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百城主人 2015-12-06

我们打开笔记本电脑,在键盘上乱按一通,就能够快速地输入汉字,写出文章。这要归功于汉语拼音的发明。用26个拉丁字母,植入中文的玻、坡、模、佛21个声母;衣、乌、迂等韵母之中,巧妙地利用国际熟悉的拉丁字母代替国音字母的注音符号,让中文出现了广阔的空间,走入国际。今天,大家都在广泛使用汉语拼音,却鲜少有人注意到汉语拼音的关键人物,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

出生在江苏常州,高龄109岁的周有光,学的是经济和金融,在上海毕业后留学日本,专攻经济学。抗战胜利之后在新华银行工作,被派驻纽约、伦敦,工余不断进修和学习,并和爱因斯坦有一面之缘。他勤学不辍,通晓中、英、法、日四种语文。

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任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他虽然学的是经济,却曾发表和出版过有关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所以在1954年,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到北京,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的委员。在1949年,中国全国人民有85%是文盲,如何扫除文盲成为一大挑战,通过文字简化改革有助于扫盲。这真是奇迹,他摇身一变,就从经济金融进入语言文字研究的世界里,在1955年放弃复旦经济学教授的工作,出任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室的主任。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通过,正式推行。

周有光博学多才,他出版《汉字改革概论》,提出语言学和文字学许多新问题,对词的结构、同音字同音词、文字简化等,都有新见解。他也主编《汉语拼音词汇》,后来成为电脑中文词库的基础。难怪他的连襟兄弟沈从文在钦佩之余,尊称他为“周百科”。

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研究的是昆曲,父亲张武龄是上海富商。张家有4个姐妹,她们的故事,可以媲美宋家姐妹,只是和宋家的“频道”不同。宋家女婿都是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张家女婿却是学者和文学家。张允和是老二,大姐元和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玮,三妹兆和嫁给沈从文,老四充和嫁给美国德裔汉学家傅汉思。四姐妹多才多艺。叶圣陶曾赞说:“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四姐妹当年是上海中国公学的第一批预科女学生,校长胡适办学开放,聘请只有小学毕业资历的年轻作家沈从文为教师,教导文学创作。26岁的沈从文被17岁的学生张兆和深深吸引,进而展开攻势,拼命写情书,最高纪录一天写四封,逼得张兆和抱着一大叠情书进校长室投诉。胡适认为沈从文单身,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沈从文隔年还是转去武汉大学任教,而后又去了山东青岛大学,但对张兆和仍然穷追不舍。1932年的夏天,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到苏州找张兆和,吃了闭门羹。最后,是在古道热肠的二姐张允和的帮助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才打动了张兆和的心,成为文坛佳话。

周有光和张允和的恋爱就没有三妹和沈从文那么轰动,但是两人却相知相惜,度过70年恩爱的婚姻生活。张允和在2002年去世,享年93岁,那年,周有光97岁。

周有光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戏称为“四朝元老”。在大时代里,才孕育得出传奇性的人物。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19日,作者:寒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