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一年杏叶黄

 苏迷 2015-12-06
有如武大的樱花,满地翻黄的银杏叶,渐已成为苏大的名片,靓丽而金贵。
  初冬,迎着冽冽西风,沿牌楼向南,到苏大标志性的建筑——钟楼以及钟楼东北侧一直向东到河边的两片排球场之间,两边排列着一棵棵有上百年树龄的银杏树。飘落的黄叶,如同铺就了一条卧倒了的“7”字形的黄金大道,让人不敢下脚踩去,生怕碾碎这一地金帛,惊起那一路鹅黄。
  于是,每当银杏落叶满地金黄时,课余午间,三五成群的苏大学子,得天独厚,举起各色手机,留下了一张张天真无邪与“土豪金”糅合的青葱岁月;冬日暖阳,三三两两的街坊邻居,也慕名相约,背负各式长枪短炮,收获着百年学府的底蕴与“土豪金”匹配的人间美景;周末假日,成群结队的毕业校友,重返校园,携家带口,重温着朗朗校园的书卷气息与相杂着往日青涩的情感历程,百感交集……按说,与花媲美,以花为媒、以花为伴,是孩童甚至只是年轻人的事情。而今,却因这一地金黄,昔日宁静的校园,不时引来一阵阵的骚动。在这校园里,在那银杏树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份,不约而同围拢在叶前树下,欣赏着,把玩着,寻找着,追思着……
  生活在苏大校园近三十年的我,曾几何时对这花草虫鸟、树丛落叶感过兴趣?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到苏大,办公室附近这些大白果树,包给一东山人,他平时在校门口卖自家的蜂蜜;暮秋时节,则把大塑料纸铺在地上,用长长的竹竿敲打着白果,然后收集起来带回去加工。而每每走近,那似烂未烂的白果臭味,直叫我绕道而走。那些校园保洁的大叔、阿姨,每天在我们上班前,早早地就拿着大扫帚将路面扫得干干净净,从未见过如此积叶,更未曾见着那满园尽是黄金叶的景象。也就四五年前,市民开始建议道前街等街道保留银杏叶的落叶景观,让都市人也能回归山野自然。
  苏大紧随其后,也开始保留了落叶。于是乎,西风昨夜过校园,吹落黄叶满地金。一夜之间,这一地金黄便肆无忌惮地闯入了视线,亮灿灿的金贵,沉甸甸的厚重,让人们惊叹不已。
  而近几年,我也调离了校本部,偶尔去校部机关办事,也未能凑到这美景。只是以前研究生班的一个同学,来电询问报考苏大博士之事,末了顺便问起钟楼的银杏叶是否黄了。这让我囧了半天。趁大伙儿都在上课、上班之际,我便专程去了趟钟楼,转悠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银杏树下,置身于宛若金黄绒毯般的落叶里,让我这等俗人也远眺近望细看不停,疑是新染鹅黄未干而不敢触碰。一阵寒风掠过,数树深红出鹅黄,满树满地的金黄与相邻的红枫,交错飞舞,交相辉映,胜似一幅幅醉美的油画。觉得这比道前街单一的银杏落叶景观,更具色彩的立体感。随风摇曳的百年银杏与风中曼舞的片片落叶中,不知何时蹦出了几个嬉笑闹腾的女大学生。只见她抓起一把杏叶,放在唇边,使劲吹向另一同学脸上。眼前的这一幕,像极了百年苏大这棵老银杏,培育出的一个个学子,翩翩于大千世界中,看这银杏叶,即便叶落归根,既不枯萎也不残缺,更不伤感,其从容正如莘莘学子抛向天空的学士帽,饱满而又成熟。
  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早已过了发呆的年岁,更生怕被后生笑话,我匆匆收拾起思绪,随手捡起地上几片银杏的落叶,移向鼻尖,轻轻一闻,一股淡淡的草药味。放入兜里,思忖着可以做些雅趣的书签,算是对初次结缘的银杏落叶的丁点纪念。而今,这银杏落叶书签,已由金黄而蜕变成淡黄,夹在我单位办公桌上的书里,平整得如同大家闺秀那纤纤玉指间轻摇的小折扇,虽少了那股草药味,却更多地沾染了淡淡的书香气,与百年苏大的底蕴倒也契合。

  □周伟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