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高门士族入宋后裔考略

 东方欲晓10 2015-12-02
     社会科学2015 年第 8 期 王善军 :唐代高 门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唐代高门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王善军 摘要 :唐 宋时期的社会 变革,在各个社会领域均有不 同的表现。门阀士族退 出历 史舞 台,应算是阶层 变动 中的明显特征之一。崔、卢、李、郑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高门 士族 ,至宋朝 时,这些家族 的社会地位发生 了很 大变化 ,其后裔 已难 以再凭借 门阀而 “ 显著” ,亦难以像先朝一样 以门阀相矜。但是 ,某些适应宋代社会环境的支 系,仍然 可以不断培养出仕 宦成员,成为两宋世 家大族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唐宋时期;高门士族 ;崔卢李郑 ;士族后裔 中图分 类 号 :K244;K24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0257.5833 ( 2015 ) O8. 0 】3 5—)8 作者简介 :王善军,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博导 ( 陕西 西安710069) 宋人在撰写人物传记时,每每言日:“唐末五代 ,天下丧乱 ,衣冠 旧族多流落 阊阎,没而不 振 。” 在吟诗时 ,也会 自觉不 自觉地吟出这样 的诗句 :“ 唐家甲乙尊门族 ,谁有流传直到今?”② 就唐宋时期 的社会变革而言 ,虽在各个社会领域均有不同的表现,但早已成为后人共识的门阀士 族退出历史舞台,大概要算是明显特征之一了。至于唐代门阀士族的后裔在宋代的情况究竟怎 样 ,则很少有人做具体的研究。诚然 ,对所有 门阀士族 的后裔情况进行系统的具体考察 ,不但任 务繁重 ,而且亦无必要 。本文拟以颇具代表性 的崔 、卢 、李、郑为例 ,对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 索 。考察一下这些家族入宋以后 的历史命运 ,或许对我们认识唐宋世家大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具 有一定的益处。尤其是这一视角在以往学者的研究 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全面认识问题的角 度出发 ,亦须进行或加强这一视角的探索。 之所以将崔、卢 、李 、郑作为考察 目标 ,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后世普遍认可的唐代大族 ,无疑 可作为门阀士族的代表。公元 l0 世纪末 ,高丽 国王王治在接见宋朝使臣刘式 、陈靖 时, “ 因语 及 中国族望 ,必有高下 ,如唐之崔 、卢 、李 、郑。式等言 ,但以贤才进用 ,亦不论族姓 ”⑧。南 宋人王明清也曾说 :“ 唐朝崔 、卢 、李 、郑及城南韦 、杜二家 ,蝉联蛙组 ,世为显著。至本朝绝 收稿 日期 :2015-03-0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 “ 多卷本 《中国宗族 通史》” ( 项 目编号 :14ZDB023)的阶段性成果。 ①祖无择:《龙学文集》卷九 《宋故赠尚书工部侍郎清河张君神道碑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1098 册,第831页。 ②方岳:《秋崖集》卷一一 《次韵李君携示唐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1182 册,第 250 页。 ③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七七 《高丽》,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校点本,第 1010 页;《宋史》卷二六七 《魏羽传 附刘 式传》,第 9206 页 。 135 社会科学2015 年第 8 期 王善军 :唐代高 门士族入宋后裔考略 无闻人 O” ① 这里 ,且不论刘式 、王明清等人所说 的宋朝有关情况是否准确 ,但王治 、王 明清都 提及了唐代的几大高门士族。韩琦在论及崔氏家族时也说 :“ 自元魏历周 、隋间 ,世居显仕 ,而 至唐尤盛 ,与卢 、李、郑三姓 ,遂为诸侯之望。” ② 可见 ,崔 、卢 、李、郑是唐代最具代表性 的 高门士族。这些家族至宋朝 “ 绝无闻人” ,但并不等于没有了后裔 ,只是他们难 以再凭借门阀而 “ 显著” ,亦难以像先朝一样以门阀相矜而已。 一、 崔 氏 崔氏在魏晋南北朝 时期 即为北方的著名世家大族 ,有清河 、博 陵二望。而 “ 至唐 尤盛 ”⑧, 有唐一代产生宰相达 23 人之多。