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秦三十六郡为一代之数补证

 东夷人士99999 2015-12-02

[摘要] 结合里耶、张家山等秦简和《史记》、《汉书》等相关史料,补证始皇通过“并郡以保持三十六郡不变”结论的正确性,并提出始皇时期曾有两次并郡与设新郡,即二十八年和三十三年,进而得出秦自始皇初分三十六郡至灭亡时曾有三份三十六郡名单。

[关键词]秦三十六郡 一代之数  补证  秦郡图

 

    拙文《秦郡考辨》通过建立时间坐标体系和综合分析秦末变革等因素,以及结合现代考古和研究的成果,认为始皇在二十六年(年表作二十七年)分三十六郡以后,以并郡的方式始终保持三十六郡之数不变,从而论证班固关于秦郡终一代之数为内史与三十六郡的正确性,并考证始皇二十六年和三十三年两份三十六郡的名单。根据《里耶秦简》编号8-657简文“亥朔辛丑”[1]和《里耶发掘报告》所附秦代历法[2],推算可知“琅邪尉徒治即[默]”事在始皇二十八年。这就是说,始皇并郡早在二十八年已开始。那么,这与三十三年南平北逐设新郡是什么关系?下面从这一疑问出发,结合里耶、张家山等秦简和《史记》、《汉书》等相关史料,补证始皇通过“并郡以保持三十六郡不变”结论是否正确性,并提出始皇时期曾有两次并郡与设新郡,即二十八年和三十三年,进而得出秦自始皇初分三十六郡至灭亡时曾有三份三十六郡名单。

    一、并郡与设新郡考

    二十八年始皇为何要并郡与设新郡?这与始皇第一次平岭南有关。《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諫伐匈奴、《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淮南王安諫伐南越、严安以故丞相史上书言事,都有“秦始皇使尉屠睢击越,使监禄凿渠运粮,越人逃入深山林丛,不可得攻。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这说明汉时不少人都认为有此事。下面进行详细考证:

    证据一:《秦始皇本纪》有“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封泰山、禪梁父。南登琅邪,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案:秦未逐匈奴之前,雁门郡已北接阴山、据河为塞。北乡户,即北向户,意思是开门窗以纳阳光。现考证北向户,即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汉时则指日南郡(今越南语),故师古注《汉志》有“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淮南子·人间训》有“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鐔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番禺在今广州市。这说明始皇二十八年,秦确实已占领岭南地区。

     证据二:为何在《里耶秦简》编号8-657简中同时出现“琅邪尉徒治即[默]”,这与秦占领岭南设新郡有关。也就是说,秦占领岭南后,为了在岭南设新郡,而废除渤海郡。拙文《秦郡考辨》言秦初分三十六郡设“即墨郡”。今观之,即墨为郡当是秦灭齐后临时所设之郡。始皇初分三十六郡时,郡名当为渤海郡。《秦始皇本纪》有“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勃海以东之“渤海”如理解为海,则“黄、腄、成山、之罘”就成为“海上之岛”;如渤海理解为郡名,则此句之意可得到合理的解释。故秦时当有渤海郡,而郡治即墨。因始皇二十八年废除渤海郡,导致渤海郡被历史深渊所埋没。至汉文帝重设渤海郡,郡域已移至今河北境内。拙文《秦郡考辨》言秦无胶东郡,胶东为郡如河南郡之故,是先有胶东王而后才有胶东郡。此年始皇东行郡县,封泰山、禅梁父、祭山川,东至琅邪,南道南郡。因岭南已平,为设新郡而并渤海郡。故渤海被废郡也当在此时,可相互印证。以此可知,秦占领岭南已在二十八年完成,故始皇刻石有“南尽北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之言。

     证据三:根据《里耶秦简》编号8-657简文“亥朔辛丑”“琅邪尉徒治即[默]”“以苍梧尉印行事”“新武陵别四道,以次传”等记载,当与秦占领岭南有关。拙文《秦郡考辨》根据“新武陵别四道”,推定秦分苍梧地设新武陵。此说有些不当之处。从《里耶秦简》来看,应该是苍梧郡所占领的新地,类似于《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所言荆新地[3]。秦攻战岭南,与洞庭郡有关的区域,主要是沅江上游地区,这里地处武陵山余脉,故可推测新武陵、沅阳当在此时设为县。而这时仍属于苍梧郡管辖,故有“以苍梧尉印行事”。这也可以解释汉时为何没有新武陵、沅阳二县,原因就在于秦亡以后这一地区被夜郎等西南夷所占领。汉武帝元鼎六年,开西南边设牂柯郡,这一地区才被新设为故且兰等县。《汉志》有“故且兰,沅水东南至益阳入江。”《里耶秦简》所见阳陵,疑是阳陵人因楚义帝被杀而痛哭,汉高祖为表彰阳陵人,故改阳陵为义陵,但目前仍未发现有直接的证据。从以上来看,苍梧郡界确实已越过五岭。

     证据四:根据《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简文,此期间南郡、洞庭、苍梧等郡尉都不是屠睢,而郡监也没有史禄的记载,可推定此二人二十八年当为新郡之尉、监。那么,秦在二十八年废渤海郡,而所设新郡是什么郡?根据史料显示,岭南三郡之中设郡尉者,只有南海郡。贾谊在《过秦论》有“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籓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里所言当为始皇三十三年之事,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对此事是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这说明秦三十三年重新攻占岭南瓯、骆等少数民族地区后,实行瓯、骆与南海分治的政策,分别设为桂林、象郡,并二十八年已设南海郡为三郡。《南越列传》有“以财物赂遗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秦始皇本纪》有“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盖因司马迁据此,才把设有郡尉而统领桂林、象郡军事的南海郡放在最后。从《淮南子·人间训》的记载来看,杀南海尉屠睢的越人是西瓯人,而当时南海郡还在秦人手里。《汉书·高帝纪》有“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南武侯织当在始皇二十八年被废为侯,直到汉初才被高祖封为南海王。这与岭南地方文献记载此时屠睢、史禄为郡尉、监相符合,其中屠睢有“东南一尉”的称号,而史禄是监修灵渠的主要负责人。

