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天武天皇是汉人而篡位登上天皇宝座!

 xnycpfb 2015-12-05

天武天皇之谜

天武天皇,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即位前叫大海人皇子,是日本第三十八代天智天皇的弟弟。他们的母亲是宝皇女(即后来的皇极·齐明天皇),父亲是舒明天皇。而且天武天皇,实际上是日本历史第一位天皇,是他开始正式采用“天皇”的称号而取代原来“大王”的称呼。

看似简单的人物关系,却隐藏了日本天皇家族的一个巨大秘密,同时也隐藏了在日本古代史的一个巨大阴谋。天武天皇不但杀了自己的侄子、天智天皇的儿子大友皇子(即三十九代弘文天皇,但确实明治维新时期追封的天皇,之前他并不认为是天皇),而且可能杀了自己的兄弟天智天皇。更惊人的是,天武天皇可能并非真正的天皇家族人,是一位从中国的渡来人的汉皇子,是一位外姓人篡夺了日本最高统治权的篡位者!

天武天皇篡位杀天智天皇和大友皇子的阴谋。

天武天皇杀大友皇子,这是历史明确记载的,但是杀天智天皇的记载,却不见于日本的正史,却也一直流传在日本古代人的观点和一些著作。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日本的正史《日本书纪》和记载天智天皇被天武天皇暗杀的《扶桑略记》。

《扶桑略记》是天武王朝之后约四百年的西元1100年平安时代一位叫皇圆和尚写的,他写道,天智天皇跑进了山科之乡,不见踪迹,后人只好以他落鞋之处当其死之地,修建了陵墓。而现在的山科之地,就是山城国宇治郡山科乡(京都府山科区),确实有天智天皇的陵墓,通称“沓冢”。差不多就是直接写道天智天皇在京都远郊的山林处被杀害,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那么《扶桑略记》是否不可靠,而《日本书纪》可靠呢?《日本书纪》是天武天皇下令召集朝廷学者编纂的官方史书,看似好像比较可信。而《扶桑略记》的作者皇圆比睿山天台宗的僧侣,比睿山的和尚与皇室关系非常密切,而且比睿山所在的大津市还是天智天皇的家乡。而平安时代,正是天智天皇被神化的时代,天智天皇成为了皇室中兴之祖,是打到苏我氏、守护天皇家的英雄,是大化革新的英明领袖,相反天武天皇一系却逐渐被移除了祭祀。偏偏这个时候,与天智天皇直系的皇家密切的皇家僧侣,却写出了与天武天皇钦定的《日本书纪》不符天智天皇死亡方式。应当说《扶桑略记》关于天智天皇死亡还是有非常权威性的。

另外还有天武天皇杀大友皇子一事。按照明治维新之前的说法,大友皇子其实不算是天皇,天武天皇仅仅杀杀了身为皇子大友,因此天武天皇一系其实就是宣称“我没有弑君”。但是天智天皇是671年12月3日死亡,然后672年6月23日,天武天皇即大海人皇子起兵作乱,7月23日大友皇子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被天武天皇击败战败自杀,距离天智天皇死亡已经超过七个多月,而且之前大友皇子在政治上、军事上完全占优,都一直在京城内,怎么可能不会继位?

早在江户时代,日本学者都已经指出大友皇子实际已经即位为天皇,攻击天武天皇篡改历史的做法。于是明知三年,作为天智天皇直系后裔的睦仁天皇,承认了大友皇子是日本天皇的说法,推翻了《日本书纪》,追封大友皇子为第三十九代天皇,赠予“弘文”的谥号。而天武天皇一系之所以竭力在《日本书纪》否认大友皇子即位,原因很简单:

如果大友皇子已经继位,他与大海人皇子的关系就是君臣关系,天武天皇其实就是篡位的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在日本历史上,有被暗杀的天皇,有被追杀到死路上的天皇,但是像天武天皇这样公然举兵造反,公然割下天皇首级、公然验证被杀天皇首级的,确实绝无仅有。这在欧洲有过,在中国也有过,但是在日本却是惊世骇俗的唯一一例。天武天皇否认大友皇子曾经继位,是把壬申之乱偷换成天智天皇的两位继承人“平等”争夺皇位,而且天武天皇还抛出天智天皇临终前试图传位给天武天皇的把戏,让天武天皇成为合法的皇位继承人!

