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踢开IP闹革命,这事儿靠谱吗?

 七月撒丫子 2015-12-03

小说有什么用?如果有青年问出这种问题,估计机智的禅师也难回答吧。

这种提问方法,很像抬杠专用。

我记得十八九岁的时候,跟一个人聊天。我说,我喜欢文学。他就说,文学是什么?我说我喜欢小说。他就说,小说有什么用?

他这种说话方式,表面上看,总是赢的。但这既不是探讨问题,也不是谈话,甚至连聊天都没法进行下去。这其实就像小孩回声筒似的吵架。

但小说的作用,对于很多人来说,的确是个问题。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自己的答案:小说没有用。

跟一个朋友喝茶聊天,他曾经也是个写作的人,写诗,也写小说。我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读小说了。你看,散文随笔就不用说了,一直是阅读的主流,现在连诗歌都有复兴趋势。诗集能出版了,诗集在书店里,甚至可以摆到畅销书台上。诗歌活动也多了起来。房地产商发布个新楼盘,没准还请些诗人来读诗,酒厂做个广告,也要送诗人几坛酒,换几首诗。各种专车APP,也用诗歌来引诱人,你不加入,就不停地发送诗歌小广告,什么“要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之类。更别说“读首诗再睡觉”之类的活动,前两年就聚了很高人气。

朋友想想,然后说:如果要读故事情节,读网文就够了,如果要感受语言文字之美,那就可以读点诗歌。睡前读读,几分钟的事,不占用过多的时间。要听人生哲理,随笔就可以承担。

这分析得似乎有些道理,因为事实如此,难以反驳。但总觉得,不那么对头。比如,网文算不算小说,又比如,小说,难道只能提供故事、语言之美或者人生哲理?

之前就看到一位好友在朋友圈的发言。做影视产业的她说:“关于大IP:因为工作需要要阅读大量小说。但说实话网络文学里的大IP难以卒读。”她举例,某一些热门作品,“动则百万的篇幅,人物浅陋、幼稚。修真的过程全是运气,无须任何主动努力。感情是来一个爱上一个,主人公是种马。这种文章开篇还因稀奇古怪命名有新奇感,不断同样情节重复产生厌烦。要多无聊才能把这样的宏篇巨制追完?也许因其人气投资者趋之若鹜。但我个人绝不会碰这么平庸的东西。”

这两天,关于影视与IP的关系争论得一塌糊涂。

先是有人说以后影视重要的是IP,不要编剧。编剧们急了,纷纷骂战。也有人跳出来调解,说,IP不止是网文,小说也是,经典也是。

我专门去网上学习了一下,到底什么是IP。

早先我以为是指网络写手的长篇创作,后来以为是原创的意思,网上一学,原来是指“知识产权”。但还是觉得有点晕晕乎乎。难道,编剧不是IP?没有“知识产权”?

这两天热映的《火星救援》倒是让我有点理解IP进入影视。电影我看了,挺喜欢。有一些朋友说,小说更好。那些具体的计算论证,精细而有趣。电影为了在两个多小时讲完故事,只能做出精减。听着这说法,我对小说更有兴趣了。看电影的时候,像我这样具有“技术宅”思维模式的人,就是对这部分觉得太不过瘾。

如果按影视界的说法,那《火星救援》的小说就是一个好的IP。

《火星救援》小说这个IP不单有用,对于电影来说,还是作用重大。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小说还是有用的?至少对于电影界来说。

我喜欢看的影视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文学改编。比如多数英剧,都是先有一部文学作品,再根据这作品拍摄出来。很多美剧操作方法就不一样,重要的是有一个结构严谨的编剧班子,有人负责故事大纲,有人负责桥段,有人负责对话,等等,随时根据演员的情况和观众的反应来调整剧情。相较之下,我就觉得英剧要耐看得多。这种从文学改编来的作品,人物会有独立的个性,而不因为各种现实考虑随意扭曲。那种多人共同创作的人物,往往很脸谱化。也许能够俘获众多的眼球,但却不容易打动人心。

也有些非常动人的影视作品,并非来自文学改编,但那导演,往往是创作意识和风格非常鲜明的,他的作品绝对不是众人探讨平衡的结果,他们有着强烈的个人表达愿望。比如小津安二郎、克里斯托弗·诺兰。他们的电影就像是小说。我们平时把这称为有“文学味”。

在创作这件事情上,最没办法讲民主。只有鲜明独特的个人气质,才可能击中最深邃的内心。

当然,影视关于是否应该以IP为主的争论不让我意外,因为,我碰到过一个书商。这书商觉得给作家付版税太不划算了,准备自己搭个班子,用他的话说:“以后我们只用编辑,自己攒小说,就可以了。”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过他们攒的小说,不知成果如何。

但这种思路,他也不是第一个。当年《哈里·波特》火了,很多人觉得罗琳就是点子取胜,争相模仿,搞了一堆类似的作品。但那些作品很快就烟消云散,现在还有谁记得呢?

电影《火星救援》,根据安迪·威尔同名小说改编电影《火星救援》,根据安迪·威尔同名小说改编

小说不仅对于电影有用,对其他艺术也是有用的。版画家刘庆元,前些年为《书城》杂志的小说栏目创作了一系列非常有意思的版画。当时,编辑先把小说发给他看,然后他再寻找灵感。最后产生的画作非常有张力,画面上有奔跑的受伤的人,有在城市街道上看见日出的送水的人,有围坐在火堆旁窃窃私语的人……那些画作耐人寻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故事感”,“有文学味”。

除了这些,小说对个人的作用,显然,我得再另文详述。

【注】本文原标题《IP之用是小说之用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