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桥印章

 真爱凝香 2015-12-06

板桥印章

 

印章,又称图章,堪称中国艺林中的灵芝草,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如滴水映见苍穹。

印章始于商殷,兴于秦汉,盛于明清。宋元以前以时代风格论,宋元以后以地域流派论。

  唐代李泌“端居室”堪称斋馆印之鼻祖;南宋贾似道“贤者而后乐此”首开成语印之先河;元代吾丘衍“放怀真乐”步其后尘。北宋米芾喜好猎奇,自篆自刻,当推中华第一印学大家。以花乳石治印则始于元人王冕,明人文彭首开印学史上之石章时代,赵宦光草篆入印,丁敬以汉书入印,邓石如以汉碑额篆法入印,吴昌硕体悟北魏凿印颇深,何震首创单刀切刀款式……

治印刀法有冲刀和切刀之分。冲刀爽快,一泻千里,能表现出雄健淋漓的气势;切刀悠慢,滞行涩走,能表现出遒劲凝炼的气象。若“冲”、“切”并用,效果则是另外一种景象。

影印本《郑板桥全集》(世界书局1935)收录板桥书画印鉴35方。王季铨、孔达《明清书画家印鉴》(商务印书馆1940)收录27方。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1987)收录95方。笔者经过多年寻访,并参以旧闻所见,得板桥印鉴152方,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姓名字号斋馆籍贯”、“苦难身世”、“政治抱负”、“幽默诙谐”、“修身养性”及“艺术追求”等类。

2010年7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了一套线装本《郑板桥印册》(上下)。册中汇集了板桥印章94方底本为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绢本钤印册页。原册入藏福建师大前,曾一度为清人李星渔旧藏。李星渔,字季眉,诸生,湖南湘阴人。有《观香室遗稿》行世。册末有李星渔亲家何绍基跋语。清人黄学圯在《东皋印人传》卷下称曾见到名为《四凤楼印谱》的郑板桥印册;清人徐兆丰《风月谈余录》卷六载:程乐亭称其先祖曾藏有板桥自制的《板桥先生印册》,“册中诸印皆系墨笔摹成,极饶风致,旁注跋语,尤觉逸趣横生,盖先生用意之作也。”

阮元《广陵诗事》卷九说板桥印章“皆切姓切地且官且事”。研究板桥印章,对于进一步了解板桥思想和艺术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关于板桥印章的篆刻者,阮元《广陵诗事》卷九说皆出沈凤(凡民)、高凤翰(西园)之手。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卷六、马宗霍《书林纪事》卷二、小横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观》卷九也载此事。清人徐兆丰《风月谈余录》卷六则说半出沈凡民、高西园之手。据《板桥先生印册》抄本可知:先后为板桥治印者19人,刻印37方。其中:“郑燮”系高邮米先生刻;“克柔”系徐柯亭刻;“充柔”系甘泉高凤冈刻;“板桥居士”系潍县郭芸亭刻;“扬州兴化人”系天台潘西凤刻;“丙辰进士”系河南僧静山刻;“橄榄轩”、“恨不得填漫了普天饥债”、“潍夷长”、“十年县令”、“王凤”、“畏人嫌我真”、“动而得谤名亦随之”、“郑兰”、“郑风子”、“六分半书”、“诗绝字绝画绝”、“青藤门下牛马走”、“无数青山拜草庐”“恃鬻耳”系扬州道人吴于河刻;“雪浪斋”、“直心道场”系上元司徒文膏刻;“雪婆婆同日生”系杭州身汝敬刻;“二十年前旧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私心有所不尽鄙陋”、“郑为东道主”系历城朱青雷刻;“所南翁后”系江阴沈凤刻;“俗吏” 系如皋孝廉姜恭寿刻;“鹧鸪”、“七品官耳”系胶州高凤翰刻;“游思六经结想五岳”系华亭徐寅刻;“鸡犬图书共一船”系扬州王涛刻;“游好在六经”系晚村刻;“海阔天空”系南通州丁丽中刻;“谷口人家”系高攀龙刻;“鹧鸪”系毕一庵刻。而板桥自篆自刻的有“郑”、“燮”、“燮印”、“板桥”、“郑板桥”、“板桥道人”、“麻丫头针线”、“思贻父母令名”、“兴化人”、“书带草”、“风尘俗吏”、“老画师”、“老而作画”、“吃饭穿衣”、“明月前身”、“茶烟琴韵书声”、“见人一善忘其百非”、“书画悦心情”、“心血为炉镕铸今古”、“謌吹古扬州”、“师竹”、“借书传画”、“以天得古”、“师造物”等;另有“郑燮私印”、“都官”、“臣燮”、“七品官耳”、“多种菩萨结善缘”、“饮人以和”、“北泉草堂”、“兰竹石癖”、“乐旷多奇情”、“放情丘壑”、“书被催成墨未浓”等刻者不详。