在唐代成员众多、“ 定著十房” ④ 的崔氏 ,至北宋时期 尚能有闻 于世的主要是居于鄢陵的一支 。北宋名相韩琦的夫人崔氏即出自这一支系,因而其家族情况在韩 琦的文集中留下了较多的记载 。据韩琦记载,其岳父崔立以上的三世 ,仕宦情况如下 : 曾祖讳光表 ,清河大房休之后十二世孙也。后唐 同光初举进士 ,为天下第一 ,终右 补阙、直史馆。祖讳周度 ,性忠鲠敢言,周初为兖州节度判官,其帅慕容彦超叛 ,即以 大义譬责之 ,复引近世逆顺祸福 以为监 ( 鉴?) 。父讳 汝砺 ,以父死节尚幼,朝廷欲优 其廪给,乃以为左班殿直。后 以家世儒者 ,耻从武弁之列,遂弃官归鄢陵 ,安 处先庐, 不 以荣利 为意 。 尽管在仕宦方面已是一代不如一代 ,直至沦为平民,但在婚配对象方面 ,崔 氏却仍 “ 与卢 、 李 、郑数家相为婚姻 ,它族不得预。夫人 ( 韩琦妻)曾祖母 、祖母 ,犹 皆卢 、李二姓 ,故世高 其门风” ⑥。 成平三年 ( 1000) ,崔立中进士第,崔氏重新起家。崔立娶职方员外郎冉宗闵女为妻④,虽在婚姻 方面已不能保其 “ 门风” ,但在仕宦方面却 “ 以清德懿行,显于皇朝”⑧,仕至给事中,告老以工部侍 郎致仕 ,这已算是崔氏在宋代最为显达的人物 了。崔立临终前曾召诸子谓日: “人生得七十者为少 , 而吾寿已过之。又官为丞郎,汝辈皆为京寺之官,女配吉士,吾 自顾无一不足者。” 可见,其本人对 其家族的现状并无不满,是要求不高的。这应是唐代高门后裔适应宋代社会现实的反映。 崔立有子三人 ,长子勉天圣五年 ( 1027) 擢进士第 ,与季弟长孺 均终大理寺丞∞。次子公 孺 ,“ 始以父任补将作监主簿 ,耻在荫籍 ,欲 自取进士第。既不利有 司,?6?8 ?6?8 视富与贵,恬然不 能少动其心也” ,仕至 尚书 比部员外郎。公孺子振孙 ,大理寺丞 ;保孙 ,试将作监主簿⑨。 崔氏在科举方面两代有成员 中进士 ,应算是较为成功了。在婚姻方面 ,崔立识韩琦于未显 , 妻以女 ,人服其鉴 。崔立另三女则分适 比部员外 郎杜防、祠 部郎中赵宗道 、大理寺丞张汝士@, 崔保孙娶宰相范纯仁女⑩,亦应不算失败 。尽管如此 ,崔氏后世却基本无闻,显然在宋代社会条 件下 已是家世难继 。 除崔立家族号清河崔氏后裔外 ,宣称为博 陵崔氏后裔者则主要有崔贶家族和崔遵用家族 。前 者约在五代宋初时 “ 隐居安平” ,虽推测为博陵崔氏后裔 ,“ 然不知何祖出也” ,后 “ 避胡南徙瑕 ①王明清 :《挥麈 录》 前 录卷二 《本朝族望之盛》,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年标点本 ,第 l 5 页 。 ②③⑤⑦⑨⑩韩琦 :《安 阳集》 卷五 O 《故 尚书工部侍 郎致仕赠工部 尚书崔公 行状》,巴蜀书社 2000 年 编年笺 注本 ,第 1578 、1578、1578 、1585、1584 、1585-1586 页 。 ④《新唐书》卷七二下 《宰相世系表二下》,中华书局 1975 年校点本 ,第 2817 页。 ⑥韩琦:《安阳集》卷四六 《录夫人崔氏事迹与崔殿丞请为行状》,第 1432 页。 ⑧范纯仁 :《范忠宣集》 卷一二 《比部杜君夫人崔氏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1104 册,第669 页。 ⑥韩琦:《安阳集》卷四九 《故尚书比部员外郎崔君墓志铭》,第 l517—15l9 页。范公偶 《过庭录》 “公孺 ” 作 “公 立” ,误。其二子长作保孙 ,次作予厚 ( 中华书局 2002 年校点本 ,第 332 页) 。 ⑧韩琦:《安阳集》卷五O 《故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赠工部尚书崔公行状》,第 1586 页;范纯仁:《范忠宣公集》卷一二 《比部杜君夫人崔氏墓志铭》,第 1104 册 ,第 669 页 ;陆增祥 :《八 琼室 金石补 正》卷一。三 《宋故安平县君崔 氏夫人 墓志铭》,文物 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 727 页 。 ⑩范公偶 :《过庭录 · 崔 比部来时食稍不精必直言》,第 332 页。 1 36 社会科学2015 年第 8 期 王善军:唐代高门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丘” 。崔子 良 “ 与其兄之子知侍御史杂事 暨,俱进士起家大 中祥符间” 。子 良之子贶 ,又 “ 世其 科” ,中嘉j;占二年进士 ,“ 而瑕丘之崔始大 ” 。不过 ,崔贶在任全椒令 时因 “考满不迁” ,即喟然 而叹,且 “ 漫不省事,即谢病去” ①,表现相当孤傲。后者的详细情况比较模糊,只是苏舜钦在 为崔遵用撰写的墓志中称其父 “ 驾部郎 ( 崔 ) 宪” ,其子 “ 崔籍 ,初命理狱于凉” 。崔遵用本人 举进 士屡与殿试不 中,后有大臣推荐他 “ 试以补武吏” ,他却颇有感慨地说 :“ 我素以卿弼 自标 置。一旦不偶 ,返栖屑执笔 ,求 为贱役 ,不亦鄙乎?” 由于不愿意去做所谓 “ 贱役” ,结果终身 不仕 。尽管如此 ,此人在婚姻 、交游方面却非普通寒士可比。他娶后周宋初宰相范质之 “诸女” 为妻 ,“ 生平交游 ,皆炬赫将相也 ”②。