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意志恐怖的“红胡子”: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

 瘦牛轩 2015-12-08

德意志恐怖的“红胡子”: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

    本文摘自《十个人的德意志》,孙世龙著,团结出版社出版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在苏德共同边界上,集结了人类历史上空前庞大的一支军队--190个陆军师共计550万人,3800余辆坦克,5100多架飞机,还有5万多门大炮。这支大军在长大数千公里的边界线上突然对苏联发起袭击,就此拉开了苏德战争的序幕。

    这个军事行动有个举世闻名的名字--“巴巴罗萨计划”。

    这里的“巴巴罗萨”是意大利语“红胡子”的意思,它得名于本章的主人公,德意志国王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

    上一章说过,公元919年加洛林王朝绝嗣,康拉德公爵被德意志的诸侯们选举为德意志国王,从此跟法兰西彻底分道扬镳,属于德意志自己的历史由此开始。但和此后一直相对稳定和统一的法兰西不一样,德意志的历史一直以割据和分裂为主。

    从东法兰克王国到德意志王国,德意志的王权不像法兰西王国那么稳固是有原因的:由于德意志王国的领地不是当年法兰克王国的故土--大部分都是查理曼时代新抢来的,为了维护统治,国王们就需要地方上的诸侯拥有比较强大的武力。一来二去就逐渐形成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局面。

    由于地方诸侯势力强大,德意志全国的力量不能拧成一股绳,罗马教宗的势力就趁机渗透到德意志地区,久而久之就造就了罗马教宗的教权和德意志贵族的政权之间的尖锐冲突。所以,别看进入近代之后的德国比法国厉害得多,但在那黑暗的中世纪,法兰西绝对是西欧大陆的霸主,而一盘散沙的德意志简直就是些人见人欺负的窝囊废。

    跟法兰西王国相比,如果说德意志王国有哪方面比较厉害的话,那也就是国名了--公元962年,德意志王国的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到罗马,由当时的教宗约翰十二世加冕为“罗马帝国”的皇帝。1155年,教宗再册封这个王国为“神圣帝国”,再后来到了1254年,德意志王国开始自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怎么样,很唬人吧?

    从公元919年康拉德公爵当选国王开始算起,直到1805年被拿破仑解散它,这个“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存在了将近上千年的时间。后来的德国人就把它看成德意志民族历史的正源,称它为“德意志第一帝国”。

    由于政局动荡,国王也往往要靠诸侯们选举产生,德意志第一帝国就经历了一大堆王朝:先是那个开国君主康拉德开创的康拉德王朝,然后是传了5个国王的萨克森王朝,传了4个国王的萨里安王朝和只有1个国王的苏普林堡王朝。到了1137年,本章主角腓特烈一世他叔叔康拉德三世嫌自己的官小,就发动了政变,打了好几年的仗才当上了国王,创立了霍亨施陶芬王朝。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概括一下从919年德意志第一帝国成立,到1137年霍亨施陶芬王朝建立之间,这二百多年的德意志历史的话,那就一个字:乱。

    乱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

    首先是德意志国王和诸侯们的矛盾:这个前面说过了,德意志诸侯一个个拥兵自重,都不鸟国王,甚至于很多时候连国王本人都是诸侯们选举出来的。一来二去,一旦国王和诸侯们的意见不一致,那大家就只有靠拳头说话的份儿了。

    其次是罗马教宗和德意志封建主们的矛盾:德意志王国内部一盘散沙,罗马教宗就乘虚而入,趁机浑水摸鱼,把德意志地区变成自己的提款机。再加上早在962年,奥托大帝登基时就订下的老规矩,德意志国王只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才能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给自己升一级,很多国王就只能一路打到罗马去,逼着那些不给自己面子的教宗老儿们承认自己。

    再次是基督徒和入侵欧洲的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中世纪时候的伊斯兰世界如日中天,整个伊比利亚半岛都被他们给打下来了不说,这帮穆斯林还经常入侵意大利,威胁到德意志的利益,于是,德意志的国王们也就没少代表基督教世界出战。

    其实不光这二百年,整个中世纪的德意志历史简直就是乱成一锅粥。但既然我写的不是德国通史,为了不把大家的脑子搞晕,我就不逐一介绍那些个改朝换代、绝嗣过继、内部争权和外部混战了。

