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课】让学生玩着玩着就把学习搞好了,他究竟如何做到?(个性特级教师陈耀课例分析)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5-12-07



你的学生会玩儿吗?你会带着学生玩儿吗?玩儿着玩着,就能把学习搞好吗?


是的,就是有这么个教师,做到了!


什么老师这么“任性”?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著名特级教师、温州籀园小学的自然科学老师陈耀


小编听说,陈老师每个周六日就带孩子做科学考察,在山间田野呼啸来去,当地无人不识。最多的一次,带了一百多个孩子去金蟾山考察植物。然后用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把整座山上所有的植物进行命名!


如今,他顺理成章开发了这么一门课程——“山水田园课”,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在田野里上课,做和大地有关的事。


话说这走出课堂,这课还怎么上呀?看看就知道咯,小编带您一起剖析!




课程名称:《玫瑰园的秘密》
活动地点:玫瑰园
活动人数:30人
课程分布:三个场景
上课禁忌:用传统课堂的眼光来审视本活动



场景一 路上的发现


一群四年级孩子在村口集合了,听说要去玫瑰园上课,每个人都显得很兴奋。

师:前往玫瑰园的路大约有15分钟,在路上行走的过程中,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生:可以看看路上有哪些植物。


生:可以边走边看看风景!


生3:观察路边有哪些种类的岩石。


……


师:真棒!孩子们!同样是走一条路,有些人一路上只低着头光顾着赶路,但是有些人却在走路的过程中去欣赏周围的风景,走走停停,会发现路上原来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存在着。我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走路当做赶路,而是会把走路当做科学探索的过程。让我们出发吧,如果路上你有发现可以随时向你们小组的助理导师报告。



特点剖析:



走出课堂,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互动空间。这番话看似随意,但其实道理深刻,如果在课堂上讲对小学生来说很抽象。但是,在这样的场景下,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孩子们在一大片番薯园子前停下了。


生:老师,这是番薯吗?


师:对呀,是番薯,你们觉得番薯与周围别的植物比较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生:番薯的藤长长的,趴在地里生长的,周围好多其它植物都是立在那里的。

师:“趴”字用的真好,这种趴着生长的茎,你们说该叫什么茎?


生1:这种茎叫做攀援茎。


生2:反对,攀援茎应该是沿着别的植物或者物体往上爬的,这种趴在地上的应该就是匍匐茎。


师:你是怎么知道匍匐茎的名称的?


生:我从书上看到的,边上哪些立着的植物的茎,叫做直立茎。



特点剖析:



课堂并不是学习探索的唯一渠道,课外才是孩子们的天地,他们在课外学到的知识其实比课堂要多很多。借助这样的大自然课堂,让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自实践,还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



继续往前行走,路上出现了一个大约100米长的拱形的景观走廊,上面爬满了植物。孩子们被植物(蔷薇)吸引了,又停了下来。


生:老师,这些就是玫瑰花吧,长着刺,还开着花呢?


师:其他同学也认为是玫瑰花吗?


生齐:是的。


师:那你们认为这种植物有哪些特点呢?


孩子们分散了仔细进行观察,不时问问自己小组的助理导师,有些还拿出放大镜观察,拿出小皮尺进行测量。5分钟后大家有排成了队列。


生1:这种玫瑰花比平时花店里的玫瑰花的茎要长很多,我们刚才量了下最长的有2.5米,茎还比较细。


生2:我发现叶子比平时见到的玫瑰花要小很多。


生3:花也特别小。


生4:好多茎都是往下挂的。茎上长着刺。


师:孩子们发现真多,因为这些植物是别人种植的我们不好采集标本,你们对着植物把它的特点给画下来。特别提醒,中间枝条上长出来的分叉上叶子数量有多少,也要仔细数数。



特点剖析:



学生把蔷薇当成玫瑰,陈老师并没有直接“拆穿”,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记录特征,方便和后面的“玫瑰”对比,引导学生慢慢观察发现事物的区别。这种方法是一个引导学生认识的过程,而不是填鸭式直接把内容抛给学生。当然,这样的引导工作是很考验老师的,老师有事先探索预案。




场景二 玫瑰园中的秘密


终于队伍来到了传说中的玫瑰园,位于两个山谷之间的腹地上,举目望去密密麻麻的,盛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孩子们在一片草地上坐下来。


师:孩子们,现在玫瑰园就在你们的前面,你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好美啊!


生2:眼花缭乱,太多了。


生3:我好想在里面奔跑啊!


师:哈哈哈,我也很想在里面跑啊,但是不小心要是有个坑跑太快就掉进去了,所以在玫瑰园中,还是要慢慢行走,让我们的心静静的带着你的眼睛去观察。


生4:这些玫瑰花不像刚才的那种玫瑰花(前面看到的是蔷薇),很像平时花店买的那些玫瑰花。


师:看来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进去考察啦,但是你想带着哪些问题进去考察呢?


