,金线又冒了出来。1956年,趵突泉正式扩建公园,遂将此处叫做了金线泉。郭老没有眼福,来的时候没有见到金线,无怪他失望地说“此现象近已消失”。这一失踪就是几十年。上世纪九十年代,金线曾重现世间。1998年,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不仅金线隐踪,后来连泉也告干涸。2003年10月,金线短暂现身。2004年9月,老金线泉不仅复涌金线,甚至罕见地出现了圆形金线(以前都是直线或弧线),柳絮泉、回马泉、静水泉等也纷现金线。之后又隐地宫。2005年8月,金线泉、柳絮泉复现金线奇观。水中金线,鬼斧神工,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人们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地下两泉一起上涌,“力均而相敌,界成一线,又斜受日光,状厥形,故以金线名”(清濮文暹《见在龛集·说金线泉》)。再看郭老的《大明湖》:“湖船遍题诗人句,诗句虽多不及湖。闻有芙蕖待秋月,已看杨柳化鹅雏。济南民众超名士,历下楼台胜古都。我欲举杯邀杜李,问今佳兴复何如?”厚今薄古,意气满怀。《登历山》:“俯瞰齐州九点烟,踏寻崖窟佛多尊。半轮新月天心吐,一片东风扫雪痕。”这是写得最有诗味的一首,显露些许禅意。“半轮新月天心吐”,不知是否从弘一法师“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化出?济南三大名胜,郭老一一吟咏,总起来说,说教意味不浓,还算自然可喜。《溪亭泉》一首,有“珍珠潭底鱼三尺,一片琉璃入大明”的写意;《参观山东博物馆》又有“解放战争烈,工农跃进强。今朝新孔孟,气象更堂堂”的说理,总让人有点儿半是诗人半政客的感觉。

    同年8月初,郭沫若又来到济南,得知济南准备将李清照故居扩建为纪念堂,并打算建辛弃疾纪念祠的消息,即应济南有关人员索求,为二者各撰对联一副。《李清照纪念堂联》:上联为“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下联是:“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概括贴切,意味深长,乃留给济南人的不朽佳作。《辛弃疾纪念祠联》:上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同唱大江东去”;下联是“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尤其上联,状辛弃疾豪放词风,不由不令人叫绝。郭沫若以《对联兩付》为题,将之发表在1959年9月2日《光明日报》第三版。且有说明文字:“8月初在济南,同志们告诉我,济南城内有李清照故居,准备扩大成为纪念堂。同时还准备为辛弃疾建纪念祠。他们要我为它们各撰一付对联。我同意了,撰出对联兩付……大家都知道李清照的词集名《漱玉集》。她的前夫赵明诚撰有《金石录》是有名的,毫无疑问,有李清照的劳绩在里面。”郭老此说是公允的,《金石录》确是赵氏夫妇共同的劳动成果。“‘大江东去’是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一句,因此《念奴娇》别名《大江东去》。苏词豪迈,别开生面,一洗词人的绮靡之风。柳敬亭曾云‘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见《吹剑录》)辛弃疾词承继了苏东坡的格调,在词人中例以苏辛并称。辛弃疾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在齐鲁时曾组织义军,图谋光复。南渡后曾献《美芹十论》,建议南宋朝廷迁都金陵,进行恢复中原之大计,未被采纳。”这一段话,主要评价辛弃疾的词风和爱国情怀。在爱国这一点上,郭沫若倒是一条汉子(1937年,郭沫若从日本冲破封锁,抛妻别子,潜回国内参加抗日),惺惺惜惺惺,他极力推崇辛的爱国之举。

    8月3日,郭沫若作七绝《题济南李清照故居》:“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秋是著书。”冷清是扣李清照《声声慢》之“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亦指其独身流亡江南的后半生。文章千古事,终句落在著书上,是庆幸中国文化薪火相传,代有传承。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郭老却视传统文化如敝履,连自己几十年的创作研究成果也要一把火烧掉,是历史的悲剧,亦是人性的悲哀。