据此可知 ,其家世背景 ,必有可凭借处 。从其话语 中,也 不难体会 出一个失落士族后裔成员的心态 。 至于欧阳修所云唐拱 “ 初娶博陵崔氏 ,赠仙游县太君 ;后娶崔 氏,赠清河县太君 ,皆卫尉 卿仁冀之女”⑧;程颢所云程希振 “ 娶博 陵崔氏” ④ 之类 ,皆难以确考。 二 、卢 氏 卢氏郡望范阳,目前发现的唐范阳卢 氏后裔在宋代的仕宦情况较少。明确记载为范阳卢氏后 裔 的仕宦支系是常州卢氏。据孙觌为卢习所撰墓志铭记载 :“ 范阳卢氏,在唐为甲族。避五代之 乱 ,始徙建业 。李氏国除,又徙常州之晋陵。距今六世矣。” 可见 ,因避乱而辗转迁居常州之晋 陵县 的这一支 系,至南宋初年已繁衍 了六代。这一支系的人仕 自卢习之父卢察始。卢察被孙觌称 为 “ 老儒” ,他虽 “通经学古” ,但一生中 的主要经历只是 “ 以诗 书教授里 中,为人 师” 而已。 至大观四年 ( 1110) ,以特奏名人仕 ,然随后 即逝 ,仅 “ 官左宣教郎” 。卢习于 “ 绍兴二年赐进 士出身” ,主要仕历 为宣州 宁国县主簿 、黄州 录事参军 、滁州全椒来安二县令 、随州州学教授 等,官职可谓卑微。在经济上,卢习 “ 家素贫,不殖赀产,屋庐庇风雨,藜羹粝饭,一饱之外, 淡然 自足” ⑤。可以看出,卢氏虽进入官户行列 ,但经济上仍处 于 “ 贫窭 ” 状态 ,实难与中上层 官僚家族相 比。 在宋代的墓志资料中 ,尚有一些提及范阳卢氏女性后裔 的情况。如皇族成员赵克常之妻卢 氏 的墓志铭 中称 “ 卢为著姓 ,前世尤盛。有婉夫人 ,载其休令 ” 。其先世仕宦情况为 : “ 曾祖贽 , 东上 圉门使 、诚州刺史。祖亮 ,太子右监 门率府率。父炳 ,泉州德化令。” ⑥ 可见 ,该卢 氏支系 亦为 中下层的官僚之家。又如碑志资料中称钱若水之母 为 “ 范阳卢 氏”⑦;葛源之继室为 “ 范 阳 卢氏” ⑧;葛次仲之继室为 “ 范 阳卢 氏”⑨;王枢之母为 “ 范 阳卢氏,山东旧阀”⑩。似此类记载 , 所在多有 ,然其家族情况却不得其详。 值得注意的是,王明清曾云:“ 明清家昔有卢载 《范阳家志》一书,叙其祖多逊行事之 详。” ⑩卢载所著 《家志》,既然冠以范阳郡望,似可说其家亦应出自于范阳卢氏。然其书久佚 , 证据不确 ,难 以遽断。 三 、李 氏 唐代李氏高门实为两家,即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两大家族珠联璧合,人物辈出,成为唐代 晁补之 :《鸡肋集 》卷六七 《奉议 郎致仕崔君墓志铭 》,四部丛刊初编本。 《苏舜钦集》卷一四 《处士崔君墓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校点本 ,第182 页。此处之 “诸女” ,似指侄女。 《欧 阳修全集 》卷卷二五 《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表》,中华书局 2001年点校本 ,第 388 页。 《河南程 氏文集》 卷 四 《程郎 中墓志》,《二程集》,中华书局 2004 年点校本 ,第 499 页。 孙觌 :《鸿庆居 士集 》卷三九 《宋故教授卢公墓志铭》,文渊 阁四库全书本 ,第 1135 册 ,第 430 页。 刘敞:《公是集》卷五二 《皇侄右监门卫将军克常妻濮阳县君卢氏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第 636 页。 杨亿:《武夷新集》卷九 《赠户部尚书钱公墓志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年点校本,第 149 页。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六 《度支郎中葛公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葛胜仲:《丹阳集》卷一五 《太中大夫大司成葛公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l 127 册,第552 页。 胡宿:《文恭集》卷三九 《故秘书王公墓表》,丛书集成初编本,第466 页。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 年影印本,第6 页。 137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⑩ 社会科 学2015 年第 8 期 王善军 :唐代高 门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政治舞台上颇为耀眼 的社会现象。尤其引人注 目的是 ,在宋代的众多世家大族中,号称出自于李 氏两大家族者最为集 中。 ( 一) 陇西李氏 北宋名 臣杨亿所作李继隆墓志铭云 : 其先陇西成纪人 。?6?8 ?6?8 族 望重 于山东,谱牒藏 于册府 ,非假一二而谈也。公之远 祖 , 占籍上党,水深土厚 ,代产伟人。大王父讳直 ,以高尚之姿 ,不求人 爵;以蕃衍之 庆,大启孙谋 。王父讳肇 ,仕后唐为都壕寨使、检校 司徒 。同光 中,讨王都于中山。会 北戎赴援 ,王师失律 ,诸帅奔溃 ,不任其耻 ,独率麾 下,力战而殁。