生1:我想研究下花有多少种颜色?


生2:我觉得还要研究枝条分叉上长的叶子数量。


……


师:孩子们把你们想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你们在考察过程中,可以怎样观察呢?


生:可以摸,看,还可以闻。


师:还有什么?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生:放大镜、尺子等等。


生:还可以用我们带的量筒测土壤中有些什么。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进入玫瑰园考察吧。但是大家要注意不要摘花和叶子。



特点剖析:



走出教室,以大自然环境为背景,这样的课程孩子们肯定觉得新颖,喜欢。但是外界纷繁因素的干扰却是一个很大挑战,学生没有了书本,反而会不知所措。所以老师的方法指导就格外重要,它最好是一个系统的指导过程,慢慢循序渐进。



各个小组有序的进行了考察。


组1的考察:

他们拿尺子测量植株的高度,画下叶子形状,摸着茎上的刺……


组2的考察:

他们对小动物感兴趣,就观察蝴蝶的飞行姿态,助理导师还特别提醒要注意蝴蝶在花上停留时的动作……


组3的考察:

辨别花的颜色种类,并闻不同颜色花的气味。数数花瓣与萼片的数量……(这可是数学课的教学内容)


……



特点剖析:



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课堂,孩子们根据考察提要进行考察,但是周围的新鲜事物又会不断激发他们的灵感,并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孩子们总是不知疲倦、总是思绪泉涌、创意无限。




场景三 最后的科学讨论会


大家按照圆桌会议的原则,轮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我们在玫瑰园中发现这些茎上小分叉上叶子数量一般为3片和5片。但是在路上的那些玫瑰中,我们发现了7片甚至9片的,除了那些破损掉的叶子,完整的分叉上没有出现偶数数目的叶子。


生2:我们发现了23棵上面长了多种颜色的,有黄、红、粉红等颜色,但没有出现黑色的颜色,我们发现在多种颜色玫瑰的枝条交叉处有很大的疤痕,但是单色的玫瑰花的植物体上却没有这些疤痕存在。由此我们推测这是多色花是嫁接上去的。


生3:我数了5多地上捡来的花,发现花瓣很多片,萼片只有5片,每朵花的花瓣数量都是5的倍数。


师:已经三位同学发言,大家有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们。


生:我想问问刚才这位同学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



特点剖析:



不同的小组观察点不一样,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收获,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你们今天的考察怎样?


生:很开心,以前不会这样去观察路边的植物。


师:但是我们也产生了好多的疑点,比如为什么玫瑰园中的这些花有些分叉上是长3片,有些是长5片的?可是为什么那个拱形的走廊上面的有出现9片呢?我该怎么进一步深入探索呢?


生:可以查资料。


师:对!遇到不懂或者疑问,我们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但是因为这里是乡村,所以没有图书馆,也无法上网查。老师为大家事先查阅了相关资料,装订成册,现在大家可以仔细进行阅读,寻找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30分钟后,请大家发言。


(30分钟过后)


生:我们觉得刚才玫瑰园里的这些花,应该不是玫瑰花,而是月季花,因为玫瑰花的茎粗糙上面会长着很多密密麻麻的毛刺,但是玫瑰园中的植物没有找到长有密密麻麻毛刺的,而且这里的植物茎很光滑,而且容易剥落因此属于皮刺,从茎上面的特点,我认为是月季。


生:我们也认为这些是月季,资料中显示蔷薇科植物的叶子属于奇数羽状复叶,如果是玫瑰花小叶应该是5-9片,不可能出现3片的,但是园子里的植物,我们考察了长的最好的一个区域上的70多棵上,全部都长有很多3片小叶的。

生:那个拱形走廊上面蔓状生长的应该是蔷薇,因为茎细而且会垂落,花也很小。


……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大家形成了一致的观点,这个玫瑰园中的植物其实都是月季,而且我们还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的现象。但是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生:再查资料,考察。


生:还要对玫瑰园的工作人员进行访问。

……(完)



特点剖析:



一堂好的自然科学,其实蕴含了多方面的知识,还有多学科的方法,是语文的、数学的、科学的,同时也是社会大课堂。比如查阅资料,这是语文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环节,培养利用资料的能力。



小结:

怎么样?这堂田园课有趣不!学生们是上得意犹未尽,而且收获颇丰。但是这样的一堂课,可真的是需要时间,不仅是课程时间,还有老师下大功夫的时间,事先考察和设计,以及老师的知识面等等哟!




本文编辑:方艺芬

责任编辑:方艺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