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技法】新材料作文写作要做到三个“不”

 蜜儿970 2015-12-04
↑ 点击上方“壹图壹材”关注我们



广东名师 张持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学生经常出现偏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脱离材料,空发议论;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展开,论点非常大,论述空洞;或是绕不开材料,分析非常平面化,不能联系现实,文章没有任何深度;或是行文过程中由核心论点偏到论述与其相关的概念上去。要避免这些情况,就要做到三个“不”,即不可脱离材料;不可拘泥于材料;不可偏离论述中心。



不可脱离材料

不可脱离材料是指作文的题旨是从材料中得出的,不能脱离材料随意论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引述材料而又能做到切题是非常难的,即使是写作素养非常强的学生,也难以做到每次都能较好地抓住材料的核心立意。因此,要想作文切题,就一定要引述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引述材料时,要注意抓住立意的重点,有选择地、概括地引述,而不是照搬材料。而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引述材料,则无优劣之分。一般都在文章开头引述,但如果每篇文章都是开头就引述材料,必然引起阅卷者的审美疲劳。因此高明的考生一般都不会开篇引述,而是在开篇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然后引述、分析材料,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材料作文是有很大限定性的,新材料作文则在提供的材料中提供了不同的立意,但同时又对这些立意点有较多的限定。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这些限定条件抛到脑后。因此我们说的不可脱离材料,更重要的是不要脱离材料的限定条件。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并利用这些限定条件,以较小的点切入进行论述。


因此,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为了使自己的立意不偏题,就要引述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立意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要在分析材料上下足功夫,因为只有抓住材料的中心分析材料,才能得出切合材料意旨的中心论点。


很多教师教学生初次写作材料作文时,都会教学生用一定的模式,如“引—析—点—联—结”来结构文章,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虽然文章略显呆板。但这样引述、分析材料,然后从分析中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偏题的概率能大大降低。



不可拘泥于材料

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有不少考生为了不偏题,就对材料进行扩写,或是在分析的过程中始终围绕材料展开,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拘泥于材料的做法也是要不得的。材料只是引发思考的一个引子,只是提出中心论点的依据。对材料的简单扩写,只是将材料的长度拉大,而没有任何创造。始终围绕材料展开分析,就材料而材料,没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从材料出发提出论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因此这两种情况都难以捕获阅卷老师的眼神。


而解决之道在于,要么叙述一个与材料类似的故事,将材料中隐含的观点通过叙述的故事来阐释;要么在“析”完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后,联系现实,将观点拓展开来,以求观点的全面、深刻。也就是在上文提到的“五字诀”中的“联”字上做文章。


当然不拘泥于材料,并不是说不要材料,还是要从材料中得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展开,如有学生从材料中得出“莫因微瑕弃美玉”的观点,就非常好。文章这样开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美玉,要深知玉不琢不成器,面对优秀人才,更应该发扬挖掘期长处,不该以小小过失而将其才干一笔抹杀,莫因微瑕弃美玉。”这段文字没有脱离材料,但又不是简单地引述材料,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材料的核心观点。



不可偏离论述的中心

有些考生在写作中,能围绕材料来展开,但在具体论述的过程中又会犯与材料“若即若离”的毛病。也就是在论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忘记了其中的限定词,或是将论述的重点偏向限定论点的次要概念上去。如上文提到的,有同学在论述“包容瑕疵”的时候,分析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后,就将论述的重点偏向“包容”,论述为什么要包容,包容有怎样的作用等,显然偏到论述“包容”上去了。“包容”是从汉斯的角度出发的,是重要的限定词,但如果仅就这个词展开论述,显然是与材料的核心立意背道而驰的。从材料看,在德留学生正是有了三次逃票的不光彩记录,亦即他人生的“瑕疵”,才导致他找工作屡次被拒绝;也正是老板汉斯包容了他“瑕疵”,才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出一系列产品,为公司带来相当的经济效益。一旦抛开了“瑕疵”,那么论述必然滑入偏离材料的“深渊”。当然,如果忽略“包容”,而指将笔墨集中于论述“瑕疵”,就抛开了“包容”这个重要的限定词,那么论述的角度就非常大,论述的角度一大,就容易使得论述空洞无物,大而无当。同样与材料有相当的距离。


很多考生之所以会犯这种与材料的核心立意“若即若离”的毛病,除了考场上的紧张因素外,就是平时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列提纲的训练。作文要言之有物,要在行文中不偏离中心论点,就一定要列好提纲。因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思绪很容易偏离文章的核心立意,而出现上文所述的滑向论述材料的限定词,或抛开限定词而进行空洞的论述,甚至偏到与观点没有任何联系的概念上的现象。在分析材料,确定了中心论点后,花几分钟去列提纲,梳理自己的行文思路,以确保行文不偏离自己的中心论点。如果考场作文能用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列一个提纲,那么,论述过程中出现与文章中心论点“若即若离”的现象就会大大降低。


学生在新材料作文中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根本,就是没有做到这三个“不”。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就一定要在写作指导中让这三个“不”深入考生心里,写出合格、乃至优秀的考场作文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