烈考讳处耘 ,国初 佐命 ,功居第一 ,历 宣徽 南北院使 、枢 密副使。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 出,上党李氏家族在唐代一度不仕 ,五代至宋初是 以武将家族的身份活跃 于历史舞 台的。这一家族即使确出自于陇西李氏高门 ,也已明显减少 了门阀士族的特色 ,军功成 为支撑家族势力的主要因素。 入宋以后 ,李处耘 、继隆、昭亮祖孙三代更是代代建功立业 ,仕至高位 ,处耘女又贵为宋太 宗皇后 ,使这一家族兴盛一时,成为北宋时期兼具军功和外戚特色的著名世家大族 。 除李处耘家族外 ,上党李 氏尚有李崇矩一系 ,亦为 自五代人宋而兴盛百余年的世家大族 。这 一支系亦极可能与李处耘家族一样 ,同出于陇西李氏。李崇矩以军功起家,宋初仕至枢密使 ,其 后裔亦以武职而世其家 ,并同皇室联姻 ( 如宋真宗时李遵岛 尚太宗第六女万寿长公主) ,亦是北 宋时期有影响的武将世家大族 。 以上为陇西李氏后裔在北方的基本情况。在南方 ,东南之吴与西南之蜀是五代时期士族的避 难之所 。入宋后这些土族 的后裔复兴于社会者甚多。吴地的南唐皇室 ,称出 自于陇西李氏,入宋 后这一家族失去 了往 日的皇族身份 ,成为亡国孓遗 ,但仍是享有某些特权 的世家大族 ,子孙世代 承袭爵位 ,并可凭借家族地位而出仕为官。蜀地称 出自于陇西李氏者 ,则有合州合阳李氏、成都 李 氏等。这些家族多经历过数代不仕 ,依靠家世维持着一定的地方势力 。如合州李 氏,“ 其先系 出陇西 ,从唐僖宗入蜀 ,丑五季之乱 ,不仕 ,浮沉梓 、遂 间。艺祖受禅 ,有诏唐衣冠之在蜀者 , 赐闲田以居,由是占籍于合” ②。而 《氏族谱》所载之成都李氏,其家族的具体情况则是这样的: 系出陇西。自叙云,七世祖骐 隐,五季间闻蜀 多名 山,遂 挈二子及 宗属 自鼎沣入 蜀,游岷 、峨 ,栖 于雅 州之 瓦屋 。世祖迪 为儒 生。其 家双流, 自曾祖元 义。元 义生文 显,文显生某某 ,亦学道 ,因出游学,放 浪山水间不归,其葬也以衣冠。三子师尹、庾 崧、乡庾入太学,与四方贤士交。独于李光泰发最厚 ,晚乐善好施,子大年甚似之 。二 子嘉谋、嘉犹 同登 第。嘉犹好学工诗文,官至 宣教 郎。嘉谋 尝入为 宗正丞 ,出守二 州, 继持节作牧又典州云。③ 成都李氏在宋代起家既晚 ,亦不显达。数代沉潜于民间 ,已沦为普通家族。然能兄弟三人同 人太学,又有成员 “乐善好施” ,似仍有较强的经济势力。 另外 ,因唐朝皇族 自称系陇西李 氏,所 以宋代有些李 氏家族 自称皇族后裔 ,有时亦称陇西李 氏,蜀地 即有汉州什邡李氏④、资州李氏⑤、华 阳李 氏⑥等家族 。 ( 二 ) 赵郡李 氏 与 自称出 自于陇西李氏的宋代仕宦家族相 比,自称 出 自于赵郡李 氏的宋代世家大族尤其为 ①杨亿 :《武夷新集》卷一o 《忠武李公墓志铭》,第 l62一l63 页。 ②冯时行:《缙云文集》卷四 《李时用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1138 册,第 887 页。 ③《巴蜀丛书》第 l 辑,巴蜀书社 1988 年版,第290 页。 ④《朱熹集》卷九四 《承务郎李公墓志铭》,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点校本 ,第4782 页。 ⑤李石 :《方舟集》 卷一 六 《李隐君墓志铭》、《先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 书本 ,第 1149 册 ,第 708 、717 页。 ⑥佚名:《氏族谱》,《巴蜀丛书》第 1 辑,第251 页。 1 38 社会科学2015 年第 8 期 王善军 :唐代高门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多。引人注 目的是 ,北宋时期三位李姓名相 的家族 ,均厕身其列。 李畴为宋初名相。胡宿为李畴之孙李昭述所撰墓志铭,曾明言李氏出自赵郡赞皇,北迁而至 镇阳。并云 “ 日西者李,仍世其昌”①,这应是指 “ 家号西李” ② 的李畴家族继续昌盛的情况。 而南宋时魏了翁撰李炎震墓志铭则说 : “ 自唐高祖子郑惠王元懿 ,十二世而为右仆射李文正公 防。” ③是又将李唠家族说成是唐代皇族后裔 ,似无多少根据。所谓东李、西李,是指同宗且同 里的两家。“ 晋侍中崧者 ,与唠同宗且同里 ,时人谓崧为东李家 ,防为西李家 。”④ 张方平为李崧 之孙李宗泳所撰墓志铭 ,开篇便称 :“ 赵郡李氏 ,出广武君左 车。拓跋魏至唐时 ,为冠冕盛族 。 五代晋侍 中崧 ,公之祖也 。侍 中阀阅,载于晋册。” ⑤ 可见 ,深州饶 阳李氏的两个支系 ,均更多 地认可出 自于赵郡李氏。以李宗泳一系为代表的 “ 东李家” 在宋代难言昌盛 ,而 “ 西李家” 则 不然。“ 西李家” 以文翰而知名,三世学士,一时传为美谈 ,成员获进士出身者大有人在。尤其 不同于普通官僚家族的是 ,李畴 家族 “ 家世 七叶 ,爨无异烟 ,门 内之治有规” ,成员 “ 自守家 法 ,不为时变 ” ,“ 清素孝谨 ,为旧族之冠” ⑥,颇有唐代门阀士族之遗风。宋真宗曾对李宗谔说 : “ 朕常思国朝将相之家 ,世绪不坠 ,相惟唠 、将惟曹彬 尔。闻卿家尤更雍睦有法 ,朕继二圣基 业 ,亦如卿家保守 门阀。”