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

 昵称20797688 2015-12-02

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呈加深趋势。继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中新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花落重庆,近期该项目已被写入重庆“十三五”规划。

而自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历经20多年发展,已然成为国内园区以及中新合作典范,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数据显示,苏州工业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7.4%的人口,却创造了惊人的15%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第一位,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不过相比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结构方面依然还有提升空间。而今年10月中旬,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为其优化产业结构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新一轮的创业创新成为其抓手之一。

人均GDP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

20多年的发展后,苏州工业园区已有不错的成绩。根据该园区提供的201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园区生产总值达1001亿元,同比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76.8亿元,状态平稳;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下降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8亿元,增长10.5%。

分析苏州工业园区20多年的发展脉络可发现,其每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平均达到30%左右,人均GDP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

记者发现,苏州工业园区对第三产业和高新科技一直很重视,早在10年前就持续增加投入,以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样本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曾将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天津滨海新区几个国家级开发区做了比较分析。《报告》认为,在第三产业结构中,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现代制造产业发展强劲,两者产业演替趋势最为接近;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都很好地利用了国际产业转移契机,依托制造业优势,培育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并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融合促生的总部研发经济、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正在逐渐增加,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不过,《报告》也指出,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已经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而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却还处于“二、三、一”的产业阶段。

曾有媒体报道显示,苏州工业园区聚集了国家级的51家研发机构、外资研发机构14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665家、各类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5000余家,人才总量居全国开发区首位,创新资源丰富。不过,该园区还没有完全形成科技进步与创新通道,创新驱动等机制方面也有待完善,还未形成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第三产业稍逊于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的一个主因。

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

差距是用来缩小的,苏州工业园区依然保持奋起直追的态势。今年10月中旬,《苏州工业园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获批,其目标是“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立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国际化开放合作示范区”。某方面来说,苏州工业园区要被打造成中国园区建设发展的“样本”。

以当下的创业创新热潮来说,苏州工业园区也正朝着目标付诸实际行动。

中小企业是当今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但融资难同时也成为了中小企业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很多企业在“化蝶”过程中不幸被淘汰。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晓明透露,针对企业需求,他们与银行、创投、担保、保险、券商等110多家金融机构以及10多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服务机构建立了联系,为银企双方牵线搭桥,共同破解融资难。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在今年还将推动科技保险、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统贷平台管理办法等政策出台,完善园区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做大园区统贷平台业务,为超过150家园区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提供2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推广信用评级服务,建立园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基本制度规范,建设超过2000家中小企业的基本信用档案,并将评级结果应用于融资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

“可以说,只要你有好项目,具有足够强大的市场前景,我们都可以帮助这个项目得到产业孵化”,沈晓明坦言,“在逐渐完善的融资平台下,钱不是问题。”

另据了解,针对初次创业或想扩大经营的人员,苏州工业园区就业创业政策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接力贷款,截至目前,830多人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50多人申请了创业接力贷款,共贷出6300多万元。新政实施后大大提高了创业接力贷款贴息力度。

而在新的创业孵化补贴政策中,园区户籍被征地农民创业产生的租金可以申请享受三年30%的补贴,补贴力度比原先的政策翻了一番。

鼓励自主创业不仅是解决部分人群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目前共有370家创业实体吸纳就业困难人员1698人次,享受到了有关补贴政策。新政还提高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补贴标准,每年每新增带动1人就业一次性给予3000元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来源:经济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