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思想的沉淀

 静秋似水 2015-12-04

前几天考试了,有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并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一脸茫然,两行热泪。

我看着她。许久,我问她,“你还记得李斯,记得苏秦吗?”她沉默了,显然知道我的意思。我继续说,“他们哪一个经历的困难和挫折少呢?但是屈服了吗?我想告诉你的事,别当故事去读,你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是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灵”

我开始了一段简短的思考。作为教师,从事着教育行业,自古就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传道是首位的。也就是说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而知识和能力又是形成品质的前提。这几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读书丰富知识。

知识的来源最简单的方式在通过老师的讲解。这个讲解过程是面向大多数人,属于被动的接受,自然效果就不是很好。唯有主动的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摄取更多的知识,开拓自己的思维。读过历史,才知道原来狭路相逢勇者胜早在先秦就出现过,蒙牛集团用人原则早在北宋就被司马光论述过。读书丰富知识,知识多了才形成能力。

读书促进能力。

能力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实践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指挥”?是从反复的读书当中去细心体会和总结。没有读过书的大脑是混沌的,是没有经验的,是盲目的。只有读书的大脑才是经过锤炼且有古人的智慧总结的。如果没有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哪里来的后世效仿?如果没有周幽王,周厉王的昏庸,哪来的后来的君主的对比和借鉴。读书,进一步的讲就是要形成能力,解决问题。

读书强化心灵。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形成一种强大的内心,足以抵御一切生命中的困难挫折,善于思考。陈胜吴广起义,掀起了反秦的序幕,声势浩大,然而最终并未结束秦而称帝。项羽见秦始皇巡游不禁慨叹,大丈夫当如此,刘邦对阵项羽,命悬一线却不曾灰心。这些故事,这些人的思想让他们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李斯曾看到厕所和仓库中的老鼠的不同遭遇而产生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的感悟。于是西乡侍秦,终成一相。我们读书,就是要给自己的心灵一份强大的力量,无往而不胜。

读书吧,历史和书籍静静的等待,敞开怀抱。用最真诚的心去对待后来者,也希望后来者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书,去寻找自己的坚强信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