     证据五:根据以上考证,新武陵等县本属于苍梧郡。《里耶秦简》有“一人与佐带上虏课新武陵。[4]”这说明新武陵后来被划给洞庭郡,而《里耶秦简》“(卅四年)今苍梧为郡九岁乃往岁田”[5],则印证了苍梧在三十三年被废郡的历史事实。

     综上所述,始皇二十八年,第一次平定岭南地区,废除渤海郡,新设南海郡,以番禺为都,即郡治。始皇三十三年,以任嚣为南海郡尉,与赵佗等人再次征服瓯、骆等少数民族。于是始皇废除苍梧、庐江二郡,并苍梧地入洞庭、桂林、海南郡,并庐江地入衡山、洞庭、会稽郡。《汉志》有“丹阳郡,故鄣郡,属江都国。”有一些学者认为是秦郡,此说有误。鄣郡为武帝元狩二年除江都国时所设,元狩六年封刘胥为广陵王时更名鄣郡为丹阳郡。因考证的篇幅较长,故不在此论证。故始皇初分三十六郡、二十八年三十六郡与三十三年三十六郡名单(以文献名为准、附秦郡图集)如下:

    (一)初分三十六郡名:巴、蜀、汉中、陇西、北地、上郡、河东、太原、上党、三川、潁川、南阳、河内、东郡、碭郡、泗川、九江、东海、琅邪、渤海、泰山、济北、清河、河间、恒山、雁门、上谷、渔阳、辽东、衡山、南郡、会稽、庐江、洞庭、苍梧、闽中。

    (二)二十八年三十六郡名:巴、蜀、汉中、陇西、北地、上郡、河东、太原、上党、三川、潁川、南阳、河内、东郡、碭郡、泗川、九江、东海、琅邪、泰山、济北、清河、河间、恒山、雁门、上谷、渔阳、辽东、衡山、南郡、会稽、庐江、洞庭、苍梧、闽中、南海。

    (三)三十三年三十六郡名:巴、蜀、汉中、陇西、北地、上郡、河东、太原、上党、三川、潁川、南阳、河内、东郡、碭郡、泗川、九江、东海、琅邪、泰山、济北、清河、河间、恒山、雁门、上谷、渔阳、辽东、衡山、南郡、会稽、洞庭、闽中、南海、桂林、象郡。

     二、内史与北河关系考

    拙文《秦郡考辨》言始皇派蒙恬西北逐匈奴,并榆中以北至阴山设为县,而统称为北河,归内史管辖,秦亡以后称北河为秦中。《项羽本纪》项羽遗章邯书有“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严安上书有“使蒙恬将兵,以北攻疆胡,辟地进境,戍于北河。”主父偃諫伐匈奴有“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又使天下蜚芻挽粟,起于东捶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项羽本纪》有“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以上皆可作为佐证。《里耶秦简》有“彭阳内史”[6],原释内史为治粟内史有误。《里耶秦简》有大量“迁陵洞庭”或“迁陵·洞庭郡”,编号8-206简文有“武关内史”[7]。迁陵为洞庭郡属县已得到证实,武关属于内史也可确定。按此意思,则此类简文当是记载“隶属关系”,则可推测彭阳当属内史管辖。今甘肃有彭阳县,秦长城过境一分为二,秦时长城以东设有朝那县。今《里耶秦简》有彭阳县,当是始皇时以长城以西设县。《里耶秦简》有“卅五年,为狱行辟,书彭阳。”[8]这与“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可佐证北河设有彭阳县,属内史管辖。

    三、秦郡图集

 秦三十六郡为一代之数补证

秦三十六郡为一代之数补证

秦三十六郡为一代之数补证

秦三十六郡为一代之数补证

秦三十六郡为一代之数补证

秦三十六郡为一代之数补证

秦三十六郡为一代之数补证

 

 

 

 

 

 

参考文献:

[1]《校释》,第193页。编号8-657简文有“□亥朔辛丑,琅邪叚(假)[守]□敢告内史、属邦、郡守主:琅邪尉徒治即[默]。”“□一书。以苍梧尉印行事。/六月乙未,洞庭守礼谓县嗇夫听书从事。”“□军吏在县界中者各告之。新武陵别四道,以此传。别书写上洞庭。”编号8-657背简文有“八月甲戍,迁陵守丞膻之敢尉官主:以律令从事。”

[2]《里耶发掘报告》,第735-747页。(张培瑜、张春龙《秦代历法与顓頊历》)

[3]《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有“所取荆新地多群盗,吏所兴与群盗遇,去北,以儋乏不鬬论。”

[4]《校释》,第377页。编号8-1677简文有“一人与佐带上虏课新武陵。”

[5]《校释》,第217页。编号8-755+8-758简文有“卅六年六月甲午朔乙卯,洞庭守礼谓迁陵丞:“及苍梧为郡九岁乃往岁田。”

[6]《校释》,第63页。编号8-105简文有“彭阳内史”。

[7]《校释》,第113页,编号8-206简文有“武关内史”,关址在今陜西商南县西北。

[8]《校释》,第102页。

其他文献:

[1]《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本文凡单列本纪、世家、表和列传,都出自《史记》。

[2]《汉书》,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系列。

[3]其他资料,参考《古诗文网》,网址:www.gushiwen.or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