(Z) 李沆为宋真宗朝名相 ,其父李炳仕于五代宋初。王禹傅撰写其墓志铭时引用 了行状的如下记 载:“ 赵郡人 ,广武君之后也。毫州团练使 、太清官副使讳斡,曾祖也 ;泰陵令 、赠太子少保讳 丰,祖也 ;沼州团练判官 、赠太子少傅讳滔 ,父也 。” 可见 ,这一支系的李氏家族在唐末五代时 仍是世代仕宦的 ,尽管官位均不高 。李炳 “ 幼 孤 ,事母 以孝 闻 ,有文行为乡里所称 。方将决科 名 ,取贵仕 ,邢帅薛怀让知其名 ,奏观察支使 ”⑧。居乡里而为地方大帅所征辟 ,不排除李 氏家 族 的传统势力 或 家族 声望 仍在 起着 某种 作用 。李 炳仕 至侍御 史 ,卒 于宋 太宗太 平兴 国元 年 ( 976) 。其子李沆兄弟借助科举之优势 ,得以在仕途上大展宏图。李沆位极人 臣,其弟李维亦至 工部 尚书。这一李 氏家族在北宋政治舞 台上亦曾兴盛一时。 李迪为稍晚于李沆的宋真宗朝另一李姓名相,并在仁宗朝二度为相。《宋史》卷三一0《李 迪传》称 :“其先赵郡人 ,后徙幽州 。曾祖在钦 ,避五代乱 ,又徙家濮。” 李在钦唐末 “ 以武材 , 仕范 阳军” 。其子令洵 ,终库部员外郎 、三司户部判官。令洵子护 ,终 国子博 士、知德州⑨。由 唐人宋 ,李迪先世是仕宦不绝的。李迪 以状元及第 ,仕至宰相 ,成为宋朝历史上少有的几位状元 宰相之一 ,且仕宦长达 40 余年之久 ,因而为家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良好 的基础 。李迪之子柬 之仕至工部尚书 ,徽之为度支员外 郎,张方平称为 “ 皆以才进 ,著名迹 ,称 贤士大夫 ,不藉世 家” ⑩;从子肃之、承之兄弟亦 “ 相继为侍从”⑩;孙辈亦数人至高官。尽管李柬之反对荫补太 广,但李氏家族成员仍多由荫补入仕。在上述三个北宋李姓宰相家族中,李迪家族乃是最为昌盛 的一支。 三个李姓宰相家族 尽管曾不断迁徙 ,但根基 均在北方。至南宋时 ,衰落甚为明显。洪迈 曾 说 :“ 近见余干寓客李 氏子云:本朝三李相——文正公防 、文靖公沆 、文定公迪 ,皆一时名宰 , 子孙亦相继达宦。然数世之后,益为萧条,又经南渡之厄。今三裔并居余干,无一人在仕版。文 胡宿:《文恭集》卷三八 《礼部尚书谥恪李公墓志铭》,第457 页。 《朱熹集》卷九二 《笃行赵君彦远墓碣铭》,第4693 页。 魏了翁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一 《朝奉郎权发遣大宁监李君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宋史》 卷二六五 《李畴传》,第 9138 页。 张方平 :《乐全集》卷三九 《赵郡李公墓志铭并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1104 册,第469 页。 胡宿:《文恭集》卷三八 《礼部尚书谥恪李公墓志铭》,第456-----457 页。 文莹:《玉壶清话》卷四,中华书局 1984 年点校本,第 37 页。 王 禹傅 :《小畜集》 卷二八 《故侍御史累赠太子少师李公墓志铭并序》,四部丛 刊本 。 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六 《李公神道碑铭并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l104 册,第401 页。 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六 《李公神道碑铭并序》,第 1104 册,第405 页。 《宋史》 卷三一 0《李 迪传附子肃之传》,第 10177 页 。 139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⑩ 社会科学2015 年第 8 期 王善军 :唐代高门士族入宋后裔考略 定濮州之族 ,今有居越者 ,虽日不显 ,犹簪缨仅传 。而文正 、文靖无闻 ,可为太息 ! ”④的确 ,宋 代这三个李氏宰相家族 已难以再与其唐代先祖相比配,衰落亦属宋代世家大族 的正常现象。但就 现有资料看 ,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洪 氏所说。李防后人南宋时仍有某些成员得列仕版。魏 了翁所撰 李炎震墓志铭 ,曾记载居于合州一支的仕宦情况是 :“ ( 李士观 ) 以建炎扈跸 ,出守合州 ,卒于 官。其妃张夫人 ,丞相商英女也。因家于合。士观生敏随 ,为右宣义郎 ,赠中散大夫。敏随生如 晦 ,朝请大夫 ,历知叙印资三州 ,赠 中大夫 ,娶黄 氏,生四子 ,侯 ( 指李 炎震——引者 ) 其季 也。少与伯兄鼐 同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历任四十年 。”② 这一家族 的女性成员 中,亦有为贵夫 人而获较高名位者 ,如宁宗朝宰相赵汝愚之母李氏等。“ 簪缨仅传 ” 的李迪后人 中,有一曾任浙 东参议 的李迪五世孙 ,其去世后 “ 子孙遵其德 ,贵贱百五十人 ,合 堂共食 ,令壹而和 ,职分而 同” ,以至 “ 新嵊之郊 ,以为是北方名族能存其 旧风 、可效而行者也” ③。可见 ,这一家族已经算 是南渡世家大族 中的佼佼者了。 