天武天皇系的九代八位天皇的神位居然从未得到日本皇室的祭拜。

自从桓武天皇开创平安京以来,日本皇室向山陵的神灵奉币(在神前献币),是以第三十八代天智天皇为开首,其中跳过了天武系的九代八位天皇,一下子天道了第四十九代光仁天皇。而在佛教样式的祭祀中,问题更加严重,尤其是京都泉涌寺。作为日本皇家私家的菩提寺,泉涌寺寺格极高,历代天皇的神位都供奉在灵明殿被奉祀。唯独缺少天武天皇家的一弦:天武、持统、文武、元明、元正、圣武、孝谦(称德)、淳仁,九代八位天皇的身为在泉涌寺灵明殿内找不到。这还是日本皇位对外开放的祭祀场所,皇家内部的祭祀还不得而知。但日本皇室对外民间已经不顾体面排除天武天皇一系的神位,皇家内部的祭祀,恐怕更加不利于天武天皇一系。

而把天智天皇作为远祖,把天武天皇一系九代八位天皇排除祭祀和神位,是恒武天皇。桓武天皇即位时,距离《日本书纪》的浩大史学工程刚刚不久,他就下令违背天武天皇钦定的《日本书纪》,迁都平安京城,做出了如此决定,应当是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实际就是否认《日本书纪》关于天武天皇皇室血统!

天武天皇的亲生父亲是归化的汉人,他是作为外姓汉皇子登上天皇宝座!

按照《日本书纪》的说法,天武天皇是天智天皇的弟弟,他们的母亲是宝皇女(即后来的皇极·齐明天皇),父亲是舒明天皇。可是在《日本书纪》中有一句信息含量很高的话:齐明天皇(天智、天武的母亲)最初与用明天皇之孙高向王结婚,生了一个叫“汉皇子“的儿子。不久齐明天皇又嫁给舒明天皇,产下二男一女。这样说来,天智天皇和天武天皇有一个异父哥哥“汉皇子”。

再回过头来看《日本书纪》,天智天皇出生是626年(推古三十四年),671年去世时四十六岁。相反《日本书纪》花了整整两卷记载天武天皇,却唯独没有记载天武天皇的出生年月,仅仅说天武是天智的弟弟。《日本书纪》总编纂人是天武天皇的儿子舍人亲王,竟然不把自己父亲出生年月说清楚。但是镰仓时代的《一代要记》和《本朝皇胤绍运录》却记载了天武天皇:“天武天皇在推古三十一年出生,白凤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继位,朱鸟元年九月九日崩,年六十五。”哥哥天智天皇四十六岁去世,弟弟天武天皇五十岁继位,弟弟比哥哥大四岁?

天武天皇下令编纂的《日本书纪》称自己是天智的弟弟,却隐瞒自己的出生年月。而天皇的寿诞对于天下是公开的,有足够的资料证明天武其实比天智要大,也就是天武其实天智的哥哥。那么天武天皇为什么要这么干?

因为天智天皇确实有一个哥哥,但却是他老妈齐明天皇与高向王生育的“汉皇子”,是异父同母的哥哥!那么是不是有一种可能出生不明的汉皇子就是天武天皇?而事情奇妙就奇妙在这里,日语中“汉”的原意是“大·天”,而“海人”的发音刚好与“天”为同一发音。也就是说“汉皇子”与“大海人皇子”的发音居然一样!难道“大海人皇子”与“汉皇子”是同一人,天武天皇就是汉皇子,天武天皇为什么要刻意隐瞒?

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高向王是谁,既然高向王也是天皇后代,为什么其子叫“汉皇子”?日本南北朝编纂《本朝皇胤绍运录》记载:“高向王即用明天皇之孙也。日本纪,齐明天皇初适与橘丰日天皇(即用明天皇)之孙高向王而生汉皇子。可以见然高向王,父古书无所传,故从旧系。”也就是作为天皇之孙的高向王,居然不知道父亲是谁?而日本其他典籍《扶桑略记》、《帝王编年纪》、《历代天皇》、《一代要记》和《愚管抄》均没有高向王父亲的记载,而且高向王的生平也没有任何记载。

815年时,嵯峨天皇编纂的日本姓氏典籍《新撰姓氏录》,在“逸文·阿智王条”:“誉田天皇(谥号应神)御世,避本国乱。卒母并妻子,母弟廷与德,七姓汉人等归化。七姓者,第一段是高向村主,高向史,高向调使······”原来高向姓是七姓汉人中的一个姓。那么高向王极有可能就是一个日本的归化人,一个中国来的汉人!由此高向王作为一个天皇之孙,居然连父亲是谁都记载,其实就是天武天皇在掩盖自己身世。而居日本古代史学家小林惠子考证,齐明天皇时期的作为留学生入唐、后归国的高向汉人玄理就是高向王,齐明天皇特地提拔了高向玄理,后作为执政的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再次派遣高向玄理出使唐朝,高向玄理居然莫名其妙的“死亡”了。其中可能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天智天皇视母亲的前夫高向王是对自己权力的障碍,是汉皇子即大海人皇子的支持者,因此除掉了高向玄理。

虽然天武天皇身上天皇家族的血缘,但这仅仅是来自母亲齐明天皇,父系血统却是汉人。作为汉皇子,《日本书纪》才从未介绍堂堂齐明天皇的另外一个儿子“汉皇子”。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所谓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第一次出现在日本历史的记载是日本白江口之战战败的第二年,即西元664年、天智三年,大海人皇子才突然冒出来,开始进入天智天皇的皇位纠纷,这个时候大海人皇子已经四十三岁了。之前大海人皇子有没有参与大中兄皇子(天智天皇)的大化革新,有没有参加难波京迁都飞鸟京,有没有参与母亲齐明天皇的葬礼,在日本进入封建时代的重要时期,大海人皇子居然没有任何记载。也就是说四十三岁之前的天武天皇的历史完全是一片空白!

