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瓷专家与藏家区别之【二】:感性与理性

 天宇楼33 2015-12-04


元青花鉴识丨收藏元青花 | 保护元青花




记得古陶瓷鉴定大师丘小君老师讲过,“现在,有些奇怪现象,凡是书本资料中没有刊载的,凡是博物馆中没有展出过的,凡是多数专家没见过的,凡是国际大拍没拍过的,都被认作新仿品”。


无独有偶,不久前遇一古陶瓷方面的资深专家,应该说,这位专家人非常好,待人真诚热心,也愿意走近藏家,并且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元青花鉴定的“秘籍”,关于元青花大瓶大罐的底部,她指出,为了防止底部塌陷并与匣钵粘连在一起,聪明的窑工都会在底部靠中央的位置加支钉或垫砂,所以真品元青花大件底部中间都有相关的烧造痕迹(如图1)


图1


没有这一痕迹的都是仿品,并当场拿出《幽蓝神采》给我们例证;她还讲到,元青花底部之所以有釉斑,是因为古代窑工用的是浇釉法,底部会自然留下一些釉斑,窑工对足墙进一步修刮之后,底部的釉斑未作处理,真品元青花底部的釉斑一定是从足墙到中间是由宽变窄变细的,否则就是仿品。除此以外,专家还讲到,元青花兽耳罐没有画人物的,凡是画人物的都是仿品。


专家的解释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这样一来,被我们公认到代开门的元青花就当场被专家“枪毙”了,我们关于古瓷器新老的鉴定观也被彻底颠覆了。


好在是专家与藏家的互动交流,对专家的见解我们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既然专家很相信《幽蓝神采》,我们也翻起了那本书,很快,我们就发现书中收录的很多大罐大瓶的底部中央并无支烧或垫砂的痕迹(如图2、图3)


图2

图3


底部釉斑也是多样的,并非一定由宽变窄变细的,甚至有的釉斑明显是窑工有意为之的。实证放在面前,专家也很谦虚地接受了,从这一点上,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说明很多专家还是可以与藏家进行有益的交流互动,并及时修正自己不正确的鉴定观念的。


很多藏友可能都有把藏品给专家或行家鉴定的经历,遇到的通常是“器型笨拙、画工绵软、青花发色漂浮、底部特征不对……”等等,有的专家甚至说:“你的东西如果是真品,价值都上亿,上亿的东西怎么会跑到你家里来?”等等。笨拙、绵软、漂浮等感性名词,听者常常是一头雾水。


而许多真正的藏家鉴定古瓷时,往往首先抓住古瓷的老化特征,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对出土古瓷,把土沁和釉面老化作为确定新老第一位的标准和条件,如果土沁和釉面老化等特征证明东西必老无疑,发现款、画工、器型等与以往学习研究总结出来的各种特征和感觉有矛盾,藏家通常会认为是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自己原来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并及时修正这些认识上不足;第二种可能东西老是老的,但可能不到代,属后世仿前朝等。但无论如何,都不会随意把一件明显具有岁月沧桑的古瓷定为赝品,因为东西老的铁证明摆着,什么胎不对、釉不对、画工不对,都不是古瓷不对,而是认识者不对,我常说,人鉴物,物亦鉴人,真人假人,一开口就显露无遗。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专家与藏家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专家感性,藏家理性。


百度上解释,感性的人,在待人处事过程中,更遵从下意识,也就是习惯于从心所想出发,不会更多的考虑客观条件,是以主观看法为主导的唯心主义。理性一般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正确的结果。


本来,说专家感性专家可能就很不服气了,听完解释就可能更不服气了。的确,专家得出一个结论也是参考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对比、做过大量统计的,甚至是学习了很多前人经验的。


认识都是源自实践的,实践越局限、眼光越短浅,比如井底之蛙。人们对古瓷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比如孙瀛洲老先生,他的真知酌见也是从他手中的藏品得来的,藏品越多越丰富,认识越深刻越臻于正确。我们现在专家对古陶瓷的认识大多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前可仅参考的古瓷实物基础之上的,这些理论在当时的条件下无疑是适用的,也是正确的。


但是,经历三十多年大破土、大盗掘之后,古瓷特别是出土古瓷海量涌现,这样一来,过去看起来非常充分的采样,现在一比就极为有限了,有限的采样所得出的认识必然也是非常局限的,用过时局限的认识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这种错误或者局部错误的认识,就是一种没有考虑客观现实的唯心主义,或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是真唯物主义,局限性是其显著特征。


这是其一,但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专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认识观、鉴定观的局限性。比如我们文章例举的专家,仅凭非常局限的采样就得出“真理铁律”,然后就用这个“真理铁律”去套万事万物,凡是与之相符的就是真品,不符的就是赝品,在这种假唯物主义的支配作用下,专家鉴真伪不重客观、只凭主观,完全凭感性看真假也成就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专家都很感性,也有许多专家坚持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比如丘小君老师,他的可贵之处就是,他既把老一代古瓷研究专家的毕生所成学到手,而又不拘于老经验、老“法术”,他始终抓住胎、釉老化这一要害,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然后又用实践中得出的真知,再对理论进行修正,始终使自己把握了客观、坚持了不偏不倚的正确方向,没有死抱老“黄历”搞这个凡是那个凡是。与我们一起互动的专家也非常难能可贵,她也能在与藏家的相互探讨中修正自己过时或者不完全的认识和理念,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同时,并非所有的藏友也都理性。事实上很多不得法的藏友也是非常感性的,他们既受专家“凡是主义”的影响,加上个人性格偏执等原因,自己总结出很多套用“公式”,凡是与公式不符的都统统“枪毙”了,没有理性地研究古瓷胎釉的岁月沧桑,把明显具有老化特征的古瓷鉴成了赝品,把符合“公式”的赝品鉴成了真品。


专家可以感性,因为专家是用嘴讲话,东西真与假与己关系不大;藏家必须理性,因为藏家是用真金白银说话,错过真品精品本已不该,打眼买了赝品既迷失方向、又白白损失银子,吃亏的就只能是自己了。


通过感性与理性的对比,我只想告诉大家,专家很多看似正确的理论其实是过时黄花,我们要多向专家学习,但切不可迷信专家,倘若你坚持理性的思维和方法,只要按照丘老师讲的“鉴定要奉行唯物主义,拿证据说话”,路子就不会走偏,才不会进入唯心主义的感性怪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