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造开放式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苏华

 昵称15221501 2015-12-05

作者苏华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10. 

营造开放式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摘要: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代写论文教学思想的开放;其次,学习内容要开放,再次,教学形式要开放;最后,学生思维要开放。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课堂开放  

  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娶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可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因为听与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听是学生摄取语言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说是学生输出语言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另外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驰骋想象,描情绘景,叙述自然变化,阐述人生哲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也陶冶了情操。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创设了开放性的氛围,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应注重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吕叔湘),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囿于旧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一讲到底,唯恐讲漏、讲不透。而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树立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课文去安排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筛癣评述、迁移。不论是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还是表演式、竞赛式、欣赏式均要根据教学需要及学习主体(学生)的需要去做决定。开放是相对于封闭来说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过分注重分数,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教师思想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前提

  美国教育家T.J伯根说:“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处于地体地位,教师的指令就是圣旨,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知结果,严重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必须实现彻底的改变,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充当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供有关知识范围,讨论疑难问题,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甚至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阵地,真正学习语文的主人,形成“学生主体,学生主导,教师协助”的教学结构。

  二、学习内容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关键

  1.开放教材。教材是一种最丰实、最有效的教具,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最忠实的执行者,是师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证。它在编排上融规范化、多样化、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于一体,注重人文和科学的融会,注重学生的发展,但它不是唯一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的同时,课堂里引进优秀的课外作品,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给课堂注入生机,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其学习兴趣。

  如教学《可爱的小蜜蜂》时,先让学生向养蜂老农或查资料了解些有关蜜蜂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培养了学生搜索、寻找、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学生体会到蜜蜂酿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蜜后,出示唐朝诗人罗隐写的《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蜜蜂的情感,在教完课文后,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荔枝蜜》全文,作者的背景材料和写作背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使得课内外阅读相得益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开放课堂。有人说: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既丰富又宽广,如果合理地引进生活这一源头,语文学习的泉水就更“清如许”了。语文课堂不仅仅限于课堂,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师要具备课内,链接课外,链接到大自然中去,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当中去。我们可以把课堂设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以把语文课堂设在菜场,让学生感受菜场的热闹、嘈杂,也可以让学生去购买一样菜,在讨价还价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带领学生走进文物古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看看,用小手去摸摸,用鼻子去闻闻,用耳朵去倾听,感受大自然的美……如果把这些场合变成一个个课堂,其收效要远远超过一节课的价值。 

  一场演讲会可以长见识,一次辩论会可以训练思维,一场演唱会可以陶冶情操……不同的场合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教师想教、会教,随地都是教材,随处都是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不管何时何地,在各个层面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融合教材,加强学科间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记载着人的思维和情感,教材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这都说明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息息相通,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于语文教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教学《月光曲》时,我先播放钢琴曲《月光曲》,用音乐的强大震撼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想了解此曲子的作者的欲望,了解此曲子是怎么来的……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形成最佳状态。

  三、教学形式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切入点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综合性学习”就是建立在活动的课程观基础上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创意,在活动中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健全的人,课堂是一个大舞台,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这个机会,让他们在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探索中进取,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教学《西门豹》后,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可以是一人表演多个角色,也可以自选角色和伙伴合作,表演过程中除了课本原有的角色以外,还可以添加旁白的角色……表演结束后,通过“导演”的总结,演员的自我谈,观众的评价,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没有高昂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原望。”兴趣是对周围一切对象和现象的积极倾向,有了它,人们自然会主动探求周围的事物。小学语文教材,文章生动形象,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有许多内容学生无法感知,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仿真各类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则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情感的闸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又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描写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分别写了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文章描写得生动逼真,但学生无法形象感知,通过课件演示后,桂林的山水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符号相对应的表象,更好地理解语言。

  四、学生思维的开放——课堂开放的突破口

  1.讨论问题激发思维的开放。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最理想的思维是提出一个命题,从中引出大量的知识,任何思维都始于问题,这就是说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重视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要求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拓宽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田忌赛马》时,第一次赛马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三场下来,全输了。第二次照孙膑说的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赢了齐威王,除了这样调换马的顺序,还有其它方法赢吗?

  2.学生自己设疑训练思维开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探求新知的起点,也是学生吸取知识、活跃思维、拓展视野、增长才干的有效的途径。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遇到要解决的问题引起的,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大胆探索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自行提出问题,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经,这种形式能极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密林怪客》一文,进行设疑:a.“怪客”是谁?b.为什么称他们为“怪客”?c.这些“怪客”做了什么事?学生结合课题进行质疑,可以很快地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事半功倍,提高教学的效果。

  3.多元想象激活思维开放。想象是大脑对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具有理性认识的品质,能自由地激发理解力和创造力。因此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化的源泉。”在阅读和写作中,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进行扩展、补充延伸也是一种有效的开放思维的办法。如《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逃出皇宫后,将过着怎样的日子呢?是继续滥竽充数?还是痛定思痛,洗心革面,学得一技之长……学生想象多姿多彩,语文学科是一个诗意的世界,让学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放飞着想象,盛放着期待,弥漫着梦想。

  总之,让语文教学在开放中挖掘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开放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放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开放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