清人秦祖永曾将丁敬、金农、郑燮、黄易、奚冈、蒋仁、陈鸿寿七人的篆刻作品辑为《七家印跋》,在这七人中,丁敬气脉相通,情意相连;金农光洁挺健,气象沉静;郑燮毛涩挺爽,浑朴方拙;黄易工致挺秀,法度严谨;奚冈猛劲爽利,气势磅礴;蒋仁空灵磊落,苍浑自然;陈鸿寿疏朗迷离,古穆苍浑。

清人邓散木在《篆刻学》中称丁敬、金农、郑燮、黄易、奚冈、蒋仁、陈鸿寿为“雍嘉七子”。丁敬为“浙派”创始人,比板桥小两岁,与板桥同年卒。

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评价板桥“印章笔力朴古,逼近文何。”文,指文彭(1498—1573),明代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秉承家风,善书画,精篆刻,印风以浑穆苍劲、空灵磊落见长。何,指何震(1522—1640),明代篆刻家,婺源(今属江西)人。后被推为“皖派”创始人。篆刻风格端重,名盛一时,与文彭并称“文何”。

篆刻家董洵与板桥为同时代人,西泠印社仰贤亭中有吴隐集刻的浙、皖派二十八家《印人画像》,板桥名列第四。内有《板桥道人小影》及题跋,评价板桥篆刻:“道人刻印,兼书画之精补,而直追汉与秦,其醇厚与疏宕,殆仿佛其为人,宜乎业不多觏,是固希世之珍。”

阮充《云庄印话》云:“板桥曾为先祖制‘学圃’石印,井绘赠墨竹巨幅,题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来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惜未入集中。”

《七家印跋》收录板桥所刻印章12方,其中:“思古”一方有款,“活人一术”、“桃花潭”、“更一点销磨未尽爱花成癖”三方有跋,另有“明月前身”、“茶烟琴韵书声”等八方印章的跋语系从板桥诗词及题画中摘抄一些句子拼凑而成。

板桥治印深受文、何及程邃的影响。程邃(16051691),字穆倩,号青溪,别号垢道人、江东布衣,安徽歙县人。篆刻取法秦汉,喜以大篆入印,印风朴厚苍浑,为“皖派”代表之一。画工山水,善用干笔渴墨,苍茫简远,自成风格。能诗,有《会心吟》。程邃统治扬州印坛长达四十年之久。板桥曾作《题程邃印谱》。到了雍乾年间,东皋印派的晚期印人纷纷流寓扬州,如“四凤”中的沈凤、潘西凤等。

