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我是一个可以卖我走过的路的人

 真友书屋 2015-12-05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都嘟》新书分享和节目上线一周年纪念活动的内容实录。


关于马未都的新闻,有媒体用这样的标题:没当过编辑的制片人不是好的收藏家。人们爱形容他“百变”,作为文学编辑出身的文物收藏家,他能写小说,能办博物馆,还能当电视文化节目主讲人;他在影视行业也颇有行动力,以前有《编辑部的故事》,六十岁了又做起了自媒体节目《都嘟》,追随者众,一年过去做了一百多期,干脆把阶段性的内容出本书。


马未都这么形容《都嘟》:“我做节目和写文章都是一个态度,叫深者看深,浅者看浅。就是你深,你就能尽可能往深了看,你可能会领悟很多东西;你浅呢,看一个乐也可以,我是本着这样一个原则。”


“能使劲儿”代表着实力,而更加高明的,当属这些收放自如者吧。


史航欢迎大家来到《都嘟的特别现场》,我是主持人史航,马未都的读者和他的听众。先问马先生,此刻您想说什么?


马未都:我做了一年《都嘟》,是为这本书。一年的《都嘟》做得很清楚,104期,每周两期,这个强度在今天我们大家知道的脱口秀,几个著名的脱口秀中,可能就我是一周两期,别人都是一周一期,而且还就我岁数大,所以我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所以把这一年的成果结成书,这书能出多少呢?能出两本,这是第一本,下面还有一本。


书出来了,自然很高兴,因为我毕竟过去是搞文字工作的,对出书有极深厚的一个感情,今天所以把现场搁在书店里。书店是我年轻时候最爱呆的地方,经常是开门第一个进去,关门最后一个出来。在书店里可以免费看书,如果有钱的时候还可以多买几本。所以在书店度过了年轻时候很多美好的时光,今天让我来回到书店,我能够想起很多年轻时候的事情,年轻确实比岁数大好。人就是年轻好,人岁数大了以后,有很多事情会变得非常的不方便。我跟年轻人说这个,他是不能理解的,跟岁数大的人说,他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而且会感到时间的紧迫,年轻最大的财富就是可以挥霍时间,而我们不能。


史航其实呢,刚才马先生跟年轻比了一下,确实因为我也不算多年轻,我能听懂马先生的话,但是我看《都嘟》的书,从那个序言当中我摘出一句话,我喜欢。他说人过这一辈子,前半辈子就不如后半辈子过得仔细,因为他前半辈子大手大脚,他不知节省,不知爱惜,因为他有,他挥霍,到后来就得仔细了。所以先问马先生一个问题,您觉得要是您写《记忆的河》(注:1988年出版)那一年,那时候您就是已经有了这些文物、古董这方面考证的造诣了,但是您做《都嘟》那个节目,您折回一半时间,您自己穿越一下,那时候做节目跟现在做,你觉得会有什么区别?


马未都:年轻的时候,看待这个世界跟有过经历的人看待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有过经历的人看待世界是非常非常立体的,年轻人看世界是比较平面的,所以他也有很多很多不知足。有很多很多不知道怎么去欣赏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能从多角度地去欣赏这个社会,它是你的人生,不管你赶上什么样的一个时代,一个人最不能改变的就是你所处的这个时代,你生在新中国就是新中国,你生在民国就是民国,你生在清朝就是清朝。你生在哪个朝代,你就不可避免地受这个朝代对你的一个影响。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都不需去多说,它跟你的年龄发生直接的关系。你比如我们的上一代人都是从战争年月走过来的,他们的思想烙印都经过了一个极强烈的冲突,人类最强烈的冲突,战争是人类最强烈的冲突,我们生下来,刚是江山平定的时候,我是1955年出生,今年是2015年,整60年了。我生下来的时候,是这个国家刚刚进入一个平缓、平和的时代,那么我们就受那个时代的影响,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又赶到过社会的一些动荡,比如十年动乱,我们都赶上了,看到的世界跟今天完全不一样。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由贫穷到富有的一个过程,我们所说的贫穷和富有指的是物质的,不是精神的,但我们精神呢又忽然发现有时候是由富有到贫穷。所以在精神和物质的交叉过程当中,其实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的那个点在哪儿?就跟一个乘号似的,那个点在哪儿?每个人的点不同,你感受这个世界就不同。那么这就是我们想做《都嘟》这台节目的一个初衷。


