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动悸脉结代治验 彭坚

 学中医书馆 2015-12-04
心动悸脉结代

29、炙甘草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案例一: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

潘某,女,34岁,哈尔滨人,干部,已婚已育,1987年3月6日初诊。

患者一年前突然昏倒,几分钟后苏醒,昏倒时,无抽搐、吐白沫等现象,以前也没有昏倒以及头晕的病史。查脑电图正常,心电图严重紊乱,多为二联率、三联率,有电轴位移、T波倒置,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不高。心血管、神经内科多次会诊,怀疑有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始终无法确诊,医生告诫,夜晚睡觉不能离人,怕患者出危险。一年来,遍尝西药维生素B、谷维素、心律平、慢心率、黄杨宁等,中药温胆汤、十味温胆汤、天王补心丹、养心汤、炙甘草汤等,均罔效。患者每遇工作紧张、休息不好时易发作,发作多在夜间,出现心悸,口干,不能平卧,几个小时后,才勉强昏睡,近来发作频繁,几乎每天必发。察之面色白,舌胖淡,脉结代,询之小便清长,大便干结,经常几天不大便,饮食尚可,宜用炙甘草汤,处方:

生地60g  炙甘草15g  桂枝10g  党参15g  阿胶10g(甜酒蒸兑)  麦冬15g枣仁15g  生姜10g  大枣15g  七剂

3月14日二诊:服上方后,当天即心悸好转,平卧如常,服药期间,大便畅快,食欲如常,偶尔心悸,但比以往任何发作的时候都要好。察之面色开始红润,舌胖淡,脉缓弱,续服三十剂。

按语:本案每次发病时,不仅症状表现严重,心电图检查结果也很不理想,但发病之后,患者又能够恢复正常,并未妨碍学习和工作,心电图也无异常,得病20年,始终未能确诊是冠心病,还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或是其他病,中西医均找不到对症的药物,故在初得病的那年,有西医根据心电图的结果建议患者安装起搏器,遭到拒绝,因为患者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有自我恢复的能力,何况疾病毕竟是阵发性的。一诊时,我也感到奇怪,明明以前的许多中医治疗方案是正确的,特别是炙甘草汤乃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经典方,完全符合患者的脉证,为什么没有疗效?思考良久,我仍然选择了炙甘草汤,不过在剂量上作了调整。自连续服炙甘草汤30余剂之后,20年来,患者很少发病,每年发病平均不到一、二次,每次发病,适当休息即可缓解,有时服原方几剂,即保平安,维持了较高的生活质量,至今仍然未安起搏器,也未确诊究竟是何病。

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养心脾;生地黄、麦冬、阿胶、枣仁养心补血,润燥生津;桂枝、生姜、清酒性味辛温,通阳复脉,与滋阴养血药物相配,则动静结合,温而不燥,共收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功。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长期心律不齐,气血虚的居多,首选方当为张仲景的炙甘草汤,《伤寒论》云:“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凡是病人面神疲,舌淡脉细,或脉结代,无论心电图检查有没有器质性改变,都有良效。其中,人参可根据情况用红参、白参、党参,或用西洋参,服药后即使病人有口渴等轻微上火的现象,也不可轻易减去桂枝,须借其温通血脉。原方本有麻仁,无枣仁,清代尤怡认为当用枣仁,改得甚好。原方的干地黄,即现今的生地。

该案有本人的一处用药心得,即大剂量运用地黄。有关炙甘草汤中地黄的剂量问题,历来有不同见解,如岳美中先生提出:方中的生地当用48g,因为这个病是气血两亏所至,阴血不能速生,非大剂量不可,但阴又主静,无力自动,必借阳药催动。然而,阳药的剂量不能与阴药等同,否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晒干,又怎能润枯泽燥呢?”岳老还提到叶天士经常用此方治疗荣卫亏损的全、半身麻痹感,这很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此说对我很有启发。

本案的治疗我采用了岳美中先生的思路,炙甘草汤中的生地用到60g,当然,最主要的还不是岳先生的理论说服了我,而是见到患者经常大便干结而非稀溏,胃口尚佳而非纳呆,这就有了用大剂量生地的基础。通过这个病例,我不仅对炙甘草汤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对重用地黄的方剂有了新的认识。例如:张景岳的金水六君煎治疗咳嗽气喘,熟地用30g,陈士铎引火汤治疗咽喉疼痛,熟地用90g,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往往疗效卓著。其辨证的关键,在于大便秘结而食纳尚可,这是阴血亏虚,火浮于上的证候,用大剂量地黄,一方面是滋养阴血,另一方面,是利用地黄的滋腻沉降之性,引火下行。本案的心悸,脉结代,不能平卧,也可视为阴血亏虚,火浮于上所致。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