除 了上述三个李 氏宰相家族外 ,还有不少 自称 出自于赵郡李氏的宋代家族 。位至参知政事的 李 昌龄 ,其家族 自称为李栖筠的后人 ,由唐及宋 ,这一家族几乎是仕宦不绝的④。也有些支系 , 从唐末衰落,历经数代才得以在宋代重新起家。如公孙简所撰 《宋赠大理寺丞赵郡李君墓志铭》 云:“ 故唐开元中 ,望惟赵郡 。吏部郎华 ,乃其祖焉。唐末 民离,家世不仕 。”⑧ 这一家族直至宋 真宗咸平年间才有成员 中进士 ,获得入仕机会 。郓州 的两个李姓仕宦家族均称 为赵郡李 氏后人 , 李师中家族称为唐丞相李吉甫后裔⑥,李枢家族则称 “仕唐末为殿 中丞 ” 的李稹为其先祖⑦。诸 如此类 ,不一而足 。 从 以上所考述的陇西、赵郡两望李 氏在宋代 的情况看 ,唐代高门士族 的某些支系 ( 尽 管不 一定是主要支系) ,在唐末五代宋初的一段时期 内,传统 的家族势力和门望对家族地位的维持和 发展仍有一定的助力。但这些家族在宋代 的进一步发展 ,却主要依赖于军功和科举 。高级官僚的 荫补和特权虽可以起到很重要 的作用 ,但 已不可能单凭 门第而 “蝉联硅组 ,世为显著 ” 了。单 从郡望的地理 区域而言,两望李 氏还奇特地应验 了 “ 山东出相 ,山西出将” ⑧ 的古谚 ,这显然与 其成员的 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这种奋斗取 向是否与传统家风有关 ,尚有待于进一步钩沉索 隐。 四、郑 氏 唐代荥阳郑氏家族至五代宋初时已不见显宦 ,宋代 自称出 自于这一高 门士族的家族 ,以中下 层官僚家族为多 ,但也有若干属于上层官僚家族行列 。 王安石所撰郑诒墓表 ,称其子郑所书的阀阅 、世次为 : 郑 氏故 家荥阳,有善果者,卒于唐江州刺 史,而子孙为德安人。 自善果 至旺七世 , 生裔 ,为乐清县令 ,君之 大父也。裔生柬 ,君之父也。以诗 书教授 乡里,而终不仕。君 以景秸四年进士,为洪州都昌县主簿。⑨ 郑诒官终太常博士。这一家族的发展历程 ,表现出了宋代基层官僚家族的沉浮升降状况。可 ①洪迈 :《容斋随笔》 三笔卷一二 《大 贤之后》,中华书局 2005 年 点校本 ,第 574~575 页。 ②魏 了翁 :《鹤山先生大全集》 卷七 一 《朝奉 郎权发遣大 宁监李君墓志铭》。 ③叶逋:《水心文集》卷二一 《宜人郑氏墓志铭》,载 《叶逋集》,中华书局 1961 年点校本,第 401 页。所谓李迪五世 孙 ,当指李宗质 。宗质曾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 ,“ 治家尤严 ,外人无识子弟面者” 。宗质有子 四人 ,其 中文铸 仕至临安府通判,文缢仕至滁州司理参军 ( 楼钥:《攻娩集》卷一0 一 《朝散郎李公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第 1412~ l4l3 页 ;袁燮 :《絮斋集》 卷一九 《滁 州司理 李君墓 志铭》,丛 书集成初编本 ,第 311 页 ) 。 ④《曾巩集》 卷四五 《试秘 书省校书 郎李君墓 志铭》,中华书局 1984 年点校本 ,第 616 页。 ⑤国家图书馆藏拓片 · 墓 志6489 ,见 《全宋文》卷三二一 ,上海 辞书出版社 、安徽教育 出版社 2006 年 版,第 16 册 ,第 l 页 。 ⑥刘挚 :《忠肃集》 卷一二 《右司郎中李公 墓志铭》,中华 书局 2002 年点校本 ,第 256 页。 ⑦刘挚 :《忠肃集》 卷一三 《职方员外郎李 君墓志铭 》,第 272 页。 ⑧班 固:《汉书》 卷六 九 “ 赞日” ,中华 书局 1962 年校点本 ,第 2998 页。 ⑨王安石 :《I临川先生文集》 卷九0《太常博 士郑君墓表 》。 14 0 社会科学2015 年第 8 期 王善军:唐代高门士族人宋后裔考略 以看出,作为高门士族的先世,对这一郑氏家族的作用已不太明显。其可能的作用,或许是自郑 善果至郑裔的数代间 ,郑氏延续 了在专制政权基层的仕宦地位 ,亦或许是郑氏家族在一定时期将 政治势力转化为在德安地方上的势力。与德安郑 氏相类似者,尚有襄邑郑氏,只是后者在重新起 家后仕宦较为显达而已。该郑氏家族 “望出荥阳,而世家襄邑,谱不著其所从徙” ,可见其来源 实际已说不清楚。在 “ 累叶德贤,晦于里闾” 之后,郑雍之父终于 “始仕为尚书郎” ①,而郑雍 则中进士甲科 ,仕至尚书右丞 ,从而跻身上层官僚家族行列 。 尽管荥阳郑 氏家族 “ 于唐 皆显大照耀” ,但 时移事迁 ,于 “ 末世丧乱 ” 之时却不得不 “ 逃 患” 。其中 “ 往之巴蜀”② 者,已知即有两个支系: 一是彭州郑氏家族 ,系唐宰相郑覃之孙郑从革 ,“ 仕僖宗朝为御史 ,从狩 留蜀 ,遂家彭之潆 阳” 。数代不仕 ,至北宋后期 ,郑械得官 “ 邛州安仁县主簿”③。 二是汤阴郑氏家族。据郑希甫墓志云 :“ 曾祖仪 ,导江令。祖遵勖 ,剑州刺史。父先寿 ,奉 礼郎,知蓬州伏虞县,以公累赠尚书郎。母李氏,封陇西县君。初 ,国兵西伐,孟氏去国,诏例 遣来中都,下迁汤阴主簿,遂占数焉。” 郑希甫中进士甲第,历知数州。 “ 兄文甫,中进士第 , 终卫#IN 官” 。“ 三子 ,日昂 、昆、昊” ,则不见仕宦记载。可见 ,这一家族尽管有 良好的科举业 绩 ,但却不能避免迅速衰退的历史命运④。 