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入门课程的重要性

 易良义 2015-12-03

/弘丹

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授权,并署名&注明出处。



今日写作主题

今日的写作主题为:喜欢的入门课程

你可以写一下你喜欢的入门课程?欢迎投稿或者给我留言。


最近听了一些入门课程,觉得入门课是非常关键的,听大师的入门课程可以让你把握这门课程的本质,并且讲得生动有趣,让你觉得这门课非常有魅力,被深深吸引住。


最近听了无极书院李定老师的《中国方》是易学的入门,也听了涂子沛老师关于数据的讲座《解读互联网+——云,大数据和新的商业模式》。


以前,我以为入门课程是最容易讲的,只要对该领域有个大概了解就可以。因为听众什么都不懂,你只需要告诉他们关于这门课最简单的知识就可以了。我也以为入门的教材应该是最好编写的。国内关于轻松入门XXX类的教材也是汗牛充栋。


在看《学习之道》时,作者写到,编写入门的教材是很难的。我才意识到原来入门课程和教材是非常关键,而且是非常难的。


编写入门书籍是需要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对该领域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也需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优秀的入门级书籍肯定要是力透纸背的,让读者读起来浅显易懂,然后又是非常正确的入门方式。


近来听了易学和大数据方面的大师的入门课程,发现果真是如此。我之前对易学几乎没有接触,甚至我都不知道“中国方”的课程是关于易学的,易学对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领域。听李定老师的课程,被深深吸引,听课的时候非常专注,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其完全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大师之“大”不在于地位,而是思考的深度。大师们可以去除纷繁的表面现象,提取出本质的东西。而大道至简,越本质的东西反而越简单,越容易理解。


当儿时读《盲人摸象》的故事时,觉得很好笑,也觉得摸象的人很笨,摸到大象的牙齿,就说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怎么能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是根大柱子。


其实,我们生活在世上都是在盲人摸象啊,学问更是如此。由于认知水平或者客观因素,我们常常无法认识到事物的全貌,也像盲人一样,摸到一点算一点,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就以为是大象了。


一个领域的大师比一般人摸到的更多一些,他们也常常更接近事物本身。所以,当他们给你上入门课程时,他们可以把握这门课程的核心或者本质的东西,给你描绘这门课程宏观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这样你对这头大象的认识也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大象腿或者大象鼻子。


大师讲课的时候也可以讲得非常生动,也许不是每一位大师都是如此,但我最近接触的大师是如此的。他们的讲课可以让从未接触过该领域的外人也能够听懂,而且在轻松的氛围里喜欢上这门课。


而一些自己还一知半解的人来写入门书籍或者讲入门课程,他们自己本身还没有把握到这门课程的核心,可能只摸到了大象的大腿而已,所以,读起来或者听课时,反而觉得艰涩难懂,不知所云。


看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大家写的书,看起来反而更容易懂,而且更有吸引力。大家因为自己对这门学问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所以他们知道哪些是本质,哪些是关键。而作者本身还是半吊子水平,他自己还没有把握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当然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写的书也让人觉得不知所云。


所以,看书的时候尽量挑一些大家写的经典书籍来看,这样才能提升智慧,而不是知识。不管是哪门学问,说到底都是洞察本质的能力,是否能透过纷繁的表象,抽取出最本质的内核。


我们知道,给一个事物下定义是很难的。下定义时需要把握事物的本质,有些事物的突破是在概念的提升上,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束缚。领导力的一项关键能力是概念分析能力。你也可以试着给你熟悉的事物下定义,看自己是否能准确把握这些熟悉事物的本质。


当你听别人讲课时,不知所云,很可能是因为讲课人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没有把握到事物的本质。


其实学习的过程中,入门是非常关键的。中国俗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且,入门的过程如果是轻松的,有趣的,那以后自己也会更有兴趣深入学习,而且可以走得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