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循(又名郭脩、郭修,史书记载不一,当指同一人)字孝先,是魏国凉州西平人,也是魏国的中郎将,在西平有功绩有德行,很有名望。 延熙十五年,姜维进攻西平。在这次战事中,郭循的奋力拼搏给蜀国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西平并没能夺下,但当蜀国抓获郭循后,立即封他为左将军来看,郭循的影响可见一斑。对于降蜀的郭循来说,这官职够高了,要知道,当年刘备进益州时,官职也不过是左将军,如马超,吴懿等人,都曾做过,是个很有前途的官职。 一般人坐上了高位,也就放弃了对故主的尽忠,毕竟蜀国于他,并没有深仇大恨,不过是尽于职事而已。但是郭循后来的表现还是很令人吃惊。“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 原来郭循投降的目标是要刺杀刘禅!虽然每次都不成功,但是一而再再而三,从不放弃。刺杀刘禅不成,郭循另找了个对象。蜀国政坛上最为出色的就是费祎。费祎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他深得诸葛亮器重,曾经出使东吴,与诸葛恪等人论辩,始终占了上风,孙权对他也特别看重。魏延与杨仪不和时,费祎经常充当二人的润滑剂,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诸葛亮死后,他成为大将军,奉行休养生息之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尽力。 魏嘉平五年(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四川广元)开办元旦聚会(岁首大会)。郭循作为左将军,当然也在其中,费祎喝得酩酊大醉,本来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当郭循把费祎杀掉时,一下子就乱了套了,众人一齐上前,把郭循砍得面目全非。 这次刺杀,对于蜀国来讲无疑是心脏上插了一刀,其实可以避免吗?早在招降郭循时,张嶷就曾经提醒过费祎:“岑彭,来歙都是拥有大军或持有皇帝符节,最后却都因刺客而死,现在你的地位尊贵,权柄又大,对于新近归降的人一样要千万小心。”可惜费祎性情温和,平易近人,他对人从不猜忌,终于受祸,影响蜀国政局。 对于魏国来讲,郭循虽已投降,却心怀故国,把蜀国的厚待不当回事,总是寻找机会报效故国,如此忠烈,可与日月同光。 所以,这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他儿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鉼,绢千匹。在诏书中,曹魏不断强调郭循品行高尚,据有百折不回的勇气,他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杀费祎,勇武超过聂政之流,象这样的舍生取义之人,应予以褒奖,希望他能永垂后世。评价很高,郭循泉下有知,该当含笑。 郭循投降敌人,充任官职,死后却得享荣宠,子孙受益,相较之下,李陵实在是可怜可悲。(百家说史) 了解更多,辛苦关注公众号:秋雨轩读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