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分享:“三天”管理法则,让你养猪更轻松!

 思乂馨苓通成群 2015-12-07

  

——————————————————

  养猪生产环节中猪只转移后3 d 或母猪分娩后3 d 的饲养管理与猪只日后的生长、生产性能及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进而影响各环节效率。抓住猪只的生长、生理特点,抓好各养猪环节的“三天”关键节点的精细管理,方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水平。“三天”管理方法的要点是:抓住关键点,引导员工重视并给予培训、监控,提高员工在此环节的操作熟练度、重视度,并不是说只抓三天管理。具体操作详见文内。


  1哺乳仔猪—初生后3 d 的管理


  1.1 吃足初乳


  母猪产后24 h 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其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80%免疫球蛋白在仔猪出生后6 h 被吸收;仔猪及早吸食初乳、吃饱初乳就会获得多种病原的先天性免疫力。母猪产仔过程是不间断泌乳,产后6 ~ 8 h 转为定期泌乳,每天哺乳20 ~ 24 次,每次持续15 ~ 30 s。这些预示着此期间员工工作的意义重要,一是培训员工(接产员、饲养员)在母猪产仔过程中让前面产出的仔猪先吃奶,二是产后6 h 要关注每头仔猪的吃奶状况,三是调整每头母猪的带仔数与其有效乳头数一致,四是人工扶助一些弱仔吃奶,因为会有一些体壮仔猪抢食2 个乳头。注意此期间仔猪吃乳次数不能低于6 次。


  1.2 保温


  仔猪从母体产出,子宫与外界环境的温差是很大的,应立即用干毛巾擦干仔猪身体后放到保温箱,箱内温度维持在30 ~ 32 ℃,以减少体热损失,这样会使仔猪更有力气寻找、拱吸乳头,在母猪起卧时仔猪也能快速逃跑以免被压、被踩。



  1.3 补铁与保健


  仔猪出生当天注射长效抗生素(施美芬0.3 mL/ 头),次日注射铁剂(富来血1.5 mL/ 头),以预防剪牙、断尾、断脐等带来感染,并满足仔猪快速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


  2保育猪—断奶后 3 d 的管理


  2.1 充足饮水


  保育舍接断奶猪前,在料盘中放置加有电解多维的饮水(冬季要温水,不烫手为适),确保断奶仔猪一进栏就可以饮用,可以缓解离乳、运输、环境等带给仔猪的强应激。仔猪进到保育舍4 h 内不宜喂料。


  2.2 合理喂料


  断奶一周内喂料以稀料为主,料水比1 ∶ 5,尽可能接近乳汁样,逐渐加大料的比重,直到1 ∶ 3.5。一天投喂5 次,上下午各2 次,夜间9 点钟一次。每次投喂料量以30 min 吃完为宜,吃完后要及时清洗料盘以防霉变。仔猪断奶后第3 天的个体采食量达到150 ~ 200 g是衡量饲喂方式、营养、管理是否得当的重要指标。


  2.3 注重保温


  舍内温度维持在28 ~ 30 ℃,以仔猪睡姿不出现打堆为宜;通过增加垫板,使用红外保温灯来增加舍内温度和猪只感受温度。


  2.4 三定点调教


  最重要的是排泄区定点,将中间过道远端1/3 栏舍(双列式猪舍,有中间过道)划定为排泄区,在排泄区放置树枝叶或其他小玩具、同时打湿地板,猪只进栏后驱赶到排泄区排泄并把非排泄区的粪尿清理到排泄区一角落,此工作持续3 d 会很成功把排粪定位好。排泄区定点后不但能降低栏舍湿度,且员工也易于清理卫生。睡卧区一般为近中间过道栏舍上2/3(双列式猪舍,有中间过道),保持此区域的干燥、清洁,便于猪只在此处休息、躺卧。


  如果猪舍没有安装食槽,则在近过道处投放少许饲料和每天定时定点投喂,定点采食即可调教成功,饮水区则在猪只进栏时用小石子或其他物件卡住饮水器,使其呈滴水状,能使猪只较快找到水源。


  2.5 找掉队猪


  第3 天要观察是否有肚子不饱满的猪只,或喂料时没有靠近食槽的猪只,这些都是不会吃料的仔猪,可用废弃注射器或输精瓶(有小嘴瓶子)灌饲水料,每天3 ~ 5 次,持续3 d 直到仔猪会自己采食,有时会出现灌饲后次日仔猪腹泻的现象,可用恩诺沙星注射治疗。


  3生长猪—转群后3 d 的管理


  3.1 充足饮水


  进猪前逐个检查饮水器是否通畅并用小石子或树枝卡住饮水嘴使其滴水,以便猪只进栏后能较快找到水源,补充水分。




  3.2 三定点调教


  与保育猪一样,排泄定点调教最为关键,进猪时由专人负责调教。选择靠粪道处为排泄区,可用水打湿地面,猪只进栏后驱赶到此处排泄并把非排泄区的粪尿清理到排泄区一角落,此工作要持续3 d。生长猪肥育期至少持续3 个月,排泄区定点后不仅能降低栏舍湿度,也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3.3 合理喂料


  生长猪处于快速生长期,每天消化吸收很快。关注每天的料槽饲料投量,采食量是猪群是否异常的重要观察指标。


  4怀孕猪—配种后3 d 的管理


  4.1 防应激


  应激是影响配种后母猪胚胎着床的最大杀手。母猪配种后尤其是配后3 d的管理应从避免或减少应激方面着手:夏天创造15 ~ 18 ℃的感受温度,使用风机、水帘或滴水甚至直接淋水降温,避免高温应激;非定位饲养要防止合群咬架高度应激,并群时安排专人看护至少30 min 并投喂象草或薯苗以转移猪只注意力;怀孕舍要保持安静,减少维修噪音和人为噪音;猪只体表损伤要及时用紫药水涂擦防感染以避免疾病应激。




  4.2 少喂料


  配种后当天直到怀孕30 d,控制喂料量,经产猪1.8 kg/d,后备猪2.0 kg/d,以避免因母猪多食引起胚胎损失。


  5哺乳母猪—产后3 d 的管理


  5.1 饮水充足


  母猪产后体能、水分消耗大,应保证母猪有充足饮水。除保证饮水器流量达2 L/min 外,观察饮水器角度并调整呈45°。夏季还要每天人工喂水至少3次,可用软水管把压力调小对着嘴喂,上午、下午、夜间各一次。


  5.2 产程控制


  产程越长,体能消耗越大,不利于母猪产后恢复。产仔过程中需要对母猪进行补液,一次量1 500 ~ 2 500 mL,此时的补液应以补充能量和维生素为主,同时加入抗生素预防产后感染。当母猪产仔时长超过4.5 h 或产仔间隔超过1 h 时,在排除仔猪胎位非横位后可选用缩宫素催产,一次用量20 IU,可起催产作用,缩短产程。


  5.3 消炎


  母猪产后24 h 内注射氯前列烯醇1 mL 促进子宫恶露排出;产程达6 h以上或产后第3 天外阴有大量浓稠恶露排出的母猪,注射长效抗生素消炎预防发烧或感染,避免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症等。


  5.4 喂料


  母猪产后自由采食,但往往产仔当天食欲不佳、应少量多投。每天喂湿拌料3 次,上午、下午、夜间各1 次,吃完后再投干料,保证料槽不断料,能使母猪尽快提升采食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