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复流产的诊断方略

 jackeen 2015-12-03



反复流产的病因诊断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其中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比较肯定的病因。其余病因还包括内分泌因素,如甲减、胰岛素抵抗、肥胖、高泌乳素血症、卵泡发育不良和黄体功能不足等;子宫形态异常,但和流产的关系不一定确凿;自身免疫和易栓症,是进一步的参考诊断。


反复流产的诊断方略




自然流产是个令人心碎的话题,夫妇俩在就诊时,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到底是什么原因流产的?”“流产是精子的原因还是卵子的原因?”“我们的检查结果都正常,下一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无解的难题,我试着和大家说说流产吧。


流产的病因很复杂且并不确定,在国内外指南和共识里,流产的病因大多归纳为:


①遗传因素

②子宫结构因素

③内分泌因素

④免疫因素

⑤血栓形成倾向

⑥感染因素等


但事实上,除了夫妇或胎儿染色体异常,其它病因常常很难确定,而且临床检测的证据也不很充分,所以我们对病因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基于现有的文献,和我们对自然流产的认识、以及处理经验,提供以下的咨询观点。


1
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检查是第一步

如果夫妇一方是染色体相互易位或者罗氏易位携带者,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较大,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反复自然流产、生育畸形智低儿。




有些夫妇的染色体“异常”实为多态性变异,属于非病理性的改变。常见的有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大Y染色体、D/G组染色体随体增加等。


2
为什么要做流产绒毛染色体的检查

目前对绒毛染色体的检查颇有争议,有的医生会认为,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是随机事件,已经发生流产了,检查绒毛染色体也不能改变本次流产的结局,何必多此一举。


自然流产的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约50%,有了该检查结果,至少可以回答本次流产一半的原因。没有绒毛染色体检查的证据,医生常常无法回答关于本次流产原因的问题。


如果绒毛染色体异常,并且连续出现,就提示下次怀孕胎儿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流产风险增加,无需太多其它原因检查,必要时可以建议做第三代试管婴儿(PGS);如果绒毛染色体检查为正常核型,说明本次流产原因和染色体不相关,则需要考虑关注其它病因的检查。




3
内分泌原因也很重要

和流产有关的内分泌原因包括:甲减、胰岛素抵抗、肥胖、高泌乳素血症、卵泡发育不良和黄体功能不足等。因此,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筛查包括这些指标。医生会建议患者减轻体重,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甲状腺功能和泌乳素水平,必要时促排卵和黄体支持。


4
子宫腔和内膜形态检查相对容易

对子宫腔和内膜形态的超声检查,可以在排卵监测的周期里同时进行。比较容易看出子宫畸形、内膜粘连、宫腔内息肉、子宫肌瘤等问题。




5
自身免疫和血栓倾向是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以上的原因都没有发现异常,才会进一步检查到自身免疫和血栓指标,包括一系列自身免疫抗体、凝血功能、易栓症的其它项目。除了确诊为抗磷脂综合征,这类检查不一定是确凿的诊断证据,可以参考。封闭抗体的检查存在很大争议,检测方法也不精确,只能做参考的参考。


自然流产是一个复杂性问题,很多推测的病因不一定有诊断的证据,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只能大体推测病因,进行检查和处理。有的患者只能一边试孕,一边等待好孕时机,或一边等待病因诊断的证据出现。


本文作者:黄洁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