    德意志第一帝国立国上千年,统治者的数目当然很多。在那么多的统治者当中,值得一提的当然还是颇有几个的。不过,既然我只准备用十个人概括德国史,那最多也只能给这些皇帝和国王们一个名额。

    想来想去,这个名额最后就落在了最著名的皇帝兼国王--“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的头上。

    我统计了一下,这个“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的主要职称有:施瓦本公爵(1147年-1190年),德意志国王(1152年-11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年-1190年),还有意大利国王(1154-1186年)和勃艮第国王(1178年-1190年),怎么样,够厉害吧?

    仔细算起来,除了那个“施瓦本公爵”是靠投胎,天生就继承来的以外,其余的可都是他老人家靠砍人砍出来的。这老家伙一辈子杀人太多,所以得了个“红胡子”的绰号--这个绰号的意思不是他天生长了一副红胡子,而是因为他杀人太多,特别是杀意大利人太多,所以别人形容他的“胡子都被血染红了”。

    1122年,红胡子出生在德意志的施瓦本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德国南部),在他那个年代他那个地方,估计再也没有人的出身能比他还牛了:他老爹是霍亨施陶芬家族的,由于帝国皇帝一职长期被他们家垄断,所以他们家被称为“皇帝党”;他老娘是维尔夫家族的,由于教宗一职长期被她们家垄断,所以她们家被称为“教宗党”。做为皇帝党和教宗党的爱情结晶,到了1147年他爹去世的时候,年仅25岁,搁在今天也就是个研究生刚毕业,还捧着简历到处去挤招聘会的红胡子,就当上了施瓦本公爵。

    前面说过,到了1137年,红胡子他叔叔康拉德三世嫌自己的官不够大,一通拳打脚踢之后当上了德意志国王。康拉德在国王的位置上坐了15年,到1152年2月挂掉,德意志各地的大脑袋们就又凑在一起,按照惯例在法兰克福的圣巴托洛美大教堂准备选国王。

    前国王康拉德三世自己倒是有个儿子,不过当时才6岁,挑不起这副担子。于是,根正苗红、年富力强的红胡子就成功当选德意志国王,称为腓特烈一世。

    说到“腓特烈”这个名字,又得插几句话了:

    “腓特烈”是个典型的德文名字,不过现在一般把这个词翻译成“弗雷德里希”,而只把“腓特烈”这个词用在历史上的那些帝王的身上。比如,现在大家在教科书里看到的都是“弗雷德里希。恩格斯”,没有人叫那个大胡子“腓特烈。恩格斯”的。但光是在德意志历史上的那些国王和贵族们当中,腓特烈就层出不穷了。所以我必须要多说几句话,力争把这些腓特烈们的关系给搞清楚:

    欧洲跟咱们中国一样,都讲究个尊敬祖先,不过两个地方尊敬祖先的方式不一样:咱们这里讲究的是“避讳”,就是说后代不能跟前代重名。直到现在,砸烂孔家店之后差不多快一百年了吧,也没见有哪个中国人跟他爷爷他爸爸重名的。欧洲正好相反,要体现尊重,就要把祖先的名字时时刻刻挂在嘴边上,除了用祖先的名字命名条大街命名个宫殿之外,起名字最好的办法也是跟他爷爷他爸爸重名。老爹叫查理,那自己也叫查理,将来生了个男娃还叫查理。

    当然,重名太多容易犯晕,生前还好办,毕竟爷几个的脸长得不一样,可死了以后,后人们就要犯难了。为了区别这么多重名重姓的,他们就想了个简单的办法--排号:老爹是家族历史上第一个叫查理的,那就叫他查理第一,自己呢就是查理第二,将来的儿子叫查理第三。比如法兰西的国王们,就从路易第一一直排到了路易十八。

    还没说完,这个“路易第n+1”还未必是“路易第n”的儿子--他们可能是祖孙,中间隔了个“夏尔第m”;他们还可能啥关系都没有:“路易第n”死后绝嗣,这个“路易第n+1”是从别的国家过继过来的,等等等等。

    够乱的吧?不过,跟德意志一比,法兰西国王们的排号绝对算得上直截了当,简单明快。

    --法国的那18个路易,不管是不是亲生父子,有没有血缘关系,好歹都是国王,大家的头衔都一样,所以可以直接按自然数排序。

    德意志就不行了:由于像红胡子的叔叔那样,很多家族都在政治上要求进步,想尽一切办法从伯爵到侯爵,再到公爵再到国王这么一路晋升上去,最后有一家人甚至当上了皇帝,像法国那样简单地排号就不行了。

    那他们怎么办呢?

