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欺负人或者被欺负了,父母该怎么办?】

 绿源生物365 2015-12-04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憨爸在美国(id:hanhanusa)——硅谷的一位工程师爸爸,平日爱分享美式幼教理念和资源,英语、数学和科学启蒙等。

前不久,我们遇到了一件超级尴尬的事。

有一次放学,憨妈正在校园里和别人聊天,一个中国妈妈(暂且叫她A妈)冲过来,非常不客气地对憨妈说,“你,给我过来!”
憨妈一头雾水地跟了过去,原来在另外一侧,憨憨和 A起了争执。原因很简单,A一时调皮,拿树枝扔了憨憨、也打了憨憨,憨憨在跟他说了几次“STOP”无果的情况下告诉了老师。
虽然只是孩子之间打闹的一件小事,老师也没说什么,但在A妈眼里,像炸翻天一样,她一方面不断跟老师强调,“我家宝宝不会打人的!我家宝宝不会打人的!”,另一方面怒斥憨憨和憨妈,“为什么要到老师那边告状~~~”,憨妈和旁边的家长都觉得很尴尬,劝她冷静冷静,不要在老师和孩子面前这么冲动,可是她也听不进去。
从这件事情,暴露了两个问题:
1. 儿童之间的欺负该怎么教育?
2. 作为父母,我们该用怎样的处理方式?

我搜索了一些美国育儿方面的著作,Bullying and Teasing(儿童之间的欺负)确实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处理的一个问题,这不光需要儿童,也需要父母通力合作才行。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1. 什么是“欺负”?
2. 孩子欺负别人怎么办?
3. 别人欺负孩子怎么办?
我们见到的最多的就是孩子之间的推搡打闹,认为这就是欺负,其实欺负可不仅仅是打人这么简单,就算没有打闹,但比如言语上的一些不恰当的举动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1. 言语上的
比如言语的嘲讽,起外号,言语上的威胁,不恰当的性别歧视等。
2. 社交上的
比如孤立某人,让别人不跟某人玩,传播某人的谣言,在公共场合让某人尴尬等。
3. 肢体上的
比如打人,向别人吐口水,推搡,弄坏别人的东西,对别人用侮辱性手势等。

研究表明,“欺负”是一个社会问题,从3岁的幼童到高中乃至大学都会存在这一问题。而就“欺负”这一事件担任的角色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类:

欺负者(Children Who are Bullies)

这些孩子喜欢作弄别人,比如藏别人的鞋子、撕毁别人的图片、说脏话、打别人等等,他们知道选择欺负的对象和时机,就是避免遭到反击,并保护好自己,他们还会找帮手帮他们。他们知道校规,但是却不遵守。研究表明,幼儿园中大约10%的儿童属于这一类型。

被欺负者(Children Who are Passive Victims)
研究表明,幼儿园中大约6%的儿童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儿童非常善良和内向,在遇到欺负时,通常不会反击,他们一般比较孤单,朋友少,也很少加入集体中一起玩耍。

对于这类儿童,需要锻炼TA融入集体中,鼓励TA和别人一起玩耍,以及提升TA的自信心和能力,这样可以保护TA不受伤害。

被挑逗者(Children Who are Aggressive Victims)
研究表明,幼儿园中大约8%的儿童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儿童头脑易发热和冲动,他们比较倾向于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被他人挑逗和利用。通常,他们的朋友比较少,很多小朋友也不太愿意与他们玩。

对于这类儿童,需要教会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尽量用语言而非肢体去解决问题,还要鼓励他们与小朋友多相处、多交朋友。

帮凶(Children Who are Assistants to Bullies)