我是一个可以卖我走过的路的一个人,我毕竟活了60岁,按照古人的说法是花甲之年。但是今天呢,我们可以把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我一生中的动荡比较多,经历的事情比较多,都展现给大家。说明其中一个道理,讲故事只是文学对我的一个帮助,我毕竟做了十年文学编辑,写过小说,所以我就占了文学的便宜,我一直在说我占了文学的便宜。你比如说文物界有很多大家,有很多先生的学识非常扎实,知识渊博,但是他不善表达,尤其不善对公众表达,他只善于在专业人士中一个探讨。那我们今天怎么能把我们这么丰厚的传统文化向公众展示呢?文学帮我很大忙,所以我就利用文学的优势向公众去说,说的时候,按照今天的话就叫尽可能地接地气,尽可能地用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跟公众沟通,这就是都嘟这台节目最早的初衷。一年一百多期,到现在已经播出一百多期了。所以回想起来,日子快,我说岁数大人感受唯一跟过去不同的就是日子过得飞快,所以要珍惜时间。


《都嘟》算一个文化脱口秀,我们讲了很多事,有时事,有历史,也有知识,也讲过我的专业,也讲过我的非专业,不是我的专业,但我也可以讲。我们为什么要去讲呢?是站在一个平民的角度上,跟平民通话,我也是一介草民,跟你们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我比我年龄小的人活得长,我比我年龄大的活得短,就这点区别,别的啥区别也没有,所以我就有权利跟大家嘟嘟。我为什么叫《都嘟》呢,嘟嘟囔囔的事本身也不是太重要,你愿意听就多听两句,不愿意听你就一笑了之,是吧。今天是一个非常自由的时代,是一个媒体的时代,你的十指决定了你的取舍,你不喜欢听了,这指头一划,我就不知道上哪儿去了,被你划哪儿去了。我们当然希望这种沟通能够给公众一个快乐,这个快乐是瞬间就有的,也可以伴随你终身。




史航我看您的《都嘟》挺有意思的,因为它同时会给我两种提醒,一种比如说他打眼的时候,说买了那么一个6500,6500买了一个黄花梨的箱子,买的时候隔远了看,就在这个距离,没仔细看,最后到家了,人往下卸货,看俩人抬起来那么轻松,人家抬得那么轻松,他心就忽悠一沉,说这不对了,能抬这么轻松,这不是黄花梨的,这是贴片的,贴着黄花梨的。这个是一种专业性的提醒。还有一种比较好玩,他说他们家有好东西,让你到他们家去挑。你到他们家,你先去拉开冰箱门看看,如果真是他家,他住在那,那这个得有肉,得有鸡蛋,得有好多种食材,做饭嘛,如果你一拉开冰箱,里面就两听可乐,两听雪碧,跟假日酒店似的,那人就不是在这儿住家了,说他就为了接马先生,人在这儿住两天,蒙完你,人家也就撤了。所以我觉着黄花梨那个是专业性提醒,但这个后一个可乐、雪碧、冰箱门的提醒更有意思,因为你很多当都上在这个事上。所以我觉得《都嘟》别把它专当成好像是一个古玩行的入门,它还是一个社会学入门的东西。


马未都:对,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一个道理,你活明白了很重要,很多人活一辈子,活得稀里糊涂,就是没活明白,所以我一直在强调事实,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我们历史上很多事情,你很难说它有真相,真太难去辨别了,不要说历史发生的事情,我们今天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你永远都不会知道真相,但是它一定有一个道理存在,知道道理能使你生活变得更好。