    就像这个红胡子腓特烈。作为施瓦本公爵,他是他们家第三个叫腓特烈的,所以叫“施瓦本公爵腓特烈三世”,但是当上国王之后,做为第一叫这个名字的国王,他就改称“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了。

    --也就是说,升级之后,排号清零,从头重来。

    毫无疑问,对所有的人的脑细胞来说这都是一场灾难。

    那咱们怎么办呢?

    很简单,做为通俗写史,对于那些不重要的腓特烈们,一概一笔带过,甚至是干脆不提,对于为数不多的几个比较重要的腓特烈,我努力把他们的关系说清楚了,大家再认真记牢了也就够了。

    插话结束,回头继续说这个红胡子腓特烈。

    1152年,30岁的红胡子当选德意志国王。如果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头小百姓,走了狗屎运居然当上了国王,那非得高兴得找不到北不可,后半辈子除了充实后宫以外再没啥人生追求了。可是人家苗红根正的红胡子有着更高的理想--就是再升一级,当皇帝去。

    前面说过,德意志诸侯选出来的统治者,只是德意志的国王,跟什么英格兰国王、法兰西国王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要想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当上(名义上的)欧洲共主罗马皇帝,就必须得到教宗的加冕才可以。

    可呆在罗马的教宗们也不是善茬,一概不见兔子不撒鹰,除非像当年的查理曼大帝或者奥托大帝那样,为教廷立下盖世奇功,否则人家是不平白无故册封皇帝的。可是,就那么大点的一个欧洲,没那么多的盖世奇功好立呀,所以从奥托大帝之后,德意志国王们当皇帝的唯一办法就是进军意大利,兵临罗马城下用武力迫使教宗给自己加冕。

    红胡子想当皇帝,也得走这条路。

    其实,发兵意大利除了能得到一个皇帝的虚名之外,实际的好处也是大大的:当时的意大利北部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地方(直到文艺复兴时,北意大利还是全欧最富的地方;就算今天,北意大利也算得上全欧最富的地方之一),况且从名义上说,北意大利也是罗马帝国皇帝的私人领地,所以发兵意大利,不仅能大捞一票,而且还算合情合理合法的大捞一票。

    于是,像绝大多数德意志国王一样,红胡子也想搞意大利了。

    不过,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红胡子可不想自己一出兵,德意志境内那些不老实的诸侯们就在自己的背后捅刀子。所以在1150年,他放手让自己名义上的下属、事实上的盟友,绰号叫“狮子”的萨克森公爵亨利去侵占易北河以东原本属于斯拉夫的土地。不光这样,红胡子还把狮子亨利领地上主教们的任命权交给了他,为了换取狮子亨利的军事支援,红胡子甚至还赶跑了巴伐利亚的原领主,把巴伐利亚那好大的一片土地给了亨利。

    那巴伐利亚的原领主咋办呢?

    1156年,红胡子把被他强行拆迁的巴伐利亚的原领主,巴本堡家族的边地侯爵亨利二世册封到奥地利,为了安抚他还给他升级到公爵,这也就是奥地利疏远德意志诸侯,独立发展的开始。

    把后方巩固了之后,红胡子就开始进攻意大利。在他漫长的一生中,红胡子曾经先后五次进军意大利,可谓是双手和胡子上沾满了意大利人民的鲜血。

    1154年10月,红胡子第一次进攻意大利。进军途中,他意外地收到了教宗达西四世的求援信。

    原来,有个叫阿诺德的教士率众起义,夺占了罗马。阿诺德仿效古罗马共和国,搞了个元老院,选了俩执政官,他还号召罗马全体宗教界人士艰苦朴素,自主办教,把个作威作福的教宗老儿给轰出来了。

