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之美(摘自美在数学的博客)

 王虎应六爻求真 2015-12-07

        

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象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

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人们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有了感

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

的。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虽然数学没有明显提到

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开,因为美的形式,就是

‘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 英国哲

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对数学美的描述,众多科学家对数学美发表过精辟深刻的见解。

但也有些人说:科学家们讲了那么多数学美,我怎么看到的尽

是符号、公式和推论,看不到美呢?”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数学美

的表现形式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

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

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

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

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

面的、具体的、意义深刻的,除了常说的简洁美、对称美、逻辑

美、严谨美等之外,还有几种不易察觉的美,主要表现如下: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1、宏观的统一美

数学的统一美首先是由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所决定。关于数学与美

学的最早论述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时代的毕达哥拉斯学

派。毕氏本人既是哲学家、数学家,又是音乐理论的始祖。他在

研究音乐乐理时发现音调的强度与弦长成反比,又发现与自然数

123,…)成比例的弦长所发出的音调最和谐。他们把数视

为构成宇宙的基本因素,一切按照数的秩序所构成的形式,如节

奏、对称、多样的统一都是美的。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毕达哥拉斯学派视数为构成宇宙的基本因素,他们有一句名言是

“万物皆数”。这个观点在当时虽有唯心之嫌,可实际上,从古

到今,社会的发展无不与数学的发展有关系。如今,随着社会的

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之中,而且各门学科

的数学化和各种科技产品的数字化已是当前科学发展的必然产

物,有人曾说“信息社会就是数字化的社会”。所以从宏观的角

度来讲数学具有统一美。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统一是数学美的重要特征。数学将许多不同对象或统一对象的不

同组成部分之间所存在的共同规律在严谨的前提下统一起来。例

如:不管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或是圆柱体,它们的体积计算,都

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数与形的结合则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统一

美,再如,一题多解则呈现出了“殊途同归”的和谐统一之美。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2、解答的奇异美

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巧妙的解题方法和绝妙的

构思,诸如此类,好似天工巧设,出神入化,给人一种奇异的美

感。

数学中有许多答案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颇有一点出乎意料和令

人震惊的感受。比如 “一张纸对折20次(假如纸张足够大的话)

那么它高度将会达到多少?(A) 一厘米(B) 一尺高(C) 一张桌子

(D) 一层楼房高”,答案是选(D),此答案令人非常惊叹,但

通过推理计算又确实如此,惊叹之余却给人一种奇异美。数学中

的奇异美犹如艺术中的崇高美,带给人的是震撼,不是畏惧,而

是一种力量。数学的奇异美使人认清了自己在认知上的局限性,

将会促使人对真理的追求。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3、灵活的开放美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

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不能

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进入社

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公式,但数学的思想

方法、数学中体现的精神,却是长期受用的。所以,在教学中,

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较灵活的开放式题型,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开

放的思维空间。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可以设计一个

教学活动情景:“一元钱可以买几样东西”。我准备了许多价值

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拿着一元钱到“商店”

购物。显然买法有很多种。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和开放的思维

空间里,学生争先恐后,热情高涨,在如此多样化开放灵活的活

动情境内学习,他们的思维能不放飞吗?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4、生活的应用美

早在我国人民发明算盘用来计算开始,就让我们明白:数学既不

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神仙赋予的。它是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需

要而诞生的,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数学应走向生活,要

离生活近一点,近一点,再近一点。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广泛的应用性是数学的另一重要特

性,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时,我们要

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领

悟到数学广泛的应用美。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进行调查,

分析汽车的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原因。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学生

联系生活实际,编题、解题。这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既能巩固

所学知识,又能领悟到数学广泛的应用美,陶冶美的情操。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5、固定的守恒美

数学知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呈现出它本身固有的“守

恒”。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变化,但其分数值

不变,就是一个“变中有不变”的典型事例。三角形不论大小、

形状,其面积计算的公式和内角和是守恒的。又如,奇妙的数

142857,它与16这六个数的乘积中,142857这六个

数字固定不变,只是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而且排列顺序有一定

的变换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知识守恒的特点,

突出其本质属性,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欣赏到数学固有

的守恒美。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6、合理的猜想美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 以往的

数学在学生的脑中是权威的象征。因为,他的公式不容质疑,答

案唯一。所以,数学知识似乎是没有“也许”的余地的。其实反

之,知识都是在不断的否定与肯定中才得到世人的认同的。猜想

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在知识宫中遨游,而且也是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如:导入“闰年”时,可以问学

生:“老师到现在只过了6个生日,你们猜老师几岁?”学生对老

师的年龄很感兴趣,再加上一个猜字,马上把他们吸引住了。再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三分之一时,可以先让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图大胆设想,然后再验证这个设想并得出结

论。学生对自己的设想兴趣盎然,验证得头头是道,课堂气氛异

常活跃。在这些猜想的过程中,学生们增强了数感,且尽可能发

挥想象的翅膀去解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

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

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

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质朴,深沉,令人赏心悦目;数学的妙,鬼斧神工

,令人拍案叫绝!数学的趣,醇浓如酒,令人神魂颠倒。因为它

美,才更有趣,因为它趣,才更显得美。美和趣的和谐结合,便

出现了种种奇妙。这也许正是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艺术

家,同时也钟情于数学的原因吧!数学以它美的形象,趣的魅

力,吸引着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痴迷的追求者。

 
数学之美 <wbr> <wbr> <wbr>(摘自 <wbr>美在数学的博客 <wbr> <wb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