板桥印章类分数种,印文内容皆有来历。现赏析数方,以满足板桥印章爱好者。

麻丫头针线(白文·立)  刻者不详

兴化民间风俗,生了儿子怕夭折,往往给起个“丫头”之类的乳名。据说这样可以瞒过阎王的眼睛而不会被勾去,就能够长命百岁。郑家人丁不旺,立庵为板桥取名丫头,又因板桥脸上长有几颗淡淡的麻子,故称“麻丫头”。丫头擅用针线。板桥意即把诗书画印艺术作为妇女的“针线”奉献给“天下之劳人”。阮元批评此印“太涉习气”,郑燮却不以为然。充分表明了他以迩言为善言的伦理思想,对父母赐名的珍爱。见乾隆二十二年(1757)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广东省博物馆藏墨迹。

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方)  历城朱青雷刻

板桥在博取功名之前,卜居扬州卖画,前后约10年。乾隆七年(1742)春,50岁的板桥任山东范县令,兼署朝城县。乾隆十八年(1753)冬,61岁的板桥辞官卸任,旋卜扬州重新卖画,上次与此次中间相隔二十年。二十年前人轻艺薄,被人低眼下看,二十年后画名日隆,求字索画者甚众。真是世态凉炎。故板桥巧妙地借用唐代刘禹锡《杨柳枝词》中“二十年前旧板桥”诗句入印,用以表明自己的身世及艺术追求。见乾隆元年三月跋李鱓雍正十三年(1735)十二月所作《三清图》轴。首都博物馆藏墨迹。

恨不得填漫了普天饥债(白文·方)扬州道人吴于河刻

语出明代徐渭杂剧《女状元辞凰得凤》:“〔前腔〕西邻穷败,恰遇着西邻穷败。老孀荆一股钗。那更兵荒连岁,少米无柴。(那秀才续将来!)〔外〕况久相依不是才。〔丑〕公然好似我的。〔外〕幸篱枣熟霜斋,我栽的即你栽,尽取长竿阔袋。(〔丑〕忒象他的意了!都打尽了,却怎么好?)〔外〕打扑频来,补餐权代,我恨不得填漫了普天饥债!”康乾盛世,依然潜伏着政治危机,板桥调署潍县后,天灾连年,民不聊生。他同情劳苦大众,愤世嫉俗,发出了一种内心的呐喊。“漫”,同“满”。见乾隆十九年(1754)八月所作《兰菊竹石图》卷。台湾版《郑板桥全集·花卉卷》。

爽鸠氏之官(白、朱文·方)刻者不详

爽鸠:鸟名,属鹰类。《左传·昭公十七年》:“爽鸠氏,司寇也。”按少暭氏帝挚,用鸟作官名,所谓“龙师火帝,鸟官人皇。”“爽鸠氏”为掌刑狱之官。“爽鸠”是该部落的图腾能够标志。少昊氏属炎帝族,《史记》称曲阜为“少昊之虚”。即知统治区域在今山东一带,被称之“东夷”。常与统治中原地区的黄帝相对抗。板桥作吏山东,“先后十二年,无留牍,无冤民”,人称“循吏”。因而,他发思古之幽情,又称“潍夷长”。隐含了他对入主中原的满族统治者的不满情绪。见《兰竹石图》。年代不详。上海博物馆藏墨迹。

燮何力之有焉(白文·方)刻者不详

语出《左传·成公二年》:“郤伯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君之训也,二三子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焉!’范叔见,劳之如郤伯,对曰:‘庚所命也,克之制也,燮何力之有焉!’栾伯见,公亦如之,对曰:‘燮之诏也,士用命也,书何力之有焉!’”板桥《与同学徐宗于》:“弟薄书钱谷,案牍劳形,忝为牧民之下吏,烦恼自寻。忆筮仕至今,岁月不居,息息已十有二年矣,无功于国,无清于民,心劳日拙,精力日益衰稳颓,鬓毛斑矣,及今解组归来,殆将相见不相识欤?承惠书以弟与东坡相提并论,此何敢当!”板桥之叹“何力之有”的精神比曹雪芹之叹“无才补天”,比袁枚之叹“且勿忧人忧,姑且乐无乐”要可贵得多。见《兰竹石图》。年代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迹。