如果说后世的天智天皇系故意排除天武天皇的记录还可以理解,但是天武天皇系自己编纂的《日本书纪》居然从来不提自己夺取天智天皇皇位之前的任何事迹,仅仅是大张旗鼓的记录自己开始争夺天皇宝座后的事情,那就奇了个怪了?!

天武天皇为什么能骤然崛起夺取皇位?

虽然说天武天皇刻意隐瞒自己四十三岁以前的事迹,但是如果天武天皇之前地位非常重要,是天智天皇同母弟弟,政治权力非常大,其实就是想隐瞒也隐瞒不了,而且没有隐瞒的必要。因此之所以四十三岁之前的天武天皇事迹没有被记载,一方面是天武天皇刻意隐瞒,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当时作为“汉皇子”或者“大海人皇子”的他,身份不够高,不能在重大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而且“大海人皇子”本身就是一个架空的虚构人物,之所以要这个架空的人物,是为了让正当化的天武亮相。

但是为什么政治地位低下、齐明天皇带过来的拖油瓶儿子突然崛起,以非父系血脉夺取日本天皇“现世神”的地位?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天武天皇首次被记载历史上的一个敏感时间点:日本白江口之战惨败!

经过大化革新,天智天皇本来雄心壮志,积蓄国力,试图在朝鲜半岛开疆扩土,与中华天子平起平坐,结果却在白江口挨了当头一棒。吸取先进汉文化后的日本政治集团,本来想反噬中华,也就是亲华势力被日本本土政治集团打压。那么试图扩张的日本本土政治集团,被汉文明击败,其实也意味着亲华势力的重新崛起。

现存日本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记载:从中国来的唐朝使者刘德高,他做了一个噩梦,梦见天智天皇的儿子大友皇子可能继位,但是这其中有一位横刀夺爱的人出现。听了这个噩梦的天智天皇亲信中臣镰足(就是藤原氏第一代,藤原氏作为天智系的死忠,最后恢复了天智朝),就禀告了天智天皇,天智天皇问,这个恶者是谁?中臣镰足答:不正是大海人皇子吗?

日本白江口之战战败,唐朝使者到了日本肯定不是提醒天智天皇,你的皇位要受到威胁,要防备。真实情况应该是唐朝使者警告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再对天朝不敬,我们可要扶持你们的亲华势力,取代你们!而作为汉皇子的大海人皇子,可能得到了来世大唐帝国的支持。

据史书记载,671年,即天智天皇死去的那一年,唐的使者郭务棕率使团和六百士兵到达日本,再加上白江口之战俘虏归顺的日本兵1400人,共计2000多人乘坐47艘大船来到。《日本书纪》没有提到郭务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是大唐帝国肯定给了日本朝廷极大的压力,也可能造成日本朝廷政局变动。唐朝庞大使团正式进入日本京城是11月,然后一个月后天智天皇就是去世,仅仅七个月后大海人皇子登上天皇之位。更耐人寻味的是,天武天皇平定壬申之乱后,没收流散各地各家的武器居然交给了唐朝使团!

天武天皇登上天皇宝座后,首先借鉴唐高宗李治“天皇”的称号,第一次在日本使用“天皇”的称号。而与前前后后历代日本“天皇”不同,天武天皇执政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亲政,不设政府、不设大臣,没有间接通过所谓摄政、关白、太政大臣等类似职位控制朝政。要知道历史上大权在握的天皇,都没有直接施政,偏偏就天武天皇如此干,完全就是一个中国式的皇帝。

但是历史也是非常巧合,天武天皇从用唐高宗李治“天皇”的称号,唐高宗的老婆是“天后”武媚娘,也是后来中国唯一正是的女皇帝。天武天皇的老婆持统天皇,其实差不多就是日本的武则天,虽然日本女天皇比较多,但是偏偏持统天皇和武则天一样,大肆屠杀自己丈夫的儿子,也正是持统天皇实质上造成了天武天皇系最后的衰败,重新被天智天皇系取代。而武媚娘因为有孙子李隆基拨乱反正,李唐王朝才重新继续,天武天皇系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本来强势的天武天皇亲政的策论变得异常衰弱,无人力挽狂澜。

再题外话说一下,虽然天武天皇与天智天皇异父同母的兄弟,但是毕竟是亲兄弟。可是这两兄弟,居然分别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对方。天武天皇娶了弟弟四个女儿,正室持统正是天智天皇二女儿,后来正是她大肆屠杀或者废黜、放逐天武天皇的儿子们,却放过天智天皇的儿女,最终使得天智天皇系咸鱼翻身。

注:

本文系我主要参考《大皇宫·日本天皇家史》姜建强著而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