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峨眉接引殿》高清详解

 阴山工作室 2015-12-04



张大千《峨眉接引殿》高清详解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张大千 峨眉接引殿 嘉德2013春拍 成交价3220万元


作品鉴赏

此幅下钤“莲客墨缘”收藏印。于莲客(1899-1980),名怀,字乃椿,号莲客,爱新觉罗多尔衮后裔。毕业于北京大学。1928年得遇王光烈,认《东三省公报》,后任《盛京时报》编辑。东北光复后,寓居北京,斋号”花近楼”。其书法飘逸俊秀,画风绮丽淡雅,作品多为溥仪御览,收为宫藏。诗书画均堪称满洲之代表。与杨云史、樊增祥等过从甚密。于莲客精鉴赏,所藏多自批跋,用功甚笃,为人称颂。
1939年6月,张大千应好友黄君璧之邀,携子张心智与黄同游峨嵋,盘桓逾月。这是大千初游峨嵋。黄君璧在回忆文章中曾记述过这次旅行:“民国28年,我作东道主,请大千及其公子心智同游峨嵋、青城,盘桓匝月,两人写生,获得很多好画稿,互相切磋,得益非浅……。”张大千与黄君壁各拄手杖,从报国寺起逐庙游览至金顶,一路谈笑风生,对景写生。黄君璧携带有照相机,每遇奇景,则由大千导演,黄拍照。大千性急,常呼“快拍,快拍”!而黄时常乱了手脚,彼此引为笑乐。


张大千《峨眉接引殿》高清详解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张大千 峨眉接引殿 局部

在山上大千与君璧一行借住峨眉古刹接引殿,两人曾合绘了一幅四尺山水中堂赠给该庙。全图气势雄伟,笔力苍劲,该庙僧人大喜,以为至宝。登上金顶观佛光后,大千曾作诗一首赠金顶普光殿圣钦长老。诗曰:“观心解脱叹无方,蹴踏层霄礼象王。撒手定知能接引,到头应共得清凉。睹光欲溅三生石,渡海初求一苇航。莫倚阎浮思故土,人间弹指有沧桑。”此幅《峨眉接引殿》大千所题即是当年所作此首七律。


张大千《峨眉接引殿》高清详解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张大千 峨眉接引殿 局部

大千首游峨眉之后,深深为峨眉山秀美风光所吸引,又先后于1944年9月、1945年4月、1946年8月、1948年8月数次壮游峨眉。大千在《题赞峨眉鸟瞰》中曾提到:“登峨眉绝顶,下视嘉州,青衣岷江,浅水缭绕,其下如栏槛间物,垂手可掬。丝风舞啸,衣裙飞动,便欲遐举,真胜游也!” 峨眉山给予了张大千极其丰富的创作灵感,在去台和侨居巴西期间,他亦创作多幅以峨眉山为题材的画作。峨眉山成为大千一生反复描绘的母题。


张大千《峨眉接引殿》高清详解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张大千 峨眉接引殿 局部

《峨眉接引殿》作于1948年春月。是年八月,张大千第五次,亦是最后一次登临峨眉山。前四次峨眉壮游,使大千心中对于峨眉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怀,遂将前四次纪游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化为笔底烟霞,绘成此煌煌 巨制。本幅可看作是大千以北宋纪念碑式山水的气魄绘制峨眉的巅峰巨制,亦是大千心中峨眉情怀的一种艺术渲发。
本幅以峨眉接引殿周围山色景致入画,属大千细笔仿古一路山水。设色以大青绿为主,使用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色彩艳雅,极富装饰性。大千以小斧劈皴状出山体形质,颇有北宋气度。又用长短披麻、解索、牛毛诸皴法收拾局部细节,其笔秀润,皴法繁密,似北苑、叔明重生。而近处松木、山间丛树、山石之上的草木苔点,又令人想起清湘笔意。取北派山水之雄壮,而舍其粗犷霸悍;取南宗山水之秀润,而舍其琐碎壅塞,诸家成法和谐地融合于画面,而并无冲突,大千仿古功力可见一斑。


张大千《峨眉接引殿》高清详解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张大千 峨眉接引殿 局部

同时在画面中融入大千游历峨眉时的生活体验,以自然实景之山水为描绘对象,也注重物理、物象的写实性传达,包括山石林木的质感、自然生态以及空间透视等表现。 此图作于张大千临古山水创作的巅峰;一方面承继了古人图山水创作经验的心得,一方面也融合了张大千观察自然与实际生活的体验,堪称张大千盛年山水的巅峰之作。
1948年5月,张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举行盛大画展,共展出作品百余幅,大部分皆系工笔重彩,鉴藏家和同行们无不叹为观止。展览第67号即为《接引殿》,售价一亿四千万元。此幅创作于1948年春,且大千在题识中明确提到“因写接引殿图”,故推测应正是位列展览目录中的这幅。


作品资料

张大千(1899-1983) 峨眉接引殿
【估价】单位RMB28,000,000 — 35,000,000
【成交价】单位RMB32,200,000
尺寸:171×78 cm. 约13.0平尺
年代:戊子(1948年)作
作者:张大千(1899-1983)
日期:2013-05-10
材质:设色纸本
装裱:立轴
钤印:张大千、蜀客
题识:观心解脱叹无方,蹴踏层霄礼象王。撒手定知能接引,到头应共住清凉。覩光已贱三生石,渡海初求一苇杭。莫倚阎浮思净土,人间弹指有沧桑。往岁同南海黄君璧登峨眉接引殿之作。因写接引殿图,遂书其上。戊子春日,大千居士爰。
鉴藏印:莲客墨缘
著录:
1.《中国美术》1982年第2期,总第8期,第2页,1982年12月。
2.《中国画研究院作品选第一集》第77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展览:“张大千近作展”,编号67,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1948年。
来源:香港佳士得1994年秋拍Lot159。




模板 - 阴山工作室 - 阴山工作室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