畏人嫌我真(白文·立)扬州道人吴于河刻

板桥的作品,大多为“墨点无多泪点多”。黄生云:“真本美德,而时人以为嫌,则世情之好假可知矣。”他以杜甫《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勤耕牛,兼书触目》中的“畏人嫌我真”诗句入印,表现出了一种正直善良、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见乾隆二十二年(1757)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广东省博物馆藏墨迹。

直心道场(朱文·方)上元司徒文膏刻

语出《维摩经·菩萨品》:“直心是道场”。直心,耿直之心。道场,原指释迦牟尼成道之处。后指佛教礼拜、诵经、祭祀、学道及行道的场所。在艺术上,板桥主张“直摅血性”。是刻表明他对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甚至袁枚的“灵性说”有所抵触。反映了板桥倾心于书画艺术的禅悦心态。见乾隆十六年(1751)秋所作《梅兰竹菊》四条屏。扬州黄俶成先生藏木刻拓本。

富贵非吾愿(白文·立)  传为板桥刻

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兮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富:财产多。贵:地位高。与“贫贱”相对。郑板桥《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不以富贵为己愿,表明板桥不贪不占,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其品行多么高尚。见民国二十四年影印真迹本《郑板桥全集》。

游思六经结想五岳(朱文·立)  华亭徐寅刻

六经:即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及《乐》。五岳: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游思”,对“六经”既好又不恭;“结想”,对“五岳”向往而未遍历,反映了板桥“酷嗜山水”的翛然心态。见乾隆五年(1740)十一月十二日所作《芝兰图》。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藏墨迹。

多种菩萨结善缘(白文·立)  刻者不详

菩提:译自梵语Bodhi,意为“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断绝世间烦恼而达涅槃的彻悟境界;指

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菩萨心,一种利他的求道之心。乃最高果位的心愿。普度众生,广结善缘,可保

心平气和,保岁月平安。见乾隆二十二年(1757)《兰竹荆棘图》。常州市博物馆藏墨迹。

见人一善忘其百非(白文·方)传为板桥刻

佛家语。语出明代高攀龙《高子遗书》卷一:“见人一善忘其百非,此待人之法也。终身行善,一言败之,此持己之戒也。”此段话颇有“普度众生”之意。板桥一生与佛门寺僧交往甚密,诸如:恒彻上人、无方上人、梅鉴上人、福国上人、博也上人、弘量上人、青崖和尚、拙公和尚等,佛教禅宗对他影响很大。见郑板桥《四书手读》石印本扉页。

心血为炉镕铸今古(白文·立)传为板桥刻  

炉:盛火的器具,用于冶炼,或者冬季取暖等。板桥潜心于艺术,在继承发展的基础

上求取创新,以“自树其帜”。见书作《留别恒彻上人》诗。年代不详。广东省博物馆藏墨迹。

青藤门下牛马走(白文·立)扬州道人吴于河刻

青藤:即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之号。徐性情狂傲,不为礼法所羁。人称其得“李

贺之奇,苏轼之变。”行草纵逸飞动,寓劲挺于圆浑奔放之中。自称书法第一。擅画水墨花竹、鱼介、山水、人物,淋漓恣肆,有所创造。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板桥同时的画家童二树说:“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是刻表明板桥对青藤的无比崇拜之情。见乾隆二十三年(1758)《竹石图》。上海博物馆藏墨迹。

借书传画(白文·立)传为板桥刻

中国书画艺术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一、工具同源(毛笔、墨汁、宣纸);二、用笔同源;三、墨法同

源;四、审美同源;五、款印同源。西汉扬雄说“书为心画”。书画作品表现的不只是固有的形态,而是形

中有神,传达自然之美丽,反映作者之人格。是印表明板桥在书画中所寄寓的情感。见乾隆二十二年

(1757)行书唐代韩愈《桃花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墨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