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大黄桔梗汤治瘢痕

 山东中医竹林 2015-12-07
 拜三年求来的祛疤痕方~

当初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剖腹产的妈妈们有福了!如此简单的土大黄、桔梗两味药即可平复手术瘢痕,这可以解决多少人的烦恼呢?大家试试,然后来写评论啊!

土大黄桔梗汤治瘢痕

老师有一个治瘢的方子,是从一位草医郎中那里得来的。这位草医郎中水平很高,在当地远近闻名,老师去给他拜了三次年,提了两次酒,他看到老师学医的诚意,传给老师一个民间验方。

皮肤创伤及手术后瘢痕,可用桔梗、土大黄各30克煎水,坚持每日涂擦患部。数十日后,瘢痕就会消退,恢复正常皮肤。

老师就讲他用这个方的心得。有个医药公司送货的人,他经常给老师送中药,一次与人打架,脸上被对方抓破,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疤。结了疤后,那皮肤就留下一条突出来的瘢痕,治了一周也没治好,就问老师该怎么办?老师就给他开了土大黄和桔梗熬水,平时擦脸部,治了一周多,那鼓起的瘢疤,原来高于皮肤的,居然平下去了。瘢痕虽然平下去,可瘢面还有淡淡的色素,老师又给他配了点黑布膏,由五倍子、蜈蚣调和蜂蜜组成,又用了一周,那些淡淡的色素也吸收了。

土大黄和桔梗相配,消瘢痕的效果很好,是什么道理呢?这个方子又怎么来的呢?老师说,医生处判方药,往往跟文人吟诗作赋有相似之处。吟诗作赋靠的是灵感,处判方药更加少不了灵感。好的诗词,可以传后世。好的方药,可以利千秋。以前有位游走江湖的郎中,他到了一个地方,看到有位妇女为她脸上的瘢痕而担忧不安。郎中看到当地盛产土大黄,就随口说,你回去搞点土大黄和桔梗擦擦,试试看吧。这妇人就按照郎中说的照办了。几个月后,这郎中又重新回到这个地方,看到妇人脸上的瘢痕消退干净了,这妇人很是高兴。这个方子就这样流传下来了,那这方子里面的机制何在呢?

桔梗归肺经,为舟楫之药,往外宣通,往上面走。土大黄归大肠,往下走,既能活血化瘀,也能清热解毒。老师说,土大黄的泻下作用比大黄还要强,它们对瘢痕都有活化修复作用。两味药,看似很简单,里面不正蕴含着这样的理法吗?

中医不是用药去治病,而是用理法。什么理法?《黄帝内经》说: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桔梗就代表着清阳之气,往腠理往四肢往上面外面散。这土大黄就代表着将浊阴之气往五脏往六腑下面排。
【榜眼】大道至简(2196353455) 2015-12-7 10:21:16
皮肤上会有瘢痕,就是因为皮肤表面那些败浊之物,外不能发散于上,内不能沉降于下。老师说,这些瘢痕就是一团垃圾,你要把它们代谢走,就要靠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瘢痕在皮肤上留着不去,是因为它不升也不降,经过桔梗一升,土大黄一降,桔梗一透发,土大黄一疏通,那力量就相当大了。这小方里面,原来也蕴含着巨大的升降道理,治疗这个小皮肤病,用的是这个升降道理,治疗大病,还是用这个升降道理。

《医学求是》说:“明乎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可见,调理气机的升降运动,不仅能治疗一般常见疾病,而且对那些疑难杂病,往往也能从大处入手,从高处着眼,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何伤科骨折后,首先用的是麻黄、荆芥、防风这些祛除皮肤表邪的药,要么就是用大黄、红藤这些通导大肠积滞的药。很少直接就用补精髓、接骨的药,这叫见骨不治骨,那些有经验的骨科医生都知道这么用,为什么呢?

老师说,道理也在这个升降里面,那些伤科的疾病,很多碰到天气变化,那伤损的地方就会痒,甚至会痛。这是因为恢复过程中,还有风邪在里面,没有祛除出来。这时,用热灯烤,或者用拍打,可以帮助解决。

可如果能在治疗的时候,首先就想到用一些祛风的药,把风邪排出去,不要郁在里面,那就非常有利于恢复了。你看荆芥,它就有祛风止痒的功效。它能够把气血提到肌肤表面,抗邪于外,使邪气不得进来。同时也能够把已经进来的邪气透发出去。可见,伤科刚开始用风药,是取其升阳透邪之功,如果不把这些邪气透发出来,以后就会留下后遗症,或痒或痛,或麻或痹。

而用大黄、红藤这些呢?除了它们本身活血的作用,更重要还在于它们能够降浊,推陈出新,把败浊之血从大肠通导而出。而复元活血汤中用到大黄就是取这个降浊推陈出新的象,身体跌打后留下的淤积要往下降,往下顺。表皮的风邪要往外透。一透发升散,一降浊下泄,就是在恢复身体升降的功能。

升降功能一恢复,那些有经验的骨科医生,就会掌握好时机,再对病人进行调补。可见治疗伤科也一样,不能见伤治伤,要先调其升降。诚如《黄帝内经》上说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收藏” 没有升降,身体那些气血津液也补不进去,升发不起来。 

 土大黄,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

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贵州、江苏、福建、湖南等地。根和叶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功效。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10月采叶,随用随采。

别称

红筋大黄、金不换、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

茎干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黄色。茎粗壮直立,高约1米,绿紫色,有纵沟。

土大黄

根出叶长大,具长柄;托叶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宽12~20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心形、全缘,下面有小瘤状突起;茎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至上部渐小,变为苞叶。

土大黄的叶(土大黄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花朵特征

土大黄圆锥花序,花小,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6,淡绿色,2轮,宿存,外轮3片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增大为果被,缘有牙齿,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头毛状。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5~7月。


我国分布范围

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鉴别方法

土大黄的根茎粗短,直径约3cm,有少数分枝,顶端有茎基与叶基残余呈棕色鳞片状及须毛纤维状,有的具侧芽及须状根,并有少数横纹。根粗长圆锥形,长约17cm,直径达1.8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横纹,其下具多数纵皱纹,散有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黄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薄。皮层为薄壁组织,有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直径50-60μm。韧皮部细胞压缩。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呈径向排列。无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类梭形、类球形,长径5-32μm。根茎中央有髓部。

性状

干燥根肥厚粗大,外表暗褐色,皱折而不平坦,残留多数细根。一般切成块状,断面黄色,可见有由表面凹入的深沟条纹。味苦。

性味

①《纲目拾遗》:性平。

②《植物名实图考》:性凉。

③《浙江民间草药》:味辛,性平。

④《江西草药》:性寒,味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