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赴国难鸳鸯分离 忠烈祠夫妻相聚

 不悔书屋113 2015-12-02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引用《易安居士》这首【醉花阴】当做本文的开场白。因为本文中的女主人公恰与【醉花阴】中的意境相似。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张淑英老人,在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芳菲的帮助下,前往台湾忠烈祠拜祭了在抗战时期国军7187259旅中校参谋主任,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的初恋丈夫钟崇鑫。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这片尘封70多年的生死恋,给诸君一个真实而又现实的解答。

一 情定《洋头口》

 
 

 在飞往台湾的航班上在左右两边各一男一女夹坐位置上,有一位鹤发童颜但掩不住她身材曼妙、仙姿玉质的耄耋老夫人,不难看出她当年绝对是一位美人坯子。她就是故事之中的女主人公张淑英老人。从她的表情中既有焦灼间杂着渴盼,既有喜悦又间杂着悲戚。她不言不语好似禅师入定一般,77年的历史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展现在她的面前。在陪同她前往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芳菲的询问下,老人道出了那段被尘封了的历史。

1921年出生在福州台江码头附近一个小渔村,父母是生意人。1934年时,随父母搬到了台江洋头口,洋头口这三个字,便成了这段爱情的开始。也就是她到了洋头口的第二年即1935年春天,经人介绍,母亲陪她到福州西湖与一个年轻军官相亲。去之前,她不太乐意,因为以前见过的军官都比较凶。可初次见面,她就被对方打动了。老人面露回忆的神态说:“他175左右的个子,犹如玉树临风,纯粹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他长得高大威武却展露着儒雅,一点也没有莽莽武夫之态。”这时老人的脸上露出明显的温馨笑容说:“当时他问我会不会写字。我回答说‘会的。’没想到,他真拿出纸笔来,让我写几个字。我便写了洋头口三个字,他看了赞不绝口。”相亲就在郎喜妾愿一见钟情的气氛中结束。这位年轻的军官便是来自重庆荣昌、黄埔军校六期的毕业生钟崇鑫。接下来的就是“三书六礼”,通其共不过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单说‘亲迎’时, 细心的新郎官还特意为新娘子弄到了西式的白色婚纱。这时老人得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说:“才值‘豆蔻年华’的我,就这样做了钟崇鑫的新娘。记得当时姐妹们都羡慕我有福气,找了一个如意郎君。

 郎痴女恋郎

老人说她原名叫张秀珍,丈夫钟崇鑫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便给我改成了张淑英”1935年的八月,丈夫钟崇鑫随部队调往南京,我也就也随之前往。从结婚到全面抗战爆发前,两人度过了一段卿卿我我的美好时光。老人幸福地说:他按照福州的习俗,叫我阿妹;他每个月的军饷都交给我,还鼓励我多学文化,而且还从不让我洗衣服。不过,他不喜欢我化浓妆和穿颜色艳丽的旗袍,他总是说,‘阿妹不化妆就很美。老人接着说:那时我也变得离不开他了!每到他快到回家时还没有回家,心里就闷得慌,直到他回家了,心里才舒一口气。老人接着说:那时年龄小,不懂的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到后来才明白:自己爱着的男人和爱着自己、宠着自己的男人形影不离这就叫真正的‘爱’和真正的‘幸福’。1937,全国全面抗日战争战爆发,丈夫随部队调往上海奔赴抗日战场。我和他在常熟汽车站见了最后一面。依依不舍的心情,难以形容。记得分别时,他突然从背后跑上来抱住了我,他流着泪说:“阿妹,等我,我会回来的! 当年年底,我还还和丈夫通了一次电话,“崇鑫告诉我,他已升任7187259旅中校参谋主任。我一听,心里更紧张了,这意味着他要上前线去打仗啊。老人接着说:“他当时给我说,现在他请不到假,没办法回来看我。叫我不要担心,让我照顾好自己。自这通电话过后,因为日本的侵略战争硝烟燃遍中原,我和婆婆随着西迁的百姓,一路辗转回到了丈夫的老家重庆荣昌。从这以后我们就断绝了音信,但我相信,只要他活着,他一定会回来找我的。从此,就在李清照的“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处境中度日,渴盼着崇鑫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痴念成噩秏

来到重庆后,张淑英老人说觉得自己整个人变得成傻子了,整天呆坐在一个地方。我每天夜里都要惊醒很多次,却总是梦不到他。用度日如年再确切不过了,就像《朱淑真.春怨》:“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老人说:每年她都会写信去问钟崇鑫的消息,但是都没有回应,直到1944年的某一天,在街上,突然遇见了丈夫的战友方维鑫,他答应帮忙给问问。一个多月后,方维鑫回复了一封信,其中使老人最终失去希望的就是兄(钟荣鑫)阵亡,军座说,当时无法函告,但想起钟兄英明才干,至今耿耿于怀。收到信后,张淑英感到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苦苦等待七年,听到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噩耗。第二年,婆婆也病逝了,她只好回去找父母和弟弟。后来她收到了抚恤令,但张淑英就想知道一件事:“丈夫是怎样殉国的?他的尸骨在哪里?”新中国成立之前,父母和弟弟去了台湾,可张淑英却选择了留下,她说:他是重庆人,我这辈子也要守在这里。

                   四 情聚忠烈祠

 
 

 1949

,经人介绍,张淑英认识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生育了两儿一女。老人严肃的说:自清对我很好,但崇鑫是我的初恋,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他,他就刻在我的脑子里了。我知道他阵亡后,就一直想知道他的灵位放在哪里。为了现在的家庭,我一直不敢说出这段往事,不敢说自己的想法。直到1988,她才将这个心愿告诉孩子。

坐在老人旁边的另一人,即老人的儿子李长贵说:从1988年开始,母亲的心愿便成了家里人的心病。今年916日下午5时许,苦苦寻找了多年的张淑英一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芳菲的电话。没想到当晚10时许,台湾志愿者便电话告知,在台北忠烈祠找到了钟崇鑫的牌位。得到这一确实信息后,老人便萌生了前往台湾祭拜的想法。在志愿者的帮助下,1122,老人在儿子的陪伴下,前往台北。抵达台北当天,老人不顾旅途劳累就到了忠烈祠,丈夫的牌位在第一排右起第四个。此时,张淑英老人已是泪流满面,呜咽着说:崇鑫,77年我终于找到你了,你可知道我这些年是怎样度过的吗?你不是给我说,一定会回来看我的吗?你怎么就这么狠心扔下我一个人自己走了呢?”77年的思恋,77年的牵挂,在这位已经93岁老人身上如瀑布似的倾泻而出,老人边哭边说让人大有‘天昏地暗’之感觉。就是铁石心肠也会被融化、被感染。“问世间,情为何物?”在这里得到诠释。在她的儿子和芳菲以及忠烈祠服务人员的劝解下,老人停止哭泣,临走时老人深情地说:“崇鑫,我还会回来看你的!”第二天,老人又去了忠烈祠并给我们说:能多看他一会是一会吧。1128日这天,也就是应该离开台北回返的前一天,老人再次去告别说:“崇鑫,我是找到你了,但我不能一直留在这里陪你,唯盼你在天堂过得幸福。你也不要惦记我,但愿有来世,再续夫妻缘。”在众人的搀扶下,张淑英老人登上了回返的航班,一路上老人家默默无语。手里拿着志愿者芳菲给她在年轻时的照片和丈夫在忠烈祠摆放的戎装遗像合成的照片,始终没有放手。

场景确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只有衷心祝福烈士遗孀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