    9月3日,他又写了一首《题山东民间剪纸》,这首诗不是在济南写的,此时人在北京。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民间剪纸》一书,收有《青岛鲁迅公园夜景》、《烟台渔港》、《大明湖》、《趵突泉》等一百幅剪纸作品。诗曰:“手头金剪运东风,人物山川跃进同。青岛才惊园景好,烟台又醉海霞红。大明湖在莲花里,趵突泉腾柳荫中。岂止天功人可代?还看人巧夺天工。”莲花托湖,垂柳拂泉,有色彩,有动态,俨然一副工整的对联,把个济南描绘得流光溢彩。

    郭沫若对大明湖可谓情有独钟,1958年来济时就曾为大明湖历下亭撰写一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而且每次写大明湖都写到荷花,可见他是喜欢荷花的。

    山东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王献唐62岁时癫痫病复发,走路时不小心将腿摔断,卧床在家。郭沫若1958年来济时专程登门拜访,尊称这位小他十几岁的齐鲁学人为“王献老”。游览趵突泉时,郭老看到泺源堂柱子上“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的楹联时,对济南书法家金棻融入魏碑笔意的行书赞叹不置,惊呼“真赵之谦后第一人”,并认为有胜赵处。郭即访金棻并邀其赴京。除了李清照、辛弃疾二祠和大明湖公园的对联,以及趵突泉大门、李清照纪念堂匾额等,郭沫若还曾为山东省文物总店、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等题写匾牌。传统文化极其深厚的齐鲁之邦,对于现代学人郭沫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而他在曲阜,在泰山(写下《访经石峪》、《登上泰山极顶》等六首咏泰山诗),在淄博(为蒲松龄故居“聊斋”题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在济南都欣然挥笔,写诗撰联,也在孔孟之乡留下一位文化名人的生命印记。

                     郭沫若诗联赞济南

       郭沫若诗联赞济南

    1959年2月21日的《大众日报》在第三版曾集中刊发过一组郭沫若咏赞济南风景名胜的诗作。这组诗作共有4首,皆写得自然流畅、切事切景,颇值得一读。现分别抄录于下,供大家一赏:

   “湖船题遍诗人句,诗句虽多不及湖。闻有芙蕖待秋月,已看杨柳化鹅雏。济南民众超名士,历下楼台胜古都。我欲举杯邀杜李,问今佳兴复何如?”(《大明湖》)

   “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普天诚第一,历世岂三千?濠上知鱼乐,欣逢跃进年。”(《趵突泉》)

   “俯瞰齐州烟九点,踏寻崖窟佛多尊。半轮新月天心吐,一片东风扫雪痕。”(《登历山》)

   “七二名泉莫与京,才观趵突又溪亭。珍珠潭底鱼三尺,一片琉璃入大明。”(《溪亭泉》)

    除这4首之外,郭沫若在1959年的2月16日在参观完山东博物馆后还曾即兴题诗一首:“齐鲁多文物,年来更发扬。纲纹呈化石,本艦出河床。解放战争烈,工农跃进强。今朝新孔孟,气象更堂堂。” 另外,

    郭沫若还曾作有《题济南李清照故居》诗一首:“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飘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秋是著书。”

    除了诗歌作品以外,郭沫若还曾为济南的名胜古迹题写过3幅脍炙人口的楹联佳作。

    其一:“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此联是郭沫若1958 年为济南大明湖公园所撰,现悬挂于大明湖历下亭后面的名士轩门前的抱柱上。该联联语言精练、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恰到好处地概括出了大明湖的风景特色。

    其二:“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此联为郭沫若1959 年9月为复修扩建后李清照纪念堂而题。在这幅楹联中,郭沫若用精练的语言勾勒出李清照故居所处的环境特点,突出了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及诗词特色,可谓是切中肯綮。

    其三:“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该联是郭沫若1959年秋为大明湖公园辛弃疾纪念祠(今名稼轩祠)所题写的抱柱楹联。这副楹联十分恰当地概括道出辛弃疾词作特色及爱国抱负,颇为人们所称道。

    除诗、联作品之外,济南大明湖、趵突泉景区的一些匾额亦出自郭沫若的手笔。如:今大明湖西南门之上的“大明湖”匾额即集自郭沫若先生1959年9月为李清照纪念堂题联手迹,稼轩祠的匾额也是郭沫若1959年秋所题,而趵突泉公园大门正中匾额上的“趵突泉”3个贴金大字亦是郭沫若的手迹。

   
    郭沫若诗联赞济南

毛泽东生前所作的最后一首诗写于1973年8月5日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