史航我以前我也从来没有收藏,但是我以前问一个作家,钟阿城,问阿城老师,我说别老问什么写作秘诀之类的,您不也懂点古玩的东西,您眼睛挺毒的,您跟我说一句话,就一句话,收藏的秘诀,入门秘诀。其实有点开玩笑,就难为他,就像写作秘诀咱也说不出一句一样。阿老就没打磕巴说了一句,说得非常精彩,他说你就把眼睛养娇贵了,他说这一年你到故宫里去,你到首博去,你就看真东西,不看假东西,过一年,别乱到外边看地摊、看各个杂七杂八印的画册,就看紫禁城、故宫博物院院刊,一年都看真的,再一假的,你扎眼睛。


马未都:也很难。我们讲文物,文物历来是个行业,它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想掌握这个知识真的是挺难的,如果你没有过程,你很难上来通过一个短暂的学习,就能鉴定出来。我是希望未来的鉴定越来越依靠于科学,我们将来科学会帮我们的忙,用最简单的方法,无情感的方法帮你去鉴定。我想未来的日子里,你只需要对它做出艺术上的判断,这就需要我们学习。


我们今天学艺术的人很多了,那个确实像阿老说的,就一定要到最好的博物馆,最好的地方去看最好的东西,看的时候要想,我们大部分人就缺乏的过程,只享受的看的过程,看着很漂亮。哎呀,这块肥肉、这块红烧肉好像啊,台北故宫就是这样,这棵白菜怎么这么小啊,你看旅游团就是这样。看完肥肉看白菜,买完东西就回家。我觉得这个就不会有什么收获。你今天如果要有进步,在艺术面前驻足的时候,你要多想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你什么都不重要,你看着它,你最好想你们想不明白的事,一旦你能想明白一点,你就前进一步。



【提问环节】


史航那咱们就到了都嘟的时光,不是嘟嘟的时光,大家都可以嘟嘟的时光了,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马先生的,现在开问。


提问:马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现在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上有很多各种类似的脱口秀,想问一下您觉得要达到什么高度,自媒体脱颖而出,然后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谢谢。


马未都:这个事想想,说着还比较复杂。比如我们现在说的自媒体时代,就是一个人可以把你的表达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所有的事情都是后发制人。比如博客,博客是2006年新浪创造的,当时特别的火,我就没有介入,我是在博客不火的时候开始介入,我大概是在2008年,两年以后,博客那个热度退了,我开始介入这件事,后发制人的好处是可以先分析先发制人的毛病,就是知彼知己。我就是采取一种坚持的方法,我这个博客到现在写了一千三百篇,大概八年的时间写了一千三百篇。我算了算,小80万字。如果你要让我平白无故地写80万字,我觉着这事挺难的,对我来说现在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但是这种日积月累,把我这八年的感受通过博客这种形式得到了很好的一个释放。点击量也有3亿多,这在博客里就是排行最前的。


那么我做脱口秀也是后发制人,在我前面的脱口秀很多种了,年轻的、岁数大的,什么样形式的都有。那我后发制人,我就得想我自己有什么可以传达给公众的。首先我岁数比较大,我现在看脱口秀的,可能我岁数算最大的,那我只好倚老卖老,就是卖我的人生经验。我老说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要活得好,有两条途径,获取你的信息,获取你获得这个社会高质量生存的一个根本。


第一条叫知识,知识是学来的,每个人的知识都是通过书本、通过学校、通过别人的教育学来的,别人告诉你的全叫知识,只有你自己积累的东西叫经验,那么第二条就是经验。经验呢,你不经过去,你不走过,你没法知道什么叫经验。所以我做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说水烫不能摸,这叫知识,你把手指头往里一放,这就叫经验了。你手指头不放到这水里,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烫。我就分析自己,我觉得我自己,我做过很多事,比如我做过农民,做过工人,从小兵营长大,做过编辑,算准知识分子,所以我基本上这个领域的各个层面都做过,所以我就能够体会到各个层面人的内心世界,再加上我说了,文学对我一个帮助,我可以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所以就开始了说《都嘟》。