这类人群虽然没有欺负别人,但是却帮助了欺负者欺负他人,因此我们称为帮凶。

证人(Children Who are Witnesses to Bullying)
大约一半的学生都属于这个人群,他们没有欺负别人,也没有被别人欺负过。当他们看到有人欺负别人时,会觉得很愤怒和伤心。我们要鼓励孩子们用恰当的行动去制止那些欺负行为,但是也需要给他们定义规矩,如果欺负者不听劝告,不要用武力去解决问题,而是选择告诉老师。
如何教育欺负的一方
如果孩子属于欺负者、被挑逗者或者帮凶三个角色中的一员,那么我们需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孩子是否有欺负人的倾向,我们可以观察孩子日常的行为举止,以下的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容易在学校里欺负他人
- 儿童容易冲动、容易发怒。
- 儿童遇到挫折会通过推搡、击打人或者物体来发泄。
- 儿童会和一些行为激进的小朋友一起玩。
- 儿童对自己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一无所知。
- 儿童在家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经常打架。

- 儿童在学校过了并不顺心。

如果发现孩子有欺负他人的倾向或者在学校里欺负他人,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1. 找出事件的原委,为什么孩子会欺负别人。
2. 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
3.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学会怎样补偿和道歉。
4. 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一起监督孩子日常的行为。
5. 在家里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我们自己关心他人、与人为善,孩子也会跟着一起耳濡目染的。
6. 最最关键的是,千万不能护短,想当然地认为我家娃不会欺负人,错误都是别人引起的,这样的结果只会给孩子一个错误引导,认为欺负别人没什么,反正有爸妈给自己撑腰呢,这种态度对解决问题根本于事无补,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之前已经说过,被欺负的孩子一般性格会有些内向,不太爱交朋友,如果被欺负了TA可能也不会跟父母说。所以作为父母得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来判断是否孩子有不开心。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细节来判断,
1. 学习效率下降
2. 情绪不高,垂头丧气的
3. 晚上睡不着或者做噩梦
4. 爱发火、乱撕纸、刮东西
5. 从学校回来的时候,书本啊、衣服啊会有破损
6. 自闭,不愿意交朋友
7. 不愿意去学校
8. 吃饭没有胃口
如果发生了以上的症状,我们就需要和孩子谈一谈,看看学校里面是不是有同学对TA做了不友好的行为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如果发现被欺负了,那么孩子需要学习用一些积极的行动来回应那些欺负。
从2岁多开始,就得教会孩子一些小技巧来减少被欺负的风险,比如美国一位知名的儿童心理专家Michael Borba就给出一个建议,“让孩子学会说话的时候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特别是当对方对自己不友善时,更要一边说一边盯着对方的眼睛”,这一招会让孩子说话一直抬着头,也会让TA变得更加自信,另外学会说话时脸上带有表情(勇敢、悲伤、欢乐等),当被骚扰时,要显示勇敢的表情,Michael认为,“在被欺负时,你脸上怎样的表情比你说什么更加重要!”
有人认为孩子被欺负时要打回去,其实不然,靠打架解决不了问题,反而给孩子一个武力解决一切的错误观念,有三招是回应欺负的有力武器
- 大声叫别人停止欺负行为
- 不理会他们,径直走开
- 告诉大人或者老师
我们可以在家里事先做情景模拟,教孩子如果遇到欺负,该用怎样的声音去回击,哭泣和软弱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回答的声音必须坚定而有力,比如说,“停止骚扰我”、“如果你再这样,我不会跟你玩了”;也可以尝试一边说,“好吧,随你怎样了”,然后径直走开,不再理会对方。
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成功回击了欺负TA的人,你要对孩子勇敢的举动进行表扬和鼓励。
千万不要责怪自己的孩子,比如说“太没用了”之类的话,这些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鼓励TA多与别的小朋友交流、交朋友,这是避免被欺负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Bullying in Kindergarten,http://www./reference/article/kindergarten-bullying/
2. Bully-Proof Your Child: How to Deal with Bullies, http://www./kids/problems/bullying/bully-proof-your-child-how-to-deal-with-bullies/
3. What to Do When Your Child Is a Bully,http://www./parents/education/going-to-school/social/what-to-do-when-your-child-is-a-bully/
4. STOP Bullying: It STARTS at Home,http://kindergartenbasics./2012/08/stop-bullying-it-starts-at-home.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