    红胡子接到求援信,大喜过望--这下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趁乱进攻罗马了。

    红胡子加速进军,很快就打跑了阿诺德的乌合之众,以拯救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城,准备接受教宗的加冕。

    可是没想到,老教宗达西四世禁不住阿诺德起义的折腾,不就就挂掉了。罗马的红衣主教团选了个新教宗哈德良四世,结果这个不通世故的死脑筋老头,把个好端端的加冕仪式给搞成了一个大悲剧。

    加冕仪式刚开始的时候,人家红胡子还挺恭顺的,按照惯例俯下身去亲吻了教宗的脚丫子,教宗也按惯例加冕他为“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了表示对红胡子平定叛乱,辅佐教宗的特别嘉奖,哈德良四世还特意在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前头加上了“神圣”这个词。从此以后,“罗马帝国”就改称“神圣罗马帝国”。

    仪式进行到这里还是皆大欢喜,然后按惯例,教宗要亲吻一下新皇帝,这个吻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和平之吻”,表示教宗赐福给皇帝的意思。只要亲了这一下,加冕仪式就算胜利闭幕了。

    可是不知道是红胡子不懂规矩,还是他故意的,他居然把要给教宗牵马缒蹬的惯例仪式给忘了。于是,一根筋的教宗非要红胡子给他牵马缒蹬,然后才肯亲他;而红胡子坚持不牵马缒蹬,而非要教宗直接亲他。

    就这样,两个大男人为了一个吻僵持不下,场面极其秀逗。

    争执的结果是双方不欢而散,而且经过几天的反复交涉,仍然没有结果,于是红胡子大发雷霆,在1155年6月18日这天大举进攻教宗驻地,杀了上千人,硬是把庆典会场变成了屠宰场。

    冕也加了,人也杀了,红胡子一看反正双方也撕破脸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隆卡利亚召集意大利贵族们开会,重申了神圣罗马帝国对于意大利的主权--无论是官员任免,还是赋税征收,都得由皇帝陛下说了算。

    本来呢,从法理上讲,意大利的确是罗马帝国的属地,于是大家就忍了。可是这个红胡子征税征得实在太狠,在意大利北部那巴掌大的地方收的税,比在整个德意志收的都多,于是大家就想造反,可又担心打不过他,就只能密谋密谋再密谋,等机会把这老家伙给撵跑。

    1158年,红胡子颁布了伦加利亚敕令,进一步宣布皇帝有权在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地区任命市长,还是全权的。当时伦巴第地区最强大的城市,后来的时装之都米兰城拒绝服从命令,开始公开组织反对红胡子的城邦集团。

    于是,红胡子第二次入侵意大利。

    这次出征的军队主力,除了红胡子自己的施瓦本士兵之外,还加上了狮子亨利的大批萨克森骑兵,结果德意志军队很快就把米兰打得一败涂地。胜利者在米兰城大捞一票,烧杀抢掠之后,几乎把米兰夷为平地。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红胡子”这个血腥的绰号开始在北意大利流行起来。

    1159年,一根筋的教宗哈德良四世死了。两个教宗候选人,罗纳尔多·班迪奈利和奥塔维奥。迪默特莱利到处拉票,争取贵族们的支持。

    红胡子这次押错了宝。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红胡子表态支持奥塔维奥,还拉上了法兰西国王一起支持他。

    可是,红衣主教团投票的结果是罗纳尔多当选,改称教宗亚历山大三世。

    红胡子不服输,支持法兰西国王把落选的奥塔维奥接到反教廷的大本营阿维尼翁,拥立他当了对立教宗,称为维笃四世。

    亚历山大三世也不是好惹的,立刻向红胡子开出了绝罚令。

    这个绝罚令可是个厉害东东:按照基督教的律法,被开出绝罚令的人就将被革除教籍,无权参与任何宗教活动。在宗教高于一切的中世纪欧洲,说得严重点,这样的人就算是自绝于国家和人民,被整个社会给抛弃了。

    想当年(1076年),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按德语应该翻译成“海因里希四世”)和罗马教宗格列高里七世为了争夺米兰大主教的任命权闹翻了。亨利四世给帝国境内的所有主教下命令,宣布罢黜教宗;当时的教宗格列高里七世就给亨利四世开出过绝罚令。