在《都嘟》中呢,我很注重的是在事情中要讲一个道理,如果我能把这个道理很好地讲述出来,你又能够听进去,那可能对你是有影响的。如果我能够在今天这种百花齐放,这么多人参与的这么一个时代,能够在我们现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我看了一下,一年的点击量大概是一亿八千五百万,到今年年底点击就超过两个亿。一年将近两亿的点击对我来说呢,本身也是没想到的,一开始我不会认为我有这么大的点击量。但是为什么有呢?我也不停地去总结,不停地去看观众的回帖,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一个反应,我才知道我说话应该注意什么,我怎么跟今天的在网上听你说话的人沟通,不管他年龄大小。我原来以为听我说话的人一定要有一定的年龄,后来我发现有很多根本就是中学生,90后,甚至00后,他都会听,那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人生态度。我们年轻的时候,其实很想听很多长辈去说,但是他不跟你说,换句话说,他跟你说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我们这个媒体时代,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便利,要不然我也没有办法让那么多人听见我们的过去。这个过去不是我个人的过去,是我们一个时代的过去。所以我在整个做这个节目的时候,从内心是希望这种表达,也从内心希望观众能够有所悟、有所得。

提问:是这样的,我在您的视频里看到这样一句话,爱情是一个体力活,不疯魔不成活,我想知道这句话背后是什么,你解释一下您的爱情观,史先生也讲一下。


史航我没有,我以马先生的爱情观为爱情观。


马未都:我们今天跟现在年轻人说爱情,有点奢侈了。现在每十年,比如80后和90后,90后和00后之间,互相之间看不起。过去有一句话叫鹅蛋瞧不起鸭蛋,鸭蛋瞧不起鸡蛋,每个都互相瞧不起对方,说别看你是个蛋,你比我个小,是不是,它瞧不起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比如爱情这个问题,很奇怪。我觉得真正充分享受爱情的魅力的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是民国到我们年轻那个时代,我从来没在公开的场合下说过这句话。民国以后开始解放,你看现在最小资调的人要看谁呢?看张爱玲,对不对?你比如一说起林徽因的故事,男的都是垂涎三尺,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女的都是恨不得身边都是有这么多追逐者。民国时代是我们整个社会从我们过去的帝制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中,刚解放出来,思想的禁锢刚刚打开,知道了男女之间能够充分表达内心。在这之前,在清朝以前不行啊,你像宝黛钗之间就没法去充分地表达,只能使点小性子,到头了,对吧。


那么到了我们成人以后,我看过一个杂文,那个杂文很有意思。这个杂文是我小时候看到的,杂文谁写的我记不住了,但这个杂文大概是写于一九五几年,它上面写中国人的爱情。它说中国人的爱情是什么呢?说工人的爱情是跟妻子谈技术革新,农民的爱情是跟妻子谈改良土壤,至于党委书记的爱情就是妻子有病不能回家,这是我很小的时候看的一篇杂文,就记住这么几句。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当时把个人的情感变成了一个公共的情感,我们今天回来了,我们今天的情感都是个人的,但可惜的是爱情诞生的过程前置,有一个东西叫神秘,这东西没了。所以今天的孩子就没那么容易死去活来,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表达。人类的爱情情感是个非常复杂的情感,在不能表达的社会中感受最强烈,让你肆意表达的社会中感觉不强烈。


提问:马老师您好,您是生在1955年,从十岁开始之后就有动乱文革十年对吧,你讲一下你那个时期是怎么度过的,好像那个时期北京称之为玩主,你算不算这种玩主?你那时候十几岁以后天天玩,不上课,你们的知识储备是通过这种还是侃大山还是通过学习?


