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学文艺年已老

 有桥于江 2015-12-01

刚过完二十岁生日,却觉得自己老了,激情减退了,还在混着日子,一事无成。

20岁的时候,胡坚已经在新浪网开设专栏一年了,还发表了《愤青时代》,韩寒已经发表了《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苏东坡已经考中进士第二名,那我们现在呢?我们依然在文字中求索,不得其门径。

究竟什么才算文艺呢?它给人的感觉是总与青春和叛逆有关。年龄大的就不算了,年龄大了没有那种激情,成名久了就叫做“文学”了。文艺,小试牛刀的阶段,却那么纯粹那么执着。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本来是可为天才的,被制度扼杀了,至少也延长了蜕变的时间。这种延长往往是致命的,等它从茧里变成蝴蝶出来,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它的心情也变了,或许它就不想飞了,也飞不起了。

留给我们的真的只有那几年。

如果不是家学渊源,幼功很好,待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即便对这个世界有思考,也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去表达。就在初高中的时候,我们会去做一些有关表达的尝试,很不幸,我们没有那个环境,我们面对着学习的压力,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给你去探索?

老师们会跟你说,好好学习,才有出路。

于是你信了,你放下了笔,减少了阅读,成了滚滚洪流中的小浪花。

当然还有一些人,天赋异禀,有个性有胆识,打破了重重束缚,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我们敬佩他们,我们会去关注他们,阅读他们的作品,因为他们身上寄托了我们的理想。我走不到的远方,你来帮我走完这段路吧,然后告诉我那边有什么风景,告诉我这段路是可行的。

人总要和现实妥协,年龄就是一个界限。青春赋予我们抗争的力量,过得几年,我们就会越来越倾向于妥协,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有人回想那段夜里打着灯阅读,打着灯写诗的时光,或许会觉得幼稚,却又会那么怀念。我们已经老的失去了冲动了。

文字一种抗争和表达诉求的途径,是理想和现实的中间地带,甚至更倾向于理想。所以,在还有梦的时候,就大胆地做吧!

所有喜欢文字的孩子都是不想和现实妥协的追梦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