    那次绝罚令开出之后,本来就对国王口服心不服的德意志境内各路诸侯蠢蠢欲动,都想借着这个由头闹闹事,搞一搞,对亨利四世取而代之。万般无奈之际,倒霉的德意志国王只能放下架子,在1077年1月徒步南下,走到教宗度假的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大冬天只穿了件衬衣,站在雪地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教宗的宽恕。

    鞋匠家庭出身的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楞是让德意志国王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三天,这才大驾起身,出门吻了国王一下,表示对他的宽恕。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绝罚令有多厉害。

    当然,这个厉害也是由拳头决定的。当时的亨利四世实力不济,才被教宗牵着鼻子走。现在的红胡子打遍意大利,绝罚令也就成了废纸一张。

    接到绝罚令的时候,红胡子没空理它--这时候他正在德意志境内东征西讨平叛。直到1162年,红胡子把德意志各处搞得差不多了,这才第三次挥师南下远征意大利。

    红胡子这次本来是想灭掉亚历山大三世教宗的,可是打到米兰城就没有再往南走。在3月6日这天,他老人家再次占领米兰城,再次把这个伦巴第地区的首富城市给洗劫和捣毁了。

    4年之后的1166年,为了彻底搞垮亚历山大三世,扶助憋屈在阿维尼翁的对立教宗入主罗马,红胡子准备第四次起兵进军意大利。

    可是红胡子的好运气似乎用完了。这次起兵从一开始就不顺利。首先是亲密战友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因为这时正在起劲地搞东面的斯拉夫人,分不出兵南下。接下来,红胡子刚出兵不久,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就闹瘟疫了。

    但凡熟悉一点欧洲史的人都知道,中世纪的欧洲贼拉拉地脏,卫生条件差得简直令人发指,闹个传染病就是家常便饭。不过这次的传染病尤其厉害,后世推测不是腺鼠疫就是肺鼠疫,反正是最厉害的病,甭说老百姓,就连很多王公贵族和统兵大将都得病死掉了。

    于是,红胡子只好带着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的残破军队来到了意大利。

    被瘟疫折磨过的这支军队,战斗力差不多下降到了零,肯定是没法打仗的。红胡子只好跟教宗亚历山大三世握手言欢,互相说了些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之类的场面话,然后各回各家。

    不管怎么说,这次总算没打起来,所以俩人和好这件事,就被后来的历史学家们看成自1076年亨利四世和格列高里七世和好之后,皇帝和教宗之间第二次伟大的握手。

    可是伟大的握手之后没几年,红胡子的手就又痒痒了,想再次南下干它一票。

    这次,狮子亨利觉得师出无名,你红胡子都跟教宗和解了,再起兵南下,不就成了“赤果果”的侵略了嘛!再说,过去跟红胡子合兵南下那么多次,加冕也好,颁发敕令也好,好处都是你红胡子的,自己顶多算是喝了碗汤。盘算一下,还是踏踏实实地欺负东边那帮子斯拉夫人比较靠谱,于是狮子亨利就拒绝出兵。

    红胡子大怒,看狮子亨利不听自己的,就先放过意大利,把矛头对准了萨克森公爵。

    红胡子联合了萨克森、巴伐利亚,还有周边地区一些对狮子亨利不满的小贵族们联合出兵,一下子就把亨利给打败了,剥夺了他大部分的领地。

    红胡子靠这一仗捞了不少地盘。可是为了犒赏那些跟他一起干的小贵族,他不能自己独吞,很多地盘都这样被大家给分了。这么一来,也就形成了德意志第一帝国的一个惯例:管你是国王也好,皇帝也罢,带兵打完仗之后,不能独吞地盘,有啥好处都得给哥儿几个分分。

    于是,第一帝国跟国家统一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越打仗,国家分裂得越厉害。大家总说德国人很团结,团结到了死心眼一根筋的地步,那可都是近代以后的事儿了。在中世纪,全欧洲都没有德意志乱得那么厉害。

    虽说打败了狮子亨利,可红胡子这第五次出兵意大利的时候,就没有了狮子亨利的萨克森骑兵的支持了。事实证明,红胡子自己的军事实力也没那么无敌,这次出兵他足足打了两年,也没办法把伦巴第城市联盟给打趴下。