马未都:其实我人生我认为最重要的获取知识的十是荒废掉了。我11岁,1966年,文革开始,我21岁,1976年文革结束,这十年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最重要的十年,按照现在的说法大概是小学的最后几年,包括初中、高中和大学。完整的青春期,我们是在这个时期度过的。这期间我有两年是离开北京,到了东北,到黑龙江度过两年。我们后来很多人,后来二十几岁的时候,文革结束了,很多凑在一起的人,其实并不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这些人虽然背景不同,但是社会的大背景相同。我们过去的社会,50年前的社会跟今天社会截然不同的一点,就是这个社会所有人所处的年龄、所处的时代的背景是一致的。那个时代的人呢,他对精神的追求是因为精神是一个非常枯竭、非常茫然的,所以抓住任何一个东西都会读。


我读的乱七八糟,什么书都有,读过最惨的书就是前后十几页全没有,读了那书多少年以后才知道这个书叫什么,因为没有书名嘛,看到这个书的时候,是老乡在那扯着贴墙。前后都扯完了,剩下一个芯,我说这什么书,一看,不知道,拿回去看。看完了以后,大致故事也弄明白了,看了一天一夜,自个儿把自个儿反锁在屋里。那时候看书怕别人骚扰,就是一壶开水,两个馒头,一盘咸菜,把自己锁在屋子里。那个锁是怎么锁呢?是把锁挂在外头,伸出手去,从窗户框子挂到外头,明显屋里没人嘛,把书看完。这书看了若干年以后,才知道这书叫《简·爱》。


在那样一个年月里,我们获取更多的是社会知识,我说了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利弊相随,没有一件事全是利无一弊,也没有一件事全是弊无一利。利弊相随的时候呢,就看你能不能在利弊相随的时候,你获取最大的利,而防止弊出现。我们当时身上有很多习气不好,所以叫玩主。玩主这个字就是玩,这帮人就是不正经,老去玩去,不干正经事,正经事找不着,坏事全是这帮人干的。按今天说就是熊孩子,我想起一词来,我们都长很大了,还是个熊孩子,就是天天地去惹事。但是我们都是有度,为什么有度呢?是因为全社会当时都是有非常完善的道德制约,所以它不会出大篓子,所有的篓子都是小篓子,惹的事都是小事,但今天不是。今天很可能会出现这孩子惹出事都是天大的事,家长根本不可能解决,不可以挽回的事,我们那个时候出现不了这种事。


提问:有人说成功源于天赋,没有天赋的人一般都成功不了,您在节目当中之前多次提到过和艺术相沾边的事很多都是需要天赋的,您能不能谈一谈天赋跟成功之间的关系呢?


马未都:这事儿复杂了。我们今天都很希望我们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成功的标准不一,是你自己定的,不是别人给你定的。那么我们在社会中,要想获得成功,有两类,一类是你脚踏实地地获一份工作。比如你在一个单位,由一个最普通的人做起,做成了单位的某一个部门的主管,这都算一个成功。另一种成功呢,它肯定跟艺术相关,我们把艺术可以理解得非常宽泛,大部分事情都跟艺术沾边。


我们举例说明,比如医生,尤其动手术的外科医生。我跟很多外科医生聊过天,他经常说那手术谁做得特漂亮,他经常用这样的语言。同样一个手术,上去两个医生做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包括缝合的方式,包括针脚,什么都不一样,就跟裁缝没区别。那么好,比如裁缝,你是一个做衣服的人,这也跟艺术沾边,跟艺术直接沾边的事就不用说了,比如唱歌、绘画,这都是直接艺术表达的形式。那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跟艺术沾边呢?比如外语,比如驾车,你去开车,你看那个教练场上,我就听有的教练说过,说这人考驾照全是白考,考完了他回去也是贴墙上去,我们有没有这种人,我们单位里就有。考完驾照,拿到驾照以后,一米都没开过,那驾照就是给人消分用,没别的用。为什么?开不了车,这事他的感受不好。


