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得与失

 圆角望 2015-12-02

王芳(深圳)

太可惜/也太可气/我刚刚见到你/你是春天里的花朵/长在秋天里……

《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剧终,空灵女声清唱回荡,是崔健的歌。九十分钟观剧时间内,我时冷静,时热切,听花草虫鱼在四季帷幛间切切私言,回应大地的冷暖呼息;看春夏秋冬,大自然间水灵灵的生命在舞者肢体与应和间或激烈或温柔地徐徐展开。太阳东升西落,寒来暑往,每个季节的花儿跟随太阳的方向,生命流转。待《迷失的季节》终曲响起,保持理性观剧的我,刹那间泪眼迷离。

在舞台艺术的诸种形态中,现代舞属于晦涩难懂指数较高的类属——尽管总编导现代舞界名宿高艳津子说,希望打造一出让“3岁孩子到70岁老人都能看懂”的现代舞剧,我个人评语为:中国当前难能可贵的一部唯美的舞剧精品,然而观众席间没看懂《二十四节气》而提前退场的,却不在少数。

我尝试“解剖麻雀”,替观众们梳理“看不懂”的缘由。

以“惊蛰”场为例。上半身赤裸的农民哥,摇一把蒲葵扇做着春梦,梦中精灵们人手一把折扇,以肢体语言、队形变换尽行挑逗、戏弄这个“大梦我先觉”、与土地同呼吸的农人。因是梦境,舞台灯光调性黯然;因关农事,服装极简朴素。

应当说,这段舞从企图心与象征意,到调性与舞蹈语言,已距场内多数观众的舞蹈欣赏心理预设太远。中国民众的舞蹈欣赏源于戏曲、民族舞,再近一点是芭蕾,再近才是拉丁、踢踏等后端舶来舞,基本成型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欣赏心理式样——比如鲜衣美服、明灯华彩、修身玉立、舞姿优美与炫技等等。而现代舞以反芭蕾的姿态横空出世,从反传统与解构性上,挑战了最大多数普通观众的认知。“惊蛰”之舞,题材上节气开启农人农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城市人原本远离得厉害,与农人春梦之间,亦是横着青山万重,为了梦境神秘感的营造而规定舞台的暗色调,也阻隔观众欣赏的进入。构思与所指,舞者贯彻意图的语言表达,内行人能看清门道,外行人却很难看得热闹。更何况此段舞居于整剧开端,更是缺乏欣赏时段上的渐入佳境。因此,这段舞一出,台下不少观众哈欠连天甚或离席退场,不能不说是舞台与观众交流上的一次失利,是这部剧未来精进步入艺术巅峰再创作时不可回避的命题。

虽然舞台的说千道万,都终归于创意、编导与舞者的总和对观众至高无上的征服,然而对于陌生的艺术门类,作为观众,应当保持开放的心灵、学习的姿态。如果我们意愿亲近更多形态的美,让自己通过艺术生活中收获更丰富的内心,开放与学习是必由之道。真的艺术,除了通过各种样式的艺术载体本身展示美,更展示艺术家对生命的领悟和思想的轨迹。对于《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认为艺术造诣上离至高殿堂还有距离,然而当观众试着去理解编导的创作与舞者表达时,去思考为何在海内外赢得如此多的尊重与掌声时,坐在台下再看,便会有另外一种心灵悸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