在东南沿海地 区,两宋特别是南宋时期虽有不少郑姓家族宣称 出自于荥阳郡望 ,但他们的先 世情况多说不清楚 。黄裳为郑恺所撰墓志铭云 :“郑 氏始有讳元究者,自五代时伪补金紫光禄大 夫 、检校太保 。我宋统有天下 ,遂不复仕 ,乃家于尤溪 。二世而有澈 ,三世而有淑 ,皆举进士。 四世有某 ,五世 而有恺 ,字和叔 ,预试礼部 ,不贡。?6?8 ?6?8 长嗣汝霖 ,季嗣汝楫 ,皆读儒 书。”⑤ 该郑氏家族尽管积极参加科举考试 ,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却很难起家。当然 ,也有不少培养 出仕宦 成员甚至名公 巨卿 的家族 ,同样 自认唐代荥阳郑 氏为远祖 。元末明初人李继本曾概括地说 : 浙江义让郑氏 ,其先 荥阳人 ,系出汉大司农 当时。唐从谠 以下 ,三世为相。五季散 居闽粤间。宋工部侍 郎登龙徙 于温,遂家焉。龙图文肃公景望 ,丞相忠定公清之 ,以勋 德 为世 所推服 。⑥ 如果按李继本的说法 ,则散居东南地 区的郑姓家族 ,包括产生 了工部侍郎郑 登龙 的温州郑 氏,产生了直龙图阁郑伯熊的温州永嘉郑氏以及产生了丞相郑清之的庆元鄞县郑 氏,多有 出自于 荥阳郑氏者。以同居共财而闻名于世的浦江郑氏家族 ,亦称 出自于荥 阳郑氏。这一家族的早期代 表人物郑绮,活动时期已属南宋,因而亦无多少可信度可言⑦。不过,同居共财的孝谨家风,倒 是与唐代高门士族似有某些共同之处。 余论 鉴于唐末五代士族谱牒大坏,而至宋又 “ 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⑧ 的社会现实,依据文 献资料来考察唐代高门士族后裔的情况是有相当困难的。正如陈亮所说:“ 谱牒之不明久矣。卿 士大夫能谱其世家,使始末可考见者,盖仅有之。”⑨ 尽管真正能谱其世家者不多,但假冒情况 却不少 。宋人赵彦卫曾说 : “ 唐人 尚氏族 ,推姓显 于一郡者 ,谓之望姓 ,如清河张 、天水赵之 ①綦崇礼 :《北海集》卷三四 《赠宣奉大夫郑公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1134 册,第737 页。 ②《苏舜钦集》卷一四 《屯田郎荥阳郑公墓志》,第 184 页。 ③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任忠厚 《李孺人郑氏墓志铭》,( 香港) 龙门书店 1971 年影印本,第 527 页。 ④ 《苏舜钦集》卷一四 《屯田郎荥阳郑公墓志》,第 l 84—186 页。 ⑤黄裳:《演山集》卷三四 《荥阳郑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l 120 册,第 228 页。 ⑥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卷一八七六李继本 《郑氏义让序》,凤凰出版社2004 年版,第 6O册,第 980-- 981 页。 ⑦漆侠:《宋元时期浦阳郑氏家族之研究》,载 《知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 ⑧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卷三五 《答林宗简》,四部丛刊本。 ⑨ 《陈亮集》卷三五 《方元卿墓志铭》,载 《邓广铭全集》第 5 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70 页。 14 1 社会科学2015 年第 8 期 王善军 :唐代高门土族人宋后裔考略 类。世人惑于流俗 ,不究本宗源流 ,执唐所推望姓 ,认为己之所 自出,谒刺之属显然书之 ,至于 封爵 ,亦如是 ,殊失尊祖敬宗之意 0” ① 受资料 限制 ,不少家族的先世记载 ,往往令人既难证其 伪 ,亦难证其实。“ 在许多情况下 ,经常是一个家族在宋代成为士人家族的几代之后 ,他们才宣 称 自己拥有显赫的唐代祖先 ,而且这类说法的数量从 1I 世纪中期 以来显著增长。?6?8 ?6?8在 i I 世纪 中期 ,《新唐书》成 书,其 中有 11 卷是关于唐代主要宰相 的世系表 ,为那些渴望有一个显赫祖 先的家族提供了许多资料。”② 上述对唐代崔 、卢 、李 、郑 四姓六家的后裔状况的考察 ,自然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号称 出 自于李 氏二望的宋代官僚家族之所以尤其 多,显然就与李姓在 总人 口中的大姓状况有一定 的关 系③。尽管这种考察不可避免地会含有一定 的不确定因素 ,但总体上仍有重要认识价值。尤其是 由唐末至宋初世系关系仍较 明确 的家族 ,应该说还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 从代表性的高门士族的后裔家族状况可 以看 出,所谓唐宋之际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并 非意味着他们的后裔从此就长期沦为平 民百姓。在农 民起义军及各类战争大量夺取 了士族成员的 性命之后 ,其残余支系仍有世代仕宦而长期在宦海沉浮者,亦有在官民之间而时有起伏者,在社 会竞争中大多仍具有一定的先天或后天的优势。