我们上英语的第一课,那一年我不到二十岁,老师就交给我们一句话,叫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你说我一个都没听说过英文的人,第一课他非得让我说什么什么有那一尺,我就记住最后有那么一个发音,就觉着怎么说这舌头都不管用,我就放弃这事了。我听了两课,我说我不学英语,我这辈子不学这个,我学不了,我到今天听人家英语都非常困难。那么后来我又学过几天日语,我觉得学日语的时候就有点天赋,他随便一说我就能复述,我马上就能听清楚。我自己就有感受,我觉得我学日语发言,包括我前两天碰到一个日本人,跟他简单地说两句,他就说我的发音很好。那么这就叫天赋,你自我的感受。别人说都没有用,你内心非常清楚,你能不能干这个事。一个人一定要知道自己长在哪,短在哪,正视自己。我们人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叫低估别人,高估自己,一定要学会高估别人,低估自己,你才能成功。


提问:马爷爷,我想问您一下,您的视频开头的时候说八卦如同算卦,算卦都是废话,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这样说?我特别想知道。


马未都:这个是这样,我们当时做这节目的时候,说八卦不是我们易经的八卦,是想说社会的八卦新闻,我说社会的八卦新闻都是废话,就是没有意义的话。那么我说的算卦都是废话是什么意思呢?过去的算卦先生给你算个命什么的,今天走到哪儿都有这种人,它就是一种观人术。有的人老江湖,阅人无数,一看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主动算命的,主动来找人算命的就俩事,一个是悲,一个是喜,脸上全写着。啥事没有的,特中庸的他不去算命,中庸的人都是人家拉着他来,说我给你看看相,说得对给钱,说不对你就走人。那这很容易,你就永远说一套话,准有人蒙对的,蒙对的给钱嘛,错的甭给钱走人。那么过去算命的就是,碰见最倒霉的事,碰见最高兴的事都挂在脸上。一个人脸上的事,你但凡有一点敏感你就能看出来,起码你知道它是喜事还是悲事,悲事无非就是几种事,第一丧命,第二破财,就这点事。你在丧命和破财中迅速就能判断他是丧命还是破财。他只要忽悠你,过去算命的人老盯你的眼睛,为什么盯你眼睛呢?只要你一说对了,他眼是直的。你肯定这么想,哟,他怎么说着我了,这不就直了嘛。如果说不对,你眼睛肯定转,为什么转,你就想好像不是这么回事。他马上就知道没说对,没说对,他下一句话就给找补回来了,这个没有什么很新鲜的。所以我老说算卦的都是废话,但是不妨碍人变成生活的一个乐趣,我得替算卦的说,人家还有饭碗呢,对不对。


提问:马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永恒的定义是什么?


马未都:我谢谢你,谢谢你提这么一复杂的问题。永恒的定义是没有永恒,就是没有这事,什么事都不可能永恒,永恒是相对而言的,绝不是绝对而言的。永恒的爱情,海枯石烂,我见过很多人,海枯石烂,请了多少人参加他那盛大的婚礼,结果没多久,离了。然后我们老问,我们送的礼退不退呀?你说你弄那么大的,大家一看你那个阵势大,拿钱少了不合适,都给了很多的钱,结果您两年不到离了。当时两个人在上面的那种感情的表达让所有人都深为感动,坚持了500天,他的永恒就500天。对他来说这个永恒就是500天,500天以后就吹吹了。