    到了1175年5月29日这一天,在他曾经两次洗劫的米兰城下,红胡子自己被对手给打趴下了,施瓦本的军队损失过半,连54岁的红胡子本人差点都送了老命。

    没办法,红胡子不得不跟教宗亚历三世和解,后来到了1183年,更是取消了伦加利亚敕令,把伦巴第地区的市长任命权还给为了意大利人。

    从此以后,红胡子终于不再进攻意大利了。为了表示对教宗的恭顺,1178年6月30日,红胡子还请教宗为自己加冕,成为勃艮第的国王。

    其实,勃艮第一直都是德意志国王们的地盘,以前德意志的历代国王也都自称勃艮第国王,只是因为瞧不起教宗,就都没有走这个形式,让教宗来给自己加冕。红胡子搞这么一手,唯一的目的就是向教宗表示,今后老子再也不跟你对着干了,俺再也不抢意大利了--咱老哥俩联起手来抢别人去。

    此后,红胡子的确消停了十几年。直到1190年,都快70岁了的红胡子终于确定了下一个打劫目标。

    这次抢劫的目标,是据说“黄金、乳香和宝石遍地都是”的中东地区。这次打劫也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字--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插两句吧:所谓十字军东征,实际上就是中世纪的欧洲为了到富庶的中东地区去打劫,就打着“光复圣城耶路撒冷”的宗教旗号搞起来的大规模抢劫运动。从1095年11月27日,教宗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蒙号召组织十字军行动开始,到1272年,英国的爱德华亲王组织的十字军行动失败为止,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欧洲一共组织了九次(也有的说是十次,就是把1212年的那次“儿童十字军”也给算上)十字军运动,负多胜少,最后没捞到多少好处。

    红胡子发起的这次东征是第三次。这次东征,红胡子纠集了英国的国王“狮心”理查一世和法国的国王腓力一世,沿着多瑙河一路东进,从匈牙利行进到塞尔维亚,再前进到保加利亚,一直进入东罗马帝国,一路上顺利得很。

    可是,在渡过小亚细亚的一条叫萨勒芬的河的时候,红胡子出事了。

    这件事很诡异。按照阿拉伯历史学家们的描述,红胡子过河时突然想要喝水,就下马凑到河边来喝,喝着喝着突然又来了兴致想要洗澡,就跳到河里去洗。可是他老人家洗澡时居然忘了脱掉全身的甲胄,结果就坠到河底淹死了。

    这件事听上去很不靠谱,因为别管当时的红胡子是60岁还是70岁,只要他还没老年痴呆,就不可能穿着一身铁衣服下河洗澡。

    所以后来德国的历史学家们就说,红胡子他老人家其实是在指挥千军万马渡河时,不幸溺水身亡的。

    不管事实怎么样吧,反正红胡子是死了,享年68岁。

    他这一死,德意志军队作鸟兽散,各回各家了,剩下面和心不和的英法两军,勉勉强强一起前进,在攻陷了阿拉伯的阿克要塞之后,法王腓力带兵回国,这次的十字军就只剩下了英国军队。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知道,凭自己那点兵是拿不下耶路撒冷的,正好这时候埃及的老大萨拉丁给了他个台阶下:允许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于是,查理一世顺坡下驴,也撤兵回家。红胡子发起的这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就此不了了之。

    纵观红胡子这一辈子,光荣伟大是谈不上的,但是绝对称得上“强悍”两个字--他这辈子没干别的,光打仗了:多次平定德意志内乱,五次进攻意大利,还发起过十字军,走一路杀一路,以至于胡子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在德意志第一帝国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上千年时间里,绝对算得上是个扬眉吐气,凤毛麟角的人物了。

    于是,红胡子死后就留下一个传说。

    很多德意志人都说,他老人家根本就没死,而是东征回来后隐居在了图林根的凯夫豪森的山洞里(也有的说是隐居在巴伐利亚的翁特峰的山洞里)。他老人家一直坐在自己胡子编成的宝座上,正在半梦半醒,闭目养神,直到有一天,乌鸦盘旋在山洞上空时,他就会苏醒,再次领导德国血洗欧洲。

    不知道后来希特勒用红胡子的名字命名入侵前苏联的计划时,是不是曾经打算在凯夫豪森的山顶上放一群乌鸦。军事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