这种变革期的持续因素 ,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凝 固性的一面 ,是无时无地不在发挥作用 的④。 两宋时期 ,门阀虽已丧失了其原有价值⑤,但 门阀士族后裔通过 自身的调整 ,亦可 以在新形 势下的社会竞争 中获得不少果实 ,成为两宋世家大族 的一个组成部分。 ( 责任编辑:陈炜祺 ) T he S t udy of t he Nob le Fa m ilie s ’ Des ce nda nts of the T ang Dy na s ty in t he S ong Dy nas ty Wang ShaniUn A bstr act :Duri ng the T 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s had different refl ections in a range of soc iety fi el ds. T he fading away of th e powerfu l an d infl uential families is one of the obvious features in stratum vari ation.Some families ,lik e Cui ,Lu ,L i and Z heng ,were the typical noble families in the T ang dynasty.T he social position of these families had a huge transformation in th e Song dynasty SO that their desc en dants c ould n either be illustri ous rely on their ancestors nor boast about each other like what they d id in the form er dyn asty. H owever , some branc hes of nob le families whic h h ad already adapted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ong dynasty c ould still educ ate peopl e who are able to bec ome offi c ials and b e the p art of the ari stoc ratic families in the Song dyn asty. K ey wor ~: the T ang and Song Dynas ties ; th e N obl e Family ; C ui , L u , L i and Z heng ; A ristoc ratie D eseen dants ①赵彦卫 :《云麓 漫钞》 卷 三,中华书局 1996 年校点本 ,第 5O—51 页。 ②[ 美]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刘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 7l —72 页。 ③美国学 者詹森 考察了宋代 “一大群 自称赵郡李 氏的人 ” ,结 果认为 “ 几乎所有 的例子 ,实 际上 都并非真 的具 有赵郡 血 统” ( 《世家大族的没落——唐末宋初的赵郡李氏》,耿立群译,《唐史论文选集》,( 台北)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1990 年 版 ,第 283 页 ) 。詹氏的这一说法 ,显然不够准确 。真实的情况是 ,大多数 “ 自称赵郡李氏的人” ,已无法用文献 资料 证明其真实性。至于其血统情况,自然也说不清楚。 ④秦观 《淮海集》卷三四 《裴秀才跋尾》记河东裴氏的情况亦很有代表性,现摘引于下,以资参考:“裴本秦之别姓, 自汉以来世有显者 ,在唐尤为望族 ,五房之裴为宰相者 ,十有七人。裴 氏衣 冠 ,于斯为盛 。而 东眷房晋公度 ,实唐第 一等人。君,晋公之裔孙也。少笃学,锋气锐甚 ,颇有志于天下之事。已而举进士屡不中,?6?8 ?6?8 君之弟?6?8 ?6?8朝散君起 家四十为郎 ,声闻籍甚 ,所谓功名富贵 ,盖未易量。” (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994 年笺注本 ,第 1125一 l126 页。) ⑤关于这一点,门阀士族后裔是有清醒认识的。河东柳氏后裔柳开曾说 :“ 唐季盗覆两京,衣冠谱谍烬灭,迄今不复旧 物。以姓 冒古名家 已称后者 ,觳混无别 ,吾宁敦乎? 苟其材 ,负贩厮役得 时用 ,为王公 卿士 ,是须古名 家子耶? 其不 材,纵名家子,今何谓?” ( 柳开 :《河东先生集》卷一四 《宋故昭义军节度推官试大理评事柳君墓志铭并序》,四部 丛刊本。) 14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