那么我们永恒再说是艺术。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的艺术都是有其生命力的,它也有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天。我们今天保护下来的文物不足我们人类历史文明所创造的1%,全世界范围之内。你人类所创造的文明能保护下来1%就不得了了,而这1%都是有年限的,无论你怎么保护。我们现在人类文明史算起来就五千年,今天你在全世界范围,各博物馆里看到最重要的东西未必还有五千年,未来的五千年是什么情况,你根本不知道,它未必能保护下来,所以对艺术的永恒来说,只是在你自己的狭隘的视野和你的时间维度上,它可以呈现一个永恒。就是你生出来那天,维纳斯已经诞生了,你离开了这个星球的时候,维纳斯还在那断着臂等着,那对你是永恒,但它不对这个世界永恒。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哲学命题,我们说了艺术都不能永恒了,我们作为一个个人,就没有什么可永恒的。那么作为思想的表达,我们今天知道先前最著名的思想,最有价值的思想不超过三千年。那么这些思想是否还能保证三千年后还有影响力,我认为是不大可能的。我们今天我们这个星球被古希腊的三杰:亚里士多德、伯拉图、苏格拉底,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这些思想家大约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不足三千年。我们未来三千年不可能,在这样飞速发展的世界中不可能还是这些思想家来统治这个星球。我们仔细想,我们两千多年以来,儒家学说一枝独大,对吧?其他都是作为附属的学说了。但是未来还有很长,如果我们说短期,可能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以内,我们可能还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但是未来由于科技的变化,由于世界结构的变化,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世界结构产生巨大动荡的时代,所以一定会有新的思想家产生。我们今天的世界的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宗教了,最短的也一千多年了,长的两千多年了。那么未来人的思想中有什么新的意识产生,我们今天根本没法去推测,也不知道。但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就是在科技裂变的时代,我们今天赶上的科技裂变的时代,我们未来的世界跟今天截然不同。


提问:我想问马老师一个很轻松的问题,我们也知道您在博物馆里养了很多猫,我特别想知道这个猫有没有破坏过您的文物?或者是您展出的东西,因为好多猫肯定会有被它上去踩过、挠过,有没有这种情况?


马未都:有。养宠物是人类一个很自私的行为,人类日子一过好了,就开始养宠物,所以猫、狗这两个宠物呢,都是人类刻意培养的。我年轻时候喜欢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喜欢猫,猫的好处是它比较安静,它对你不会有更多的要求,猫随时都保持着它的一个自我尊严。所以你一看,很多老作家都喜欢猫,就是屋里,写作,我们俩都是写作的人,写作有时候是非常枯燥的事情。


史航猫更适合陪伴你,有时候顺着你的脖子,踩着头顶,看你今天写几行字了。


马未都:对,所以你看他就有这种感受。猫呢,它陪伴你的时候,它非常安静。我有时候晚上写几个钟头,那个猫在旁边趴几个钟头,你有时候觉得很累的时候,站起身来喝杯水,你会摸摸它,这种无形的交流呢,实际上是对我们身心有一个很大的放松的。所以我就看到一些资料,说养猫的人、养宠物的人都能够多活几年,我觉得对于我们这种年龄大的无疑是一个喜讯,所以我就开始养猫。养猫呢,我的猫的来源非常复杂,人送的,捡来的,人家养的名猫,也有土猫,各种猫,家里养不了的就搁到博物馆,博物馆地方大。猫其实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就是猫很不会去主动破坏东西,它至于去挠呢,猫是专门挠那种麻的东西。它从来不会去挠黄花梨、紫檀,因为说句实在话,它也挠不了,跟冰似的,没有手感,没有爪感,所以它不会去挠这些东西。我的猫从来没给我破坏过什么文物。


我们现在博物馆有一个计划,我们博物馆的猫有一个新名字叫观复猫,我们观复猫是一个团体,你得有很多名字,是吧。花肥肥,黄强强,麻条条、云朵朵,段花花、黑包包,都是这种。我们希望我们的猫都是明星。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到博物馆来,看完博物馆的展品以后,就要问你们的猫呢?坐那休息的时候,猫走过来的时候,他会很高兴跟猫做一个交流。我觉得是一个文明的起始。印度甘地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对动物的态度表明你的文明程度,你对动物什么态度,实际上是你文明程度的一个表现。我们今天全社会对动物的态度都住家地趋于缓和,不是打打杀杀了。大家看到流浪猫在你身边走过去的时候,你会感到这个城市是非常温馨的。所以去博物馆参观的人呢,看到博物馆院子有几只猫呢,他会感到这是一个很温馨的世界。所以出于这种考虑,我们才在博物馆里养一些猫,猫并没有破坏我们的文物,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福气。


提问:因为收藏它本身是跟您有一些相关的,而且它也是跟文化相关的,您是两边的大咖,您怎么看。还有您这几年做了收藏,这几年的心路历程,能否用三句话来概括?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您这几年收藏,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马未都:我在公开的节目里从来不去谈收藏品的价值,为什么呢?是为了防止误导公众。因为绝大部分公众,99%以上的公众都与此无关,所以你去判断这个东西的商业价值,这样很容易让他跑偏,让他关注点由文化转到钱财上。我觉得收藏中呢,如果说这个藏品升值给你带来了很多经济上的效益,是你的福报,而不是你追求的。如果你去追求,我年轻的时候,很多人追求这个利益,到今天他们都没有变成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他只不过是过了一个日子,而且日子有时候过得很烂。为什么?钱来得容易,花得就容易,等来不了的时候,就怨声载道。文物的价值肯定是人类对文化认知的价值。我们对文化呈批判态度的时候,我们的东西都不值钱,当我们对文化呈赞许态度的时候,我们的文物就开始变得有商业价值,商业价值随着社会的动荡而起伏,所以这个东西本身并不能说明它的价值,一定是盈利的。比如我们近些年的文物的普遍价值都在下滑,跟高峰期相比下滑了很多,为什么,整体经济速度放缓,这是一个直接反应。所以我在公众面前是一个原则,我只要做节目,我从不谈这个东西的商业价值,不是不能谈,而是不去谈,防止误导不懂这个专业的人。因为你今天在节目中不管你是在我的电视节目,还是在网络节目里,受众体太大,如果你去谈钱的话,很容易使部分人误入歧途,陷在里头。


用三句话概括我自己的人生历程,我还真没想过这事,我得想想。第一句话年轻比年老活得快乐,第二句话年老比年轻活得认真。我们年轻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所有事情都高兴,没有不高兴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敢去做,但是到现在回过头来就会想年轻的快乐都是表层的,到岁数大的时候,能活得更加认知一点。第三句话就是文化,如果你跟它结缘的话,快乐能伴随你一生,财富未必,而且财富为随着你年龄增大,价值就越低。比如一个人一百岁了,他是世界首富,但是他可能还有三个月时间,这个首富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但是这三个月,如果他能听上他心爱的评弹,听上他心爱的昆曲,听上他熟知的京剧,他都会很快乐,一直这个快乐能伴随他的终身。


我收藏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年了,博物馆都做了四五个了,如果非得说出一个最大的收获呢,我会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你使对它的经济价值由无到有,由有到无。我最初喜欢上这个东西,根本不值钱,我很多东西是白来的,就是要来的。后来发现这个东西开始值钱,甚至值很大的钱的时候,你可能会被这个钱吸引注意力。那么现在我又回到,尽管这个东西现在值很多钱,但是我现在对钱不再关心,关心又回到它的本源,就是跟我最初喜欢它的时候是一样的。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文物的经济价值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是我的一个感悟,那么它的文化价值,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一定是永恒的。



《都嘟》第一季,这是收藏家马未都的同名自媒体节目精选,该节目在优酷上线不到一年,点击过2亿,粉丝超五十万。衣食住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知识,有见解,更有人生心得。内容丰富,态度诚恳,趣味横生,读之增广见闻,亦可获得宝贵的生活经验,可谓老少皆宜,男女通吃。可做休闲读物,亦可作文化百科。全书收录近五十篇精心整理的脱口秀,每篇附有一件难得一见的文物实图,并有作者透彻的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